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要穩定,不要折騰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7-23 07: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7-24 12:50 編輯

漢字要穩定,不要折騰
(2009-04-10 07:48:09)
李西興轉帖自王立群新浪博客

  
    【李西興按】前幾天應邀參加奧克蘭「兩岸同胞漢字座談會」。會上有人胡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在中國大陸搞了三四次漢字簡化,搞不下去了,都失敗了。還有人說,漢字改革與「文革」有關。因此主張廢止簡化漢字。我當場在會上糾正說:一,中國大陸的文字改革委員會,至今只正式公布過兩批簡化漢字。1977年公布的第二批簡化字,因受文革思潮的影響,過於脫離群眾基礎,而於1986年被廢止。二、希望與會者說話要尊重史實,不能信口胡說。會上有位先生很聰明,說「海峽兩岸和全球華人」,都主張漢字規範統一。大陸有十三億人民,理所應當成為文字規範統一工作的老大哥。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年了,數代人已經習慣使用「簡化漢字」,怎能輕言廢止?也有與會者指出,鑒於文字的工具性特徵,簡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僅建議對簡化不當的文字作適當調整。我認為,簡化漢字不僅方便中國人學習使用,也方便愛好中文的外國人學習使用。何況,簡化漢字既是中國大陸的法定的通用文字,又是聯合國的法定工作文字之一。怎能任憑某些人的片面之言,就輕率廢止呢?那天的會上,我帶去在網上貼發的《談馬英九的識正書簡》和《中文繁簡字用例漫談》二篇文章。會後我把《中文繁簡字用例漫談》貼髮網上,網友回應者頗多。有網友說:「漢字簡化由來已久,也許是一種發展,就像英語一樣,colour 簡成 color。」對此我回應說:「美國人,即使一個單詞省略一個字母,colour簡化為color, 人們立即趨之若鶩,馬上採用。在中國,把原29筆劃的『鬰』簡化為只有8筆的『郁』,把原31筆劃的『籲』簡化為只有6筆的『吁』,卻招來許多說是『破壞中國文字傳統』的責難。某些守舊的中國文人,思維真得很奇怪!」網友又回應說:「那些繁體字可作為文字發展的研究用,日常寫字那麼複雜不(凡)[方]便太多。看看現在的手機文字,才會讓老學究們跌破眼鏡。」為此,特轉帖王立群先生近日在新浪博客上貼發的《漢字要穩定,不要折騰》一文,以饗海外對此感興趣的華人網友。  

漢字要穩定,不要折騰


    昨天聽說漢字又要折騰了。這次是大專家不認可某些簡化字,而且主管部門要對簡化字動手術,近期還要公布。
    我的媽呀,簡化字得罪誰了?為什麼十多億人用的好好的簡化字,非要折騰它不可?
    這次手術,據說是大專家不認可。比如說「同音替代」,一個「干」字代替了四個繁體字;比如說「草書楷化」,等等。
    專家不認可,不等於百姓不認可。專家的識字遠非百姓可比。專家的學識亦非百姓可比。但是,簡化字是十幾億老百姓天天使用的啊!不僅僅是專家使用,專家盡可天天寫繁體字,和專家打交道的肯定都認識繁體字。近朱者赤嘛!但是,涉及十幾億老百姓,天天使用的簡化字,最好不要折騰了。折騰簡化字,實質上是折騰十幾億中國大陸的老百姓啊!既然是主管部門要動用權力,我倒認為這場涉及十幾億中國大陸老百姓的事,最好搞個聽證會,聽聽草民的意見。千萬不要一紙文字,就要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畢竟與時俱進嘛!我們這幾年,並非沒有這方面的先例,這可是涉及十幾億老百姓的事啊!
    漢字從簡從俗是文字發展的規律。數千年來漢字的簡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因此,五、六十年代誕生的簡化字,不管其初衷如何,客觀上順應了漢字從簡從俗的原則,並無過錯。大專家的建議,其實是對產生於五、六十年代簡化字的全盤否定。惟一讓大專家不主張立即廢簡用繁的理由,是「代價太大」。如果不是「代價太大」,我們的大專家也主張全盤廢簡用繁。真真匪夷所思!
    主管部門制訂政策,要順從民意。這次來勢甚猛的簡化字手術,據說有主管部門的權力支持。但是,以人為本的核心是順從民意。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是順從民意。看看新浪網、騰迅網的民意調查,不同意廢簡用繁者高達60%以上。這是什麼?這就是民意!即使有大專家發表意見,有主管部門動用權力。但是,民意終歸是民意。大專家也只是個人意見,不可能代表十幾億天天與簡化字打交道的老百姓。主管部門擁有權力,但是,權力是人民授予的,順從民意是一切運用權力的基石!
    海峽兩岸實理統一的關鍵,是中國大陸的更加強大,不是靠繁體字!
    承載與傳播傳統文化的是經典。繁體字可以傳播傳統文化,簡化字同樣可以傳播傳統文化!因為文字本身承載的傳統文化,實在是太少太少。真正承載與傳播傳統文字的是中國古代的經典(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史記》等等),不論這些經典之作是繁體字還是簡化字。以《論語》為例,它的最早版本應當是戰國時代的齊國文字、魯國文字,不是我們今天所謂的繁體字。如果以為文字的變遷會導致傳統文化的喪失,那麼,今天的繁體字也無法完成傳播傳統文化的重任。最好是恢復戰國文字!天啊!如果以戰國文字印刷《論語》,我真不知道當今有幾位專家能讀懂?
    漢字要穩定,不要再折騰了!
Li Xixing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9-7-23 08:32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步伐,何以進步~~要折騰一下是有必要的。
建議糾正簡化不當的文字s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1020

帖子

636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366
3
越湖 發表於 2009-7-26 23:59 | 只看該作者
有些困惑了。

樓主似乎反對恢復繁體字,不然的話,「……最好是恢復戰國文字!」。另一廂,樓主說不要折騰了,似乎意思是維持現狀就好了。

漢字不就是折騰了這麼多年才發展到今天的大陸簡體字和台灣的所謂正體字么?所謂繁體字,當然如樓主所說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字,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下來。就拿『台』字來說吧,不久前台灣人還用『臺灣』呢,現在我認識的台灣朋友都不這麼寫了。

今天中國大陸的簡體字,雖然是五十年代正式使用的,卻絕對不是那時候的產品。有許多字在民間早就通用了。有許多在1949年跑去台灣的文人也早就用了,只是人們喜歡自己的認證,他人的就難以接受。文人互相反對的習慣不光是昨天和今天的,明天也不會改變。(幸好咱不是文人)

折騰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避免的,社會與歷史會做出見證。當然,那些亂簡的也不見得能夠生存,70年代公布的第二批就是一個例子。
月下舉杯常寂寞
屏中滑鼠夠荒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6 0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