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評:「體制內」「體制外」兩分法不科學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1-14 2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1月14日08:22環球時報社論

「體制」近年來被談論得很多,一些人把它當成了中國各種問題的「原罪」出處。同時還出現了「體制內」和「體制外」之說,並據此把中國人分成享受體制福利和遭到體制拋棄的兩大部分。

這樣的區分不夠科學。真實的中國體制如此龐大、複雜,幾乎所有中國人實際上都捲入其間。是否「吃財政」以及是否在國企工作,並非塑造個人命運質量的唯一因素,影響個人成功的環境早已多元化、非壟斷化。

中國對民營經濟和私有經濟給予了法律承認和保護,外企甚至在中國長期受到優待。那麼通過個人創業致富,或者在外企拿到優厚薪水的人,如何用體制的「內」或「外」加以區分呢?

每個體制的生存,都離不開對自我反思和糾錯能力的擁有。中國這些年出現很多敢言的學者和媒體人,也出現了新銳的輿論平台,但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自外於體制呢?他們中的一些人將「對抗因素」引入體制,並以此為生。他們中「活得好」的人和「活得不好」的人,和他們所說的「體制內」的人比例差不多。

中國的體制決不簡單是「共產黨的」。中國有大量「處於底層」的共產黨員,也有無數人生獲得巨大成功的「黨外人士」。中國的體制的確存在不平等,但每一個人在不同位置間的移動,途徑越來越多。

中國的體制不是「有沒有缺陷」的問題,而是這個「存在缺陷」的體制是不是能夠製造社會進步,把國家帶向前進的問題。完美的體制根本不存在,體制的優劣在於它塑造向善改變力量的強弱。中國現在的情形是,輿論對變化的要求,比中國已有的實際變化幅度還要高。

體制本身確需不斷優化,這就是中國不斷改革的原因。從當前情況看,中國做這種改革的任務很重。但說到底,這種優化不是對體制進行「革命」,從而對體制內的利益位置做徹底的「重新洗牌」。社會永遠有一部分人會有這樣的願望,但它輕易不會成為全社會的冒險盲動。

一個體制的活力,最終是要與個人的力量對接的。體制的有序性和社會成員行為的豐富性不斷互動。這當中有巨大的中間地帶,處在極端位置的人總是少數,而中間地帶卻吸納了大多數人和改革的種種作為。既不應用特殊位置的特殊表現來代表整個體制,也不應對「少數」問題給予莫視。因為互聯網時代,只要是「壞的」東西,無論它是個別還是普遍的,破壞能量常常差不多。

人類能夠準確認識「體制」的能力非常有限,這不僅是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體制中,全人類生活在各種體制的競爭甚至對立中,建立評價體系的客觀和中立就需要認識論的科學和心胸的豁達。還因為「體制」的形成史太短,它與國家及個人命運的因果性需要多得多的論證。

當前的一個傾向是,價值觀取代認識論常常成為談論「體制」的出發點,「結論」的預設性越來越強。中國對「體制」的探討很容易籠罩在這樣的不理性中。回歸真正的科學精神,使這種探討對中國改革提供可操作的思想成果和政策建議,這對於在現代化進程中「起飛」的中國社會來說,或許是必不可少的「在軌姿態調整」。▲

(環球時報)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