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拿三個博士后也頂不上一段幸福童年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3-18 0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她將不出意外地獲得中國最高研究機構的最高學歷,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她不會熱愛自己,也不會享受生活,她繼續生活下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女生。她有一種偏僻嗜好,並且為之著迷。她喜歡什麼呢?喜歡蟲子,抓蟲子、養蟲子、給蟲子分類。她屬於見到蟲子就無法抑制激動,硬要撲上去的那種人,對蟲蟲們有愛無類,懷有一種深刻的母性。因此,十分罕見地,我沒有阻止她去讀博士。

按說從事科學研究的職業路線是清晰的,她進得去中國最好的研究機構。她可以用自己對蟲子的痴情迷戀和對其習性的了如指掌,三言兩語把該機構的導師砍暈。她彈得一手好鋼琴,是本科所在大學文藝活動中的台柱子。她屬於那種師長們稀罕不夠,同學里肯定大有人眼紅的,既優秀又很有特點的學生——她究竟來找我幹什麼呢?

我跟她見面談過一次,沒覺得她人生方向上有什麼大問題。我們索然寡味地談了些留學的常規問題。我的印象是,她稍有一點「考試焦慮症」。她曾是全國英語風采大賽的獲獎者,雅思成績卻很不理想,遠低於平時的測試分數。GRE她也考過,由於答到後來失去信心,整個cancel掉了。她說自己面對一切考試無不懷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很少正常發揮過,對此也有些失去信心。

在中國的學術環境下,從我有限接觸過的一些案例來看,實在有一些難解的問題,一個科研人員需要過於複雜的智慧應變在學術科研之外。這且不提,一個人不能因為害怕環境的惡劣就放棄一生的摯愛,而要學會與天與地與人斗。問題是懷有深刻人生焦慮的這樣一個人,她內心的承受力如此薄弱,在所有這些複雜的局面之下,她的精神漸漸開始崩潰。

我跟她之間有一段長期的跟蹤交流。慢慢地,我發現浮在水面下巨大而可怕的冰山,其危險程度足以在某一日使她整個地「鐵達尼號」。

她竟是一個徹頭徹尾缺乏自信的人!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那麼不自信。她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認可。那些在別人看來很了不起的東西,她只視作平常。她看到的是自己還沒達到的那些更高標準——這決不是在誇她,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認知缺陷!

志向遠大沒什麼不好,但是由於遠大目標不可一日實現就焦慮不安,情緒低落,甚至陷入精神危機,則是一種必須嚴肅面對的心理問題。

我不是什麼心理治療師,但是基於一種人之常情和非專業的責任感,基於我們定下的「師徒」之誼,我決心引導她步入自我發現之旅。

先說些土方法。我建議她看一部日本動畫片《灌籃高手》,拿出當年向雷鋒叔叔學習的那股單純勁頭,向書里的正面人物櫻木花道學習。作為一個「80后」,她竟然沒聽說過《灌籃高手》這部片子,真讓我出離憤怒!我說你看完這部片子,再跟我談什麼是自信這類問題。

她真的看了一點,但是顯然沒什麼結果。她說動畫片足夠搞笑,問題是難道自信就要像櫻木那麼荒謬嗎,自負到近乎無恥的可笑程度?我說,顯然你忘記了櫻木的兩萬次投籃訓練,但「我是天才,我是天才」這種近乎嘮叨的自我心理暗示也不可忽略,那是兩萬次投籃最初的精神源泉。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是:精神力量是真正改變現實的源頭活水,改變要從心開始,態度即使不是一切,它也是一切的始祖!

自信作為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並非一朝一夕就可改變的;但首先,你要從盲目地相信自己開始,這就是態度轉變的問題。而後,為了始之具體化,更具現實性,你要從容易提升自信的一些外在方面做起。比如說,打扮自己。化個得宜的妝,做做頭髮,換一身青春靚麗的時裝。不一樣的外觀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自我感覺。哪怕最初只是假象,但它確實是最速效的辦法,常常立竿見影。

對於別人來說,一個自信的人的全部自信就是表現得自信!從表現自信開始,因常常得逞,你就會上癮,反覆地表現這種自信。伎倆養成習慣,內心慢慢地發生化學反應,你就會習慣自信。

事物的發展,是先由表及裡,再由里及表,這符合一般的自然規律。當然,自信抑或自卑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僅靠技術或精神意志亦非根本之計。我們無法從新生兒的哭泣中,或者從DNA的檢測中,看出一個人自信或自卑的傾向。據我所知,還沒有這方面的科學報告。我更寧願相信,一個人的自我認知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她的早期成長經歷和所受教育的影響。
每一個自卑的孩子,都是不良教育環境的產物,沒有例外。她在很小的時候,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學,然後寫作業,被關在屋子裡練琴。她雖然彈得一手好琴,但從來離不開樂譜。她可以記得樂譜,哪怕不看一眼,但是它必須被擺在那裡。樂譜一旦被拿開,她必定會彈錯,因為她沒有安全感。她需要抓住像樂譜這樣的外在之物才能獲得安全感,才會有信心。更為可怕的是,她的母親據此一直覺得她很笨,不管她怎麼掙扎,不管她取得怎樣的成績,母親的論斷就像是一枚毒鏢,狠狠地扎進了她的意識深處。她一直默認這種看法:「我很笨,我所取得的一切都只不過是因為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這並不能改變那個基本事實——我還是很笨。」

她的母親像中國這代人中的大多數一樣,他們耽誤了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格外在意子女的教育問題,有些人偏執得已近乎病態。他們一心一意希望在子女身上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甚至把全部生命意義都重重地壓在了子女的身上。子女成才是他們生命價值的全部,而成才的唯一路徑就是考上大學。考上大學的道路也只有一條,那就是按照他們設想出的全面緊逼的方式進行教育!

她的母親就是那種好強的家長。「好強」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詞呢?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必然帶來的是氣急敗壞的一兩次失態,從此「這孩子很笨」的定性幾乎「一勞永逸」地損害了一個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焦慮、自卑、過於注重結果,這就是她的精神狀態和她看待世界的方式。當她被保送直博的時刻,恰是她內心感到最失落的時刻,這就是必然的結果。

她將不出意外地獲得中國最高研究機構的最高學歷,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她不會熱愛自己,也不會享受生活,她繼續生活下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大洋彼岸的美國,那裡有她夢想的一間世界聞名的實驗室。這夢想帶著玫瑰色,但是我看不出它能改變什麼。再去讀洋博士,仍會有巨大的科研壓力,一樣會有畢業時的前途困惑,還會有再遇到所有已經存在的問題的時刻。在她的人生中,這種夢想的升級其實質不過是一種簡單的重複。每一次夢想的「實現」,必然帶來的是更大的失落和創痛。她的人生需要解決更為嚴峻、更為迫切的命題,那就是首先肯定自己!

精神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樣化,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土壤。不幸的是,她在對世界的感受最豐富、最敏銳的童年時期,卻被關在家裡練琴,甚至「幾乎沒接觸過什麼動畫片」!我們還有多少家長在如此教育孩子?如果從小不能幫助他們感受生活的多樣性,培養對生活的熱愛和好奇心,學會享受我們這個世界的美好,藝術訓練又有何意義呢?

如果一個孩子如此焦慮、自卑,過於看重結果,再高的學歷、再深的知識又有何意義呢?

在MSN里,我告訴她,要學會在生活中找點樂子,要學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為了直博,經歷曲折,甚至要放棄本來迷戀的蟲蟲方面的研究。

難道生活就是為了享受快樂嗎?她問我。

我感到胸口巨堵,反問,生活首先不是為了快樂嗎?
但我認為……她說,今天的不快樂,可能成全以後的大快樂。

但是,什麼是「以後」呢?「以後」是人腦想象出來的一種無用的概念。生活中沒有「以後」,我們所感覺到的只有「今天」。假如所有的「今天」都不快樂,「以後」就會失掉感受快樂的能力,就像你這次知道成功直博后的感覺。以前你一定千萬次地假設過,假如自己能讀博士,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但是,沒有!你感覺到以前的苦不值得,所以才會失落。假如讀博士是美好的,那麼你就應該每天都快樂地去讀,「每天」都會在你的生活中具有終極性的意義。你竟然認為生活首先不是為了快樂,這樣活過了二十多年,這樣的教育給你造成了怎樣錯誤的觀念啊,那是違背人性的。快樂的原則重於知識的原則,知識是為了建築更高級的快樂,但是不能成為一種對人性基本需求的反動!

你的生活中缺乏足夠的樂趣,所以你才不夠熱愛生活,也不夠熱愛自己。你不自信,太過焦慮,太注重結果,改變的方式就是讓自己放鬆心態。我講到「享受」和「快樂」這兩個詞,就是為你的本性去除遮蔽。從前過時的教育思維已經使你迷失了本真的自我,我只不過提示你要舒展四肢,重新像一個孩子那樣呼吸,那樣去睜開眼睛感受世界,因為你缺少一段真正意義上的童年!

說到這兒,我都要哭了。跟她歷時數月的交流,讓我過於耗費心血。如果你試著這樣長時間地鼓勵一個喪失了基本自信的人,拚命地給她打氣,跟消極思想做曠日持久的頑強抗爭,你或許會理解我此刻的疲憊。

我想到了,她說,我要馬上出去買漂亮衣服,大吃冰淇淋!

好兆頭,我說,這比你之後再連讀三個博士后都更加頂用!

節選自李令彬 「大學不知道」

8

主題

287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沙發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3-19 08:13 | 只看該作者
文章作者根本不了解科學界的情況。博士后做的越多的人,其實是水平越臭的人。博士后是一種臨時工,只有找不到更好的長久職位的人才會一個接一個的做博士后。作者用「拿三個博士后」來代表學術成就,唉,如果在現實中和一個博士這麼說,簡直是詛咒人家沒有前程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21

帖子

6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3
3
Manofchinese 發表於 2009-3-19 11:25 | 只看該作者
樓上說的對,博士后多半是沒人要的角色.國內把博士后看成最高學歷實在是可笑.在美國,有本事的人碩士一畢業就找到好工作走了,連博士都不讀.很多在美國讀博士后的人都是出於無奈,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又不想回國,就只有硬著頭皮讀博士后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4
gurusmooth 發表於 2009-3-19 18:42 | 只看該作者
上面的全是放屁,有本事的童年時期就怎麼樣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5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3-19 2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8

帖子

239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6
6
寒楓109 發表於 2009-3-22 03:21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說對了一半, 有本事的碩士都不讀, 大學一畢業就找工作了。 其實大學也只能讀一半,否則比爾蓋茨就給埋沒在書堆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60

帖子

55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9
7
鎮長 發表於 2011-1-9 22:43 | 只看該作者
人格的健全跟學歷不能划等號,不是博士就人品高尚。人的出身年代,家庭是不能選擇的,但是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絕對是童年成長的指引者。你家寶寶成人以後,有沒有健全的人格。家長的責任和社會各站50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5 1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