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透明」(一個非官方的國際組織)每年都要對各國的腐敗現象打分排名(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 來衡量各國公職人員的腐敗程度. 打分的依據是專家問卷方式. 調查的對象則是和各國有生意來往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人士. 所以腐敗都是以西方的定義和標準確定的. 打分方式為 10分為最廉潔, 0分為最腐敗. 下面來談談2009的統計結果. (為了節省篇幅,整個統計表貼在回復里),
方法-有議會選舉制度的國家歸為民主國家,這些國家的民主程度不同,有成熟的民主國家象歐美的西方國家,也有民主程度不如歐美的拉美和亞洲國家,如俄羅斯,喬治亞和巴基斯坦.這一組共86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組是完全沒有選舉自由的專制國家,象中國,緬甸,新加坡,埃及等,共20個國家.北朝鮮因為和外部世界交往,無法評測.故沒有統計在里. 決大多數非州國家因為其發展差異和不確定因素, 不包括在這兩組裡.
統計結果: 民主國家 ——— 集權國家
國家總數 86個 ——— 20個
腐敗指數範圍: 9.4-1.3 ——— 9.2-1.4
腐敗平均數 4.66 ——— 4.65
民主國家最廉潔的是紐西蘭(9.4),最腐敗的國家是阿富汗(1.3). 集權國家裡最廉潔是新加坡(9.3),最腐敗是緬甸(1.4). 中國是3.6. 這樣的結果讓人詫異, 民主國家並沒有在反腐敗方面領先於集權國家, 這兩組腐敗平均數的細微差別(0.05)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因為這兩組的國家總數不相同 (sample differentiation).
人們會問, 如果政治制度不能解釋腐敗的原因, 那什麼可以解釋腐敗的原因?
如果把人均GDP加入放進統計就可以看出問題了. 人均GDP在兩組都有很大的差異. 民主國家裡最富的是盧森堡($79K),最窮的是阿富汗($870).集權國家裡最富的是卡達($87K), 最窮的是緬甸($1200). 民主國家人均GDP與腐敗指數的」積矩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為0.862.集權國家人均GDP與腐敗指數的積矩相關係數為0.76,非常相近. 積矩相關係數是兩個變數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指數. 最大值為+1(全正關係)。最小值為-1(全負關係). 0則為這兩個變數之間無關係或無關性.這一測量可用作對顯著性的一種檢驗, 以變數之間的關係來對直線關係的作出一種測量.民主國家和集權國家積矩相關係數很接近全正關係,各自的反腐功能和效率都可以在自身的政治制度內, 隨著經濟的發展, 逐步得到完善.沒有政治制度優劣之分. 完善的速度取決於經濟的發展速度,而不是政治體制的不同.
還有一組有趣的數字, 金磚四國(BRIC),是世界政治制度的縮影, 有一黨專制的中國,半專制的俄羅斯,也有民主選舉制度很完善的印度和巴西,這四個國家的經濟也都在高速發發展, 同是也面臨著經濟高速帶來的社會變革. 有趣的是這四國的腐敗指數也極為相近.
腐敗指數
中國 3.6
巴西 3.7
印度 3.5
俄羅斯 2.2
這四國的腐敗指數都低於兩組的平均數. 這就說明,無論是選舉和兩黨監督制度,或者是一黨專制或者是混合體(Hybrid)都不能很好的滿足經濟高速帶來的反腐訴求. 中國的檢舉和雙規方法和巴西,印度的兩黨監督制度都不能及時有效地填補經濟發展超過政治制度進步速度所造成的差距. 這也從反面證明了本文的論點. 政治體制和腐敗沒有直接的關係. 問題出在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完善的程度.
各位不妨自己驗算一下,看看得出的結論是否相似.
資料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rruption_Perceptions_Index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t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