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作為萬物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 建國六十年來, 從中國水利建設成就可以看出毛澤東時代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最光輝的一頁, 毛澤東高瞻遠矚, 僅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前人沒有做到的事業, 並且讓我們今天的目光短淺的中共政府相形見絀。
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毛澤東時代的水利建設為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為解決中國人民溫飽問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然而, 儘管中共政府一再宣傳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的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后三十年的水利建設嚴重滯后的事實卻無法掩蓋, 這已經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新的危害。
鄧小平作為毛澤東同時代的領導人忽視水利建設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國建國三十年水利建設的輝煌成就, 說明了毛澤東抓住了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關鍵性問題,說明了鄧小平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政治家, 說明他喜歡投機不會建設, 說明他不做最關鍵的事情, 說明他沒有把水利作為最重要的事情來抓! 蔣介石年代沒有大興水利, 鄧小平年代沒有大興水利, 唯獨毛澤東時代大興水利。 這還說明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毛澤東不搞形象工程, 不搞虛假的GPD建設, 他知道輕重緩急, 他用最少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去完成最重要最偉大的事業, 他是一個真正懂得建設國家的偉人。
以中國當前的國力, 完全可以完成比毛澤東時代更龐大的水利建設, 可是在私有化的制度下, 政府和地方追求短期效益, 誰會把錢投到見不到短期收益的防洪抗澇的水利工程? 以前是金橋銀路, 修橋造路目的只有一個: 快賺錢! 現在是房地產, 房地產簡直是讓政府和地方賺瘋了, 尤其是相關領導賺得盤滿缽滿, 賺得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 而改革開放后的水利工程的重點都是放在創效益上, 而不是放在百年一遇的防澇防旱上。 把利益留給自己, 把災害留給別人留給後人就是改革開放後天災人禍頻繁發生的根本原因。
政府忽視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長遠利益的水利建設, 如果當今政府象毛澤東時代那樣重視水利建設, 中國現在還會出現這麼多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的水災旱災嗎? 頭痛治頭, 腳痛治腳, 中國私有化的結果就是永遠被水災旱災牽著鼻子走, 而不是象毛澤東時代未雨先籌, 而不是以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遇為當前錯誤的政策尋找借口, 而不是去掩蓋私有化是造成巨大人禍的根本原因!
我挑選了下面兩篇關於中國水利建設的文章:
為什麼絕大多數水庫還是三十年前修的? (附件一)
論大旱中水壩、水庫、水電站與河流的關係 (附件二)
讀完這兩篇文章發現幾個問題:
一. 改革開放三十年, 絕大多數水庫還是三十年前修的, 中國目前在吃老本
二. 改革開放三十年新水庫建設少, 全國水庫蓄水量增加少, 導致全國抗旱澇能力增長緩慢, 部分地區的抗旱澇能力降低, 人禍風險越來越大
三. 改革開放三十年舊水庫維護少, 使一些水利系統荒廢, 人禍是遲早的事
在中國西南地區今年發生了嚴重的乾旱。 由於當地水庫建設嚴重滯后, 加上大面積種植抽水機桉樹, 西南地區今年的乾旱特別嚴重, 天災的同時, 改革開放三十年帶來的人禍顯而易見: 只重短期效益, 沒有防災長遠意識。 請看--桉樹的四大危害-- (附件三)
俗話說: 吃水不忘挖井人。 然而, 鄧小平上台後展開的反毛運動幾乎把毛澤東在建國以後做的事全面加以否定。 中國那些民主精英現在喝著毛時代建設的水庫的水卻吃水還罵挖井人, 他們否定毛時代, 他們謾罵毛時代。
改革開放后中共之所以能夠解決十三億人溫飽問題, 不能沒有毛時代建設的8萬多座水庫及水利工程, 可以說毛時代為當今中國農業的發展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鄧小平為首的走資派散布了毛時代崩潰論, 僅僅比較前後三十年的水庫建設, 就可以看到, 毛時代沒有崩潰, 反而改革后三十年水利建設處於崩潰狀態, 右派精英在一邊毛時代的樹下乘涼, 一邊無恥地謾罵毛時代, 他們連給樹施肥的功夫都省下來了。
那麼, 被資改派、 漢奸和邪教極端醜化的毛澤東為什麼能夠在短短的三十年裡完成如此大的史無前例的水利工程呢? 為什麼蔣介石國民黨和鄧小平領導的共產黨卻遠遠比不上毛澤東做得更好呢? 首先蔣介石國民黨獨裁專制貪污腐敗, 他們只顧自己的個人利益, 根本不把中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當一回事。 蔣介石為了擊退日軍保護其政權不惜扒開黃河, 淹死89萬餘人, 見附件四。
有人說蔣介石年代內有共產黨起義, 外有日本侵略, 他根本沒有機會建設國家。 這不是理由, 共產黨的出現是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的必然結果, 日本侵略中國是蔣介石國民黨離心離德造成的內憂外患, 國民黨軍隊之所以潰不成軍, 是因為士兵不願意為一個腐敗的政府賣命。 資改派精英和漢奸聲稱毛澤東時代腐敗、搞階級鬥爭、餓死人、人斗人搞文革使經濟崩潰, 那麼為什麼毛澤東時代家不閉戶路不拾遺? 為什麼沒有陳勝吳廣起義? 為什麼試圖封鎖和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主動上門求和? 顯然, 毛澤東時代沒有崩潰, 毛澤東時代是艱卧薪嘗膽積蓄力量的時代, 毛澤東時代是把特權貪污腐敗壓制在最低水平的時代,毛澤東時代是人民擁護共產黨的時代。
那麼為什麼蔣介石國民黨會如此腐敗呢? 私有制是最根本的原因。 當時蔣介石全面開放, 開放到半殖民狀態, 蔣介石年代已經是私有制, 無需改革。 全面私有制的蔣介石國民黨年代朱門酒肉臭、路由凍死骨, 蔣介石不能讓中國人民國泰民安, 不能讓中國強大。 既開放又改革(私有化)的蔣介石政府無法擺脫內憂外患, 直到被人民擁護的主張公有制的共產黨推翻。
共產黨得到政權后, 制定以公有製為核心的憲法, 毛澤東以其非凡的能量排除萬難, 堅持走公有制的道路, 得到人民最大的支持。 勞動人民萬眾一心, 不僅在最短時間裡建設了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水利工程, 而且把一窮二白的中國在短短的三十年裡建設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 中國從上到下鐵板一塊, 人民軍隊戰無不勝。
原子彈爆炸、 萬噸輪下水、 衛星上天、 人工胰島素、 飛機、 汽車、 坦克、 核潛艇、 預警機、 運十等等等等, 中國該有的在短短三十年裡都有了。 最為重要的是, 中國成為聯合國常務理事國, 成為讓世界承認並影響世界的大國。 中美建交。 毛澤東完成這兩件大事, 不是象資改派為了入世貿那樣以賣國卑躬屈膝為代價, 當時的美國總統主動上門求和, 能做到這一點, 劉鄧資改派只能望塵莫及。
由此, 我們看到鄧小平主張的所謂改革開放, 蔣介石比鄧小平早50年就做到了, 怎麼鄧小平卻成為一個偉大的改革設計師呢? 這不是荒唐嗎?
有人會說, 毛澤東時代那麼好, 那你回到毛澤東時代那個貧窮的年代去吧!首先, 我們不能以現在中國的狀態與毛澤東時代相比, 我們應該用毛澤東時代與蔣介石國民黨時代一窮二白的中國比。 其次, 毛澤東時代短短二十七年, 在人口翻番的前提下, 不可能一步登天, 到達今天的生活水平。有人說毛澤東時代公有制吃大鍋飯人人懶惰沒有效率, 那麼, 毛澤東時代在短短的時間裡能夠建設中國目前95%的水利工程, 這隻能證明毛澤東時代的高效率高回報。 這一點, 難道有誰能否認嗎? 難道蔣介石國民黨年代私有制的效率更高?
那麼毛澤東時代什麼好東西要我們去繼承呢? 體制上要以公有製為主體, 確保平等分配, 避免兩極分化。 在政治上給人民四大自由: 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四大自由賦予人民最大的民主, 賦予人民有監督政府的權力,賦予人民有監督司法的公正的權力。 有了這兩個根本, 中國無需多黨制, 無需三權分立這些只能最大限度保障少數人利益的假民主制度, 只有勞動人民真正掌握了分配權和四大自由, 中國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真正強大起來。
毛澤東時代僅僅二十七年, 毛澤東領導中出現不完善不科學的地方肯定是有的, 我們今天的任務是完善其缺陷和不足, 而不是徹底否定, 更不能象鄧小平那樣打著毛澤東思想的旗號走資本主義道路, 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中國不能強大, 蘇聯的分裂和崩潰就是一面鏡子。
至今, 在德國, 說起毛澤東, 無人不曉。 可是說起鄧小平、 劉少奇, 卻無人知曉, 這就是差別! 世道是公平的, 劉鄧後代榮華富貴, 脫離群眾, 他們讓少數人佔有了社會絕大多數財富, 勞動人民和世界不會記住他們, 只有少數特權階層及先富起來的暴發戶資本家會記住他們。 而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的利益他不惜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 毛澤東的後代平民化, 毛澤東讓絕大多數勞動人民獲得更大的權力和福利, 所以勞動人民和世界永遠不會忘記他。 毛澤東去世后的三十多年後, 儘管中共政府縱容媒體和反毛精英醜化毛澤東, 沒有媒體炒作, 沒有政府的宣傳, 毛澤東被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八十后的年青人所崇拜, 這證明了一點: 毛澤東思想代表了中國大多數人的利益, 那些詆毀謾罵毛澤東的人是代表特權階層和資產階級利益集團的少數人。 不管中共如何宣傳, 勞動人民是不會崇拜代表少數特權富人利益的劉鄧資改派以及那些讓中國成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所謂民主派的。
廣龍
2010年8月7日
附件一
為什麼絕大多數水庫還是三十年前修的
農業部的信息顯示,截至2009年2月6日,河南、安徽、山東等主產區小麥(資訊,行情)受旱1.60億畝,其中嚴重受旱6753萬畝,有632萬畝出現點片死苗現象。另外,有393萬人、194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和灌溉系統被荒廢和被「遺忘」。
有篇談我國水利發展的文章,其中提供了一些數據:「30年來,我國相繼建設各類水庫827座」,「目前,全國已累計建成大中小型水庫87085座」。這樣一對照,就發現其中絕大多數水庫是在1949-1978年建立起來的,而水利部的資料也證明了這點。
該文還寫道「通過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到2007年底,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從1978年的7.3億畝增加到8.67億畝」。三十年的時間,灌溉面積從7.3億畝到8.67億畝、增加了1.37億畝(增幅19%)。不過,1949年———1978年同為三十年,灌溉面積則是從1949年的2.4億畝增加到1978年的7.3億畝、增加了5億畝(增幅超過200%)。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別?
那個年代,農田由人民公社和村大隊統一管理,灌溉系統也都有村集體統一負責,由村安排專人負責從大河支流用機械設備抽取水,經過灌溉系統小渠流向各村田裡。村裡面的河流和池塘每年在冬天也都由村集體安排將河塘里的水先抽干再將淤泥弄出,這便於清理河床以便多蓄水、蓄凈水。
「分田單幹」后,單戶家庭的積極性被激活,帶來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本來屬於政府承擔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灌溉系統修建工作,也隨之「分」下來。於是,由於單戶家庭沒有實力、村集體名存實亡,導致現存的灌溉系統出現問題或荒廢、灌溉能力大大減弱。其結果便是,一度建立起來的發達的灌溉系統和各村河流水塘不少被荒廢,河流水塘積滿淤泥,廣大農村原本清澈的深河清水變成死水淺水臭水溝,不僅威脅到農田灌溉,也威脅到當地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當前的大幹旱,導致全國農村大面積農作物和人蓄飲水困難,雖有天災原因,但也反映了目前農村政策方面的不足。從這個角度看,此次大幹旱也是一個契機,應抓住機會,亡羊補牢,儘快堵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灌溉系統修建的「漏洞」。目前,中央已經決定加大對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令人期待。
□徐開彬(旅美學者)
原題:農田灌溉設施為何會荒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