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年,中國網民人數急劇增加,Google 被介紹到了中國,人們開始為它起中文名字了。因為主人沒有給起名字,使用者理所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感覺和喜好給它起了名字。二零零五年,中國網際網路路信息中心公布過一份調查報告,百分之四十三的用戶一直用 Google 的英文稱呼,百分之二十六用戶稱 Google 為「狗狗」,百分之十三的用戶稱 Google 為 「古狗」。同年五月底,Google 決定就是否需要中文名字做一次正式的市場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對於 Google,事實上人們已經按照自己的音譯習慣為 Google 賦予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稱號,狗狗、酷狗、古狗、酷狗、勾勾、果果、咕嘎等。
Google 這時有意更積極地在中國開發市場,因此覺得非常有必要自己給自己起一個有影響力的中文名字。零五年年底 Google 終於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谷歌。這是一個充滿了美麗想象,是一副精心繪製的藍圖,在人們面前展現著的是豐收和豐收送來的歌唱。Google 這時信心滿滿,立志要做中國的中文搜索引擎第一人。而 Google 的這一行動贏得了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一家外國大公司也喜歡用中文名字了,而且用的這麼好:豐收穀場上的歌。
上周末,一月十二日,Google 突然宣布要撤出中國市場。這不啻是一枚巨型炸彈,激起了千層浪。Google 把它要退出中國的理由說成是中國限制了它的自由並攻擊了它的用戶的電子郵箱。讓 Google 不能接受的是被攻擊的郵箱是中國人權分子的。且不說Google 是怎麼知道這些郵箱就是人權分子的,反正,哈,這下Google找到了有力武器,就把它拋了出來,並試圖以用戶為人質要挾中國政府接受它要中國修改法律的要求,要求中國不再要他對搜索結果進行過濾,要求中國政府不再攻擊它的郵箱。
就在人們還沒有回味過來的時候,美國政府及時高調地宣布要為 Google 出頭,要照會中國政府問個明白。美國政府不出頭還好,這一出頭把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給惹火了。他們認為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要在那裡投資,就要服從那裡的法律。哪有仗著自己是超級老大以及有強權老闆作後台,就傲慢地要求人家為他修改法律,並出言恫嚇恐嚇,這是噁心人的。人心一變,Google 的新中文名就誕生了——股溝。
Google 就這樣走過了它在中國人中的發展歷程:Google(還是洋玩意兒)、狗狗(開始被部分早熟的中國人接觸喜歡)、古狗(進入更多中國人的視野和事業)、谷歌(雄心勃勃的谷歌,招人喜歡的名稱)、股溝(把中國人惹毛了的谷歌)。
今天的新聞說 Google 又要和中國政府談判了。不知道它要談什麼,反正它再也不說撤出中國了,反而說「熱愛中國和中國人」了。是這樣,何必當初呢?Google 要求資料搜索的自由,這是應該的堅持的,但是不應該以傲慢斥責恐嚇的方式來實現,不應該以綁架用戶的方式提,更不應該為美國政府干涉中國事物作鷹犬。Google 應該堅持自己為大多數人提供資料搜索服務的角色,不應該把用戶當人質或者皮球來對待,不應該充當別人的老闆。
Note: You have selected the least restrictive filter for your results。 Images not compliant with German law will still be filtered。 You may, however, see some images that you consider inappropriate for minors。 If minors are using your browser we suggest enabling strict fil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