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中印邊防軍交火」出爐內幕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0-16 2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中印邊防軍在錫金邊境地帶發生交火」事件成為印度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的重要新聞。然而,這則消息最後被印度軍方證明為子虛烏有,純屬杜撰。實際上,近年來,印度一些媒體經常憑空想象中印邊境發生武裝衝突,多次刊登聳人聽聞的假消息,這在相當程度上誤導了印度國內民意,為「中國威脅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阻礙了中印關係的健康發展。
「我不知道你從哪兒聽到這個故事的」
中評社引述《中國防務報》報道,8月26日,《印度斯坦時報》突然發布消息稱,從8月25日夜間起,中印兩國邊防軍在錫金邊境地區發生小規模衝突。該報的消息來源是一位印度國防部匿名官員,他當時正在印度陸軍東部司令部執行任務。

  這位匿名官員還宣稱,衝突發生地點位於距離錫金首都甘托克以東54公里的乃堆拉山口,交火在8月26日凌晨加劇,但沒有收到任何傷亡的報道。儘管印度軍方並沒有向這一地區增兵,但當地公路已經封鎖,不許民用車輛通過。

  《印度斯坦時報》的這則消息見報后,迅速被其他媒體轉引,包括印度CNN-IBN電視台在內的電視媒體也進行了報道。一時間,中印之間再次發生軍事衝突的說法瀰漫在印度社會,印度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電話被「打爆」,各界紛紛要軍方證實消息的準確性。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斯坦時報》為英文對開日報,由印度最大資本家比拉家族控制,長期佔據首都發行量第一的寶座。然而,就是這樣一份大報爆出的新聞最終卻被證實是條假消息。

  印度國防部在8月27日發布聲明稿,否認中印邊防軍曾經在錫金髮生交火。邊境地區的1號國道之所以被封閉,是因為當地發生了山體滑坡,並非為了方便部隊調動。當時軍方正在進行例常的車輛和坦克調防,此次行動已經事先通知了中方,而蒙在鼓裡的媒體很可能對此次正常的行動做出了過度解讀、乃至誤讀。

  與此同時,印度海軍參謀長、參聯會主席梅赫塔海軍上將也否認了有關中國軍隊「侵入」印度東北邊境的報道。在被問及印度軍隊調動以及中國「侵入」消息時,他說:「我不知道你從哪兒聽到這個故事的。」


  炒作中印邊境衝突成「集體慣例」

  從近年來印度媒體的表現來看,此次事件並非個案,炒作中印邊境衝突已成為印度媒體的「集體慣例」。匿名人士透露的假消息加上一些所謂專家的過度解讀,這種印度媒體炒作的普遍操作模式,通常會把邊境地區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渲染成「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機前兆。

  2007年10月,《今日印度》一篇題為《匍匐入侵》的報道拉開了印度媒體炒作「中國入侵」熱潮的序幕。

  該報援引匿名消息稱,中國軍隊在2007年「入侵印度130次」,重點地域是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而「阿魯納恰爾邦」人民黨議員卡倫.里奇朱宣稱中國邊防軍入侵「阿魯納恰爾邦」20公里處的說法,更是得到了媒體的普遍呼應和大肆報道。

  里奇朱宣稱,中國並不承認的「阿魯納恰爾邦」一直是中印兩國之間「潛在的爆點」。據里奇朱講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印度邊防軍在該地區的旺堆地區試圖建起永久性哨所時,中國立即在當地建起哨所,印度則迅速向達旺和旺堆地區派出精銳的第5山地師。這一事件幾乎引發中印新的邊境戰爭。

  里奇朱還聲稱,近來,中國邊防軍再度深入「阿魯納恰爾邦」境內約20公里的達旺地區,開始建築永久性軍事設施。對於這些說法,印度國防部只能進行例行的駁斥。

  2008年6月,中國邊防軍「入侵」錫金的說法曾一度佔據印度各大媒體的版面。《印度快報》報道稱,自從2008年1月以來,中國邊防軍已經進入錫金「手指地帶」多達70次之多,這是為了強調中國對這個「2.1平方公里地區」所宣布的主權效力。

  印度CNN-IBN電視台則以「阿魯納恰爾邦還不夠,中國現在要錫金」為題報道,稱中國已下定決心要將和印度有爭議的領土地區擴大。

  印度國內的中國觀察人士說,這是北京針對印度政策的一部分:刺探印度地面軍事力量的能力,判斷印方做出怎樣的回應,同時通過外交途徑,在心理上給印度持續的壓力。

  一些印度專家毫無道理的臆斷也成為印度媒體炒作的對象。今年7月,《印度防務觀察》雜誌總編巴拉特.維爾馬在雜誌上刊發了一篇題為《緊張的中國將在2012年之前進攻印度》的分析文章,預測中國將在2012年之前,為化解國內經濟和失業問題壓力而選擇向印度開戰。這篇文章也迅速被其他印度媒體廣泛轉載。
中印友好是大勢所趨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一些媒體之所以熱衷炒作中印邊境衝突,是因為這種題材迎合了國內一些敵視中國政治力量的需求。

  印度國內「鷹派」勢力一直對政府與中國的密切關係頗為不滿,在邊界問題上,更是將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理所當然地視為印度領土」。一些軍方將領甚至希望製造出「緊張態勢」,以便在帶來更多軍費的同時,向別人提醒自己的重要作用。而印度一些媒體的炒作迎合的正是這種調子。

  《印度時報》則認為,儘管中印兩國高層互訪不斷,但無法發展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因為在中印關係中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結構性」障礙:

  首先,邊界爭議始終是橫亘在兩國關係中難以逾越的重要議題。儘管雙方認識到如果不解決邊界爭端,就難以推動雙邊關係向深層次發展,但由於這是一個涉及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複雜議題,任何一方作出些許讓步,都將在國內引起強力反彈,因此自2003年6月兩國啟動關於邊境問題的談判以來,至今未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成果。

  其次,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始終被印度認為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對抗印度。

  再次,雙方在能源和資源領域存在著激烈的爭奪。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堅持以敵視的目光看待對方,就必然能找出與之相適應的各種理由,印度一些媒體恐怕就犯了這個毛病。

  實際上,作為兩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同時又是兩個山水相連的鄰國,由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的原因,存在某些利益差異甚至利害衝突是難免的。但歷史經驗告訴人們,和則兩利,斗則兩傷。

  國際問題專家認為,中印兩國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於排斥性,經濟上的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對國際問題的看法相似性多於相悖性,文化上的親緣性重於排他性。雙方應該採取加強合作、避免衝突的方針,大力發展中印友好關係。

  毫無疑問,中印友好是大勢所趨,兩國共同發展不僅造福兩國24億人口,還將惠及亞洲和世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