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石之瑜:中國人為什麼願意愛國?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10-8-20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石之瑜:愛國情操一方面遭濫用,另一方面遭污名化。
  石之瑜

  龍應台的中國夢投射了近年海內外輿論界流行兩種看法,一是大陸必須接受普世的自由價值,二是北京必須正視自由化的台灣或「中華民國」。龍應台將這兩種看法感性結合,牽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也延續了兩蔣以降把台灣當成大陸的燈塔的政治意志。

  這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感動,建立在一種具有中國近代史特性的愛國情操上,長期以來,國人對國家殷切期望,與對政府失望,從龍應台的中國夢中得到發抒,這種愛國情操與她早年得以成名的野火集所奠基民族心理雷同。只是龍應台在她的中國夢當中刻意疏離於國家,她把中國人與他們的國家分開成對立的命題,夢中的中國所指的,是明確與國家或政府區隔的土地與人民。國人的愛國情操如何在她成功掀起的風潮中尋得歸宿,不僅是國人的個人問題,更是文明問題。

  海內外自由主義者幾乎無不假定,愛國是統治者動員的手段。這個假定主要以自由主義哲學為基礎,因此輕忽了中國近代史特性。近代中國人愛國,包括知識分子愛民族,或人民愛家鄉,並非自由主義者想像的是受統治者的動員。愛國自始是面對帝國主義侵犯的時候強國保種的手段,其中,國民黨與共產黨都是革命政黨。國人支持革命,知識分子與革命黨拋頭顱,灑熱血,在在展現動能。可見愛國絕不是奴才的無奈,而是抗拒當奴才。如果文學家熱愛自由,憧憬浪漫,中國人的愛國情操不但不是區隔迴避的黑暗人性,反而可以是無數創作靈感與生命動力的來源。

  自清末團練到民初軍閥,再到革命黨與抗日,包括漢奸在內曾經在近代與當代史上曇花一現的世世代代的政治菁英,縱有私心,也無不分享某種愛國情操。他們因此能夠受到群眾擁戴,懂得群眾,確實因此有的誤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有的自以為高枕無憂。不過,就算國人的愛國情操不時被他們濫用,也不能說愛國是統治者一手煽動的。被驅趕的帝國主義與今天口口聲聲自由的海內外觀察家,則真真假假的對愛國的中國人表達憐憫,認為他們受到愚弄。矛盾的是,領導者與帝國主義之間的尖銳鬥爭,不能遮掩他們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中國人的愛國情操澎湃激蕩,但那也是領導者得以借用與自由主義者今天得以嘲弄中國人的肇端。

  解構國家原為後現代思潮,對國家疏離的各種表演均屬之。而自由主義的基礎是國家,公民積極參與國家事務是自由主義的理想,這是西方近代史特性。沒有民族國家的出現,就沒有自由主義,這恰也是早年歐美的國家範圍與公民身分明確的寫照。是不是只有在夢中,解構國家與鞏固國家兩者可以才同時受到青睞呢?

  以台獨知識分子為例,他們鼓吹公民自由主義的根本動機,是要透過動員公民參與國家事務,來培養對「台灣國」的情感。自由主義淪為動員工具,與自發性的近代中國的愛國情操相比,應該是自由主義好好檢討的諷刺對比。畢竟,歷代中國的統治者得以濫用愛國情操的前提,是愛國情操已經存在;相對於此,用公民身分交換自由權利的自由主義者,才是裹脅人民臣服於國際機器的真正高級手段。群眾愛國的能動性或許溺愛了統治階層,但自由主義鼓吹的公民參與,則需要靠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灌輸與動員。

  然而,以解構國家為訴求的後現代浪漫風潮,與具有鞏固國家統治效果的的自由主義,兩者之間雖然看似矛盾,卻能在自由浪漫作家面對自己國家時同時出現,也在他們的中國夢中相結合,這不能不歸功資本主義。就算作夢的文學家以為自己反對資本主義,關懷弱勢,同情勞動者,都不免仍依附在現代國家資本主義對他們宣揚理念設下的條件中,上焉者甚至靠著批判國家的演出不斷牟取市場所能提供的好處。學者Dirik因此嘲弄解構者不過是幫資本主義擦脂抹粉而已。

  愛國情操一方面遭濫用,另一方面遭污名化。有人選擇擁抱那些對愛國情操污名化的論述,浪漫的編排自由主義來抵抗,以羞辱那些他們認為在濫用愛國情操的統治者。不過,操持自由主義大放厥詞批判國家的海內外作家,繼續受到愛國情操的策動,而是他們身在自由主義的話語環境中,壓抑了自己的愛國意識,只能憤恨祖國為什麼不能替自己爭光,因而也就間接說明了他們何以能發抒千千萬萬讀者聽眾對國家民族莫名的苦戀。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相反,他們身在自己的國度,寧可依附在統治機器下,心想可以用政治正確的愛國主義迫使政府認真反帝,在無法遂行願望,甚至不幸地在經歷坎坷際遇之後,其中不乏有人進而將對帝國主義的痛恨轉嫁到自由主義者身上。

  不論怎麼選,都證明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因為兩條路線擺在面前,任何選擇都反映了能動性,於是構成今天大陸思想界左右之間的殊死鬥爭。在台灣,竟有論者竟誤以為這個思想鬥爭是自由主義的先聲。自居中國之外,大言擺脫國家,高高在上的對中國事務指指點點,是海內外輿論界慣見的自選角色。批判這種角色於事無補,因為他們多少有助於宣洩一大部分愛國的中國人悶郁的情感。但這樣的角色本身也於事無補,畢竟他們不能體會、甚或尊重愛國情操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傳承。

  台灣流行自由主義,也只允許自由主義,自由主義乃是唯一政治正確的論述,因為那是公民民族主義建立獨立國家的哲學基礎,所以台灣的作家動輒自由琅琅上口,卻難稱自由。企圖在這樣的哲學基礎上向大陸發光,要把中國人從國家意識中解放出來,靠的卻必須是中國人恨鐵不成鋼的愛國情操,也就是靠著與公民民族主義對立的中國近代史特性。自由主義者若不能同情以救亡圖存為動機,或恢復以抵抗強權為情感內涵的愛國情操,則不論自己在夢中是如何地帶領國人解構國家或吹捧自由,都不算與帝國主義或極權統治一刀兩斷,當然更不能擺脫替資本主義擦脂抹粉的龍套角色。

來源:中評社 2010-08-17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238

主題

6129

帖子

25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73
沙發
fred_yu_job 發表於 2010-8-21 00:12 | 只看該作者
哪個國家不推崇愛國主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3
zjd713 發表於 2010-8-21 01:41 | 只看該作者
愛自己的家庭和國家,這是一條普世價值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4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8-21 02: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0-8-21 02:52 編輯

龍應台想柔軟的讓台灣統一大陸而已. 可惜台灣的吵吵嚷嚷, 打打鬧鬧的民主並不被大陸人看好. 沒辦法.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