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 大陸的改革難題和台灣的積極因素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6-13 2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的傳統就是不願變革,順利時更是如此。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說明,這個國家總不願主動變革去適應世界,總處於被動的狀態。
美國每發生一次危機(不管經濟的還是政治的)就會前進一步;中國除非發生類似改朝換代那樣的變動,否則每遇危機只會收縮倒退一步。
   1978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下列條件下發生:1、文革中保守的和極左的勢力均受到沉重打擊;
2、外部世界特別是亞洲四小龍的快速發展和繁榮,上層感到難以照舊生存發展了;
3、鄧小平離開權力中心後有充裕的反思問題的時間(他還有在法國生活的歷史)。
   1978年開始的改革大體上局限在經濟領域。政制不動,只動經濟。這對握有政治權力的權勢階層非常有利。
經濟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修道路、造房子呀之類,只要貸得到銀行貸款,弄得到建築項目,
管理技術人員和工人是可以雇傭的,篤定能夠快速致富。而弄到項目、貸到貸款對有權勢背景者來說,
具有絕對優勢地位。因此三十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冒出來的富豪,大多數是權勢者親屬,也就不必奇怪了。
目前改革的阻力更大了:1、保守既得利益更加強大,經濟較快增長成為宣傳現今模式優越性依據,把民主分成西方的東方的而借口反對所謂西方式民主從而根本反對民主,網上堵截民主聲音;2、全國報酬較高的工作崗位有百分之九十是受控制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飯碗比公平重要;3、對媒體和社團組織的控制比魯迅那個時代還要嚴實。因此不會發生政治民主化的新鮮事情,也不會發生兩岸和平統一的事情,更不會有真朋友滿天下像大唐那樣深受世界稱道的事情。
   但是社會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它的真正動力是經濟的政治的自由競爭制度和資本、人才。看它美國,既有經濟的政治的自由競爭制度,又是資本和人才的淵藪。然而試看這廂,政治是壟斷的,經濟體制也不都是競爭的;而資本和人才已在流失且將會越來越多地流失。被說成因為制度優越性的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除了鄧小平引進的市場經濟體制之外,一靠人民低工資血汗勞動,一靠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因為起點很低很低。源於低起點和人民勤勞而產生的經濟快速發展,在日本和四小龍都曾經發生過的。在封閉的環境里人們相信這個快速增長是中國模式獨有的。然而可以預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會有走向轉折收縮之時,人民對低工資血汗勞動也會有不願忍受之時(今後十年勞動力將大規模的發生新老更替)。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時,更進一步的發展要依靠科技,而中國模式終將不利科技的,舉國體制戰科技,蘇聯也曾做過,終不敵美國。因為科技的發展自有其內在規律。
   道理挺簡單:1、人性喜歡自由。越有才能的人就越如此。現實總是領導教育職員這麼一個環境。我們所謂創新,實質是追美國之舊(如飛機發動機,美國給一個淘汰產品,我們把它仿製出來就是創新),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當今世界如空天飛機、人造細菌這等新科技才可稱創新)。創新需有較強的求異思維,而求異思維就是敢於懷疑舊理論。可是我們領導是不許懷疑政治舊理論的。只有笨蛋才不會懷疑那些舊理論,於是真正有求異思維的人很難湧現。2、前面說過,好工作職位百分之九十是受控制的。學校也好,科研單位也好,一些沒科研能力的人憑政治表現可以過上好生活,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風就斷不會斷絕。
   科技老處追趕狀態,時間將迫使經濟發展放緩或停滯(十年年之後?),制度不斷複製出成百成千的貪官,國際博弈中走不出孤立狀態,連國家統一都無能解決——要求變革的呼聲就會強烈起來。台灣應是大陸變革的積極因素。馬英九的國民黨在中國發展史上第一次較好的解決了既廉政又民主的問題。台灣的經驗告訴人們,政治上的紛爭不會影響經濟上井然有序的發展,人們可以享受既富裕又民主的生活。人們遲早會得出走台灣道路的結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8 11: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