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民生問題來攻擊中國政權是一種很陰險的做法

[複製鏈接]

4

主題

9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民生問題關係國家政權興亡和社會的發展,這在我國古代就有諸多的言論。《尚書》中就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就指出了民生問題是國家的根本。所以後世明察世理的人士就說了「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管子》語)、「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最為典型的是唐朝時期魏徵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強調在國家、君主以及老百姓的位置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亦反映了古代先賢對民生問題的重視。


雖然是很多古代政治家和學者對民生問題有深刻的見解,但是古代的民生問題沒有得到完全的實踐。因此,歷朝歷代的起義成為民生訴求的一種方式。


當然,在我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民生問題成為了國家制度層面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就是要關注人民、為民所想、為民所為,這就是要認識民生問題、解決民生問題。但是,文革中的錯誤,經濟發展的停滯沒有使得民生問題得到解決。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實際上是不斷重視民生、改善民生的過程。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要把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重要標準,強調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胡錦濤同志也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權為民所用,權為民所享,利為民所謀」。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中,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報告中就說,民生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全國政協的第一號提案就鎖定民生,關注民生問題中的社會經濟轉型。


應該說,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到比較高的階段的時候,一些老的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又面臨著新的民生問題,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市場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我們國家的各種民生問題,民生問題也將更加突出。


但是不管怎麼說,民生問題正在被中國政府重視,民意表達渠道得到了完善,民眾積極性得到社會的釋放。而且政府正在盡心盡意、群策群力地解決。民眾應該有信心和耐心等待政府解決,而不是破壞現有的發展形勢,否則給百姓帶來的是一種徹底的災難。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都是需要時間的,改革的成功不是睡一覺就能取得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地去建設。


李洪寬等人說「中國革命已經非常近了。現在這種掠奪、貧富分化、壟斷、盤剝、住房難、上學難、看病難,讓老百姓受夠了。」這不是代表民意,民眾所想的是如何與政府一起來解決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而李卻是想用這些問題實現個人的目的,對現有的政權進行攻擊,這是一種非常陰險的做法。他的做法得逞的話,會給老百姓帶來的不是幸福的明天,而是災難的開始。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1-3-14 11:06 | 只看該作者
反華認識和組織攻擊中國還有問題是因為共產黨一黨執政。而西方國家雖然有問題,但是是兩黨制,所以無所謂。這是基本的邏輯混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