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

[複製鏈接]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5-5-19 0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正圜老師開示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當然我們先得來了解什麽叫作迴向。我們來舉述《大乘義章》卷九菩薩的開示:

【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迴向不同,一門說三:一菩提迴向丶二眾生迴向丶三實際迴向。菩提迴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種德,名菩提迴向。眾生迴向者,是其深念眾生之心,念眾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願以與他,名眾生迴向。……三實際迴向,是厭有為求實之心,為滅有為趣求實際,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實法性,名實際迴向。】(《大乘義章》卷九)

從以上文中之開示,我們約略可以來說,所謂「回」就是迴轉,「向」就是趣向,意思是說,菩薩生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向於三處;所以迴向可以分成三種,第一是菩提迴向,第二是眾生迴向,第三是實際迴向。所謂菩提迴向是指,為了趣求一切智心,所以將自己所修一切善法,迴向未來能得成佛之果德,這就稱為菩提迴向。第二是眾生迴向,菩薩心心念念為救護眾生,所以願意將自己所修一切善法,都能與眾生共享,這就叫作眾生迴向。第三是實際迴向,菩薩厭求有為之法,趣求實際,所以,以自己所有的善根功德迴向,能夠求得平等如實的真如法性,這就叫作實際迴向。總合以上三種迴向,我們可以知道,所謂迴向,是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法凈行,迴向自己未來生能夠獲得無上之佛果,迴向眾生也能獲得利益,迴向自己和眾生都能夠證得平等真實的真如法性。也就是說,迴向就是以廣大的心量,來行無量無邊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這也是為什麽 世尊會在《華嚴經》中將「普皆迴向」作為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總結之道理所在。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迴向有功德呢?我們來看看經中是如何說的。《華嚴經》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燈然百千燈,無所損減。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悉然三世諸佛慧燈,無所損減。」(《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十九)意思是說,就好像一盞燈可以點燃百千盞燈,而無所損減於它原來的光明;菩提心燈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可以點燃三世諸佛的智慧,而不會絲毫減損它的光明。而且,一燈點百千燈,燈燈相續不斷,就可以成為《維摩詰經》中所說的「無盡燈」,能夠普遍照耀一切眾生,照耀諸佛世界永無窮盡。相反的,這一盞燈如果不去點燃其他的燈,則永遠只是它一盞燈的光明,能照耀的範圍十分有限,當然也就無法照亮大地,照亮其他眾生,也無法照之久遠了。

各位菩薩,以上略說迴向之所以有功德的道理,提供您作為參考。接下來,我們要摘錄《正覺電子報》〈般若信箱〉中讀者對於迴向的有關問題,希望藉由讀者的提問,可以為大家建立起正確的迴向正知見。

第一個問題是:您好!我是大陸的一名佛子,在修行過程中有一些疑問,請求慈悲開示。

我們平時作完早晚課以後,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後的迴向是這樣的:「弟子○○○願以此功德迴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現前見聞者,歷劫及現世父母師長丶六親眷屬丶冤親債主,諸天護法聖眾,本境山神丶土地靈祇,無祀男女孤魂丶流產墮胎之嬰靈,及日常作務中所誤傷亡之一切眾生,一切地獄眾生丶餓鬼眾生丶畜生眾生丶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眾生,仰仗阿彌陀佛威神之力,消除無始劫來之一切業障丶罪障丶病障,懺除誹謗正法丶輕毀三寶之罪業,斷除一切無明煩惱,舍離一切外道邪見,歸敬佛法僧三寶,圓滿諸福慧,圓成勝善根,安住大乘,明心見性,修學種智,自在往生極樂世界,圓證無上正等菩提。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弟子們的觀念是,迴向涉及的層面越大越好,而且,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

但是,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中,有這樣的開示:【迴向時不要像有些人那樣打高空:「我○○○以什麽功德迴向法界。」……應當說:「迴向給我○○○的一切冤親債主。」】

對照 導師在書中的開示,我們心中開始起了困惑:究竟應該如何迴向才適合我們這些佛子的修行呢?會不會因為迴向面大,而自己的能力不足,不僅不能達到效果反而成為空話呢?會不會因為迴向面廣,而使得自己的冤親債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益,而在修行的路上障礙自己,導致明心見性的目標不能實現?我們能不能請大德慈悲為廣大的佛子們擬定一個迴向文呢?

對於以上菩薩的提問,我們相信,這也是廣大佛弟子心中的共同疑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的迴向,才能恰如其分而能自利利他呢?我們的回答是:以上所說的二種迴向都是正確無誤的,主要是要看學佛人是以什麽樣的心行來自我安立,而有不同的迴向內涵。如果是為了求世間有為有相之福德,就必須以無私無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無量心,來迴向給廣大之法界眾生,同沾利益;這樣能夠感得之有相福德,會比迴向自身丶迴向眷屬來得高廣。但是,如果是為了求三乘菩提中修學時無障無礙,那就應當以迴向遮障自己的冤親債主為優先。這是為什麽呢?那是因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丶心同此理的緣故,也就是,欠人債務就應當先償還債務才對啊!如果迴向明確,就表示我們還債的心是很真誠而且實在的,冤親債主也很容易感受到我們還債的誠意,所以障道之緣自然就會漸漸減小,乃至最後消失不見了。因此,世間人如果是為了求世間安樂,當可依《地藏菩薩本願經》來迴向,使迴向之層面得以增長廣大;但是,如果是為了求三乘菩提之修證沒有遮障,那麽我們不妨依我們正覺同修會的迴向方法來作迴向。

我們的迴向文是這樣的:「願以修學正法丶護持正法丶流通正法丶弘揚正法之殊勝功德,迴向弟子○○○之累世父母丶師長丶冤親債主,得蒙諸佛菩薩加被,歸命佛法僧,悉發無上心,早生善處,修學佛法,同證菩提。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在念完迴向文之後,再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樣就可以完成所有功德迴向,而功不唐捐了。

各位菩薩,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看,有關迴向的第二個問題。請問:如果在沒有佛堂,或是沒有佛像的地方,誦經丶持咒丶念佛或是無相拜佛以後,迴向給自己或自家眷屬,這樣是否如法呢?所做布施及放結緣書等種種迴向,是否也必須在佛堂或者是佛前迴向才如法呢?

我們的回答是:迴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進行。

譬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丶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盤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

在這段經文中提到,「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意思是說,在普皆迴向的願行之下,並沒有什麽時候丶什麽地點是不能迴向的。

普賢菩薩一共有十個大願,號稱「普賢十大願王」,除了普皆迴向之外,另外還有九個願,包括了禮敬諸佛丶稱讚如來丶廣修供養丶懺悔業障丶隨喜功德丶請轉法輪丶請佛住世丶常隨佛學丶恆順眾生,每一個願都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因此,如果我們還在意迴向的場所是否清凈丶是否有佛像等等,就沒有辦法做到念念相續丶無有間斷的迴向了。所以,沒有必要的分別,應該盡量放舍;見地越精純越好,方法也是越單純越好,這樣修行才容易有進展。

然而,什麽叫作沒有必要的分別呢?原則上,只要我們把心安住在法上面,而在外相上不會惹人譏嫌,就沒有關係。超過這個範圍,就是沒有必要的分別。譬如,沒有旁人在場,我們又一直安住在法上面,就不必要在意有沒有佛像,乃至場所是不是清凈的問題了。如果有旁人在場,而場所或時機不對,也可以在心裡默念迴向;甚至於只要心裡閃過一絲的迴向的念頭,也會有迴向的效果出現;因為迴向之所以能夠產生作用,是由於如來藏的緣故,而如來藏了眾生心行,並不是透過語言文字的,當末那起決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時,如來藏就已經了知了,並不是等到語言文字出現之後祂才了知。因此,時時刻刻丶在在處處,都可以迴向,沒有問題。

在回答以上兩個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問題。有人問:請問誦經迴向是屬於法布施嗎?能增長現世之福德嗎?迴向之對象可以同時包括冤親債主和法界眾生嗎?

我們的回答是:行者誦經的功德與福德都是無量的。從理上來說,「此經」乃是指真心實相,唯有親證實相轉依如來藏以後,才是真正的誦經持經者。經上常常說「受持丶讀誦丶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從事相上來說,一般學佛人早晚課時誦經迴向,屬於熏習的成分比較多,熏習成種以後,也可以說是廣義的增長福德因緣,因為在讀誦的過程當中,多少會思惟其中的法義,而對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義而不是甚解經文去思惟的話,又能依經所說而如實履踐,也能夠在此世減少惡因緣的現行,增加善因緣的發起,從廣義來說也是可以增長福德的,那是因為熏習的力量不可思議的緣故。再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如果有鬼道眾生在旁邊聽聞的話,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種;但是,由於鬼道眾生能夠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如實而行,所以當以對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於言教,能否成就布施之功德,完全得看誦經者本身的行為來決定。如果您願意以此功德迴向,我們是隨喜讚歎的;因為迴向乃是 世尊在經中所開示的七種最上供養之一。

所謂七種供養,包括了禮拜丶供養丶懺悔丶隨喜丶勸請丶發願和迴向。迴向之所以列為最後分,可以顯示,菩薩在廣行一切善根之後必須迴向早日成佛。因為成佛時福德與智慧都已莊嚴圓滿,所以才能廣利一切眾生,因此,迴向是應該常常作丶時時作的事。您如果能夠常常如法迴向,心量必定會增長廣大,這一世學習正法的因緣,當然也將更快速的成熟。所以,不僅在誦經以後可以迴向,在您所作的一切善凈行之後,皆可迴向成就佛道,或者迴向與冤親債主的解冤釋結。

總合而言,迴向必須要有具體的對象,並且有次第性,應該依循「由近而遠丶由親而疏」的次第來進行。彌勒菩薩說《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云:「迴向者,謂以一切施等諸行,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所以,迴向的真實義,主要是希望透過菩薩的一切善凈行,能夠增上自己與眾生在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上的圓滿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間法上面的減少遮障丶福報增廣,乃至求取各種三界有為之法。所以,迴向應以利益自己及眾生能夠在佛道上的成就為主,如果離開這個目的,就無法圓滿成就迴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中記載,須菩提尊者在 彌勒菩薩開示以後說:「若不聞不得般若波羅蜜方便,能以諸福德正迴向者,無有是處。」(《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三)意思是說,迴向當以聽聞丶證得般若波羅蜜方便,才能具足正迴向,當以親證實相以後,在內門廣修六度萬行以後之迴向,為正修行。所以,迴向乃是菩薩可以快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門。

各位菩薩,綜合以上所說,您認為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迴向的本身實踐就是一分功德的受用。如法的迴向,不論是迴向給自己或是別人,都不會有所謂的缺損,反而是增益呢。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62集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62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沙發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5-5-20 02:16 | 只看該作者
【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迴向不同,一門說三:一菩提迴向丶二眾生迴向丶三實際迴向。菩提迴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種德,名菩提迴向。眾生迴向者,是其深念眾生之心,念眾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願以與他,名眾生迴向。……三實際迴向,是厭有為求實之心,為滅有為趣求實際,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實法性,名實際迴向。】(《大乘義章》卷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