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和巴西 躍全球經濟支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0-7-19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2010.07.19 03:17 am


歐美經濟烏雲未散,中國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的希望之所繫,但若留意其他新興國家不難發現,經濟規模大、成長速度快的印度和巴西,已因強勁的內需成為全球需求的兩大支柱。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上修印、巴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印度從8.8%提高為9.5%,巴西也從5.5%上調至7.1%。
雖然仍低於中國的10.5%,且印、巴加起來的經濟規模也只有中國的一半,但兩國比中國更能彌補受歐美消費意願低落拖累的全球需求。
近年來,印、巴的產品出口各約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和10%,比起中國高達40%的出口比重,內需對前兩者經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中國高度仰賴出口,但不少出口產品都使用海外零件,再由中國勞工組裝並重新出口,因而使統計數據忽視了中間財貨對中國進口的重要性。
印度的出口數據可能也低估軟體工程外包等服務,但印度的貿易逆差顯示印度對進口有強烈需求,後者嘉惠了全球不少低迷的經濟體。巴西也很類似,而且讓投資人興奮的是,巴西經濟擁有優異的成長潛力。
相較之下,中國由出口支撐的製造業基礎卻可能拖累全球經濟的成長力道。北京大學經濟學家沛提斯認為,不少統計誇大中國的貢獻度,卻沒考慮到中國從他國製造業者奪走不少生意。
當然,印度和巴西也有其隱憂。印度通膨率目前高達10%,不過專家認為央行仍控制得宜。
此外,日前公布的5月工業生產數據年增幅雖下滑至11.5%,但滙豐銀行(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門執行董事紐曼認為,增速放緩反映出印度的產能限制,而非「終端需求下滑」。
紐曼預估,在資本支出解決產能瓶頸後,工業生產可望持續成長,這對美國、德國等地的工業機具生產商將是一大福音。
至於巴西,雖因熱錢湧入而有通膨升溫之虞,但5月零售銷售勁揚10.2%,今、明年度的通膨率也還落在央行的目標區間內。 只要印度和巴西央行能掌控通膨,經濟成長將帶動兩國貨幣持穩或升值,營造出物價溫和、生產成長力強勁的環境。這將提升國民對進口產品的購買力,進而撐起全球經濟。


[本話題由 wazhh 於 2010-07-19 10:07:24 編輯]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2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