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爸爸被市長」後果更嚴重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9-23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9-22)   聯合早報
  
  9月20日下午,溫州市鹿城區公安分局副局長徐知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9月18日發生的90後學生馬文聰打人撞人案中,網上流傳馬文聰宣稱「我爸是市長」的言論系造謠。(9月20日 中新網)

  從評論的角度,此事件被《溫州都市報》新穎地稱之為「爸爸被市長」。因為馬文聰的父親是商人而非市長,在馬文聰肇事案中是被謠言莫名地冠之為「市長」的。

  如果說「我爸是市長」是一株陰魂不散的社會「毒瘤」的話,那麼「爸爸被市長」則是這株「毒瘤」上的「癌細胞」。「爸爸被市長」著實是文明社會的悲哀。由於「我爸是市長」以及「爸爸被市長」的戲劇化插入,從一個側面加劇了矛盾衝突,繼而群情激憤、推波助瀾地將一場肇事逃逸案件幾近演變為「群體事件」,並由此引發了圍觀者以及後來網民的「義憤」。至少在事發當時,肇事者馬文聰和女友因為「爸爸被市長」而受到受害者以及外界的「分外攻擊」;受害者因為肇事者「爸爸被市長」而受到外界的「額外支助」;部分圍觀群眾因為「不明真相」而引發了相應的「過激行為」。

  從「我爸是李剛」到「我爸是市長」,再到李雙江之子撞車打人事件,這些炫耀權力的言行為人不齒。然而「爸爸被市長」無論從什麼因素來看,無論造謠者居心何在,但從事發現場謠言能夠迅即以訛傳訛來看,多少都體現了部分民眾的「仇官心態」、「仇富心態」下的「社會異化」、「社會躁動」和「不平衡心態」。

  馬文聰因停車糾紛砸傷兩歲小孩,在賠償未果的情況下駕車衝撞圍觀群眾,自是「天理不該,法理難容」。除了事件本身,更讓我們關注的是其間到底是何原因出現「爸爸被市長」,進而引發「眾怒」、擴大事態的呢?到底是什麼緣故能夠讓「謠言的子彈在人群中飛」的呢?

  一個又一個的疑問以及「我爸是市長」的謠傳,或許將會最終止於所有關心和正在關心該事件的「智者」。之所以說「爸爸被市長」是「癌細胞」,還在於類似事件極有可能蔓延,衍生出無數個「真亦假來假亦真」的「爸爸被李剛」、「爸爸被局長」事件出來。

  相較而言,「爸爸被市長」更具社會危害性。畢竟「我爸是李剛」、「我爸是市長」者只是少數。包不定在某個時候的某個場合,普通老百姓都極有可能享受一次真假難辨的「我爸是市長」的「優待」!因此,我們期許公眾場合和大庭廣眾之下,更多的謠言起於愚者但能夠迅速止於智者!

  文明社會應當果敢杜絕「以訛傳訛」,對造謠惑眾者、傳謠者堅決繩之以法。

  陳建水

《聯合早報網》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12: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