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粟關係中的陳毅和粟裕

[複製鏈接]

482

主題

680

帖子

80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star 發表於 2007-7-25 1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很小的時候就讀到過一則關於陳毅的傳奇故事。黃橋決戰時,前方激戰正酣,陳毅卻在指揮部里很悠閑地和當地一位老鄉紳下棋。後來捷報傳來,弄得老鄉紳對陳老總的儒將之風讚嘆不已。

陳毅此舉,很有些模仿東晉謝安的意思。淝水之戰時,謝安也是很悠閑地和客人下棋,捷報傳來,謝安只是輕描淡寫地掃了一眼就放在一邊,等客人走了以後才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給碰斷了。謝安的舉動,多少有點矯情,陳毅的表現,應該會比謝安更加瀟灑一些,因為對陳毅來說,黃橋戰役只是一次穩操勝券,沒有懸念的戰役,原因之一是戰役之前他已經做足了分化瓦解敵軍的統戰功夫,原因之二是具體負責戰役部署指揮的不是別人,是粟裕大將,以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打個小小的韓德勤,那還不跟玩似的。

如果我說粟裕是中共將帥中最出色的軍事家,大概會有人不服氣,但如果我說粟裕是中共將帥中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大概反對的人不會太多。時下坊間公認的中共軍中最傑出的五員虎將是林彪,粟裕,彭德懷,徐向前,劉伯承,對五人的具體排名可能見仁見智,但無論橫排豎排左排右排,都不大可能排到陳毅頭上,陳毅的軍事才能與這五人相比,不在同一個級別內。

國共三年內戰,是粟裕意氣風發,瀟灑自如,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軍事指揮才能的時期,粟裕可謂生逢其時,英雄獲得用武之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才智和潛力的機會與場所。對陳毅而言,這三年卻是極為憋屈的三年,而憋屈的根源,正是粟裕。這幾年,陳毅一直被粟裕擠兌著,最嚴重的時候,硬是被擠兌的沒有存身之處。最讓陳毅覺得憋屈的大概是受了憋屈之後還沒法去責怪粟裕,而差不多只能責怪自己。

內戰之初,陳毅粟裕各領一軍,粟裕率領華中野戰軍在蘇中七戰七捷,而陳毅領導的山東野戰軍卻在山東五負一平,反差明顯。那時候,名義上,陳毅是粟裕的上級,但要當粟裕的上級並不是件容易事,粟裕差不多對陳毅提出的所有的軍事決策都有自己的不同意見。其實粟裕提出不同意見並不是只對陳毅,就是中央軍委的決策粟裕也是經常斗膽直陳,提出不同意見,有時甚至一諫二諫三諫直至四諫,這是粟裕的個性,認準了的事情就堅持到底。建國后粟裕任總參謀長期間,也因為工作中的不同意見跟當時的國防部長彭德懷不對付,惹得彭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批判粟裕,罪狀之一就是一貫地反對領導。聯繫到粟裕的一貫作風,這條罪狀卻也並非完全沒有根據,當然,這是后話了。

讓陳毅難堪的是,每次陳粟之爭,最後總是以中央軍委接受粟裕的意見,反對陳毅的意見而告終,儘管陳毅堅持的常常只是中央軍委自己最初的部署,這就讓陳毅覺得很是灰頭土臉,上下不是人,很沒有面子。後來,山東,華中兩支野戰軍合併成立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中央軍委卻在電報中明確指出,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這等於是直接剝奪了陳毅的戰役指揮權。身為野戰軍司令員,卻沒有戰役指揮權,這個司令員也只是個挂名的司令員而已,陳毅心中的感受,可想而知。最讓陳毅難堪的事發生在淮海戰役以前,老毛怕陳毅妨礙粟裕指揮淮海大戰,特地把陳毅調到中野野司任副司令員,讓三個四川人在一起去唱變臉,把華野整個地交給粟裕一個人去折騰,並想讓粟裕直接升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是粟裕堅辭,老毛才收回任命,是以陳毅保留了華野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於是,粟裕以華野代司令員代政委的身份指揮了華野的淮海戰役,陳毅卻身在中野任職副司令員,同時掛著華野司令員兼政委的虛銜。據說老毛當初想把陳毅調到其他野戰軍去時,沒人原意接受他,只有中野的劉鄧出於同鄉之誼才接受了他,這是一件令陳毅十分難堪並耿耿於懷的事。我覺得老毛這一手忒損,對陳毅十分的不公,其實陳粟二人在華野已經形成了一種模式,也就是黃橋戰役的模式,陳毅管全面或者什麼也不管,戰役指揮由粟裕全權負責,兩人合作,華野 一直打得不錯,完全沒有必要把陳毅調走。老毛來這麼一手,著實讓陳粟兩人都很難做人。

人說華野是陳不離粟,粟不理陳,其實兩人的關係是極不對稱的。陳不離粟是真,粟不離陳卻未必。如果沒有粟裕,陳毅的山東軍區在王耀武的步步緊逼之下,早晚會丟掉,丟掉了山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陳毅元帥了。華野的豐功偉績,即使不說百分之百地是粟裕的功勞,至少可以說百分之七八十是粟裕的功勞,粟裕在前方浴血作戰,陳毅在後面輕輕鬆鬆地就獲得元帥軍銜,可以說這個元帥銜是粟裕送給他的,沒有粟裕,就絕對不會有陳毅元帥。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陳毅,粟裕只會活得更瀟灑,至少不用先讓司令員,后讓元帥了,如果沒有陳毅,粟裕就是新四軍系統和華野的當然代表,獲得元帥銜是理所當然的事。有了元帥銜,就有了與彭德懷相等的地位,後來也不大會被彭老總整得那麼慘了。那種沒有陳毅就沒有粟裕的說法誇大了陳毅的作用,以粟裕的才能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性格,早晚會浮出水面,受到中央軍委的重用,與陳毅關係不大。

其實陳毅自己心裡也清楚這一點,粟裕好歹也是他的下級,對陳毅而言,兩人基本上是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所以憋屈歸憋屈,在工作中陳毅對粟裕還是大力支持的,平日里,戰鬥打響時,怕妨礙了粟裕指揮作戰,陳毅會主動離開作戰室,讓粟裕放手指揮。粟裕作戰有功,陳毅也不吝讚譽之辭。萊蕪戰役以後,陳毅就稱讚粟裕說,「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紀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陳老總這樣的心胸,的確是讓人感佩的,說實話,本人若處於陳毅當時的情形,能不能做到陳毅那樣,還真不好說,所以本人在這裡要真心佩服陳老總一把。就沖這一點,陳老總就已經可以配得上他的元帥銜了。陳毅並非嫉賢妒能的宵小,他的大度與容量,的確值得粟裕先讓司令員,后讓元帥。

58年彭德懷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批判粟裕時,陳毅的表現很有意思。陳毅起先對批判粟裕是有保留的,後來是老毛點名要他批粟裕,他才說了那句舉座震驚的經典名言:粟裕這個人,就一個字,陰。陳毅此言,大概是有所指的。山野華野合併成立華東野戰軍初期,張鼎丞、鄧子恢、曾山曾聯名發給中央軍委一封絕密電報,曆數陳毅軍事指揮中的失誤,認為陳毅不適合軍事指揮。這封電報直接導致了軍委剝奪陳毅的軍事指揮權以及後來將陳毅調離華野。這封電報粟裕沒有署名,陳毅大概心裡認為這封電報是粟裕授意的。其實,現在看來,即使電報真是粟裕授意的,那也是出以公心的成分居多,如果粟裕真的想搶班奪權,就不會有後來先讓司令員,后讓元帥的事情發生了。說粟裕驕傲,不服從領導也許說得過去,說粟裕陰就不知從何說起了,粟大將軍一生所作所為,都是絕對可以拿得上檯面的。陳毅這樣說,大概反映了這些年來他心中的憋屈,他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逮住機會一抒心中的郁懣,也可以理解。

據說,粟裕受了批判違心地做了檢討以後,陳毅興高采烈地說:「粟裕同志勇敢吃屎的態度很好。以前我對粟裕同志不肯吃屎的態度很不滿意。現在他已經當著大家的面吃屎了,我表示歡迎。我現在對粟裕同志沒有意見了」。呵呵,真是酣暢淋漓,快人快語,可以說,到這裡為止,陳毅心中受到的憋屈才真正一掃而光。從陳毅這幾句話中也可以看出,陳毅批粟裕,僅僅出於私人恩怨,只是想出口氣,批了粟裕,出了氣,也就完了,他並沒有致粟裕於死地的意思,無論如何,陳老總還是厚道的。

不過,類似的情形下,粟裕的表現卻很不同。58年粟裕挨了彭老總的整,59年彭老總倒霉,有人私下建議粟裕把58年彭老總整他的事也拿出來說一說,可粟裕堅決不同意,他不願在彭老總倒霉的時候做這種落井下石的事。兩相比較,我只能說,陳元帥不僅在軍事才能上比粟大將稍遜一籌,就是在人品上似也比粟大將稍遜一籌。對陳元帥的行為,我能夠理解,對粟大將的高風亮節,我卻只有欽佩的份。

by 湘君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7-26 21:32 編輯 ]

0

主題

9

帖子

2

積分

等待驗證會員

積分
2
沙發
gzbottom 發表於 2010-2-20 06:18 | 只看該作者
基本同意,除了陳毅到中野一事。應該不是因為劉鄧出於同鄉之誼。據聞,劉鄧那時鬧了矛盾,很嚴重,老毛是特意調陳毅去調和兩人的,同時也為粟裕留出領導位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0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