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個人重複課稅徵稅名目繁多 「不納稅」漸成公眾話題(組圖)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11-03
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
中國海關加強徵收個人物品進關查驗甚至對個人使用物品進行徵稅,引發民眾不滿,而試點房產稅的消息更引發公眾對「無代表,不納稅」的辯論。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報導。

圖片:中國官方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似乎在為沉重的地方財務負債做填空 (心語製作)


近期來諸多有關海關對個人物品查驗徵稅的消息不斷傳來,先是有報道在美國工作的張先生經由香港回大陸探親,儘管向海關人員出示了其iPad內的文檔、照片,但最後還是被迫交了1000元的稅。之後又有各地海關加強對潮流消費品的查驗徵稅力度,本周有傳言郵寄的音像製品禁止郵購,雖然經過網友電話證實並沒有如此嚴重,但是中國媒體確認,深圳口岸加大對潮流電子產品的檢查力度並蔓延到了名牌箱包、手錶、奶粉、化妝品等產品,不少自由行旅客從香港入境時,被要求檢查。

雖然海關可以藉助打擊水貨的名義實施查驗,但不少人認為海關的做法實際上已經涉及過度運用,限制了民眾境外購物或者自由行的動力。

本台記者就此致電深圳海關查詢:「最近深圳口岸不斷加大電子產品的檢查力度,是這樣嗎?」
工作人員:「某種程度上說是的,其實一直以來是按照有關規定在辦,但最近是有可能有這方面的跡象,我們可能會加強監管,實際上不是從現在才開始,一直以來都有這方面的要求」。
記者,「我們有自用的iPad, iPhone,帶進去也要抽稅嗎?」
工作人員:「我不知道你是哪邊的公民,比如說你是其他地方,你進了中國,可能是旅遊,帶出去的話,那可能要進來和海關做申報,出去就可以正常,但是從外面買來自用,那一定要徵稅」。
記者:「自用也要徵稅嗎?」
工作人員:「自用iPhone 是一千元」。
記者:「那會不會限制境外購物或者自由行的動力?」
工作人員,「那就不是我這個層級可以回答你了,你有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看法,得通過別的渠道去反映」。


圖片:一項網路調查顯示房產稅並沒有得到社會認可 (心語屏幕截圖)
民眾對個人物品進關嚴征關稅的抱怨情緒可能來自於多重原因,近期中國民眾熱議的還有當局放言要對住房實施房產稅,媒體稱房產稅將在深圳試點實施。網友龍威廉表示,房產稅從法律角度上看根本就是完全違法的一個稅種,在現行土地制度下徵收房產稅法理不通,道理很簡單,購房人買的只是70年土地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並且在已繳納的房款中政府已經以土地出讓金的名義征了稅,房產稅顯然是以打壓房地產市場的名義重複徵稅。

經濟學者李華芳對此表示, 「表面上看起來,徵稅是想把房地產價格壓下來,因為各個大城市房價都太高,老百姓有很多怨言,表面看起來徵稅,使得房價能夠降低一點,以此來迎合老百姓的需求,但嚴格來講,徵稅這件事情會不會抑制房價,是不確定的。假設我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或者我是一個物業,老百姓買了房就要繳這個稅,買房之前,房子的主人或者開發商,想到的方式就是先把價格提上去,把稅收的成本先覆蓋」。

關注中國全球化的網站「愛專欄」文章表示,「房產稅的推出對於抑制房價完全沒有效果,而之所以急急忙忙推出,是因為地方財政已經惡化了,最終依靠通脹掩蓋住了地方財政的失敗」,根據中國媒體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近期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源於央行自2009年以來超發43萬億人民幣。

隨著各種重疊賦稅名義的增加,在網路上也出現越來越多「不納稅」的辯論,不少網友表示,「除了無可避免的稅收(例如公司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盡量避免其他稅收以及繳稅可能。也盡量支持其他公民或者私企、個體經營者避稅。一切從隱瞞個人工資外收入、拒絕發票開始」。

李華芳星期三在南方都市報發表專欄文章「無代表,不納稅」,他引用美國中期選舉和歷來爭取選舉權的歷程,說明公民利益有保證的前提下才有納稅的義務。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沙發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11-4 05:02 | 只看該作者
TG土鱉的政治制度最終會使局內局外,甚至海外華人都受影響,一個都少不了。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