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房價再漲,上海留不住人才?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1-26 1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聯合早報
   
     《中國早點》欄目刊發《房事擾人才》一文,文中從個案談起,從中國大城市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故事來探討高房價的成因和可能解決方式。
   
    文章摘錄如下:
   
    「我真的想留在上海,但我真的買不起房子。」
   
    一個在金融業工作了幾年,月入1萬元(人民幣,下同),卻因為存不夠首期貸款而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對媒體這樣說。
   
    對許多在上海尋求發展的人來說,收入跟不上房價甚至差距越來越大是普遍的問題。年輕人面臨結婚築巢的需要,努力存錢,但等到收入和存款增加了,房價卻也漲了幾輪,遠遠地把人拋在後頭。首期還是可望而不可即。
   
    上海房地產和中國其他大城市的一樣,近幾年來不斷被各種因素炒上去。對許多市民來說,房價上漲的速度已經超過「不錯的」收入所能承受的地步。
   
    但另一方面,各種新落成的樓房每平方米的平均價卻不斷創下新高,和許多社會一樣,這既是讓人看傻眼的數字,也是讓更多受薪階級看得心痛的消息。
   
    政府和不少人都開始擔心,房價一旦再漲上去,甚至會造成上海市留不住人才。
   
    然而也有不少人相信,房價居高不下,已經是騎虎難下的局面。因為房價高漲,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各地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很大部分收入來源就是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例如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收入就達到242億元,實現了全年指標的61.7%。而且單是靠五次「地王級」的拍賣土地交易,政府收入就又多了差不多相等的數目,也就是說,僅僅前三季,市政府在土地出讓方面的收益就將近500億元。
   
    北京的情形也不遑多讓,據報道,拍賣土地收益大概是640億元。
   
    而土地拍賣價高,賣出來的樓房可以想見對一般市民來說只有一種價錢,就是「長嘆價」。
   
    除了是大筆收入的誘因,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也不可能輕易放手,因為這還涉及越來越龐大的房地產商和連帶的利益鏈,甚至整體經濟發展,茲事體大。
   
    其實,要治理這一現象是有辦法的,只是沒有被重視和認真運用,其中原因當然同樣涉及政府和房地產商經濟利益的考慮。例如針對中低收入戶的經濟適用房,這一政策在全國按不同地區的情況有不同標準,在滬上申請經濟適用房的家庭人均財產要在7萬以下、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2300元以下;五年內沒有房產交易、人均住宅在15平方米以下;擁有上海戶口七年,在申請地居住滿五年。
   
    這基本上是要保證本地居民住房的利益,用意良好,但是仔細看看,是不是有點太苛?而且,經濟適用房似乎從來沒有達到理論上應該達到的建設總量,也就是說地方政府並沒有認真在執行。
   
    另一種協助更低收入戶的政策是廉租房,用意是幫助真正的貧困戶。但廉租房條件不佳,對收入越來越豐厚的白領階級來說,恐怕是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興趣。
   
    而為了留住外來人才,當局去年開始推出了另一種白領廉租公寓,只為外地人才提供,但目前只有兩處樓盤,根本對日益增加的外地白領供不應求。
   
    政策如果沒有落實,落實期間如果不能靈活調整,那就是死的政策。如果像坊間批評的一樣,是擔心為民眾安身家的房屋過多會導致市場失衡, 為什麼不從宏觀上調控供給與需求?與其讓民眾在一次次失望與焦急中不斷累積對政府的民怨,為什麼不從經濟利益中稍微抽離,設法平衡發展商、政府和民眾的利益,從平衡利益的尋找過程中發現整個社會的凝聚力?
   
    報道說,那個青年和女友真的決定離開上海了,回老家結婚,買一間大房子,當有錢人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1 1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