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對原子彈的認識:從「紙老虎」到「真老虎」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12-3 1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對原子彈的認識:從「紙老虎」到「真老虎」

  對於原子彈這樣的新東西,中央高層一直十分關注。「紙老虎」這樣的說法就是這種關注的最初體現。毛澤東在1946年8月6日,即美國首次在日本使用原子彈一周年的時候,回答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有關原子彈的提問時,舉重若輕地用了「紙老虎」(PaperTiger)一詞,被直譯為 「PaperTiger」兩個英文詞而傳向全世界。儘管這樣的回答在外國人眼裡似乎帶有某些戲謔的成分,但在中國人眼裡這絲毫沒有歧義,他表達的是對真的會吃人怪物的蔑視,以及自己毫不在乎的睥睨。這個思想在1945年8月9日美國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時,就有了萌發的契機。這一天,《解放日報》在刊登長崎爆炸原子彈的消息時,將原子彈爆炸高度評價為「戰爭技術上的革命」。毛澤東對這樣的評價頗為不悅,便召集胡喬木等宣傳幹部談話,指出「不應誇大原子彈的作用」。幾天之後,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次幹部會議上,又說了類似意義的話:「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爭,原子彈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採訪時,就說出了讓全世界震驚的話語:「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西方人可能不理解,你們的最高領導人說它是「紙老虎」,可為什麼你們後來又要花大力氣搞 「紙老虎」呢?

  對此,1958年12月2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會議上的一番話,可以作為回答:「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簡單說就是: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藐視。

  當然,這和美國多次威脅對中國使用「紙老虎」有關,也和蘇聯無情地撕毀援助協議有關。其實,據有關資料說,早在1946年,中共安全部門負責人康生就曾招募在海外的華裔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專家回國。中共在沒有建立新中國之前,就夢想著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這與毛澤東一再宣稱原子彈是「紙老虎」,並沒有什麼矛盾之處,更無從說不重視。另一個例子是,1949年二三月間,錢三強準備趁去巴黎出席4 月份召開的世界人民保衛和平大會的機會,通過自己留學時的導師約里奧·居里先生幫助購買一些有關核物理的儀器和書籍。當然這需要一大筆外匯,數額大約在 20萬美元。事情反映上去之後,他就有些後悔。當時解放戰爭尚在進行中,用錢之處甚多,哪能拿出如此巨款去購買科學實驗用的儀器和圖書。但出乎他的預料,不久他即接到電話通知,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要他去中南海懷仁堂面談。面談時,李維漢對他說,中央認為你的意見很好,國庫還有部分美元,可以先撥出5 萬美元使用並告知這是經周恩來副主席在西柏坡批准的,還轉達周恩來的話說:「中央對發展原子核科學很重視,希望你們好好籌劃。」錢三強並不知道當時的外匯總額只有區區30萬元。但當他拿到潮濕並帶有霉味的美鈔時,他能夠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對核物理研究的重視。這不由使他想起蔣介石當年的做法。

  1946 年的8月,蔣介石曾派出吳大猷、曾昭掄、朱光亞和李政道等8人,前往美國考察和學習原子彈製造技術。當時,中國科教界要求研製原子彈的呼聲甚高,胡適和梅貽琦就曾遊說上層。國防部之下主管武器研究開發的第六廳廳長錢昌祚也曾積極著手籌劃鈾的提煉。但是幾個人到美國之後,就發現想學人家偏不教。隊伍很快就散了。

  這次錢三強雖然拿到了錢,卻由於法國方面不給簽證沒有去成巴黎。他只得拿出5000美元,輾轉託人帶給了約里奧·居里,以求幫助。後來,居里請留法學者楊承宗買了一些儀器、書籍、同位素、計數器以及探查鈾礦必需的標準源等。約里奧·居里還要楊承宗帶給毛澤東一番話。他說:「你回去告訴毛澤東,要保衛世界和平,要反對原子彈,就必須有自己的原子彈。原子彈的原理又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你們自己有自己的科學家嘛。」這番話,與毛澤東所說,原子彈有了不一定要用,但它是一種威懾,可以保衛和平,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中國原子彈的成功,不應忘記始終堅信中國是一支可以信賴的和平力量的約里奧·居里夫婦。1950年初,中國科學院成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這個所的科學家正是後來研製原子彈的骨幹。同是在1950年,毛澤東訪問莫斯科回來之後,曾對身邊的警衛員說:「這次到蘇聯,開眼界哩!看來原子彈能嚇唬不少人。美國有了,蘇聯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這個時候,毛澤東已經看過了蘇聯核試驗的紀錄片。蘇聯成功爆炸了原子彈,這無疑對毛澤東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也就是說,不能把原子彈僅僅看作「紙老虎」,還要看作「鐵老虎」、「真老虎」。1956年3月份,毛澤東為了解決全面學習蘇聯中的問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親自開始作調查,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逐個聽取國務院34個部委的工作彙報。其成果就是不久后公開發表的《論十大關係》。劉傑排在第三十三個彙報時,重點當然是原子能工業方面的情況。毛澤東聽取劉傑的彙報后,說道:「我們不但要有飛機、大炮,還要有原子彈。」

  劉傑彙報時的身份是地質部副部長。鑒於地質部肩負著找鈾礦的任務,毛澤東說要加強地質部的力量,並圈定這個人為來自軍隊的中央委員。3月份,劉傑帶團去蘇聯之前,到西花廳向周恩來作相關彙報。除討論代表團參加蘇聯杜伯納聯合核子研究所會議事項和赴蘇談判原子能工業的問題之外,還討論參照蘇聯領導原子能工業的模式,成立一個原子能委員會。本來已決定去地質部任副部長的宋任窮,被周恩來動員去了原子能委員會擔任常務副主任。主任是陳雲,劉傑兼秘書長。當時的宋任窮是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

  1958年6月,蘇聯援助的實驗性重水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建造成功。得此消息后,毛澤東在6月21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充滿信心地說了下面一番話:「原子彈就是這麼大的東西,沒有那東西,有人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於是,在 1958年8月,二機部明確提出了「軍事利用為主,和平利用為輔」的方針。1958年9月29日中蘇又簽訂了《關於蘇聯為中國原子能工業方面提供技術援助的補充協定》(簡稱《核協定》),將《國防新技術協定》中設備內容、交付時間等不明確的地方加以明確。然而好景不長,從1958年下半年起,中蘇之間分歧和矛盾逐漸顯露。到1959年6月20日,蘇共致信中方,聲稱由於正進行禁止核試驗的談判,暫緩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一年後,撤走了全部援華專家,並停止一切設備和資料的供應。

  在1959年7月的廬山會議上,周恩來向宋任窮、劉傑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八年時間搞出原子彈。」並提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國內」的方針,要求二機部縮短戰線,集中力量解決最急需的問題,並決定調動各地區、各部門的力量支持原子能事業。

  11月11日,聶榮臻向中央軍委和中共中央呈交的《關於以自力更生為主解決新技術所需材料問題》報告也認為:「發展我國的新技術材料,必須採取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

  蘇聯撕毀合同的行為,更激起了毛澤東的雄心,他說:「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管他什麼國,管他什麼彈,原子彈、氫彈我們都要超過。」

  1960年7月,中央給二機部下達了「三年突破,五年掌握,八年適當儲備」的任務,即爭取在五年內(1960-1964)自力更生製成原子彈,並進行爆炸試驗,在八年內有一定數量的儲備。

  主抓國防科技事業的聶榮臻得知會議情況后,在7月下旬趕往北戴河,並在會上作了發言。他說:「自力更生,兩彈為主,導彈第一,這是中央確定的方針,不能動搖。不能說沒有困難,但我們有能力克服。搞尖端武器,並不妨礙搞常規武器,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正在杭州的毛澤東很關注這個會議,10天後,毛澤東讓秘書徐業夫打電話給聶榮臻轉達他的話說,我們應採取什麼方針,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後來,這兩種意見又反映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外交部長陳毅元帥說了句非常著名的話:「我們即使沒有褲子穿,把褲子當了也要搞出原子彈。」後來,陳毅每次見到劉傑都要問原子彈。他說:「什麼時候交貨啊?我現在等得頭髮都要白了;我這個外交部長,沒有原子彈,腰杆子就不硬啊!世界各國看中國兩件事,一是糧食,一是原子彈。搞不出原子彈,別的都是空的。」其他老帥都採取支持態度。但在政治局常委會上,雙方的爭論仍是相持不下。劉少奇最後說:「原子能工業的現狀究竟如何,是上好還是不上好,是否把情況摸清楚以後再定。」會議情況報到毛澤東處,他表示同意劉少奇的意見。

  會後不久,陳毅、賀龍專門找張愛萍談話,要他下去摸清原子能工業的基本情況。兩個月後,張愛萍與一同下去的劉西堯提交了調查報告,不是錢的問題,主要在組織協調,1964年可以進行第一次核試驗。

  張愛萍和劉西堯調查回來后,曾去向國防部長林彪彙報。林彪斬釘截鐵地說:「原子彈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響,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它燒響了。」其決心與陳毅一樣堅定。之前,林彪還提出過:「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方針。

  這之後,劉少奇再次召集政治局常委會,由總參謀長羅瑞卿彙報原子彈研製情況。當彙報到1964年實現核爆炸時,劉少奇說:「1964年能爆炸很好,如努力了還不行,1965年也是好的。但不努力就不對了。」當彙報到原子彈是一種尖端技術,其複雜性和綜合性,絕非某個部門能夠勝任,必須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省區、各軍兵種通力配合,中央應考慮成立專門機構協調時,劉少奇提出:「中央要搞個委員會,以加強這方面的領導,現在就搞,否則就耽誤了。你們提出個方案和名單,報中央批准。」會議結束后,羅瑞卿以個人名義寫了一個報告。報告還提出了由周恩來總理任主任的15人中央專門委員會名單。毛澤東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1962年11月17日,由周恩來任主任的中央專門委員會正式成立。專門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原子彈的研製由國家戰略上升到了國家行動,原子彈的研製步入快車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