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形體三次改革的文化背景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2-6 08: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2-6 14:04 編輯

漢字形體三次改革的文化背景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網路   



歷史上,漢字的結構經歷過三次改革:從古字改革為小篆、從小篆改革為隸楷,從繁體字改革為簡化字。

下面簡單敘述一下這三次改革過程:

(1)從古字到小篆

在這本書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體。

金文:古代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銘文。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不過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為普遍。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甲骨文: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現在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大篆:據傳為周朝史籀所創,故又稱籀文、籀篆、籀書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過渡的一種漢字字體。

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一定的變異和合併。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

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

秦國以外的國家所用的文字統稱為「六國文字」。六國文字屬於古字範疇,圖畫性強,形狀不定,難以識別。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破齊國首都臨淄,齊亡。至此,秦統一六國。秦王嬴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實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強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規定以小篆為統一書體在全國推行,並「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的各種文字。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趙高等人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書文,作為標準的文字範本。由於皇帝的高度重視以及皇權巨大的影響,小篆迅速在全國推行開來,而紛繁複雜的「六國文字」也隨即退出歷史的舞台。

(2) 從小篆到隸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間又創造一種比小篆更為簡便、更為定型的新書體。這就是「隸書」。隸書開始時是寫得比較草率的和不夠規範的小篆。到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隸書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規範的字體。隸書改篆書一味圓轉的線條為方折的筆畫,順應了社會對書寫方便和規範的需要。

相傳,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獄中把民間流行的隸書整理出三千個字,傳給秦始皇。秦始皇大為賞識,並破格提拔程邈為御史,並准許其字用於皂隸小民之間。此後,隸書不僅僅在秦朝民間廣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隸書書寫,但重要的詔書仍用小篆書寫,所以隸書在秦代又稱「佐書」。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隸書以前的漢字是用繪畫式的線條書寫的,而隸書以後的漢字是用橫豎撇點折等筆畫構成的。自隸書出現后,漢字的結構基本上固定了下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隨著秦王朝的覆滅,小篆也就迅速退出歷史舞台,隸書成為社會首要書寫方式和書法的典範。其後不久,出現了更為規範的楷書字體。漢朝以後楷書佔據正統地位。

(3)從繁體字到簡化字

下面詳細說一下在這個階段的漢字結構上的改革過程。

漢字中許多字自古以來在民間就有多種寫法,有的寫法筆畫多,有的寫法筆畫少。筆畫多的叫做繁體字,筆畫少的叫做簡體字。

隸書和楷書走上歷史舞台之時,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種繁體字和簡體字,但是針對隸書和楷書形式的一些漢字,人們又漸漸創造出的新的書寫形式,有的寫法筆畫多,有的寫法筆畫少。一般筆畫少的佔多數。這些筆畫少的書寫形式叫做簡體字,筆畫多的叫做繁體字。簡體字一般不被官方認可,只流行於民間,因此又叫俗體字。順便說一下,上個世紀,我們實行簡化字運動后,有些簡體字或俗體字取代占正統地位的繁體字,成為占正統地位的文字,這些簡體字叫做簡化字。可見「簡化字」和「簡體字」是兩個相關但不相同的概念。

1909陸費逵在《教育雜誌》上發表《普通教育當採用俗體字》一文,首次向國人闡明簡體字的優越性,並且說明簡體字並非本身不雅觀。這篇文章被認為是近代簡化字運動的開端。

1922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劃委員會成立了漢字省體委員會,正式進行漢字簡體字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並通過錢玄同的《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此案首先說明了減省漢字筆畫的重要性,指出雖然改用拼音是治本的辦法,而減省漢字的筆畫是治標的辦法,但是當時漢字的弊病已日益明顯,而治本的方法又一時拿不出來,所以減省筆畫的治標方法是當時唯一的選擇。此案還講述了減省筆畫的幾種方式,而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民間使用的歷史。

1935年,經過了十幾年的學術討論和準備,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但該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對。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達了「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的訓令,標誌著民國時期的簡化字運動的夭折。

但是,簡化字運動在人民群眾仍舊繼續進行著,特別是紅軍解放的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簡體字。它們出現在人們手寫的稿子和各種印刷品上,人們稱之為「解放字」。隨著解放區的擴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國,在群眾中為新中國漢字簡化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字簡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正式成立,並選舉吳玉章為主席。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是馬敘倫,下設拼音方案組、漢字整理組、教學試驗組、編輯出版組、秘書處。1954年10月,這個委員會將多方研究討論並經過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上報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並下達地方進行進一步審閱,並開展初步試驗。同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國務院直屬單位。1956年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以及《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開始正式推行漢字簡化方案。

根據國務院的決議,《漢字簡化方案》分四批進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簡化字260個,包括230個簡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個偏旁類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簡化字95個;1958年推行第三批簡化字70個;1959年推行第四批簡化字92個,另外附錄了54個簡化偏旁。四批合計517個簡化字,其中有30個是《漢字簡化方案》之外的偏旁類推字,而《漢字簡化方案》中還有28個沒有推行。1964年,文改委編印了《簡化字總表》,此表分為3個表。第一表收錄了352個不作偏旁的簡化字,第二表收錄了132個可作偏旁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收錄了1754個簡化字,是應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對基本上以《新華字典》收錄的8000個漢字進行類推簡化。總表外還有兩個重要的附錄:一個是被看作簡化字的異體字表,一個是國務院批准的生僻地名用字表。《簡化字總表》的編印表明中國第一次簡化字運動最終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的效果突出: ① 它把2235個漢字從平均16.03個筆畫減省到10.3個筆畫,學習起來和書寫起來都方便了許多; ② 消除了一批異體字; ③ 構造更為合理,比如「償」容易讀成「shǎng」,變成簡體字「償」后就不會誤讀了; ④ 在結構上更為美觀,字形之間的差異也更為突出。筆者曾經把繁體字和簡化字的漢語報紙給不認識漢字的德國人和泰國人看,讓他們比較那種形式的漢字更美觀,結果他們大多數認為簡化字美觀。

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也存在一些問題: ① 有些字簡化不合理; ② 有些繁體字該簡化的沒有簡化。這些問題,相對於其上述有益的效果而言,是次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慣性,簡化字運動也不例外。第一次簡體字成功之後,有些人又在思索著如何進一步簡化漢字,於是開始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其大致過程如下:

1966年到1971年,漢字簡化工作處於停滯狀態。1972年3月,中國科學院下設文字改革辦公室,文字改革工作開始恢復。當年7月,文字改革辦公室開始擬定《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並廣泛徵集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1973年國務院同意恢復「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名稱,歸國務院科教組管。1975年文改委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以下稱《二簡》。1977年文改委在廣泛徵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修訂稿,收錄了簡化字853個。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並於次日開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248個簡化字。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國統編教材一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字,開始推行《二簡》。

但是《二簡》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 ① 沒有規律地簡化了一些字; ② 不合理的兼并了一些漢字,如把「雕」和「刁」並為一個字。此外,漢字的整體局面被「一簡」深刻地衝擊后,剛剛恢復平靜,又受到「二簡」的衝擊,弄得有些混亂。因此,從1978年開始人們反對《二簡》的呼聲越來越高。1978年8月,全國報刊都停止了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的簡化字。

從1980年起,有關機構開始修訂《二簡》,一直持續到1985年。但是在似乎修訂完善的時候,被政府廢止了:1985年12月,文改委更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二簡》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並在通知中明確指出「1977年12月20日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達之日起停止使用。」這個通知宣告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失敗。


附:
二次漢字簡化因不成熟被廢止. 但是漢字還是有簡化的餘地. 其實"二簡"有些字還是可用的. 如,



除了"嚷"外, 其它的都還可用.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沙發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1-2-6 0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雲海暖流 1樓 的帖子

其實「二簡」,在民間已經有很多人在書寫時使用,好像也沒有造成什麼字義不清,產生誤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3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2-6 11: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2-6 11:22 編輯

回復 眼過留聲 2樓 的帖子

是的, 如"二簡"的"尊, 套, 割, 留, 信, 影" 等, 民間書寫一直在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11-2-7 03:48 | 只看該作者
民國政府到台灣后,仍想搞一次簡化漢字,由於大陸先行一步。將介石在漢賊不兩立的思想指導自動停止,反竟稱簡體字為匪字。現在有人還繼承了蔣介石的傳統。可呔!!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5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1-2-7 09:05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1-2-7 03:48
民國政府到台灣后,仍想搞一次簡化漢字,由於大陸先行一步。將介石在漢賊不兩立的思想指導自動停止,反竟稱 ...

這就是把漢字簡化政治化最典型的例證,就像漢語拼音一樣,這是目前最科學的漢字拼音方法,他們也一直在排斥。說白了,就是他們有種令人莫名其妙的心理因素,只覺得以前他們「洋」中共「土」,以後他們「富」中共「窮」,等等等等,無法理喻。可是「土」能戰勝「洋」,「窮」更能思「變」,一窮二白是張「白紙」更好「寫」文章,於是中共在變,他們在守。思變者先進了,守護者落伍了,但他們大腦深處還殘留一些莫名的優越,使他們還在不停的抵制,這就是一種狹隘,而這種狹隘總將斷送他們的將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6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2-7 1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新鮮人 4樓 的帖子

是的. 就是有那麼些人看不貫"匪字", 才老是攻擊簡化字. 繁簡之爭, 實際上是政治之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7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7 23: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1-2-7 23:11 編輯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1-2-7 09:05
這就是把漢字簡化政治化最典型的例證,就像漢語拼音一樣,這是目前最科學的漢字拼音方法,他們也一直在排 ...


外國人放的屁會香的?

拼音文字就是最科學的?

這是誰說?有何根據?

拼音文字本身是狹隘是本土、本族文字,

一旦離開了本土本族,就會變質了。

英文英語,英倫三島四地有差異,

美國、加拿大、新台幣、澳洲、香港......

各自有自己的英語,都是變了質的英語。

中國有八十五種語言,單是粵語拼音,就有至少三種,

試問,八十五種語言要產生多少拼音文字才可達到全面供求?

語言是最不穩定的交流方式,變動的速度驚人,怎樣才能把文字與語言同步?

仔細地算一算,科學嗎?

古老並不是落後的代表!兩儀學說在中國已有正千多年,今天,二進制主宰世界!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會圓於中國!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8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1-2-8 08: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aiting275 7樓 的帖子

(中國有八十五種語言,單是粵語拼音,就有至少三種)

所以一個方言繁多的大國,需要一個統一的語言發音!明白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9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1-2-8 0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aiting275 7樓 的帖子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會圓於中國!

世界只有一個月亮在發光,除非有人看不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1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10 19: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1-2-10 19:57 編輯

回復 眼過留聲 8樓 的帖子

中國要真正統一語言,可行嗎?

南北韓是同一民族,諺文- 拼音文字創立至今已近五百年,

全面使用諺文亦有近六十年。

南北韓現在並有五大方言,而且產生諺文拼寫出現各語各字

的混亂現象,故此南韓人的身分證必須有漢字姓名來解決混亂。

中國地大人多,而七八成人口是農民,中國的農村大部份是以

家族成村的,是族姓村。農民日常生活主要是在村內活動,沒

有必要,很少會進城入鎮,他們日常語言都是保存著傳統語言,

根本不會改用普通語的,這是中國語言的慣性,也是事實。大陸

從推廣普通話變成推行普通話幾十年了,倒底能操純正的普通

話的有多少比例?沒有人統計過。

海南島成為省,海南的所有廣播都用普通話,但是近年發現,

農民根本不會理會政府的政策宣傳,亦看不門廣告的播出而缺

乏購買意欲,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原來他們聽不明普通話!

故此海南省改變了,批准某些節目改用當地方言。

南寧,是強行推行普通話的城市,原來的粵語,只剩下街頭巷

尾老人的交談語了,四十歲以下的南寧人懂粵語的成為少數了。

那麼南寧是否變成純普通話城市嗎?原來不是,是北方人聽不明、

粵語的人也聽不明的新南寧方言。

語言是極端不穩定的交流方式,存有濃厚的群體性、地域性和

時間性,世界很難會有純正的語言,這是語言的自然規律,根

本是人難以控制的。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11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1-2-12 12:20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1-2-10 19:53
回復 眼過留聲 8樓 的帖子

中國要真正統一語言,可行嗎?

回復簡潔些,行嗎?我不是有時間在網上的人。
請問:
如果你會英語,你可以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地方的人談情感或者談生意。
如果你會說普通話,可以在中國任何區域行走時交談方便。
這就是語言一致的重要!當然,如果你只是固守一處,就無從可談了!
因為那是:識字不識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2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