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日索賠:中國人寬恕中能等到什麼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1-7 1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讀]日本企業西松建設和中國被擄勞工達成的和解,將成推倒中日戰爭遺留問題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日本新政府又是否有能力邁過戰爭責任的老門檻?



  「西松建設」與中國勞工的和解,能否開啟中日戰爭遺留問題解決新途徑;日本新政府又是否有能力邁過戰爭責任的老門檻?

  一滴滴浸軟了內心的塊壘、一絲絲抽開了鬱結的厚繭。兩雙手從64年漫長的歲月里伸過來,撥開了奴役、苦難、屈辱和仇恨的陰霾,握住了一個詞:寬恕。

  在日本政府「改朝換代」后的半年,迎來了西松建設公司與安野作業場中國勞工的和解:向受害的中國勞工深摯地謝罪,建立紀念碑銘記歷史教育後人,支付2.5億日元作為和解金。這是中國勞工奮鬥20多年等來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和解,也是所有戰爭受害的人們——細菌戰、毒氣彈、731部隊人體試驗、慰安婦、大轟炸、大屠殺受害者在尋求正義無門、經年訴訟無果的局面下看到的一縷希望的光亮。

  在以往的所有勞工訴訟中,都同時有兩個被告——日本企業和日本政府,而每一次日本政府都扮演著一個強硬的拒絕的角色,不承認事實,不謝罪。「企業是要看政府的臉色的」——一位日本朋友一語道出了20多年沒有一例對日勞工訴訟案勝訴的原因。

  日本不僅僅和中國有戰爭遺留問題,日本和亞洲許多國家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解,要重新回到亞洲,重新取得亞洲各國人民的尊重和信任,日本必須和亞洲戰爭受害者進行一個了結,恢復他們人的尊嚴。而重新回到亞洲正是日本新政府的未來政治預期。

  和平總是被各式「熱愛者」隨意塗抹,但通往和平的路上還有真相、責任、正義、寬恕的高山峽谷,它足以讓偽者露醜。戰爭過去60多年了,日本甚至成長起了一股解決戰爭責任問題的和平力量———「戰後補償」運動,但卻在追索真相、責任、正義的路上舉步維艱。在野時的日本民主黨曾是戰爭遺留問題解決的支持者和推動者,執政后它的一舉一動都倍受關注。在這個日本歷史的拐點時刻,日本新政府有沒有勇氣和能力跨過戰爭責任這道老門檻,實現和亞洲的真正和解?

  日本和中國、日本和亞洲的未來圖景的第一筆描繪不在於今天,而決定於歷史。

只有歷史罪惡得到清算,讓人們相信戰爭的惡魔不會再次襲來時,寬恕才能像冰雪消融之後的春花一樣怒放。


作者:南香紅

來源:2010年01月06日  南方新聞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1-7 10:19 | 只看該作者
對日索賠:中國人寬恕中能等到什麼


2010年01月06日10:33南方新聞網

中國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

想問鳩山,當年許諾可算數


作者:南香紅



2009年11月8日,山東被掠往日本西松建設公司受害勞工索賠座談會,劉煥新手拿與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合影。

我2002年、2005年和2007年都見過鳩山,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他還說要促成在議會裡成立一個戰爭遺留問題解決對策委員會,我當時帶著兩個勞工,他說「相信我們在你們的有生之年能夠解決好這個問題」。

和解得聽勞工意見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有消息說西松建設另一作業場的信濃川勞工和解也加緊談判中,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劉煥新(以下簡稱「劉」):去年年底,中方代理律師小野寺利孝等人來到中國和西松建設信濃川的勞工們商談,上月29日在河北石家莊開了一個座談會,有56個勞工及其遺屬參加,商談的結果是一致同意和解,目前就等1月8日日本的休假結束后和西松建設方面談判。

南都:這一次的和解條件是什麼?比西松建設安野和解有什麼進步嗎?

劉:條件差不多,金額也差不多,這一次可能沒有紀念碑。

南都:為什麼會沒有紀念碑?這一次和解不會比上一次有進步嗎?西松建設安野和解在國內是多有爭議的。

劉:接下來的談判將由信濃川的勞工聯誼會出面談,不管怎樣都該聽勞工的吧。上月29日座談會談的內容之一是這一次的基金將改變由日本方面託管的做法,由國務院新聞辦人權基金會來託管。

南都:你怎麼看這個託管?

劉:基金會一個叫劉崴的副秘書長參加了會議,我們都很高興,覺得這是半官方的吧,是政府對這件事的一個態度。

南都:大家對西松建設安野和解多有爭議,你怎麼看?

劉:我因為我父親劉連仁的訴訟案參與到勞工訴訟當中來,也有20多年了,我知道這個和解得來是多麼不容易,和解對勞工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有人認為這個和解是不完善的,我也這樣看,就我看來這個和解的謝罪的態度不是那麼明朗,和解書上是寫上了謝罪,但是如何謝罪?我們是希望並要求日本企業能夠逐個地向受害勞工和遺屬道歉、謝罪,要在日本的媒體上公布。還有就是我們希望補償標準再向上提高一點。

我們和日本加害企業和解了,並不是說我們就放棄了向日本政府的追討了。另外要在勞工受害地建立紀念碑以教育後人,這也是我們的條件之一。目前日本有這樣的紀念碑36個,大多是日本的老百姓捐錢建立起來的,我們想在未來的談判中能夠談下來建立一個大的紀念館。我們想應該建兩個紀念館,一個在中國的青島,一個在日本的下關,因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勞工被抓出發的地方,一個是到達日本下船的地方。

對這次和解有一些爭執,中國人統一認識很難。和解不和解只要勞工同意就行,我做不了主,你也做不了主,得聽勞工的意見。

南都:有人說日本律師有點急於和解,為了和解而和解,也是為了卸下日本的歷史包袱?

劉:這個你也不能說沒有,日本人做這個工作,也有自己的利益,他是為了他大和民族,是為了他的國家更好。

20多年了,中國勞工和日本律師打交道,人家付出多少,勞工們最清楚。日本人的工作勞工們是承認的,也是感激的,所以願意配合他們。這個原因要向國內找,國內誰給他們出過錢,誰支持過他們?他們生活還那麼困難,誰補助過他們了?中國人有多少人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態?當時幾萬的勞工里目前仍活著的可能就只有1000人了,花名冊上的38000人,找到了也就是17000人,剩下的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活著的老人,都像將燒完了油的燈,一陣小風都能吹滅。日本的律師也說讓這些人能活著的時候看到和解,不是沒有道理。20年的訴訟終於有一個結果,讓那些老人們看到了一點希望,這對他們是一個安慰。

你的父母如果這樣生活的話,你能睡得著覺嗎?有的老人一輩子沒有見過100塊面額的錢,這些錢是不多,和城裡沒法比,城裡人坐著計程車穿著皮鞋,而這些老人還挽著褲腿在泥裡頭勞動呢,在魯西南,我親眼看見的,這些錢在農村能蓋一個好房子,也能讓老人晚年的生活有一些依靠。要知道,這些錢在老人活著的時候補給他們和他們死了後補給他們的子女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的父親含冤而死

南都:你這樣說是不是和你的父親劉連仁有關?他老人家新婚被抓去當勞工,受不了折磨逃入北海道的深山裡做了13年野人,1996年和日本人打官司直到辭世時也沒有等到勝訴,老人死前對你有交待嗎?

劉:我父親可以說是含冤而死的,他對我說,孩子,我沒有什麼東西能傳給你,但我有三口氣給你,一是志氣、二是骨氣、三是勇氣,有了這三口氣咱們走到哪裡都不怕。我不行了有你,你不行了還有孫子,咱們子子孫孫一定要和他打到底,一定要爭個對錯是非。我父親1958年被發現送回中國的時候,日本的官房長官愛知癸一送來20萬日元,說是路上用,當時我父親因為13年沒說過話,基本上不能表達思想,但他在這事上一點不含糊,清楚地表達了拒絕,這錢是你政府賠的?你不說清楚,我不要不清不楚的錢,這就是他說的志氣和骨氣,勇氣我們在後面他的訴訟里都看到了,他四次到日本,向民眾演講。一審勝訴,法院判日本政府賠償2000萬元,但日本政府上訴,二審我父親敗訴,當時世界100多萬人簽字聲援我父親,包括現在的首相鳩山由紀夫也簽字聲援。中國人要的不是錢,是道歉,是正義。

下一步,三菱是談判重點

南都:鳩山由紀夫也簽字聲援了嗎,他那時是什麼身份?

劉:他們那時是在野黨,他是民主黨的幹事長吧。下次我有機會再見鳩山的話,一定要問問他,他在野時說的話上了台還算不算數,我2002年、2005年和2007年都見過他,最近的一次2008年我見他的時候,他還說要促成在議會裡成立一個戰爭遺留問題解決對策委員會,我當時帶著兩個勞工,他說「相信我們在你們的有生之年能夠解決好這個問題」。

南都:你們下一步怎麼走,今年會出現大量的和解嗎?

劉:下來重點的談判將是對三菱公司的。三菱公司是使用中國勞工的大頭企業,4萬勞工里,他一家就使用了6000人,只要三菱公司談下來了,其它的就比較好辦了。日本35家企業的135個作業點強擄和奴役了中國勞工,現在還在的企業有21家,我們希望在今年7月能完成與這些企業的和解,然後我們再追討日本政府的責任。38000勞工,找到的也只有一半,還有大量的尋找和調查工作,我們需要更多人和更高層面的支持,光我們這些勞工第二代們根本就忙不過來。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主題

736

帖子

28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2
3
楊柳岸 發表於 2010-1-7 23:01 | 只看該作者
只能等來他們的死不認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