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承鵬:足球圈既愚蠢又真實 黑的是行業而非某人

[複製鏈接]

546

主題

680

帖子

106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線天 發表於 2010-1-27 2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用李承鵬的話來說,《中國足球內幕》「是一本足壇打黑指南」,專寫黑道小說的朋友孔二狗看了直咂嘴,「哥,你們這足壇怎麼比我寫的黑社會還黑啊!」

  被莊家挑斷腳筋的球員、被人以槍指頭押出家門的教練、被毆打的「金哨」裁判;對球員說自己真沒錢,「但是你可以跟著我打假球,把錢從莊家手裡掙回來」的俱樂部老闆;以及末代甲A最後一輪價值1200萬的連環假球黑金……

  剛剛出版的《中國足球內幕》,封面赫然打著「歡迎對號入座 歡迎訴訟公堂 歡迎上級調查 歡迎群眾舉報」4行大字。

  用該書主要作者足球名記李承鵬——江湖人稱「李大眼兒」的話說,「這是一本足壇打黑指南」,專寫黑道小說的朋友孔二狗看了直咂嘴,「哥,你們這足壇怎麼比我寫的黑社會還黑啊!」

  足壇打黑已經成為各大出版社熱捧的題材,李承鵬、劉曉新、吳策力合著的這本書從出版方接洽到最後出版,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遼瀋晚報》足球記者郝洪軍的紀實作品《球事兒》幾乎同時推出,此外河南建業俱樂部前董事長張宇也出版了小說《足球門》。

  李承鵬說自己原本很不想接這個活兒。好幾家出版社找過他,「還有出100萬的」,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打動他的不是稿酬,這邊的人說,「大眼兒啊,你不寫的話,足球圈有誰能把這段事情說明白呢?」

  「當記者都有理想,也可以說是虛榮心,突然覺得自己特別重要,就答應下來了。」不足一個月時間、20多萬字的寫作量,他自忖力不能及,於是從成都飛到廣州——他的勞動編製所在地《足球》報社,拉上劉曉新、吳策力兩位同事一起干。

  頭10天,3個人都在「吵寫作標準、技術標準」。結果是,「我們決定不寫成大義凜然打假揭黑的東西,我們不想當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不想有人因此家破人亡。一定要從人性的角度去寫。我們假想自己也有犯罪動機、犯罪慾望,只是想掙錢而時機不對、膽兒也小了一點的那伙人。」

  這其實不是假想。2004年,確實有個道上的老大叫人拎了50萬現金給李承鵬,讓他幫忙「運作」一場球。「我這人也貪財,看見錢也動心,但當時我一年已經能掙30多萬了,為這筆錢冒險不值得,就沒答應。」

  不為掙稿費,不為出風頭,也不想駭人聽聞,只想給自己從業20年、《足球》報創辦30年留點像樣的紀念。李承鵬口中的寫作動機是樸素的。

  1月初該書出版之後,這個動機遭到圈子內外的普遍懷疑。李承鵬在某網站聊天時稱稿費只有12萬,遠不及寫小說、專欄賺錢。馬上有人跳出來說,不到20天掙12萬,怎麼也不能算少吧?更何況這還只是第一次印刷拿到的版稅,以這本書的火爆程度,再版時版稅會梯次提升。

  新書發布會上,出版方宣布為3位作者各買了100萬元人身安全保險。一位資深足球記者笑言,「他們寫的很多都是沒影兒的事兒,真有事兒的地方又藏頭去尾的,誰會當真,誰能當真啊?出版社幹嘛不給他們每人買1000萬的保險呢?」

  1月15日,李承鵬更新自己的博客,稱收到匿名電話,一個語氣斯文的男子說,「你這人很不上路呵,你讓別人不方便,自己也會很不方便的,都有家人呵。」他在博文最後寫道:簽售,照常進行,我目標比較大,神經比較大,不怕被自殺。

  莊家威脅挑斷球星腳筋的傳說

  李承鵬的博客點擊率位列某著名網站博客排行榜前5位,該網站博客頻道前總監數數對記者說,「在沒有任何人工干涉(頻道推薦等等)的情況下,他一篇文章能有十幾萬的流量。」

  在足球圈中,李承鵬是公認的一支健筆,即便不喜歡他的人也非常服氣,「他的寫作才能是絕對不用懷疑的。」

  有才華,不靠譜——這是圈內很多人對他的評價。一位老記者質疑他的職業道德,「這是一個從不採訪的人,他自己都公開說不用到一線去就能寫出好文章。這樣一個人,能掌握什麼真正的內幕?」

  圈內人似乎更願意相信這本書的火熱發售是「炒」出來的,而不是「吵」出來的。他們承認書中很多事情早有流傳,「大眼兒在細節上又作了一些豐富或者想象。」「他半個身子在文化圈甚至娛樂圈,已經掌握那些行業的訣竅了,怎樣通過這本書炒名氣、炒內幕,他已經很擅長了。」

  《中國足球內幕》爆的最大猛料是2004年中港大戰之後,一位曾擔任國足隊長的球星被南方一個莊家綁架3天,原因是他屢屢不能在場上兌現對莊家的承諾。莊家威脅要挑斷他的腳筋,球星苦苦哀求莊家放他一條生路,「日後有機會上場,在比賽中還債。」

  李承鵬表示,他們寫這段往事時「極度糾結」,「大家通過拋硬幣才最終決定了要公開真相,但同時達成了妥協,不直接點他的名字、場上位置以及所在俱樂部。」一是他們手中並無鐵證,只是向球星的隊友和較親近的身邊人求證了;二是不願意讓這位苦孩子出身的球星家破人亡。

  幾位作者在書中自言「偽善」,「我們只能儘可能在職業操守和人情冷暖中,進行中庸的選擇。」

  中國女足前新聞官、足球評論員孟洪濤覺得還是應該肯定李承鵬他們所做的工作,「好多事情在圈子裡傳了好多年了,甚至都讓人覺得不算個事兒了,這個狀況其實挺危險的。大眼兒他們把這些事情梳理出來,落到紙上,是件好事。」

  不過,作者的一番辛苦似乎並不為所有同業者所認同,網際網路上網友們的熱帖也早已踢爆那個遮遮掩掩的名字。有記者指出這個傳說可能不靠譜,他有證據顯示中港之戰後兩天,該球員與另兩位球星一起出席了北京崑崙飯店的一個新聞發布會。賽后3天失蹤,時間上並不成立。更有傳言稱,這位球星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與李承鵬對簿公堂的當事人。

  「從業20年,被封殺18次」

  中國8000名足球記者中,他絕對是異類。據他自己統計,從業20年,他先後被各級主管部門封殺18次。他曾在廣州花園酒店門外與時任足協掌門人謝亞龍對峙,討論「中國足球到底是不是一坨屎」。

  很多粉絲因為他的血性和幽默追捧他。2005年後,他淡出採訪一線,成為專職足球評論員和業餘作家,以及網際網路上的意見領袖。

  1月12日下午坐在記者面前的他,與紙上那個機鋒凌厲、俏皮精靈的他有反差,非常溫和、禮貌周到,很主動地揭露自己「皮袍下的小」。

  「我其實也沽名釣譽,但是發現大家都裝,我就懶得裝了。」他的眼睛名不虛傳,一隻大,另一隻更大。他很誠懇地說自己天生膽小,怕得罪人,外界看到的所謂一個人的戰鬥,「是一種誤讀」。

  他從來沒想招惹誰,一直渴望與社會各界「和諧相處」。但他的職業生涯,不幸起伏跌宕,「杯具」連連。

  「我是總被人推進鱷魚池的那一個,在池子里撲騰時間長了,咱也知道講究個姿勢了。」

  因為N次被封殺,因為常年在足協門外揮筆叫罵,他被粉絲們賦予了某種悲壯和犧牲精神,他偶爾自得、常常心慌。「一個記者被剝奪了採訪權,其實是一件讓人很恐慌的事情,還有很深的恥辱感。」

  第一次被封殺是1996年。足壇假球黑哨初起,他還在四川的一家小報社。成都一幫體育記者約好了一起寫文章抨擊。說干就干,他挽起袖子寫了兩篇千字評論,一篇是《斬斷黑手》,一篇是《改革改到哪裡去》,矛頭直指中國足協和黑心裁判。

  「沒想到其他人都沒寫,就我傻!」時任中國足協副主席張吉龍看到文章后很不高興,找到四川省體委領導。幾天後有關部門對他做出了「停職反省,深刻檢查,回家待命,以觀後效」的處理決定。省體委的一個書記批評他說:「你這樣遲早會犯大錯誤的,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他不敢告訴媽媽自己失業了,每天早上照樣準時出門,裝出絕不能遲到的樣子,然後在大街上溜達一天。「我發現數電線杆子是一種非常巧妙實用的消磨時間的方法,」24歲的他很脆弱很文藝,「有時數著電線杆子就開始掉眼淚……」

  1999年,李承鵬又一次遭禁。他很恐慌,給足協新聞辦寫了好幾份檢討,還和分管業務的副總編飛到北京,「找足協領導承認錯誤,請他們吃飯,表達對中國足球的熱愛……」

  後來,他終於意識到,「我在這個圈子裡存在的理由就是證明中國足球的不對。」他不再恐慌、鬱悶,「幽默是最大的力量,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扯淡』的人生。」

  黑的不是哪個人,是這個行業

  這本書出來后,他在《足球》報的兩位同事又遭封殺,他義正詞嚴地要求有關方面儘快恢復同事的採訪權,「我的就不用了,我見到你們會笑場的。」

  被採訪對象絕對強勢,受眾對明星私人世界的窺探慾望日益加劇等原因使得體育新聞圈的生態日益惡化。與採訪對象近距離乃至零距離成為最高行業標準,同時也使得記者的獨立性嚴重受損。所以李承鵬不做「尚書房行走」的姿態讓他贏得了很多圈外人的尊重;對圈內人而言,這樣一個招搖的「冒犯者」多少讓人不快。

  他招惹的還不只是體育圈。以業餘作者身份,他接連推出了《你是我的敵人》、《尋人啟事》、《尋人啟事2》等3部小說,第一部小說版稅和改編權加在一起超過100萬。

  有人批評他不務正業,寫的都是垃圾。他回敬對方,「中國現在之所以沒有什麼好作家就是因為他們都太務正業了,他們一般專註三件事,一是收取政府的紅包,二是互相發獎,三是組織起來說別人不懂文學。」

  寶馬、別墅,他都有了,還不是靠寫職務作品掙來的。如果不是這次出書,還有每周一篇發表在《足球》報上的評論,他幾乎遠離體育圈了,昔日的朋友、同事也離他越來越遠了。

  一位前同事表示依然喜歡看他的文章,「他的東西能帶給我閱讀快感。但他的公眾形象跟他給我的印象之間,肯定是有反差的。」這位資深體育記者打了個生動的比方,「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舞台表現非常精彩,但我在後台見過他嗑瓜子、挖鼻孔……」

  李承鵬說,寫這本書時,他心裡取了個書名,「就叫《這個球》,出版方改成現在這個。我很感謝他們沒有叫《中國足球黑幕》,因為黑的不是哪一個人,是這個行業,甚至這個時代。」這一次,他的一位反對者終於跟他站在了一邊,那位老體育記者說,「其實中國足球並不是最黑的,只是黑暗面被暴露得最多的。中國足球倒霉在拿不到金牌,不能靠金牌遮醜。我們有些金牌項目的黑暗面,那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


[人物專訪]

  人物周刊:你其實也不想因為寫這本書被人追殺、家破人亡,讓這份百萬保險真的用上了吧?

  李承鵬:不想。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代表正義。其實沒人閑得去關心正義,大家感興趣的是真相。我不想把自己搞成打假英雄,也不想把別人搞到家破人亡。

  寫的時候沒覺得有什麼風險,寫完后出版方跟我說,「得給你們弄個保險才行。」我以為他開玩笑,結果真的給我們3個人一人買了100萬的保險,還說準備給我增加到1000萬。好多人給我發簡訊讓我一定注意安全。郝紅軍在MSN上也跟我說,「哥們,咱們都小心點。」把我都說害怕了。

  人物周刊:書中很多事情都是圈中的傳言,你們做了什麼核實工作?

  李承鵬:工作量非常大。我們不想讓人家說我們拿些ABCD的代號矇事,裡面幾乎沒有ABCD,湯樂普就湯樂普、國足隊長就國足隊長。最後寫出來的,每個事實都是非常準確的。我在博客上提前公開了一些內容,大家都很震驚,說,「是真的嗎?」我說別問我是不是真的,看有沒有人起訴就知道了。上個月還沒有截稿的時候就把它貼上去了,到現在為止沒人來起訴我。

  人物周刊:怎麼評價足球記者圈的生態?

  李承鵬:行業的壟斷肯定會導致「尚書房行走」,你要寫他好的東西就會給你好臉色。我經常看到足協領導拍著某些老記者的肩膀,「某某,你幹得不錯。」他就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人物周刊:你沒想過擠進「尚書房」?

  李承鵬:我未遂啊,他們都很警惕我。我也想當好人,可是擠不進去啊。有時候好不容易從後門擠上去了,又把我從前門擠下來了。重要的不是我擠不上去,而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和高尚無關,和聰明有關。就是我越獨立,我獲知更多資訊的可能性越大。但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有堅強的意志。

  我從很早開始就不願去給球員當馬仔,比如幫他們買個手機卡,搞些小恩小惠,幫著開房,幫著他們的女人幹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認為我的文字足夠好了,不用採訪他們,我在一邊看看就能寫出範本,貼在牆上供大家學習。

  人物周刊:你有球員朋友嗎?

  李承鵬:嚴格來說沒有。但我和有才華的球員關係都還不錯。我不喜歡那種沒才華又喜歡打小報告的球員。他只有靠和領導搞好關係才能掩蓋技術上的缺點和真相。當了20年足球記者,我沒收過球員一分錢紅包。這一關挺過去了事後是有好處的。

  人物周刊:現在的經濟來源包括哪幾塊?

  李承鵬:我是《足球》報的正式員工,還是報社編委,不過有點「編外委員」的意思。此外新浪給我一筆簽約作家費,我的博客有廣告收入,還有寫書什麼的。

  作為一個男人,我總覺得一定要活得像個爺們兒,不管怎麼嬉笑怒罵、嬉皮笑臉,一定要活得像個男人。不能說我有責任和使命感,而是我對什麼都感興趣。我說我是知識分子可能不好意思,但是學了這些,可以幫別人用常識看待世界。我們是有話語權的,好多網友說,也知道你們說的那些事,但是寫不出你們那些話。我覺得我們就是語言轉換器,是一個有用的零件,這樣想我還是覺得很光榮的。

  人物周刊:你怎麼定義自己?

  李承鵬:一個遊歷者。當足球記者我去了40多個國家。為什麼我寫房地產評論,大家很喜歡看?我什麼類型的房子都住過。經歷很多事以後,做個類比,能幫很多人說出事實真相。我就是個遊歷者,途經足球。我挺感謝足球的,它豐富了我的經歷。我跟了中國足球20年,沒有中國足球就鍛煉不出我這麼幽默的文筆。與其他圈子相比,我更喜歡足球圈。這個圈子雖然愚蠢,但很真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2 04: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