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想救孩子,要先救救我們的教師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8-26 1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路上面黃肌瘦的有兩類人,一類是學生,一類是老師。」這是前幾天一位當教師同學發來的簡訊。在玩笑之餘卻能引發人們的思考。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會讓人們搞出這樣的簡訊?想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在上學,我的愛人在中學教書。在我們家裡,她們總是起得最早的,睡的最晚。是呀,家家都有孩子上學,人們不理解現在的教育為什麼會讓孩子這樣辛苦,認為這都是教師的錯!可教師的辛苦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難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願意為了別人辛苦而讓自己也辛苦嗎??

  看看教師們的吶喊吧!

  吶喊一:誰給我們時間!

  老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複性的。拿班主任來說,從學生開學報道這天起,繁忙瑣碎的一學期就開始了。作為教師,備課上課乃是根本,如今,備課這一工作基本上都要晚上加班才能完成,當然這種加班是老師自發在自己家裡的加班,從沒人給過他們加班工資。學校的8小時工作時間根本就沒有為備課留下餘地。除了奔波在課堂和辦公室之間,他們還要填寫一張又一張名目各異永遠搞不清到底有沒有實際作用的表格,寫一篇又一篇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寫些什麼的計劃、總結、論文、案例,參加一個又一個層次不同規模不一的會議和培訓;還要搞好教育課題研究,開展各類學生活動,抓好各項比賽的訓練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事實上,很多老師的工作比以上我所寫的還要瑣碎和繁忙。

  工作繁雜可以不在乎,畢竟做了教師這一行。可是沒有時間好好鑽研教材,好好備課,卻是他們最大的惶恐和不安,所以不得不加班。可是,是什麼讓老師連最不應該失去的備課時間都失去了?

  吶喊二:誰給我們真實!

  教育重研究,重積累。但古言過猶不及,如今,這種研究和積累的風氣之盛,已形成老師的又一種壓力。一個課題研究,可以拿出幾大箱的材料。一次教學質量評估,準備材料要做一兩個月。最高級別的應屬省、市級實驗學校驗收調研了,材料可以裝幾卡車。每學期,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調研活動多達數10次。每次調研,老師都要做好各種各樣的材料,統計好各種各樣的數據。這些工作都是額外的,完全擠佔了老師本就不多的空餘時間。

  問題是,這些材料究竟有多少現實意義呢?連教師座談學生座談都是事先預演好的,不會說話的紙又能反映出什麼呢?尤其是說明學校常規和學生情況的材料,大多是老師在領導授意下為配合學校工作自編自造的,根本沒有任何實際參考價值。但是,對調研有用,對領導印象有用,對充實學校檔案櫃有用,對加快紙張消費促進紙業發展有用,誰來考慮老師的迷惑和憂慮?誰來體會老師在教授學生說謊時的痛心和尷尬?

  吶喊三:誰給我們寧靜!

  我們相信,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育改革是正確的、必須的,但經過層層理解后的層層傳達,到了基層教師那兒,這些改革容易變味。就拿前幾年的「減負」來說,最初,不僅學生拍手叫好,老師也是拍手慶幸。學生負擔輕了,老師的負擔當然也相應減輕。而一年之後,隨著學生考試成績或多或少的滑坡,家長的質疑隨之而來,於是減負呼聲弱了,老師負擔又上去了。

  近年來,由於「擇校」現象愈演愈熱,學校終於徹底丟棄了減負口號,提出「理直氣壯抓質量」,當然這「質量」毫無疑問著就是指學生的考試成績。這一「理直氣壯」,就是無數孩子的童年被作業扼殺,就是老師負擔的惡性加重。

  再說說如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邊高喊素質教育,一邊緊抓應試教育」的現象。不僅老師無所適從,連領導們也不能自圓其說,只得自我解嘲地認為素質教育包含應試教育,兩者並無矛盾。可是天天在教室里上課的老師心知肚明,兩者根本水火不容!抓了素質就要付出考試成績滑坡的代價,抓了成績就不可能顧及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然而在方方面面的啟發下,他們也懂得了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明天要來開素質教育現場會了,便把學生作業本收掉,發給他們各種課外讀物,在牆壁上櫥窗裡布置好學生的各種手工手繪手寫作品,關照學生對誰也不許說假期要補課;下周要考試了,學生每天不完成三張試卷別想回家——當然,回家后還有一張試卷要做。

  面對這樣的教育「運動」,老師怎麼能不疑惑?誰在真正為教育著想?誰在真正為孩子著想?

  吶喊四:誰給我們理解!

  社會往往把國家民族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師身上,冠以「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家長則把所有的人生追求和寄託都放在孩子身上,老師肩上的重擔何止千鈞?幹得好是理所當然。一旦稍有差池,責難聲便席捲而來。加上幾次行風建設調查,學校因受亂收費牽連而聲名狼藉,一瞬間老師似乎成了過街老鼠,罵聲四起。而老師的委屈誰能明白?他們也是人,也會力不從心,也會疏忽馬虎,也會犯錯誤。而且,一個工作在一線的老師,哪有權力去制定什麼教育政策包括收費政策?而面對現狀,誰願意給他們理解和寬容?

  吶喊五:誰是真正的專家!

  長期以來,教育牢牢遵循著「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由一批專家學者掌控著教育思想的演變、教育方式的更新,這本無可厚非。但理論一旦脫離了實際,往往就變得虛無飄渺,令老師無從掌握。筆者近年來有幸參加了各種規模的培訓不下數十次,培訓筆記記了幾大本,但這些寶貴理論真正能對教學實踐起多少作用呢?不少老師反映,聽專家講座就如聽《天方夜譚》,滿嘴國內國外的最新理論成果,就是沒有誰把眼睛朝下看,看看我們的教學實際,了解老師們的真正需求。實實在在的教育由遠離教育實際、動不動就跑國外做研究的專家學者來指導,成了教育的最大悖論。

  學校肩負著教育人、培養人的使命,這「人」既指學生,也指老師。一所學校若能培養出一批成功教師,無疑是最足自豪的資本。問題是,教師成功了,出名了,拿什麼證明?除了榮譽證書,便是工作性質的變化了。名教師怎麼能天天呆課堂?名教師得負責對外交流和宣傳,樹學校形象的,成為學校吸引生源的資本。於是原先做班主任的可以不做了,原先一周上15堂課的可以變成一周上5堂課了,原先是普通教師的可以考慮選拔為行政幹部了。一來二去,成功教師就離開了教學前線,走上了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崗位。

  很普遍的例子是:幾乎所有的校長都曾經是優秀的教師,但幾乎所有的校長都是不上課的,專門負責外出開會,搞好上下人際關係。還有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一些特級教師成名后就理所當然地離開本職崗位,如明星大腕般外出「走穴」掙錢,禮堂里一堂公開課,收入遠遠超過一個月薪水。而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呆在課堂與孩子為伴的,通常都不是領導眼裡的好教師,起碼不是成功教師。教師的成功以離開教學一線為證明,是教育的又一大悖論。

  教學是一項扎紮實實的實踐工作,教學經驗是一個老師最可寶貴的工作積累。但通常,教育行政機構的領導們在會議上對老師說得最多的是:要儘快轉型,從經驗型教師轉為科研型教師,要多寫論文。於是寫論文成了教師的本職工作之一,而且要求之高、數量之多,超過了一般老師的承受範圍。「要想別人所未想,寫別人所未寫」,「要敢創新,有新意」。為促老師寫論文,寫好論文,學校往往把教師論文與教師收入掛起鉤來。於是某市去年教師論文「產量」就突破了兩萬篇,但其中有價值的卻不足百篇。由經驗上升為理論當然不錯,但要考慮老師的實際情況,如此齊頭並進一視同仁的做法,只能逼老師「做」論文:摘抄拼湊,不知所云,反而冷落了本該記錄整理的教學經驗。況且,如果老師都能搞科研做學者,要那麼多的教育專家幹什麼?這豈不是教育的又一悖論?

  吶喊六:誰逼著我們「患病」!

  工作壓力巨大,且重複繁瑣、無法量化,使老師的身心長期處於壓抑狀態。除極少數人能通過自身奮鬥或社會關係躍居領導崗位,從而離開教學一線外,大多數老師只能日復一日地嘔心瀝血。由於接觸面不廣,他們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呈兩點一線狀態。加上社會輿論固有的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使老師跟現實之間一直保持著距離,於是,他們很少能有舒解壓力的機會。長期的精神壓力導致老師群體中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據上海某教育機構統計,超過60%的老師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這個數據在任何一個行業中都是不可能出現的。

  國家、省、市每年都有「優秀教師」、「十佳教師」評比,但看看他們的事迹介紹,總是令人揪心:多少教師的成功、出名是以身體為代價的啊!他們的事迹中充斥了「病倒」、「休克」、「手術」、「堅持上班」這樣的字眼。事實上,除了成天在校園裡忙忙碌碌,他們哪有時間留給自己鍛煉身體呢?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責任在於教師;孩子思想不端正,責任在於教師;孩子在社會上學壞,責任同樣在於教師。家庭管教無力,社會影響深重,缺乏輿論導向,而學校、教師為此「力挽狂瀾」卻成為家庭、社會輿論的焦點,教師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環境中艱難的走著自己的路,壓力重重的做著自己的工作。

  古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天卻變成了「一日為師,終生受罵」。不是嗎?教學嚴格的老師會讓年幼的不懂事的學生恨之入骨,教學寬鬆的老師又會讓長大成人的學生計較一生。這樣一個終生受罵的職業卻擁有極為高尚的稱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的靈魂是那麼好教育的?人的靈魂可是另一個人所能拯救的?所以他們處於極為可悲的處境:時刻承受著生活的多重擠兌!

  首先是社會。應試教育是最近幾年教師頭上頂戴的新的罵名。誰也不曾注意到,作為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無權取消考試,卻不得不保留挨罵的權利,被罵成:禁錮學生的思維;侵犯學生的權利;傷害家長的感情!可是又有誰知道現在的考試不僅在考學生,而且在考老師!

  其次是家長。社會上不是指責教師,就是棒喝教師,卻對尊重教師無能為力!這樣的社會現狀直接導致了家長對教師的種種要求。誰會去想,一個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幾十名學生外,他還要進行正常的教學任務。而我們知道,只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麼的頭疼!

  再次是教師的上司們——一些端坐在研究桌前的教育家們。他們在那裡異想天開,今天提出一套方案,明天又做出一個指示,而第一線的教師必須立即跟上,稍有差遲,一大堆的批評與呼籲就會接踵而至。就像減負,狂喊著減負的人卻不能取消考試,結果讓每一個教師變成了超人――既忙著能力素質的培養,又應付難度一點不減的考試。結果學生非但沒有減負,反而增加了新的煩惱――對提高個人素質的無所適從。

  而教師也同樣在教學餐桌上又要精心準備一盤素質大餐,而且必須做的精美而實用。這是教育家們尚未實現的方案,卻很可笑的扔給了在多重壓力下生存的教師們完成!

  請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者到底應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要想救救我們孩子,不先救救我們的教師行嗎??


來源 :泰安論壇   http://bbs.0538.com.cn/thread-240012-1-1.html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2 06: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