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日本商人對中國世界工廠的評價

[複製鏈接]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anren 發表於 2010-3-23 0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浪    2010-03-21 22:59:04

  我是一個典型的被稱為「經濟動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國已經6年多了,先後在中國5個城市工作和生活,在日本大學學過中文,能聽懂中文但口語還不流利,能看懂中國字的大體意思但不會寫,對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有自己的認識,就我個人感覺而言,覺得中國的生產能力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作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世界工廠不等於血汗工廠。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螞蟻,但與吃苦耐勞的中國人相比,日本人差得遠。在中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有數不清的技術落後、產品雷同、管理鬆懈的家族式工廠,這些工廠技術低、效益差,唯一的優勢就是有螞蟻般吃苦耐勞、牛馬般順從的中國人在支撐,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住著簡陋的房子,過著最低級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會保障。這就是在中國的優越性。

  如果以小時計算報酬,中國人是全球工資低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計件取酬的工廠,工人們的勞動時間平均長達12小時以上,不被工頭逼著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業有一些從事環境衛生的中國女工,她們一聲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勞作10小時以上,沒有人督促她們、也沒能人直接管理她們,只因為她們比其他工廠的衛生女工收入高一點點,她們就十分珍惜。當聽說她們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時沒有人不驚訝,以日本人的觀點看,她們餘下的那點錢連維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費都不足,何況她們還必須付房租水費,如其說她們在打工,不如說在賣命。

  我曾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工作過,即使在落後的緬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難的,他們會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賓,這樣的苦活他們是不會幹的,而且菲律賓人干一個月後會休息一個月,等把上個月的薪水花得乾乾淨淨后再去幹活。顯然跟中國人的理念不一樣。在印尼,這樣的工作根本沒有人去干。所以我認為,這些所謂的世界工廠落戶中國,是由吃耐勞的中國人的血汗支撐著,這些工廠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生存的,除非有中國人,才能完成這苦力活。

  二、沒有熟練的產業工人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昨天,在中國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勞動大軍等待著就業機會,但真正懂技術的熟練工人十分稀少,這是由於大部分中國工廠沒有長期計劃、缺乏技術支撐造成了,大量來自農村的工人們今年在這家工廠、明年到那家工廠,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裝,產業人員的流動性極大,沒有有效的組織管理,沒有基本的崗位培訓。

  同時由於工廠也缺乏長遠計劃,往往是什麼好賣就一窩蜂似地造什麼,工人的技術也必須隨著產品的更換而變更,大部分情況下,工廠會開除現有工人,然後到市場上重新招,這就造成絕大部分工人難以在一個技術工種上從事較長的時間,產業技能就無從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為技術,而是中國遍地都有廉價活,何必到南方來賣命?

  日本在技術開發上,可能不比中國人聰明、睿智、點子多,所以說,不佔優勢。但有一支世界無可比擬的技術精湛的產業大軍,他們從事相關工作幾十年,他們靈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產品,這雙靈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來的,也不是短期培訓能達到的,而是多年磨練出來的,中國人有比日本人更靈巧的手,他們曾造出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但現在中國工廠的就業模式沒有給他們磨練雙手的舞台,中國工人像流沙一樣今年在這明年在那流動,他們難以達到技術熟練所需的條件。

  三、沒有規模化的工廠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中國工廠大都規模小,製造相同產品的工廠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標準來衡量,這些工廠只能算作坊,達不到產業化的生產標準,在中國工廠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部工廠加起來的年產值只有日本一個大型企業的總產值。一樣的產品無數工廠分開來做,其結果是工廠開工不足、產品成本高,企業無多餘資金進行技術開發,也無多餘資金供養一支技術開發隊伍。

  同時由於勞動力成本低,企業也無意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設備。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從事電視機、微波爐、空調、冰箱、電話等低技術家用電器生產的正規企業和作坊式企業數不勝數,但沒有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從事服裝、鞋帽、玩具的工廠更是滿目皆是,同樣也沒有一家達到起碼的規模化生產標準。

  四、以低技術為主體的工廠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享譽世界的企業基本都有產品自主開發能力,能形成科研、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而大部分中國工廠基本上是仿製或為別人代理生產,技術上受制於人,利潤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別人手中,中國的科研體系與生產體系品基本處於脫節狀態,產品開發能力低下,基本以仿製為主,自主開發的產品極少。

  五、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企業生產越是進步,對管理的要求越是嚴格,這是中國最缺乏的。中國工廠總數比日本多無數倍,但能生產成套設備的工廠很少,大部分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在中國各工廠可以看到,相對先進的設備、工藝要求高的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在這方面中國最缺的不是生產能力,而是對成套設備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力,成套設備不同於規模生產的產品,一套生產流水線設備幾年也許只能賣一套,要想產生利潤,就必須把各相關材料、廠家、規格、標準等各種複雜因素進行綜合組織像裝配鐘錶一樣進行精確裝配,一個環節的管理錯亂就會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國還缺乏這樣精確的組織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基本上是官員式的管理方式,規模較小的工廠沒有這樣鍛煉機會,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車飛機的生產放在中國、並由中國人來管理的話,那麼造價會高很多。

  以我個人觀點看,中國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對管理者進行科學的選撥標準,大量無能、人格低下、好鑽空子、工於心計的無能之輩占著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優秀管理人員的發展空間。

  中國有世界上任何地方無可比擬的最能吃苦耐勞的人民,但缺乏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廠,但沒有一家世界級規模的企業;能造成種類齊全的產品,但技術先進並自主開發的產品很少;有龐大的生產能力,但難以造出技術先進的成套生產設備。

  中國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只能是一個初級產品加工基地,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我的話很不好聽,但中國不是有句話叫:苦口良藥利於病嗎?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10-3-23 05:45 | 只看該作者
一個日本人用衰敗的眼光來分析中國的發展,是太過笑話了,想當初日本的崛起不也是走了一個更為不恥的戰爭道路嗎?而後又一樣借美國先進技術來逐漸坐大的,說這種現象太過天真了吧!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435

帖子

9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98
3
wong168 發表於 2010-3-23 08:33 | 只看該作者
說的是一個社會現實,雖然部分有點偏頗,整體還是挺中肯的,希望有的人不要自以為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925

帖子

2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1
4
diablozhao 發表於 2010-3-23 11:34 | 只看該作者
真是日本人說的?這麼中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4

主題

1060

帖子

201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11
5
mimi999 發表於 2010-3-23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shanre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8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6
shalinggao 發表於 2010-3-23 23:3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對管理者進行科學的選撥標準,大量無能、人格低下、好鑽空子、工於心計的無能之輩占著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優秀管理人員的發展空間。

  中國有世界上任何地方無可比擬的最能吃苦耐勞的人民,但缺乏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廠,但沒有一家世界級規模的企業;能造成種類齊全的產品,但技術先進並自主開發的產品很少;有龐大的生產能力,但難以造出技術先進的成套生產設備。

  中國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只能是一個初級產品加工基地,難以達到世界工廠的標準。我的話很不好聽,但中國不是有句話叫:苦口良藥利於病嗎?

-----以上的這些話說的是有道理的。要反思才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7
zhousx18 發表於 2010-3-24 10:0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對管理者進行科學的選撥標準,大量無能、人格低下、好鑽空子、工於心計的無能之輩 ...
shalinggao 發表於 2010-3-23 23:33


管理是很辛苦的事情,無能者是不能勝任的;關鍵是機制問題,董事會的老闆不會選一些傻子當Excutive的。中國的問題在於學習西方的現代管理模式之前必須學習人家的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匿名  發表於 2010-3-25 13:19
日本人說的就中肯,客觀,中國人說的就是偏頗,不切實際。這說明中國的確缺乏有目光銳利的評論者,有才能的管理者,有創造力的人才。
9
匿名  發表於 2010-3-25 22:57
回復 8# Guest from 69.234.203.x說的一點沒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