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試管嬰兒」在反對聲中成長 轉載

[複製鏈接]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10-11 2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方舟子

    本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乎意料地授予研發出體外授精技術的英國生物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在今天看來,這項技術似乎沒什麼創新,只是把已經在動物試驗成功的技術應用到了人身上,而且似乎很簡單,不就是把卵子從身上取出,在培養皿里授精,然後再放到子宮嗎?以至國內有人評論說「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可能是最不花錢的研究項目」。

    而實際上,體外授精技術看似簡單,是因為愛德華茲等人已摸索出了最適宜的條件。從上個50年代開始,到1978年7月25日首個「試管嬰兒」誕生,愛德華茲研究了二十多年。如此費時的項目當然不可能是「最不花錢的研究項目」。它需要大量的研究經費。英國政府不願提供資助,幸好有幾個美國私人基金會提供了經費,但是這還不夠,愛德華茲的合作者、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不得不通過做人工流產賺錢貼補費用。

    這個研究項目也許倒稱得上最有爭議的研究項目,從一開始就備受指責。不僅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反對,神學家、倫理學家反對,甚至連某些醫生、生物學家都反對。美國著名生物學家、DNA雙螺旋模型的提出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曾經當面指責愛德華茲「殺嬰」,因為在做體外授精實驗時,有些受精卵會被銷毀。在許多人看來,受精卵就等於嬰兒。即使在今天,體外授精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是為了保證成功,仍然會多培育幾個受精卵,多餘的受精卵以後也要被銷毀。

    當時反對體外授精技術的另一個理由是,沒有先在猴子身上做實驗,就直接用在人身上,過於草率,如果生下的嬰兒有缺陷,如何是好?而且,這項技術號稱是用來治療不育症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將不育症治好,是一種「不誠實」的醫療手段。當然,還有人指責生物學家、醫生是在扮演上帝角色——任何與生育、遺傳有關的技術都難免這種批評。有人因此認為體外授精技術是不道德的,應該永遠地禁止它。

    這些批評難以抵擋不育夫婦因為此項技術得以享有為人父母的幸福。長期的追蹤研究也證明當初對該技術安全性的擔憂是多餘的,「試管嬰兒」與其他嬰兒一樣健康。體外授精成了治療不育症的常規技術,到現在世界各地已誕生了400萬名「試管嬰兒」。反對的聲音逐漸平息,主要的反對聲音來自宗教界,特別是天主教。梵蒂岡發言人批評授予愛德華茲諾貝爾獎的決定,要愛德華茲為卵子買賣和冰凍在冰箱中的胚胎負責。

    當年反對「試管嬰兒」的理由後來全都被用來反對另一項生殖技術——人的克隆。由於人的克隆技術風險更大,帶來的倫理問題更複雜,遭到了幾乎一致的反對,即使是生物醫學界也普遍認為至少在目前不宜從事人的克隆研究。

    與此相似的還有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只不過,生物醫學界基本上都支持這方面的研究,反對的阻力主要來自神學界、倫理學界和政界。胚胎幹細胞是從早期胚胎分離出來的,胚胎會被銷毀。反對者因此認為這是在「殺嬰」。分離胚胎幹細胞的材料通常來自進行體外授精時遺留下來的多餘胚胎。反對幹細胞研究的人通常並不反對「試管嬰兒」,奇怪的是,他們對製造「試管嬰兒」過程中產生的多餘胚胎被銷毀視而不見,但是當它們被「廢物利用」來分離幹細胞時,這些人卻無法忍受了。

    也許再過30年,人們也會對現在有關人的克隆、胚胎幹細胞的爭議感到好笑。一項與生命有關的新技術難免會產生爭議。一項技術越是尖端,越是難以被外行理解,產生的爭議就可能越大,限制也會越厲害。如果愛德華茲是在今天才開始研究體外授精技術,不僅不能得到政府資助,甚至很可能會被禁止。這一技術也許在學術上算不上多麼高超,它產生的社會影響卻是非常重大、深遠的。難怪有一位美國生物學家評論說,諾貝爾獎委員會授獎給愛德華茲,是在抗議那些反科學、反婦女選擇權(指反對人工流產)的右翼宗教狂熱分子。

2010.10.6

(《新華每日電訊》2010.10.9)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沙發
hellman 發表於 2010-10-12 0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3
iamcaibird 發表於 2010-10-12 1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4: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