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章文岳 評馬英九古寧頭的演說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9-10-27 1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大陸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此時蔣介石已經退守台灣、金馬地區。10月17日國軍湯恩伯棄守廈門之後,人民解放軍葉飛將軍將轄下的32軍船隻分發給28軍,決定集中船隻來進攻大金門,但是基於船隻數量還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後,終於在10月24日當晚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共軍在島上灘頭、漁村、岩崖下苦戰三晝夜,後援不繼,結果全軍覆沒。這就是金門古寧頭戰役。

  整60年後,台灣現任總統馬英九親臨古寧頭向全世界宣告,古寧頭戰役改寫了現代中國歷史,開啟兩岸60年隔海分治的歷史格局。這次戰役是國軍敗退海島后,首次在金門島古寧頭大捷,馬英九特別前往古寧頭向當年奮勇守御的台軍英靈表達感謝,並發表古寧頭大捷60周年感言。目的明顯:一是在他接任總統后,台灣的中華民國不容再犯,中共應汲取古寧頭慘敗的教訓。二是告訴綠營選民:我馬英九保衛台灣的主權、維護人民的利益是無可置疑的。但他並不忽略向中共釋出善意,他表示「會以最大誠意化解兩岸仇恨,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 國防部長高華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總統府副秘書長賴峰偉、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賴幸媛、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等人在座。

  馬英九原話是:「我們建軍備戰、扞衛台澎金馬的決心,絕不改變。」「面對兩岸和解的曙光,我們會以最大誠意,經由交流協商,化解仇恨對立,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

  馬英九指出,古寧頭大捷放在20世紀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死傷數千萬人的歷史大舞台上,往往被輕忽。但他認為「這場戰役是改寫現代中國歷史關鍵的一頁,改變了海峽兩岸的命運。」這話如果說改朝換代打定天下靠武力的歷史上的傳統方式,從此未必可行,是對的,但這話也可能被南方朔先生當作馬英九搞「藍獨」的證據:馬英九已認為中國已一分為二,定格於史頁。所以說「古寧頭戰役改寫了中國歷史」。筆者認為在中共尚未放棄「解放台灣」武力統一的今天,改朝換代的歷史一頁難以劃上句號。評價這場戰役只能說它阻止了武力統一,形成了兩岸分治的格局,較為恰當。次年年中爆發的朝鮮戰爭,美艦進駐台灣海峽,使毛澤東一鼓作氣統一中國夢破滅。

  馬英九強調,古寧頭戰役更是中華民國政府繼「光復台灣」后,成功「保衛台灣」的第一戰,也替後來」建設台灣」提供最寶貴的必要條件,「他們帶給台澎金馬60年安定發展的機會,創造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奇蹟」。 這些話是符合歷史的。

  馬英九說,這一甲子時間,台灣努力在全球民主與極權兩大板塊撞擊中求生存,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的 3大經濟體競合中求發展,並把中華傳統與海洋文明揉合成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最後達成社會多元與政治民主。

  馬英九不想過分刺激中共的神經,將中共走過的風貌與內涵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30年。 馬英九說,第一個30年,大陸用外來的馬列震蕩療法,使中國在最短的時間脫離幾千年的封建、幾百年的落後與幾十年的破壞。這又言過其實了,也是很讓人反感的外交辭令。中共建國僅僅2年,《共同綱領》就被「社會主義改造」得面目皆非,封建性的獨裁統治披上共產主義外衣還魂,前30年的大陸災難與浩劫,根子不就在這裡嗎?今天中央已有所覺察的種種腐敗與社會不公,還不在於權力的橫行!

  中共掃蕩地方軍閥割據、統一疆藏在內的大陸是有功的,但在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過程中,中共讓整個國家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幾千萬的生命、幾代人的幸福,乃至整個民族的核心價值,都受到嚴重摧殘。」(馬英九語)

  馬英九對中共在第二個30年的評價,也不乏外交上的禮儀,說大陸改用折衷、溫和、漸進的方式推動改革開放,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號召,疏離馬列教條,找回傳統價值,走向現代化,擁抱全世界,終於崛起於東亞,受到舉世矚目。 最讓世界矚目的無過於二萬餘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吧。筆者早就指出,除了境外熱錢流入的轉化,其中一半是二億農民工的血汗,另一半則是環境破壞、資源掠奪而讓子孫後代買單的錢財。沿海地區與大城市的豪華及為數千萬吃財政飯的官員准官員的富有,掩蓋了近十億民眾的貧弱與廣大內地的落後。讓外人看得到的千方百計的做大做強做出樣子,短期化表面化的一套,相沿成習,原是本質虛弱的反映。說大陸是泥足巨人並非毫無根據。

  馬英九認為,「大陸這條路走得血淚斑斑」,這結論是讓大陸過來人感同身受的。

  
《聯合早報網》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沙發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9-10-27 13:30 | 只看該作者
60年後,馬英九仍要打一場「政治古寧頭」

明報馬家輝/馬英九日前高調主持「古寧頭戰役和平紀念廣場」揭幕儀式,並發表「古寧頭大捷六十周年感言」,呼籲「讓殺戮走入歷史,使和平成為永恆」,替本已充滿歷史感的2009年添上了一筆福爾摩莎式的文藝腔。

古寧頭戰役發生在60年前的金門島上,恐怕沒有太多人知道,金門目前仍屬「福建省」所管,但這個福建省是中華民國的福建省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福建省,前者面積為180平方公里,有效管轄範圍只包括馬祖列島、金門群島、烏坵嶼等地,人口大約10萬,竟仍認認真真地設有省主席,擔其任者叫做薛承泰,曾是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後者面積為12.5萬公里,人口大約3600萬,由省長和省委書記雙軌領導,而詼諧的是,在行政區域的規劃名號上,中國大陸的福建省仍然包含了馬祖和金門,以示「不容分裂祖國」。中國是很有趣的國家,既有「一國兩制」,也有「一省兩府」,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陰陽溷沌哲學,遠非什麽都要黑白分明的洋人所能理解。

其實台灣之長期存在亦或多或少得益於陰陽溷沌哲學。

話說上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係出現裂痕,赫魯曉夫秘密訪京,毛澤東竟然穿著游泳褲在中南海泳池見他,令赫禿子深感受辱,若干年後撰寫回憶錄仍然對此忿忿不平。但毛澤東當時亦曾對身邊的人咬牙切齒地說﹕「蘇聯就是想控制中國,想綑住我們的手腳,真是痴人說夢。要和我們建立聯合艦隊及長波電台,這簡直是妄想。赫魯曉夫為了同美國拉關係,把我們當成他的籌碼,讓我們答應不用武力進攻台灣。赫魯曉夫自不量力。你不是要同美國拉關係嗎?好,我們放炮慶祝。這些炮彈留久了,就沒有用處了,不放炮慶祝一下,做什麽用?美國最好插手進來,在中國什麽地方放一顆原子彈,炸死個一兩千萬人,看你赫魯曉夫怎麽說。但我們有些同志就是煳塗,不明白這個道理,還準備渡過海峽打台灣。我是不贊成打過去,放在那裡,是一個壓力,內部就會團結。這個壓力一沒有了,內部會鬧起來。」

台灣之和平與戰爭畢竟只是精於謀略的毛澤東手裡的一隻棋子,他要跟蘇聯斗,也要跟美國斗,乃於1958年8月23日起突然發動一齣「炮打金門」鬧劇,日夜隔岸發炮重擊金門島嶼,對台灣本土老百姓構成了嚴重的心理威脅,當時被毛澤東委派主責其事者乃44歲的葉飛上將,他在垂老撰寫的回憶錄里承認了這是一場「政治戰」而不是軍事戰,而葉飛將軍亦正是1949年古寧頭敗仗的總指揮。

古寧頭之戰,台灣稱為「古寧頭大捷」,中國大陸則稱為「金門戰役」,勝者亢奮突出,敗者刻意澹化,價值判斷已在命名之內。60年前那一仗,對台灣來說確是一支強心針,讓剛挾?尾巴渡海逃難的蔣氏政權有了喘息的信心和勇氣,但若細察戰情,3天3夜的激烈戰爭,國民黨軍隊之所謂「大捷」也者,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建立在解放軍的戰略失誤之上,前者雖然堅毅英勇,然而假如葉飛不是過於輕敵誤判,戰果實難逆料。《葉飛回憶錄》曾有這樣的自我批判﹕「我當時將主要精力用於接管廈門工作,而把解放金門的任務交給二十八軍執行。我也輕視了金門,認為金門沒有什麽工事,金門守敵名義上是一個兵團,即李良榮兵團,實際只有兩萬多人,而且都是殘兵敗將,所以我認為攻取金門問題不大。」

具體言之,葉飛選錯了部隊、錯估了敵情、誤判了形勢。廿八軍是山東部隊,欠缺海島登陸經驗,其所用的船隻不僅在數量上不足,在戰鬥力上亦落後,絕大部分是木質船,船工亦是臨時徵集,來自泉州和福州,不熟航道和潮汐,所以好不容易攻上了金門灘頭,遇上退潮,彈藥不繼,後援難至,便變成國民黨炮火下的海鮮自助餐了。

至於國民黨陣營,主責防守的是蔣介石的「家臣」湯恩伯,此公雖在台兒庄戰役上有過出色表現,但大體來說算不上是好將領,蔣介石派他守上海,他失了上海;蔣介石派他守廈門,他掉了廈門,履戰履敗,故連蔣介石在派他守金門時亦忍不住在電令里強調「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得請辭易將」,一個「再」字,擔心盡在其中矣。因此在古寧頭戰役里,若不是有胡璉、高魁元以至日本顧問根本博等人輔助指點,即使解放軍輕敵誤判,湯恩伯能否最終取勝,實屬可疑。

對湯恩伯,蔣介石的長期對頭李宗仁是萬般瞧不起的,他在口述歷史里感嘆過「湯恩伯當一師長已嫌過分,蔣介石竟還把這種人引為心腹」,流露了強烈不屑。除了軍事無能,湯恩伯亦是腐敗的代表,中文大學前陣子出版了吳國楨的回憶錄《夜來臨》,頁268便記載了這樣的一段回憶﹕

「在上海最後幾個月中,負責京滬地區防禦的指揮官(作者按﹕即湯恩伯)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一位中將。他來找我這個市長要求集資以改善其部隊的伙食。我欣然同意,但堅持必須由我們對軍隊進行點名,以便捐資的確認沒有『紙上兵』。由於涉及的人數太多,我們組織了一批人馬,分成許多小組進行巡迴點名,當結果送來時,我們感到歡欣鼓舞,因為點到的人數同指揮官提供的數字完全相符。但幾天以後,我恰巧到一個廟去,那裡的方丈是我的好朋友,他的話讓我驚呆了。原來寺廟附近駐有一個團,就在該團被點名的前一天,除了老年和殘疾的以外,廟裡的三百名和尚都被徵到團部,要求他們穿上士兵服。當我們的點名小組到達時,他們也在隊列中。那天過後,他們就被放了回去,軍方嚴厲警告說,如果他們將實情泄露出去,就立即將他們逮捕,作為逃兵當場槍決!」

60年後,俱往矣,葉飛、湯恩伯、毛澤東、蔣介石、李宗仁、吳國楨,大將小將,英雄梟雄,統統走進歷史,而我只是於閱報之餘,忍不住寫他幾筆,以記歷史之可笑與可悲。如今最重要的終究是處理好眼前萬狀,馬英九在含淚拜祭古寧頭之後,想必明白自己其實亦在面對一場「政治古寧頭」之嚴峻挑戰,內是必須透過改選中常委以維護國民黨的清廉公正,外是努力跟中國大陸攜手推動海峽兩岸的和平共榮,唯有達成這些任務,才算真正對得起喪命於金門島上以至國共內戰里的烈男義女;唯有中國富強安樂,那躺於黃土之下的孤憤亡靈始可閉目。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