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熊丙奇:以色列科學家頻獲諾獎的啟示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10-6 2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0月06日04:41新京報[

熊丙奇 學者

只要有健康的教育環境和學術環境,諾獎就會不期而至。

諾貝爾獎委員會5日宣布,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因發現准晶體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

在諾貝爾獎的授獎歷史中,猶太裔所佔比例並不少,但以色列本土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獎則是在2004年。雖然此前該國已有人獲得文學獎、經濟學獎和和平獎獎項,但其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還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以色列科學家的突出表現,與其整體教育環境和科技環境密切相關。自1948年建國后,以色列的教育投入就長期保持在GDP的7.5%左右,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調查報告,2002年,以色列對民用研發資金的投入佔GDP的4.3%,該比例超過OECD國平均2.2%的水平,位居世界第一。與之對應,據有關資料,雖然國家不大,但以色列卻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10發布的大學排行榜,希伯來大學排在第102位;特拉維夫大學排在第114位;以色列理工大學排在第132位;而在我國內地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以色列有1所世界一流大學、2所世界著名大學,其中,希伯來大學位列全球第57位。

在這樣的教育與科研環境中,科學家獲得諾獎確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與這樣的教育與科研投入對比,我國就黯然失色,2009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為3.59%,2010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佔GDP的1.76%。這還僅是投入方面的差距,具體在經費的使用有效性上,就差距更大,近年來有關教育經費被亂用,科研經費被揮霍的消息接連不斷。由於基本的辦學制度與學術管理制度缺失,我國大學的辦學水平與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很大。

在今年諾獎頒發期間,由於81歲的科學家屠呦呦此前獲得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已經頒發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屠呦呦無緣殊榮,令國人感到遺憾。也有人認為不必灰心,還有機會,同時又開始預測本土科學家可在多少年內獲獎。而即使她獲得諾獎,從我國的學術研究現實看——從2000年至今,象徵中國科研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已經八次出現空缺——這只是一種偶然,恐怕在很長時間中也將成為絕唱。顯然,這不是我國所期望的學術研究局面,我們更期待的是我國的教育環境和學術環境,讓獲獎成為一種必然而非偶然。從以色列本土科學家頻頻獲獎可見,只要有健康的教育環境和學術環境,諾獎就會不期而至。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