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絕對的核心、權力與服從:看看高人諸葛亮是如何混官場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9-19 1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9/17  消息來源:網易  

  諸葛亮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一生不但善謀略,也善於用權。對待權力,諸葛亮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其所著《心書》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其大意是:人們常說的兵權,就是將帥統率三軍的權力,它是將帥樹立威信的關鍵。如果將帥掌握了兵權,就抓住了統領軍隊的要點,好像一隻猛虎,插上了一雙翅膀,不僅有威勢,而且還有翱翔四海的靈動,遇到任何情況都能靈活處置,佔據主動。反之,將帥如果失去了這個權力,不能指揮軍隊,就好像魚、龍離開了江海湖泊,想要求得任意遨遊的自由,或在浪濤中賓士嬉戲,都是不可能的。

  《心書》又名《將苑》,是否為諸葛亮所著,現在還存有爭議,不過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況且,即便此書是後人假借諸葛之名的偽作,也定然是熟諳諸葛先生的為政之道,是其思想的一個側面反映,我們姑妄信之,也無不可。從上面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先生對兵權的重視,他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得權和失權的兩重境地。路衛兵對諸葛先生這段話,讀來也是頗有感觸。權利問題,古今一理。古時戰亂,兵權自然是核心,和諧社會,講究攜手共進,也需要權力來維繫主宰。遂塗鴉幾句,聊表對諸葛先生的敬慕之情。

  一,如何用權?

  權力與威勢是相輔相成的,這是諸葛先生論述權力的核心所在。同樣,要想在職場中成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也不僅是擁有權力這麼簡單,你需得還要學會運用權力,讓它產生威力和氣勢。權力本身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似乎有能量,就是諸葛先生所謂的勢。這個勢不是勢力,而是氣勢和威嚴,是「主將之威勢」所在。好多管理者,給人的感覺很有親和力,不怒而威,這就是勢。

  權力的威勢,是由主宰他的人決定的。職場中的領導,和其他同事或下屬並沒有什麼差別,長相未必出眾,能力未必超強,手法未必過人。我們常聽領導語重心長,說些我也是個普通人的話。雖然他說這話時,自己未必就那樣認為,卻不小心說了大實話。人和人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不同的是,領導擁有絕對的權力,這會讓他變得神秘和高深,也就產生了所謂的威嚴。也有一些人,雖然擁有權力,卻不一定有勢,表現得威嚴不足,下屬也不大買賬。我們往往稱這種領導為不稱職的領導,或者乾脆說他不適合當領導。

  當然,世事無絕對。絕對的權力也會產生副作用,比如滋生腐敗、產生獨裁,不過這也不是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問題。權利可以有能量,可以產生威嚴,但它沒感情,不會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它受用權者的支配,產生的結果,也與運用它的人的自身素質有關。所以,權力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好壞只能評價那些用權者。

  二,核心的價值。

  權力,其實就是一個磁場,而掌控權力的人,便是這個磁場的核心。在磁場的作用下,這個核心就會產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權力也猶如一根指揮棒,它能讓眾人以它為參照,並按它所指引的方向前行。誰掌握了這根指揮棒,誰就具有了核心價值。所以,只有當一個人的自身與權力相匹配,或者說人和權融為一體,達到人權合一的最高境界時,才會產生絕對的權威。

  大到國家,小到單位,都會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有時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具體的人。比如一個公司,一個機關,都有正職和副職,還有其他成員,這些人共同組成一個領導班子,但最關鍵的核心人物只有一個,俗稱「一把手」。副職可以建議,成員可以討論,但最後拍板定論的還是這個一把手,這就是核心的作用。

  領導能力的大小,是要通過權力來體現的。你的潛能再大,沒有賦予你絕對的權力,你的構想也絕難實現。有人經常抱怨,說自己的思路策劃,或是工作預案十分高明,可是領導不採納,同事不認可,為啥?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你沒有實施它的權力,沒有檢驗它是否可行的機會。就像先生在書中說的,「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如果你是猛虎,那麼羽翼就是權力,你沒有權力,就等於老虎沒插上翅膀,也就沒了「翱翔四海」的資本,「隨所遇而施之」就更無從談起了。

  古代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冒頓鳴鏑弒父。冒頓為了獲取絕對的權威,製作了一種鳴鏑,就是一種哨子,哨子一吹,他所指的方向就是將士們射殺的目標,違令者斬。為了考驗部隊,他鳴鏑射自己的寶馬,有不敢射的立馬處死,又鳴鏑射自己的愛妻,仍有一些士兵不敢放箭,這些人就又被處死。在這裡,哨聲就是權力,就是那根指揮棒。所以,當他最後向父親吹響哨子時,士兵們毫不猶豫的把他父親射成了馬蜂窩。冒頓用這種方法,將他自身與權力合二為一,其威勢可想而知。

  三,核心的偏離。

  如果一個單位或一個組織沒有核心,或是失去了核心,就會是無基之塔、無本之木,體現在形式上,就是一盤散沙,難以形成堅強的合力。我們常說的烏合之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群人中缺少一個領導核心。而失去權力的人,便是將權力從自身剝離出去,重又回到了原始起點。猶如魚兒離開水,沒了一展風采的載體。這個很容易理解,你失去了權力,你就失去了威勢,大家也就失去了標尺和參照物,也就不再圍繞在你的周圍,而你,自然也就失去了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號召力。

  權力既是核心,那麼,擁有它的只能是一個人。你失去權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會有人獲得權力,這個核心也就發生了偏離。有些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喜歡發牢騷,抱怨以前對自己忠心的人不再重視自己。其實,這是他的一個錯覺,他不知道當初人們所重視的,本來就不是他這個人的本身,而是他手中的權力。你擁有權力時,你是人們效忠的對象,你失去了權力,也就失去了核心的價值,人們就會轉而去尋找新的核心去圍繞。所以,人只有和權力融為一體時,才會產生威勢。當然,權力是沒有極限的,我只是說,在特定的範圍內,或者說在特定的權力範圍之內,你想有威勢,就必須要擁有絕對的權力,並且做到不讓權力偏離,這樣你的下屬才會對你絕對服從,你的計劃和偉大構想才會順利實施。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1: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