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戰略利益交換 俄羅斯要「出賣」伊朗?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3-14 0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沒事閑逛 於 2010-3-14 02:24 編輯

2010年03月13日 來源:廣州日報 (李明波)

美俄兩國在2009年有明顯的利益交換:奧巴馬政府去年暫停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烏克蘭大選親俄派獲勝等。因此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政策的軟化,也屬投桃報李。不過俄羅斯的最大擔心是,「出賣」伊朗可能傷害俄羅斯的長遠利益。在(安理會)投票前一切皆有可能。

近一個月來,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和做法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為不滿,美、法等西方國家眼下更是積極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出台更為嚴厲的對伊制裁措施。一貫反對對伊制裁的俄羅斯政府近來也出現立場變化。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多個場合表示,俄方願意考慮制裁伊朗。

    俄羅斯會出賣伊朗嗎?伊朗會與俄羅斯鬧僵嗎?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是否會陷入孤立?本期的圓桌會議,我們特別採訪了兩位伊朗問題專家,給讀者解析最新的伊朗核問題。

    中國學者表示,過去一年來美國和俄羅斯兩國存在明顯的利益交換,俄羅斯確實可能「出賣」伊朗,不過隨著各方博弈的深入,俄羅斯也開始擔心是否有必要過於「配合」美國。

變臉 - 俄羅斯表態圓滑 疑似開空頭支票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本月初訪問法國巴黎時說,如果國際社會通過談判爭取伊朗棄核計劃不奏效,俄方願意考慮制裁伊朗,前提是制裁措施合理,不對平民產生影響。此言一出,就有美國媒體樂觀地預計,各大國即將就制裁伊朗達成一致。

    「我倒是認為俄羅斯的態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郭憲綱告訴記者,其實早在去年9月梅德韋傑夫就講過類似的話,但這不過是一種外交辭令。

    郭憲綱特別提醒大家注意,梅德韋傑夫的講話實際上還提出了附加條件——制裁措施合理。「所謂合理與否,解釋的空間很大,俄羅斯給自己留下了很大的迴旋空間……我覺得這更像是俄羅斯給西方領導人開出的一張空頭支票。俄羅斯實際上怎麼做還是要取決於與伊朗的經濟利益。」

    吳冰冰分析說,美俄兩國在2009年有明顯的利益交換。他舉例說,奧巴馬政府去年暫停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烏克蘭大選親俄派獲勝等。因此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政策的軟化,也屬投桃報李。

    不過吳冰冰提醒說,現在安理會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制裁草案,最終投票前一切都有可能。

    此外吳冰冰還點出了俄羅斯的最大擔心:「出賣」伊朗可能傷害俄羅斯的長遠利益。畢竟伊朗有7000萬的人口,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如果失去伊朗這張牌,俄羅斯就失去了一個制衡美國的重要力量。

強硬 - 伊朗驅逐俄飛行員 意在警告俄羅斯?

    面對俄羅斯的表態,伊朗很快做出回應。該國運輸部長貝赫巴哈尼6日說,受雇於伊朗各家航空公司的俄羅斯飛行員必須在兩個月內離開伊朗,因為「伊朗不再需要他們」。

    在伊朗與西方因為核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伊朗難道會和俄羅斯鬧翻嗎?吳冰冰分析說,原定去年竣工的布希爾核電站推遲建設以及俄羅斯出售給伊朗的S-300防空導彈交貨一推再推,都致使伊朗強烈不滿。

    這次伊朗宣布驅逐俄羅斯飛行員的舉動,更像是一個警告信號。伊朗藉此警告俄羅斯如果出賣伊朗,將損害俄羅斯自身的利益。在吳冰冰看來,伊朗也用這個舉動提醒俄、中兩國,伊朗不會對傷害伊朗利益的行為無動於衷。

    郭憲綱介紹說,伊朗有古諺「你不要輕易相信朋友,或許明天他就是你的敵人」。伊朗民族的性格就是多疑。由於歷史上曾多次遭遇外敵入侵,伊朗人不僅有了寧折不彎的性格,也失去了相信別人的勇氣。

歷史 - 伊朗與俄宿怨甚深 共抗美成共同利益

    「歷史上,伊朗與俄羅斯的宿怨甚深。」郭憲綱說。沙皇俄國曾經三次與伊朗開戰,侵佔了伊朗大片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蘇軍隊分別佔領了伊朗的南部和北部。二戰結束后,前蘇聯一度拒絕從伊朗撤軍,后在美國的壓力下才被迫撤軍。伊朗也成了美國遏制前蘇聯的前哨基地,伊朗與前蘇聯的關係長期惡化。

    1979年後,兩國關係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伊朗領導人霍梅尼公開支持阿富汗游擊隊抵抗前蘇聯入侵,前蘇聯輿論也指責霍梅尼政權是「違背歷史的反動政權」。不過伊朗雖然把「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作為外交指導方針,但從戰略上講,為了抗衡美國,或多或少需要前蘇聯的幫助,而前蘇聯從其全球戰略出發,也樂於有限地支持伊朗。

    「最近二十年,伊朗與俄羅斯兩國關係更加務實,也變得更加緊密。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郭憲綱分析說,1989年後兩國關係全面改善。除了緊密的經濟和技術合作外,伊朗把俄羅斯作為武器的主要進口來源。1995年,俄羅斯又幫助伊朗修建了第一座核電站。

中國 - 外交無「拆彈」風險 反對制裁未被孤立

    俄羅斯總統在巴黎的講話令不少西方媒體歡欣鼓舞,認為大國中反對制裁伊朗的只剩下中國。法國《世界報》評論說,如何在伊朗核問題上取捨,將是對中國領導人的重要測試。還有媒體擔心,中國外交面臨「拆彈」考驗。

    中國外長楊潔篪此前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談到了伊朗核問題,「中方主張通過磋商、談判來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並為此作出了積極努力。坦率地講,伊朗核問題的解決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我們認為,外交努力未有窮盡。」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9日呼籲中國政府頂住美國的壓力,不要同意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制裁新提案。曾經在中國駐伊朗使館工作多年的郭憲綱告訴本報記者:「中國目前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處境並沒有某些媒體誇張得那樣危險。」

    「中國在反對制裁伊朗的問題上其實並不孤單,如果制裁過於嚴厲,俄羅斯也不會同意的。」郭憲綱分析說。此外,包括巴西、土耳其等地區大國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反對制裁伊朗的意見。

    吳冰冰認為,2009年美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說服俄羅斯上。不過隨著今年中美關係的變化,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就變得重要起來。他認為,伊朗對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包括能源和地緣戰略等方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4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