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04年首次參加世博 中國與世博的百年淵源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10-4-19 1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876年費城世博會中國館。



1851年倫敦世博會中國館。

再過幾天,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辦。從1851年首屆世博會的誕生到2010年中國的盛大承辦,中國與世博的歷史可謂淵源已久。



參加首屆世博的中國人



18世紀中葉,當西方列強敲開沉睡多年的中國大門時,清政府還在閉關鎖國,以天朝自居。一部分人最先清醒,他們努力通過狹窄的縫隙去睜眼看世界。



在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上,一位中文名字叫徐榮村,英文名譯為「瓊阿德」的廣東商人將自己經營的12捆「榮記湖絲」運到了倫敦,並率領三名小腳女人——自己的妻子妾室一同前往參展,成為當時唯一參展的中國人,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榮記絲綢」也獲得博覽會的一致好評,獲得了金銀大獎。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親自頒獎,並贈送「小飛人」畫幅以示讚譽。自此後的幾次世博會,清政府多次受邀,由於「輕商」的觀念都對此未加理會。那時的世博會中國要麼是一些商人自願參與,要麼就是由當時的外國人代理。 



中國第一次自派代表參會



1876年費城世界博覽會,中國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國家身份參加。當時作為中國工商業代表的李圭成為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並寫下了《環遊地球新錄》,他在這本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派往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參觀世博會的全過程,這本書也是到目前為止有官方色彩的紀錄世博會的第一本書。李鴻章為這本書作了序。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覽會。而後每屆世博會,中國基本都有代表參加。



上海世博:100年前的預言



進入了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清政府官員及民間的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博覽會對促進本國經濟、科技、教育發展的作用,並且積極行動起來組織參會,各派思想家、政治家便已經開始種下了世博之夢,實踐著富國強國之路。



近代啟蒙思想家鄭觀應出版的《盛世危言》中寫道:「故欲富華民,必興商務,欲興商務,必開會場。欲籌賽會之區,必自上海始。」其中「賽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世博會,據專家考證,這是中國人最早提到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文字記錄。甚至在上海舉辦的辦法、經費等集款招商、闢地建屋的具體問題及解決的途徑,鄭觀應在書中都一一想到。



在鄭觀應等人在筆墨中種下世博夢想的同時,愛國的實業家們已經開始付諸於實踐。



中國政府首次正式參加世博



1904年,中國政府首次正式參加聖路易斯世博會,共花費170萬(龍元)。國外媒體說:「中國政府正式登上世博會舞台的開端」。



1915年,袁世凱當政的中國政府傾力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世博會,這也是舊中國時期,中國商品在世博會上出展最多的一次,共有1800箱10萬件展品兩千多噸漂洋過海,獲獎達1211項,是博覽會上獲獎最多的國家。



重返世博會終圓百年夢



1982年5月1日,與世博會隔絕了40年的中國,已經舊貌換新顏,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飛向了美國諾克斯威爾世博會。



中國重返世博會,中國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國。



從1982年到2005年,新中國共參加過14次各類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騰飛的步伐。在1988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世博會、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世博會和1993年韓國大田世博會上,中國館均被評為「五星級展館」和「最佳外國館」。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為了加強中國館展出的效果,使用永久性展館進行展出,展館在漢諾威世博會結束后將作為有特色的不動產得以永久保留。



中國的展品也不再都是四大發明、兵馬俑等昔日成就,而是大量展出了長征系列火箭等航天技術,電子技術、太陽能,並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30年裡,中國已經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大步跨入了工業社會。



2002年12月3日,中國上海獲得了世博會舉辦權,這也是世博會歷史上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的註冊類世博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3 21: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