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入常美說了算?聯合國馬上表態給奧巴馬一耳光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1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 界 軍 事 網    2010-11-18

  
  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接連對兩個亞洲國家給出「入常」許諾:本月8日,奧巴馬在印度國會演講中稱,「期待聯合國安理會在未來幾年經過改革后,能接納印度為常任理事國」,把印度政治家的自尊心飆升到半空。


  本月13日,奧巴馬在日本再次表態支持日本「入常」。奧巴馬在與菅直人的會談中稱,日本是聯合國會員國「模範」,應當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聞言,日本政要個個心花怒放,鞠躬「嗨嗨」。誰能 「入常」好像是奧巴馬一個人點頭就算,奧巴馬連續許諾是何用意?本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

  誰能「入常」好像是奧巴馬一個人點頭就算。

  問題1:「入常」問題美國說了就算?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研究所專家張國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奧巴馬的『入常』許諾是空頭支票。聯合國不是美國用來控制世界的『操作系統』,把許諾『入常』作為外交籌碼,嚴重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

  印度和日本要入常十分困難。因為單靠美國的支持,不足以讓某個國家實現「入常」夢,假若有一個常任理事國(中美英法俄)否決,那麼就會被「一票否決」。

  奧巴馬在印度「入常」許諾一出,聯合國官方馬上表態:聯合國改革是聯合國的內部事務,怎麼改是要通過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集體協商一致后才能進行。這無疑是給奧巴馬「摑了一掌」。

  問題2:奧巴馬為何接連許諾?

  那麼,這樣小兒科的許諾遊戲,奧巴馬為何連續使用呢?

  張國慶認為,奧巴馬那番支持印度「入常」的話出在他訪印期間。經濟問題成為執政民主黨此次國會中長期選舉失利的主因,為打破僵局,奧巴馬需要在經濟方面有所建樹,借用外部力量就成為他振興經濟的主要途徑。而人們看到,奧巴馬一聲支持印度「入常」,很快就獲得高達100億美元訂單和其他經濟合作。可見,奧巴馬開這個空頭支票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美國許諾印度「入常」后,日本坐不住了,為了安撫「小兄弟」,美國再次對日本做出「入常」的許諾。

  除了「一票否決」,印度和日本「入常」的另外一個重大阻力是要面臨同樣強烈要求「入常」的德國和巴西的有力競爭。印日德巴四國曾達成一致,在 「入常」上採取聯合一致行動。然而,此次印度急切要求奧巴馬進行明確表態,如果四國在「入常」問題上的「聯合陣營」坍台,則聯合國未來的改革必將面對更加混亂的狀態。因此,奧巴馬單方面支持印日「入常」的外交手法,必然會在其他國家中激起強烈反彈。

  問題3:對中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張國慶說:「奧巴馬此番給予『入常』承諾,其戰略目的還有一個,就是意在中國,想挑撥中國同印日兩國的關係。近年來,美國拉攏印度,在中印之間打入楔子的意圖日益明顯,並不斷使出花招想贏得話語權。表態支持印日兩國『入常』,就是美國這一戰略的最新體現。」

  就奧巴馬許諾印度「入常」這個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曾說:「中方支持對安理會進行合理、必要的改革。我們主張優先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安理會的代表性。我們希望各方堅持民主、耐心協商,爭取就安理會改革涉及的各類問題達成『一攬子』共識。中方重視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理解並支持印度希望在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的願望,願與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聯合國會員國就聯合國及安理會改革問題保持接觸與協商。」

  總之,希拉里峰會前的亞洲之旅,加上奧巴馬這次的行為,將美國一年前高調重返亞洲的姿態,演繹為一系列實質性動作。美國在亞洲謀求自身利益的動機昭然若揭。但亞洲,終將以自身利益為依歸。期待和平、穩定,謀求自身發展的亞洲人民,不會被空頭支票忽悠。 本報記者 金靜 J172

  中俄:期待在安理會內深化合作

  剛獲得奧巴馬口頭支持的印度,15日迫不及待地在中俄印外長第十次會晤上遊說中俄兩國。不過,中俄均未明確對此表態支持,但會後發表的公報基調還算積極:「三國外長讚賞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國外長重申聯合國需要進行全面改革,使其更民主、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率,以更有效地應對當今全球性挑戰。俄羅斯、中國外長讚賞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歡迎印度當選2011至2012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期待在安理會內與印度深化合作。」

  巴基斯坦:美國有違《聯合國憲章》

  據《印度人報》報道稱,巴基斯坦外交部表示,美國單方面表示吸納印度「入常」的提議有違《聯合國憲章》,安理會擴大的問題不應當與全球體系改革的有關議題相脫離。

  美國:助理國務卿坦承「入常」很複雜

  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布萊克15日就奧巴馬的印度之行進行簡報。布萊克表示,奧巴馬此行雖然著重於擴大印度在亞洲與全球的角色,但不會傷害到中國利益。至於美國支持印度「入常」議題,布萊克表示,印度入常是安理會改革的議題之一,美國堅定支持安理會改革,但美國了解改革過程的漫長與複雜,美國也理解支持印度「入常」的複雜性。

  中國應明確反對印度「入常」

  「美國表態了要支持日本和印度,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其實美國並沒有為支持真的做什麼事。如果奧巴馬打算兌現承諾,他就應該去遊說印度的周邊鄰國。

  於是產生的問題是:中國是否也應像美國一樣對印度的『入常』問題做出明確表態呢?恐怕未必。一、印度至今未能取信於其南亞鄰國。二、印度和中國存在著領土爭端,並且容留主張分裂中國的所謂『流亡者』。三、一種主張認為,在安理會多數常任理事國表態支持的時候,將陷中國於國際孤立。果真如此,這正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需要支付的代價。而且即便用功利主義的角度衡量,中國即使表態支持也不可能換取印度的任何回報。」

  印度即使「入常」也沒有否決權

  中國外交與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專家俞邃

  「我國已經表示了在『入常』問題上對印度的理解和支持,至於最終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我們注意到在2005年聯合國討論增加常任理事國問題的時候,委員會提出即使此事解決了,新增的常任理事國也沒有否決權,因此和原來的常任理事國的地位還是有差別的。」

  印度的發展前途將被美國葬送

  ——評奧巴馬訪印及其戰略影響


  最近一個時期,小小寰球熱鬧異常,各路頭面人物蛇來鼠往,各懷肚腸,縱橫亂竄,各打各的戰略算盤,自然,其中很多不過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虛、故作排場的花架子,說什麼戰略意義重大云云,其實也只不過是過眼煙雲,到底也不值一硒。但是,有一場訪問卻與此不同,這場外交行動確實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對印度的訪問。

  無論站在那個角度看,奧巴馬對印度的訪問都堪稱是一次重大的戰略行動。通過此次訪問,印美雙方都有明顯的戰略收穫,兩國的戰略關係上有了重大進展,尤其對印度來說,由此獲得的收成更是結實實、沉甸甸的。奧巴馬已經說了,印美關係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印度已經是世界大國,美國承諾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可以預計,從此以後,來自美國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將源源不斷地蹦到印度軍人手中,來自美國的高官將源源不斷地奔赴新德里,同印度的政要們商討世界問題,研究可能共同採取的戰略舉措,協調彼此雙方的戰略行動,在整個印度此大陸,在整個南亞印度洋地區,甚至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至今而後,世界大國印度與世界頭子美國很可能要並肩攜手、比翼齊飛、珠聯璧合了,這將是一幅多麼激動印度人心的奇景啊!印度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大國之夢,這不就像天上掉餡餅一般翩翩而降了嗎?!

  難怪印度是如此舉國騷然地迎接奧巴馬的到訪了,也難怪印度在奧巴馬訪問后是如此激動如此不能自已。在西方一片聲的鼓噪吹捧下,印度差不多已完全沉醉在未來無比輝煌無限美好的戰略前景當中了。這也正是奧巴馬以至整個西方刻意要取得的戰略效果,他們正在給印度抬轎子、戴紅花,並製造輿論,信誓旦旦地保證,印度將從此走上一條光明的戰略大道。

  事情果真是這樣嗎?印度的未來發展,果真要因此而快馬加鞭、一帆風順嗎?

  我們說,這不過是西方給印度灌的迷魂湯,不過是一場巨大而驚人的戰略欺騙,把自己綁在盎格魯——薩克遜族系的戰車上,對印度而言,完全是一場危險的戰略賭博,印度來之不易的發展前途很可能要因此而葬送。

  這是因為:

  第一,本錢與野心的矛盾更加突出


  有多大的本錢玩多大的籌碼,搞賭博是這樣,玩戰略也是這樣,超過本錢超越底線的玩法,要麼是螳臂當車,要麼就是孤注一擲。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印度都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綜合權衡印度的利弊得失,任何有起碼理性的人都能得出明確的結論:制約印度發展前進的關鍵要素在國內而不國外,換句話說,當前印度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嚴峻的國內問題而不是外部的安全環境。

  今天的印度社會,種姓制度殘餘紮根仍深,貧富懸殊造成民生問題叢生,嚴峻的社會對立演繹成很多地區革命運動如火如荼,現代版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印度有日益發展壯大的趨勢,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實際上正面臨著驚人的社會分裂。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所謂的經濟增長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社會發展的良性因子,本來就是大可疑問的。

  退一步說,就算印度的發展勢頭很好,經濟建設確實很有成效,但印度也應該看到,這個增長或稱「金磚國家」是在很低的水平上發生的,不管西方及印度自己怎麼吹捧,綜合比較一番印度的技術水平與製造業能力,印度真實的經濟實力只能用「可憐」二字來形容。

  建立在工業製造基礎上的軍事戰略力量,印度甚至都不如瑞典、以色列、伊朗、朝鮮等二、三流國家,其武裝力量所裝備的那些「萬國牌」的現代化裝備,從戰略角度看,堪稱是金迷紙醉的把戲,實際上支撐不了任何嚴酷、深刻與持久的戰略衝突。在戰略上,印度唯一可信的資本不過是它那幅員遼闊的國土和數量驚人的人口而已。

  相對於周邊各國而言,僅此一點,就足以讓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徒嘆奈何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根本無法對印度構成致命的威脅。所以,對印度而言,正確的戰略選擇是,利用這一天然的優勢,穩定周邊的安全環境,盡量把主要資源和精力用在解決國內矛盾上,用一句中國的流行話說就是應該「專心致志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把自己有限的戰略本錢用好用充分。

  只有這樣,印度的戰略根基才能真正打牢,戰略本錢才能越來越厚實,才能不被別人更快、更高水平的發展越甩越遠。這應該是印度的唯一正確的戰略選擇。

  但是,印度卻反其道而行之。印度歷來大叫大嚷,從沒有一點含蓄的意思。近年來,隨著印度在經濟上取得一點點成績,看看周邊國家個個又都是小字輩,於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感覺躍然澎湃,先後高喊什麼要做「有聲有色的戰略大國」、「印度洋應該成為印度的海洋」、「二十一世紀是印度的世紀」等等,不知天高地厚。

  最近一個時期,隨著印美關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印度的戰略野心更加膨脹,各色各樣的戰略大手筆魚貫湧現,什麼「200億美元打造現代化海軍」、 「100億美元買126架現代化戰鬥機,推動空軍力量現代化」、什麼抗衡中國加強前線部署等,大把砸錢,大捆燒錢,好像印度的腰桿硬得不行似的,野心與實力已經嚴重脫節了。

  要問,奧巴馬此訪給印度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可以說,奧巴馬真正給印度帶來的,就是一系列的高帽子,就是激發了印度空前膨脹的戰略野心。現在,印度與美國談論的是世界責任,印度要在美國面前表現出自己了不起的價值和空前突出的地位了。

  奧巴馬一走,印度就有要人放言說什麼中國準備對印度發動全面戰爭,印度的議會據說還煞有介事地說要討論這個問題,並進一步放風說什麼一開戰就要將戰爭推向中國的縱深。印度的膽量現在真是肥的可以了,把戰爭推向中國縱深,這個膽量,恐怕連美國一想都得肝顫,而印度居然如此大言炎炎。即或這只是做給美國看的,但也未免太不嚴肅、太過滑稽了吧?在野心的驅動下,印度急躁、淺薄的心態一至於斯,真讓人嘆為觀止!

  可以預計,西方是非常樂見印度在戰略上進一步活躍起勁的,甚至發瘋發狂,但問題是,印度的政客們難道就不擔心玩的太大、一不小心就可能累折腰筋骨嗎?

  第二,實力不夠卻硬要四面出擊

  傍上美國,印度自以為上了最可靠的安全保險,在過去得基礎上將更加無所顧忌、肆意妄為,四面出擊的視野將因此更寬,其範圍也要更廣更大。具體表現是,

  ——要兩線作戰,同時打垮中國和巴基斯坦了。

  最近,印度大肆叫嚷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戰爭。對巴基斯坦,印度要實行什麼「冷啟動」戰略,這大概也是照美國之虎畫印度之貓的結果了。所謂的「冷啟動」,說白了,就是要在巴基斯坦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之前就徹底打垮它;對中國,印度提出要在一開始就把戰爭推向中國縱深。這還不算,印度還準備與中國、巴基斯坦同時進行東西兩線作戰,也就是說,印度要在打垮巴基斯坦的同時,也把中國打垮。

  要說當今的印度真有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架勢。盡人皆知,巴基斯坦是一個有可觀核力量的核大國,設想把一個核大國一瞬間就剷平,這在核戰略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驚人之思,就連當年的美蘇也不敢做如此設想!鑒於以往常規戰爭中印度都奈何不得巴基斯坦,今天這樣的設想不是有點太過無知嗎?至於說把戰爭推向中國縱深,發動對中巴的兩線作戰,我們大概只好老老實實地去佩服印度的狂妄了。

  ——要對抗中國的「珍珠鏈」戰略了。

  大概是2003年,美國的一家戰略研究機構製造出了一個所謂的中國「珍珠鏈」戰略,說中國要通過這個戰略控制印度洋。對美國人的話,印度信以為真也好,當做借口也罷,總之是認真地對付起來了。具體的表現就是拚命地擴大海軍,於是乎,法國的潛艇、俄羅斯的軍艦、以色列的導彈、美國的飛機,等等,舉凡能買到的都不計價錢大肆購買,反正這些東西都是西方的,西方的都是先進的,先進的就有戰略優勢,有了戰略優勢就心安理得了……印度就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武裝自己。這樣一來,印度所奉行的就不只是兩線戰略,它不僅要在兩條戰線上作戰,而且還在準備第三條戰線,就是說,印度正準備在海洋上與中國大幹一場。

  ——要更加嚴密地控制周邊國家了。

  印度歷來把南亞視為禁臠,有了美國撐腰就更加變態地不容他人涉足,更加把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克什米爾等諸小國視為附庸。與這些小國之間控制反控制的爭鬥,成了印度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印度日益膨脹戰略野心的重要落腳點。

  對此,印度也毫不猶豫地投入大量的資源與精力,比如,中國可能要修建通向尼泊爾的鐵路,相應地,印度也要採取對等的措施,尼泊爾毛派也成了印度千方百計壓制的對象。印度要壓服克什米爾的獨立運動,還要應付各種「恐怖分子」的破壞,還要對付東北邊境地區的分離運動……可以說,印度還正艱苦地奮鬥在第四條戰線上。

  ——還要把戰略觸角伸向更遙遠的地方了。

  印度現在已經不滿足於在南亞次大陸玩戰略了,「有聲有色的戰略大國」或者說「世界戰略大國」正力圖把戰略觸角伸向世界各個角落。在中亞的塔吉克,印度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駐紮了空軍,還有消息說,印度要與蒙古深化戰略合作,有可能在蒙古建立軍事基地;印度還在實施東向戰略,向東同緬甸、越南甚至韓國、日本等發展軍事戰略館系;向西,印度還要參與中東波斯灣的力量博弈,等等。

  綜合印度的戰略動向,概括起來說,印度狀況可以稱之為樹敵甚多——巴基斯坦、中國、克什米爾獨立運動;周邊離心——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到處伸手——參與阿富汗事務、干涉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國的內政、支持達賴集團充當其庇護所等。

  真的不知道印度的政客是否懂得包袱的意義和影響。在常人看來,上述類似的戰略包袱背上一二個都夠累的,但印度一下子背了這麼多居然還興趣盎然、樂此不疲,不僅如此,還準備與美國攜手並肩,在世界範圍內承擔更大的戰略責任,難道印度就不怕積勞成疾、一命嗚呼嗎?

  第三,與狼共舞卻自鳴得意

  與美國發展戰略關係,說得殘酷一點,簡直就是與狼共舞。美國之所以看上印度,相中的既不是什麼「最大的民主國家」,更不是什麼「世界大國」,美國之所以盯上印度,完全是想把印度當成一頭蠢驢,是要引誘這頭有點蠢勁的傻驢子替美國拉磨,以推動亞太乃至世界戰略格局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

  世人皆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現如今遭遇到了空前的危機,這場危機絕不僅僅是經濟金融方面的,這場危機的實質是戰略性的,是美國霸權及西方主導地位的危機,所以危機來得深刻來的驚人,已經讓西方的野心家及政客們惶惶不可終日,所以現在他們正拚命地從經濟、軍事以及戰略聯盟上做文章,以全力挽回日漸明顯的戰略頹勢。

  這時候的美國將變得更加貪婪、更加陰險、更加厚顏無恥,是什麼下三濫的招數都使得出來的。這就如同一頭因為飢餓而瘋狂的狼,它已變得更加殘忍、更加具有攻擊性。與這頭餓狼共舞,任何有起碼戰略理性的人都會保持應有的距離,都會採取一種敬而遠之的戰略,至少也不能讓自己與之越捆越緊,越綁越實,從而失去戰略行動的自由與自主性,淪為西方陰謀家的工具。

  但印度卻不這樣認為,在印度看來,與美國越來越密切的戰略關係絕對是有利可圖的投資,可以據此向中國要價,可以據此向巴基斯坦示威,更可以據此在周邊狐假虎威、吆五喝六,與它當年傍蘇聯那個戰略大款的做派如出一轍。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指導印度走向的政客們其實就是一幫 「志大而才疏,色厲而膽薄」的無能之輩,也說明殖民奴性已經滲透到了印度一些政客的骨子裡。

  俗話說得好: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不管是否願意,未來的印度只能沿著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方向走下去,印度要為美國出力,而不是美國為印度出力,這個戰略主次關係無論如何都是確定不移、顛覆不滅的。印度可能還要據此而引以為傲,據此而自鳴得意,據此而更加瘋狂,但印度的政客憑什麼就知道美國一定在關鍵時候為印度而兩肋插刀呢?考諸歷史經驗可以知道,美國從來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而赴湯蹈火,從來也不為別人的利益兩肋插刀。

  設謀、設局、設計,這是自從進入殖民帝國時代以來西方戰略家的一貫手法,做為西方老牌帝國的繼承人,美國霸權的指導者把這些手法玩弄得更是爐火純青、妙到豪巔。現在,奧巴馬、希拉里以及他們的同盟者菅直人、卡梅倫以及薩克奇之流正在緊張地出謀、布局、使計,在亞太地區表現的尤其明顯。現在看來,他們在東南亞以及南亞等地已經有所斬獲,但認真觀察,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奮力跳入羅網的,目前非印度莫屬。至於西方今後怎樣豢養、驅使或者鞭策這頭傻乎乎的驢子,我們只能是拭目以待了。

  這就是奧巴馬訪印后給印度帶來的美好前景嗎?或者,印度的未來發展就將因此而葬送!

清靜無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10: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