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8歲男子一次性換8個內臟器官 闌尾也更換(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1-1-15 22: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洪先生的妻子在病房裡看到丈夫好轉十分開心。

  38歲男子一次性換了肚子里8個器官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創造生命奇迹,全腹腔多器官聯合移植手術成功

  患者成為亞洲地區成功接受該手術治療的第二人,目前已能進食流質

  遇到危險時,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參會吐出內臟自保,然後又會重新生長出一副新的內臟。動物的神奇的「再生」能力,對於人類而言,真的只能用一句網路流行語來形容感覺——「羨慕嫉妒恨」。

  然而,這種內臟「再生」的奇迹,卻在38歲的湖南永州男子洪德龍(化名)身上發生了。

  2011年1月10日,新的一年第10天,也是洪德龍「再生」的第十天。十天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一次跨年手術,為洪德龍移植了全部腹腔器官,移植器官包括:肝、胰、脾、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闌尾。目前洪德龍恢復順利,他也成為亞洲成功接受該手術治療的第二人。 本報記者劉少龍 長沙報道

  13個小時,腹腔內8個器官「再生」

  38歲的洪德龍家住湖南永州,去年9月,一次偶然的感冒,使洪德龍原本平靜安定的生活徹底被打破。病情拖了一段時間不見好轉,還出現了腹痛,在當地幾經轉院沒能查出病因,而腹痛一天比一天加重,而且出現黑便。

  2010年11月23日,洪德龍來到湘雅二醫院就診。經詳細檢查,醫生髮現洪德龍門靜脈系統廣泛血栓形成。「門靜脈堵塞,隨時都能威脅到肝臟、胃等臟器衰竭穿孔,人隨時都有可能死亡。」湘雅二醫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普外器官移植科賀志軍教授說。

  經過會診,醫院專家認為,由於病變累及腹內整個門脈系統,腹腔多器官聯合移植是目前唯一根治性治療方法。

  2010年12月31日下午,洪德龍被推進了手術室。「通俗地說,手術就是將供體的腹腔內整體器官(肝、胰、脾、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闌尾),移植到患者的腹腔內。」賀志軍說。

  在湘雅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齊海智教授主持下,各個醫療小組開始準備。下午2點到5點30分,3個半小時的時間,賀志軍教授對供體腹腔整體器官進行修整、檢查。下午5點30分,賀志軍和齊海智對患者腹內整體器官進行細緻分離,晚上9點20分,患者腹腔器官整體切除完畢。

  「隨後就進入核心移植階段。」賀志軍說。腹腔內整體器官切除后,移植的供體器官要開始工作,需儘快讓血管縫合。「這一過程只花費了10多分鐘。」賀志軍說。在開放血流后,患者移植器官迅速恢復紅潤,胃腸道蠕動正常;在嚴密止血后,對患者的胃腸道進行吻合,手術歷時13個小時,順利完成。

  術后洪德龍移植器官功能恢復平順,昨日洪先生的妻子楊女士說,「現在我老公能喝下流質的東西,恢復得好,真是從鬼門關撿了8回命。」

  這樣的移植技術,難度係數極高

  「這是一次整體移植,醫院以前從來沒有做過。」作為主刀醫生之一的賀志軍教授確實感受到了壓力。他說,1998年,他們就做了肝移植,以後陸續開展了心肺聯合、肝腎聯合移植、肝胰聯合移植、胰腎聯合移植和小腸移植手術。「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專家在一起會診認為,勝算在95%以上。」

  賀志軍教授介紹,洪德龍腹腔內整體移植的8大器官中包括了闌尾。一是為了保持移植的完整性,二是闌尾具有免疫功能。

  據了解,腹腔內器官整體移植要過4道關。首先要對供體捐獻的整套器官進行修整,這樣才能很好地移植到患者身上。其次是控制手術過程中的大出血。第三是維持患者手術過程的體溫。由於植入器官眾多,維持體溫及循環穩定極富挑戰性。第四是手術后的排異和感染關。

  器官移植包括器官移植(1個器官)、聯合器官移植(2個器官)和多器官聯合移植(3個器官以上)。器官移植被譽為21世紀的「醫學之巔」,而多器官聯合移植技術是器官移植領域最為複雜的尖端技術,也是現代醫學,尤其是外科學發展的標誌性成果。

  該手術的成功,標誌著湘雅二醫院的器官移植技術已覆蓋胸、腹腔所有器官,表明湘雅二醫院的聯合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聯合移植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手術費用最少需30萬元,這次全免

  「這樣的手術的費用需要30萬元到50萬元。但我們醫院有一個新技術發展基金,對醫院開展的把握性很大的國內領先的新技術,能提供支持。目前患者的手術費用是全免的。」賀志軍教授說。

  「洪先生很幸運等到了供體。」齊海智教授說。他介紹,洪先生的供體來自一名外傷患者,供體的手續都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由於相關規定,我們不能透露太多供體的信息。」賀志軍教授說。

  齊海智教授介紹,人體器官的來源不足已成為嚴重製約人體器官移植髮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的手術只有1萬例左右。

  去年,湖南省開展器官捐獻試點。以湖南省為例,全省患有腎病、尿毒症患者達6萬人,但每年實施移植手術僅700例左右。「由於器官移植供體嚴重不足,很多病人在等待過程中死去。」湖南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何一平主任說。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