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的勳章

[複製鏈接]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開羅會議上,蔣介石對日本和朝鮮及是有極大貢獻的。
    當羅斯福感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對消滅軸心國的日本國貢獻的時候,把蔣介石看成是大國的象徵,向蔣介石虛心討教,幾次徵求蔣介石對於戰後處理亞洲幾個國家的具體建議,實際上等於說是蔣介石決定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了。蔣介石於是拿出一副大國的面孔來指教羅斯福處理關於亞洲重要國家的關係。
    在幾次談到要不要還保留日本天皇的問題上,羅斯福希望蔣介石表態,蔣介石說;關於日本天皇問題,還是由日本新進的覺悟分子自己來解決。
    在談到朝鮮問題時,蔣介石說:應該使朝鮮人民達成獨立之目的。
    在羅斯福一再追問中國是否想要回琉球群島,蔣介石答:中國願由中美兩國共同佔領該島。當羅斯福談到越南可由中國收回的問題,蔣介石一口拒絕。
    羅斯福還提出香港問題,主張應由英國交還給中國,由中國宣布為自由港。蔣介石建議,在他進一步考慮之前,請羅斯福總統跟英國當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羅斯福還建議大連亦宜改為自由港,使蘇聯在遠東有一個不凍港。蔣介石則堅持如果蘇聯尊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則蘇聯可以擁有此港。
    蔣介石表示不廢除日本天皇,對戰後乃至現在的日本是多麼的重要!日本應該給蔣介石發一個十噸重的金子做的勳章才對。
    蔣介石表示讓朝鮮獨立,朝鮮人民更應該發十噸重的金子做的勳章發給蔣介石才對。
    蔣介石拒絕接受越南回歸中國管轄,比較貧窮的越南人民應該給蔣介石發十噸重的銀子做的勳章才對。
    而蔣介石拒絕接受朝鮮和越南回歸中國管轄,不讓被日本強行佔領的琉球群島回歸中國,讓中國世世代代對蔣介石唾棄!
    蔣介石忘了朝鮮和越南是無能的清政府分別和日本,法國簽訂的放棄宗主國的條約了,而這些條約都被廢除了。
    蔣介石不要朝鮮,蘇聯人和美國人倒是想要。法國人想要越南。日本把天皇和強佔的琉球群島保住了,這些全賴蔣介石所賜。
    姑且不談這些地方的戰略意義,現在,分裂的朝鮮,窮極了的越南,釣魚島給中國造成多大的麻煩。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的血有一半是白流了。
    參考書目:《台灣秘密檔案解密》
黃仁宇,(一九一八至二零零零),生於湖南長沙,一九三六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后,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后入「黃埔軍校」(成都),其後從軍為參謀,參加過中國緬甸遠征軍,一九五零年退伍,后赴美國攻讀歷史,先後獲學士(一九五四),碩士(一九五七),博士(一九六四)。先後在美國兩座大學任教,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多部歷史書籍,曾參與《中國科學與文明》《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及編寫工作。
    黃仁宇是筆者尊重的歷史學家,打從第一次看到他的書:《萬曆十五年》就覺得他評價歷史的眼光比較尖銳並且客觀。所以,在看到他的《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一書時,就毫不猶豫的買了。
    當看到黃仁宇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上的一段話時筆者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睜大眼睛連忙仔細看,又不相信地再看看書的封面,然後又再看那使筆者目瞪口呆的一段,書上分明的寫著:
    (在開羅會議上,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羅亦一度問蔣是否有意兼并越南,蔣立即一口拒絕。
    (註:九州出版社,黃仁宇著《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第二百六十頁。羅指羅斯福,蔣指蔣介石)
    不要越南?立即一口拒絕?三十二點九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要?蔣介石真的瘋了!
    看看越南的歷史吧:
    越南:公元前二五七年,中國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輾轉到達現在越南北部,建立甌雒國,並自稱為安陽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的前二一四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越南北部和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歸屬於象郡管理。
    公元前二零三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在秦朝末年的混亂時期,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前一一一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越南北部交趾地區雖然屢有反抗,但是大體上一直受到中國古代政權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和南漢)的直接管轄。
    一四零七年至一四二八年,中國明朝成祖(永樂皇帝)對越南進行直接統治。
    一八零二年,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後接受中國清朝嘉慶帝的更改冊封為越南國王,正式建立新國號為越南,這也是越南名稱的由來。
    一八八三年至一八八五年,法國與越南的宗主國清朝爆發了清法戰爭,清朝戰敗,從此越南由法國佔領。
    從歷史上來講,越南最初的國家就是由中國人建立的,其後兩千多年都是屬於中國的從屬國,直到清政府無能而戰敗划給法國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蔣介石拒絕兼并越南的提議之後,胡志明在河內宣告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是由於蔣介石不要越南,則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政權統治越南,一九五四年,當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再次宣告獨立。
    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北越軍隊擊敗南越政府,成立南越南共和國,翌年兩越在北越領導下統一。一九七六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扼守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其北部灣與中國接鄰,中國的南海有很大一部分與越南接鄰。越南如果屬於中國,新中國在建國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哪裡還能受到封鎖?就是在今天來講,也有著無法用語言描述出的意義。
    可能有人會反駁筆者的話,認為這只是羅斯福的建議,兼并越南只是羅斯福的建議而已,沒有足夠的理由兼并越南。  
    那麼在一九四三年舉行的開羅會議中,同盟國同意戰後台灣歸還中華民國。這不是也是同盟國的支持才收回台灣的嗎?不是同盟國的建議才收回中國東三省的主權嗎?國民政府不是照樣做的嗎?
    而且二戰後中國廢除了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或者我們也可看看在抗日戰爭中的事情吧:在法國統治下的越南時,二十幾萬裝備精良的法國軍隊卻在一九四零年向日本投降,並接受日軍指揮進攻中國廣西,雲南。被國軍打的大敗而歸。日軍的五萬軍隊由越南北部攻進中國南部廣西省和雲南省,所以以後才有了對中國人民來說的慘烈的「桂林戰役」,爾後日軍向貴州攻擊。因此,中國有理由兼并越南,中華民國的盧漢將軍率領由榮譽一師和榮譽二師合編的第六十七師的中國官兵,以戰勝國的姿態去越南北方接受日本駐越南北方的數十萬軍隊投降。
    當日軍投降時,日軍拒絕向法國投降而選擇了向中國軍隊投降。日軍在投降后對堅持戰爭而取勝的中美英軍人均加上敬禮,而對法國軍人卻視如不見。
    法國為了重占越南這塊殖民地,在英國支援下組織了德軍戰俘組成的遠征軍及十二條軍艦在越南南方登陸,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向越南北方最大的海港海防進攻。中國軍人出於對盟軍總部的負責,拒絕向法國軍隊移交越南北方,這時法國決定對中國軍隊展開進攻,企圖以武力解除中國軍隊。為了粉碎法軍軍艦的靠岸登陸的企圖,中國士兵用手榴彈與法國軍艦上的大炮展開了力量懸殊的交戰,國軍數百名忠勇士兵懷抱著成箱手榴彈想涉水衝到離岸只有數十米的法國軍艦上時被法軍機槍火炮打死在海水中,法軍由於只用艦載火炮和機槍的火力,無一傷亡。在這危急關頭,中國駐越第六十軍的一個炮兵營攜帶十二門日本七五山炮從河內趕來,僅一輪十發急射,法軍的軍艦就被打沉了三條,重傷六條,其他法國軍艦立起了白旗,在這種情況下法國領事和法軍遠征軍司令急忙請求中國軍隊停火,承認錯誤並保證法軍在打撈沉船后立刻返回越南的南方,不再襲擊越南北方。中華民國的軍隊繼續駐守越南。中華民國在越南接受日軍投降和保衛越南再不受法國侵略,更能證明中華民國可以享受主權。(盧漢將軍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在昆明率部起義,歷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職。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三日在北京去世,時年七十九歲。)
    再看雅爾塔會議:雅爾塔會議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個大國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二月十一日之間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塔皇宮內舉行的一次關於制定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會議結果,簽署了「英美蘇三國克里米亞(雅爾塔)會議公報」、「克里米亞(雅爾塔)會議的議定書」、和「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雅爾塔協定)」。公報於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二日公佈於世。
    這次會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決定了直到今天許多國家的命運與方向。在雅爾塔會議上的戰後重整決議中華民國政府不是照樣遵從嗎?
    筆者久久看著這行字,心情極其沉重。以大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治學的嚴謹,斷然不會對如此重大的事情輕易的寫上去,況且黃先生上過南開大學,做過記者,曾經還是著名的「黃埔生」,在國軍當了數年的參謀,隨國軍敗退到台灣,又由台灣去美國上學。對於黃先生的描述,筆者毫不懷疑。因為,蔣介石兩次拒絕接受羅斯福的建議收回琉球群島現在已經為世人所知。
    讓中國人更痛苦的是蔣介石竟然放棄中國軍隊入駐日本!
    讓我們再看看這一段歷史事實吧。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早晨七點,上海江灣機場,一架B二十四轟炸機(即空中堡壘)載著十三人往日本飛去。
  這十三人是中國派駐日本的先遣部隊。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日本投降后,應由盟國派遣佔領軍,在日本的要地實行佔領,以監督其解除武裝(只保留警察武裝)和降書的具體實施。
    出發前,朱世明團長說:「我們是以戰勝國的姿態去日本的,我們乘坐的轟炸機除了不攜帶炸彈外,機關炮是不拆卸的,表示我們是武裝進入日本。」
    按照原計劃,繼這十三人之後,一支近一點五萬人的部隊也將開赴日本,行使管制日本的任務。最初美國希望中國派出一個五萬人編製的軍,並指望派孫立人的新一軍去,但蔣介石說新一軍要去東北擔任接收任務,只答應派一個一點五萬人的師去日本。實行這一光榮任務的,是曾在越南河內擔任受降任務的榮譽一師和榮譽二師合編的六十七師,師長為戴堅。戴堅接到任務后譜寫了一首佔領軍軍歌:「國軍堂堂入東瀛,止戈揚武德。奠亞洲安定之基礎,為世界和平之干城。」
    中國佔領軍先遣隊進駐日本之前,國內各新聞機構都作了大量的宣傳報道,《大公報》、《新聞報》、《中華時報》、《自由中國》等均熱情地報道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揚眉吐氣的歷史事件,有的報紙甚至將佔領軍人員全部名單及軍銜廣為刊載。這些內容在日本也同時見報,日本的華人也莫不歡欣鼓舞。
    但是,一九四六年七月中旬的一天,新任第六十七師師長廖季威接到駐日代表團的電話,要佔領軍先遣隊全部回代表團去,然後他們被告知:國內來電,我們的佔領軍不來了。
    由此,中國沒有以勝利者的姿態入駐日本,沒有收回琉球群島,從而使中國世世代代飲恨。
    回顧歷史,在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二百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一百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二百一十萬)。據日本厚生省一九六四年調查后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四十四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十六萬日軍。)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二千零六十二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三千四百八十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四千一百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四千五百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五千萬人以上。沒有中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二戰要想勝利有很多困難,中國人民為了二戰的勝利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中國戰場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戰場之一,中華民國的參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中華民國也因此在戰後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美英俄首腦看到了中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貢獻,所以屢屢給中國建議應享受勝利的果實,然而卻多次的被蔣介石拒絕了。
    蔣介石,你對的起誰?
    看了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日記》上「羅亦一度問蔣是否有意兼并越南,蔣立即一口拒絕」這段話后我唯一的想法是:蔣介石,你太弱智了,我永遠鄙視你。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10-23 14:05
狗日的蔣當時若是佔領琉球何來的今日釣魚島之爭?

72

主題

1327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3
hsinchutw 發表於 2010-10-25 18:50 | 只看該作者
老蔣誘日及現沖繩自決當日.

把日本引兵靠近台灣為抵擋中國作一島鍊
此乃老蔣之陰謀.
中國21世紀革命青年
去祖國最需要地方。
台灣001
hsinchutw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