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民族主義已經「畢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0-9-28 0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9月25日 11:29 AM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白鶴鳴

        由於東海撞船事件,9月18日,北京發生了一場針對日本的示威遊行。我全程參加了這次遊行,但現場看到的卻和想象的不太一樣。在數百名警察嚴密注視、眾多記者冷眼旁觀的遊行隊伍中,舉著標語的遊行人士只有區區十幾個人,其他一百多人什麼都沒有拿,似乎看熱鬧的居多。在警察組成的人牆的引導下,這隻遊行隊伍和平地走過了日本大使館和美國大使館,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過激行為。相比五年前這裡連衛星都能看見的龐大人流,這次的遊行實在是太平靜了。

        不過,中國政府這次的表現並不平靜。中國政府把撞船事件視為影響自己在國內威望的重要事件,拿出了罕見的強硬態度。9月19日,當日方延期拘留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的消息傳來后,中國外交部立即採取了嚴厲的回應措施。中方中斷了中日雙方省部級高官的一切互動,取消了經濟方面的幾場重要談判,推遲了日本青年訪問世博會等民間交流。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時,沒有與近在咫尺的日本首相菅直人見面,卻採用隔空喊話的方式要求日方放人。另外,在23日,有4名日本公民因涉嫌偷拍石家莊市的軍事管理區,被當地國家安全機關「審查」。最終,不知道經過了什麼樣的決策過程,日方於24日決定放人。

        五年前自發上街遊行的人們肯定想不到,今天中國的對日外交,是處於中國政府的絕對主導之下的,政府為之承擔一切責任,而民間的民族主義情緒無法直接影響政府的決策。甚至在9月17日都沒人知道,第二天的焦點話題竟然不是反日遊行和歷史問題,而是江西的一起拆遷引發的執法不當事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民族主義可以被忽視。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民間聯繫比大多數人所了解的更為緊密。如果日方不放人,中國政府四面出擊的「回應措施」便一定會持續下去,而它不僅會影響日本,還會影響到無數學日語的、給日企打工的、以買賣日本商品為生的中國人的生活,但在中國輿論界,幾乎沒有聲音質疑這些回應措施的合理性,這無疑是民族主義的作用,中國政府這次能夠比日本打出更多的牌,也是因為中國政府順應了這種「民意」。

        在中國,政府順應民意很難得,因為中國的民意永遠處於迅速變化和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極難形成穩定的、明確的呼聲。8月15日,當中國全國為舟曲的遇難者停止娛樂活動一天的時候,大家因為被剝奪了娛樂而怨聲載道,交友網站和微博上出現的是鋪天蓋地的嘲諷和抱怨,但我的一位朋友對此評論說:「兩年前呼籲設立全國哀悼日的,不就是你們這些人嗎?」面對這樣的網友,政府怎麼做,都會收穫一樣的批評,於是便可以理所當然地對這些批評熟視無睹。

        不過,對於中國的民族主義,還是有點脈絡可供研究的,因為它畢竟是主張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的,必然反映出國家地位的變化。在我看來,百餘年來,民族主義在中國是持續演進、不斷成熟的。回顧一下歷史,有助於理解今天的民意。

        現在世界上有兩個國家以民族情緒特彆強烈著稱,分別是亞洲的韓國和歐洲的波蘭,他們一個逢日必反,一個逢俄必反,經常令中國人難以理解。其實,過去的中國比波蘭還要激進,幾乎所有識字的人全是「憤青」,那是因為中國太落後,接受現代民族主義的時候已經進入二十世紀了。一個處於資本主義世界邊疆的落後國家,面對弱肉強食的國際環境,其思維方式從一開始就帶上了「火燒趙家樓」式的激進色彩。作為一種解決民族悲劇的方案,民族主義鼓勵人們拋棄歷史遺留下來的家族和地域結構,無視工業化帶來的貧富矛盾和荒唐社會現象,忘掉水火不容的各種左右理論,共同團結在「民族國家」這個新穎的旗號下對抗敵人。

        而日本就是這個敵人。那個時代的日本是一個真正危險的對手,它不斷地試圖「獨吞」中國,試圖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而在幾十年的交往中,中國人發現,日本強大的力量恰恰來自它的民族主義本身,於是,威脅和榜樣的效用合二為一,中國在五四運動和抗戰中實現了徹底的民族覺醒。而中日關係從此就成了最容易激起民間情緒的領域。2005年因日本申請入常而引發的大遊行,就是那段慘痛的歷史在中國人內心深處引發的最強烈和宏大的回聲,並最終推動中國政府投票反對日本入常,成為了民意影響政府決策的經典案例。

        但中國畢竟沒有停留在五四時代。在民族主義大旗下展開的救國運動,即「新民主主義運動」,在20世紀40年代取得了勝利,此後六十多年再無外敵入侵。不過,改革開放后,走向世界的中國人悲哀地發現,中國的文化、經濟甚至政治等領域,與先進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不自信的來源已經消除、而自信的來源尚未建立起來的90年代,民族主義在中國又迎來了一次新的勃興。1999年的反美遊行,2005年的反日遊行,都是時代思潮的反映。在這兩次遊行中,示威者們感到自己的國家因實力不足而受到了強烈的侮辱、挑戰和威脅,但並不認為中國的實力匱乏到了不能接受挑戰的程度。「給外交部寄鈣片」——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許多中國人的心聲。依然處於資本主義世界邊疆的中國人的心情,正好接近在國際舞台上同樣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法國人。於是法國成了中國在90年代的最好朋友,與中國惺惺相惜,一道致力於創造出、或者空想出某種「多極世界」,然後各自成其一極。

        沒幾年,這種情況又變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快,從總量上說,已經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早就不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邊疆了,而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的國際新聞,則傳來了涉及「發達國家」的各種壞消息:日本被混亂的政局折騰得手忙腳亂,GDP也被中國超過;金融危機席捲西方,各國紛紛邀請中國救市;法國率領歐盟趁2008年西藏騷亂之機羞辱中國政府,但不久就被中國外交「搞定」;美國從反恐戰爭兩線全勝的光環中掉了下來,落到了阿富汗的泥潭裡。在這些確實是事實的消息的影響下,對自己國家不自信的中國人越來越少了。

        在這一刻,中國民族主義已經完成了其全部歷史使命,宣告「畢業」。將來能夠威脅中國未來的根本問題,不再是外國的入侵或封鎖,而是國內各階層利益嚴重分化造成的社會不穩定。中國需要的是一種自洽的、對一切社會問題都能提出解決方案的理論體系,它可能是所謂的新自由主義、新左派、新儒家,但不再是泛泛其談的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雖然本身就是為調和各階層利益而產生的,但中國已不再有把它召喚出來的手段。能在一個超級大國中喚醒民族主義的,只有全面戰爭——弗蘭德斯戰壕里的英國人、硫磺島海灘上的美國人,其愛國精神和勇敢作風並不遜色於對面窮凶極惡的對手——但現代的全面戰爭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有許多人開始炒作金融陰謀、轉基因陰謀、當然還有美日陰謀對中國的威脅,試圖「喚醒國人」,但多數人卻總是抱以冷眼,無動於衷。民族主義的「畢業」,已經不可逆轉。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是中國一位「85后」獨立時事觀察者,他的電子郵箱是forourhomecountry@gmail.com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9-28 12:46
我對中國有信心。
中國不會逢X必反,但是會「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5: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