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依正不二 福慧雙修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0-7-2 0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凈慧法師…   

    社會在發展,人類對生存的要求越來越高。生存需要有環境,生存本身也需要
有能力。有環境沒有能力,或者有能力沒有環境,都不能圓滿地實現生存的要求。
我們打坐修定,看起來這是依賴外在條件最少的一件事,但是外在條件對於成就修
行也是不可缺少的。



佛陀禪定

  在講修禪定的時候,首先是要具足五種因緣,所謂「具五緣」。五緣當中,飲
食、衣服、卧具、湯藥,是不可缺少的;然後還要有比較安靜的環境,還要有同修
同行的善知識。這些緣,把修行的外在要求基本上都涉及到了。

  我們在四祖寺實行短期出家的修學活動,從外在的條件來講,人力可以提供的
條件基本上都有了。所謂人力能夠提供的,比如說有一個講堂,有一個禪堂,飲食
卧具都基本能滿足。但是,有一個條件人沒有辦法提供,那就是氣候。天氣炎熱怎
么辦?天氣炎熱就會影響到修行者的情緒。坐不安,睡不好,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大氣候大環境對修行的影響極為重要。天氣炎熱從湖北來講是一個大環境,人能不
能在很局部的地方來改變它呢?也可以。我們現在坐的地方是一個很局部的小環境,
通過空調可以使氣溫適當降低,我們坐著這裡就能接受得了,就能安心下來。如果
是打坐的地方也有空調行不行呢?應該說是沒有問題的。在有空調的地方打坐,把
腿包好,使肩膀、脖子不要受風,使兩膝不受風,就沒有什麼問題。

  人類的生存對環境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適應性越來越弱。社會在發展,物質條
件越來越豐富,人鍛煉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人類生存依賴外在條件的這種情況就
越來越嚴重。修行人也同樣如此。由此我們就想到,人類對外在的環境有沒有影響
呢?影響極大!現在全人類都在呼籲,要大家共同來維護地球的大氣候,不要讓地
球繼續升溫。因為人類使用了各種電器,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還有各種各樣的科
技設備。那些科技先進的國家,在向宇宙空間發射各種飛行物,也會影響大氣環境。


  我講這些和修行有什麼關係呢?修行分作兩個方面。一是修福,一是修慧。人
類在地球空間生存,人的生存也是分為兩方面。人本身叫做正報,人賴以生存的一
切外在環境叫做依報。依正二報的質量如何,這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多生多劫
所積累的善惡因緣的果報所感得,善惡因緣就包括福和慧兩部分。

  修福報主要是指創造物質財富和為他人提供體力、腦力的服務;修智慧主要是
指自己內心的反省、煩惱的淡化、智慧的提升,然後逐步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修慧的部分總而言之就是精神財富,包括世間的和出世間的兩個方面。世間的精神
財富,就是一切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知識技能;出世間的精神財富就是涅盤解脫,就
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所取得的果證。無論是世間的精神財富還是出世間的精神財富,
都屬於修慧的部分。

  在因地中修福修慧,到了菩薩的果位,修福就轉化為大慈悲,修慧就提升為大
智慧。到了成佛的果位,福慧雙修提升為悲智雙運。從悲智雙運,最後感得成佛的
福慧二嚴身──福慧二種莊嚴所成就的報身佛。報身佛是福德智慧的積累。報身佛
的體就是法身,報身佛的用就是應化身,修行就是修圓滿報身。由此可見,修福修
慧,從因到果,從眾生到成佛,是一以貫之的根本目標、根本任務。這樣來理解,
我們就可以把修福修慧從高的地方拉到低的地方,從難以想象的地方拉回到現實人
生。

  千萬不要以為,離開日常生活的具體細節而有所謂福慧可修。想要有一個清凈
莊嚴的生存環境,現在就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使生存的空間環境一天天地
凈化美化。

  比如說多種樹,能夠美化大地,也能凈化空氣。比如說不隨地吐痰,也是在庄
嚴國土,也是莊嚴依報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隨地吐痰是一種不好的生活習慣,不
管是一個健康的人還是一個有病的人,痰裡面都帶有病菌病毒,隨地一吐,病毒病
菌就會通過一定的途徑傳染給其他人。比如說保護水資源,不要把水污染了,這件
事情更加重要。

  在座的有許多六七十歲的人,回想一下在我們做小孩的時候,做青年人的時候,
不管走到哪裡的山邊水邊,低下頭就可以喝小溪的流水,就可以喝河中的流水。現
在行嗎?不行了。那就是說,我們賴以生存的依報環境,一天一天在惡化。回想我
們兒童的時候,不管走到哪個地方,舉目四望,看到的是什麼呢?看到的不是房子。
凡是有村莊的地方一定就有大樹,所以看到的到處都是樹,然後在樹裡邊隱隱約約
看到房子,知道那就是人居住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有經驗,走路不大記路,就要
找一個返回時不會走錯路的標誌。以什麼為標誌呢?往往是一棵大樹。哦!這條路
的旁邊有一棵大樹,回來的時候我就認準這個目標,走到這裡就不會錯。在我們印
象中,幾乎所有的大樹都是一九五八年大鍊鋼鐵時砍掉的。千年古樹都砍掉了。人
類生存的環境天天都在遭到破壞。我們有的人是開車來,有的人是坐火車來,一路
上,一座很完整的山看不到了,不是開了石頭,就是挖了泥巴,到處搞得破皮爛肉。
綠色覆蓋率很高很完整的山體已經越來越希罕,長了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
的大石頭,現在都被人吃掉了。把樹吃光了,現在開始吃石頭了,總有一天會把石
頭也吃光了。這叫什麼呢?這就叫自己害自己。一代人把千年萬代的水喝乾了,一
代人把千年萬載的樹木吃光了,一代人又把自有大地以來的石頭都吃光了,我們還
怎麼生存哪?

  所以每個人都要發心,愛護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不要浪費一點點東西,那都
是人類多少多少代人積累的財富,那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你不要以為它僅
僅是扔在路邊的石頭。當我們把每塊石頭都吃掉了的時候,人類自己也就沒有了。


  修福,就是要努力精進地創造物質財富,保護物質財富,保護大家共同生存的
地球村。現在一說到創造物質財富,不是打地洞,就是挖石頭。打地洞就是開礦。
那哪是創造財富啊?那不是創造財富。創造財富是要培養地利,讓土地一天天肥沃
起來,從地里能夠生長出莊稼來。地里不能生產莊稼,十三億人口靠進口糧食吃飯,
那我們的日子還怎麼過?萬一有一天別人要整我們,不給你車子水(石油)喝,不
給你人糧食吃,他不賣給你,豈不就完了?我們看到一條條高速公路修起來,大家
都鼓掌,我心裡不是在鼓掌。我心裡在想到,多少的良田又壓掉了,我們的子孫后
代怎麼辦?我們子孫後代總不能啃水泥,還是要吃糧食。汽車越來越多,有汽車就
要修路,全世界的石油還能用幾年呢?

  想到這些事情,我們作為學佛之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認識。雖然我們個人能
力微不足道,不會有多大影響,你不挖石頭別人挖,你不打地洞別人打地洞,但是
我們要有那種心態,要有那種精神,要想到大地一切眾生今天是處在一種尚可生存
的環境之下,但是明天是否還能生存下去。因為環境天天在惡化,環境天天不是在
向好的方向發展,是在向壞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我們修行人要珍惜每一份資源,要愛護每一滴水、每一塊泥土、大地上的每一
棵小草小樹。因為所有的這些,小草也好,小樹也好,泥沙也好,石頭也好,水也
好,都與我們的生命是不二的。小草上有我們的生命,泥土上有我們的生命,小樹
上有我們的生命,那一滴水當中也有我們的生命。佛教把這種關係叫做依正不二。
依報和正報這兩個東西是不可分離的,是不二的。正報和依報說起來是兩件事,實
際上是一件事。沒有房子能有人嗎?沒有水能有人嗎?沒有樹木能有人嗎?沒有外
在的一切,也就沒有我們生命的本身。因為依正不二,所以一定要強化保護環境的
意識。

  要保護好我們外在的環境,使環境盡量不受污染不受破壞,首先就要從保護我
們的心靈環境不受污染做起。心靈的環境凈化了,就能逐步影響外在的生存環境。
所以說,要做好生存環境的保護工作,首先要從心靈環保開始。心靈環保方面要做
的工作千條萬條,因為有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煩惱要一個一個地去對治,那很
困難。這八萬四千煩惱有三個總頭目,那就是貪心、嗔心、痴心。這三個煩惱的總
頭目率領著八萬四千煩惱天天在干擾我們,天天在擾亂我們。所以要做好心靈的環
保,先要對治這三個煩惱的總頭目。對治煩惱要用善法。有八萬四千個煩惱,也有
無量無邊的善法。善法也有三位統帥,要在三位統帥的領導下,調動八萬四千善法
因緣,來對治八萬四千煩惱。這三位統帥是誰呢?這三位統帥就是戒定慧。一切善
法都是由戒定慧產生,或者說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戒定慧,從這個根本上產生八萬
四千種善法。八萬四千種善法就是要對治八萬四千種煩惱。

  修行善法找到了統帥,然後要在修善法的具體過程中,不放棄任何一件細小的
有利於自他的善法因緣。任何一件大善事,都是由無數被人忽視的細微末節的積極
的善法因素組成。我們通過五天的修行要解決什麼問題呢?最根本的,就是要學會
在生活中修集善法,斷除煩惱,從非常細小微不足道的事情開始做。煩惱是具體的,
善法也同樣是具體的。離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大事在哪裡?在寺院體驗幾天僧團的
生活,每個人都會時時反省自己。寺院生活是怎麼回事,家庭生活是怎麼回事,這
幾天的生活和在家庭的生活之間有一些什麼重大的不同,都要進行反省。反省了以
后,雖然不能把寺院生活照搬到家庭中去,但是其中有某些做法,有某些值得我們
參考的東西。或者說,修行生活的這種精神還是可以運用到家庭生活中去的。

  比如說,惜緣惜福的精神大家可以帶回去。惜緣,人生見面都是緣,人生的一
切一切,除了緣以外,沒有任何東西。一切都是緣。有善緣,有惡緣,有積極的緣,
有消極的緣。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這兩類的緣以外,還有什麼呢?不管是物質財
富還是精神財富,也不管是親屬關係還是一般的人際關係,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
緣的組合。所以我們要特別珍惜善緣,遠離惡緣。還要惜福。我們眼前所受用的一
切,有多生多劫修集善法的積累,也有國家和社會給我們提供的保障。這些保障包
括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十分珍惜,對於國家,對於社會,
多做奉獻,少提要求。年紀老了的人,這一次的工資沒有漲,就不要爭得面紅耳赤,
就算了吧!少漲幾塊錢就節省幾塊錢,少給國家找麻煩,少給單位找麻煩。要抱著
這種心,多做奉獻,少提要求。你說好不好?好的話就要這樣去做。因為一切事情
不是認識到了就夠了,還要付諸實踐,要做到。做的時候還要心裡很坦然,沒有一
點放不下的情緒,那才是修行。這些都是很現實的事情。要知道惜緣惜福,還要知
道感恩。今生今世有這種福德因緣,衣食無憂,還能親近三寶,聽聞佛法,修行戒
定慧,都是社會給我們的恩德,國家給我們的恩德。要感恩,感恩社會感恩國家成
就了我們的一切。

  能夠把惜緣、惜福、感恩的精神落實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個家庭就會
是非常和睦的家庭,每一個人跟自己的單位一定會有非常良好的個人與集體之間的
關係。學佛重在見諸行動,修行修行,把錯誤的思想言行修正過來,按照正確的目
標、正確的理念去努力去實行,那才是修行。每個人都經常想到自己是一個修行人,
一切善法因緣就容易落實。有時候無明火一起來,就把自己的身份忘記了,把一個
修行人的身份一下子降低到煩惱深重的身份上去了,那很可惜,那就是覺照的力量
不夠。我們在這七天當中,就是要培養覺照的力量。覺照的力量就是一種反省的力
量,就是經常反思自己,看我有哪些不足,看我有哪些缺點,看我應該怎樣去努力,
來對治自己的煩惱,那才是修行。修行人不容易,處處要想到修,不忘記自己的身
份,慢慢就與修行有少分相應。一把自己的身份忘記掉了,修行就不相應了。

  世間很苦,人生很苦,不管是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都要想到人生短暫。
要在短暫的人生中凈化自己的心靈,凈化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夠聽聞佛法,這是一
個無上的善緣,千萬不可錯過這個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希望我們
全體都珍惜聽聞佛法的因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