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富是富的理由 窮只能是窮的原因-快速發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houpao 發表於 2010-11-20 0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日報》18日刊髮長篇報道《「我不想一直窮下去」》,報道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艱難的處境。這個人群目前還十分龐大,權威披露,按照 2009年確定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標準,全國尚有3597萬絕對貧困人口。困擾他們的不僅僅是苦難的生活,更是改變的艱難,正像貴州農民張中周說的那樣,「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沒機會。」

  儘管希望擺脫貧窮的努力,一直明明滅滅,照亮著、支撐著弱勢群體無比艱難的人生。然而,現實地看,這一群體改變命運的路徑註定十分艱難:家裡窮——孩子接受不到良好教育——找不到有發展潛力的工作——收入低、過著和父輩類似的生活。於是,在這樣 「窮成為窮的原因」的惡性循環中,沒有機會、或者機會很少的底層民眾,大概只能在貧窮的漩渦中苦苦掙扎。

  我曾經沿著明長城的線路穿越北中國九個省份的偏僻農村,那應該是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迥異的另一世界,差異之大,驚心動魄。在很多地方,固然也能感受到有著懷鄉病的文人學者所追慕的那般田園風光,人們都自由、舒緩、隨性地生活著。但是,更普遍的卻是農民艱難的生存狀態。像《人民日報》記者披露的那樣,一家人窮盡一生辛勞,往往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困境。

  當然,也有一些富裕的農民,但大都是「有門路的」,也就是與權力或市場有著某種關聯者。比如說,那些開礦的人,不是外地老闆就是本地有權勢的人家,一般農戶,基本沒有這樣的機會。即使想去當地礦井挖煤也很難實現,老闆因為擔心本地人出了事不好善後而不願接受。

  農村如此,城市居民之間的割裂感也在加深。很簡單,在一個城鄉日漸一體化、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產品都需要支付高價的社會,底層民眾要麼無力支付,只能聽任貧窮的代際傳遞;要麼勉力支付,因病致貧,或者一家人省吃儉用供養子女讀書,到頭來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連償還學費都成問題。

  改變的希望在哪裡?在起點已然不平等的情況下,機會的平等則變得至關重要。而這,只能依靠政府的制度設計來實現。現階段,與中國經濟騰飛相伴的後果是,居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越來越突出,這就使得依舊依賴勞動報酬維持生活的民眾與富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特別是,「富是富的理由」因為契合了某種急於發展、超越的思路,某種程度上正在成為一種主流意識,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追捧、政策的傾斜。此種追捧和傾斜的具體表現是,富人正在把持主流話語權,並對政府決策產生深刻影響,其意見和建議不僅容易傳達出來,也容易被迅速放大而引起政府高度關注,並在實際上形成某種緊密或鬆散的政商聯盟、精英聯盟。一方面,尋求政策的正當性,固化既得利益;另一方面,謀求決策話語,繼續攫取潛在利益。

  這些努力不僅使得少數人汲取了很大一部分社會財富,也斷送了大多數人的發展機會,直接遏止了底層人士的向上流動,使他們在「窮」的代際傳遞中繼續窮下去。事實上,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國民的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是一種必然,但是,這種增加不能以斷送窮人的發展機會為代價。那樣,只能使得社會財富急劇聚集、社會人群產生分化,社會關係發生斷裂,從而增加社會的不安定。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