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兩位專家的精彩辯論:中國發展最終是像西方一樣,還是另有與眾不同的結果?

[複製鏈接]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7-1 11: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游雲異客 於 2009-7-1 13:29 編輯

英文原文:Is western supremacy but a blip as China rises to the global summit?

譯/zhaoxin87
---------------------------------------------

中國成為世界大國意味著什麼?請看兩位中國問題專家的精彩辯論。本文為兩人辯論的第二、三、四回合。

馬丁的主要觀點:中國發展在主要方面沒有任何將成為「西方」 的可能性。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相信未來的幾十年中國是否會統治世界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如何統治世界。
威爾的主要觀點:中國需要以它自己的方式去做與亞洲其他國家一樣的事情,建立西方化的社會。

-----------------
辯論第二回合
-----------------

親愛的威爾:

我們之間似乎存在一些誤解。因此,請允許我嘗試著建立溝通的基礎。我是否同情憲章的簽署者?當然。我是否確信中國的權力體系需要更透明、更負責任?當然。您似乎非常希望創設這樣一種討論的環境:您自己代表民主,而我代表反民主。這行不通。我們對以上那些問題的回答是一致的。我們的分歧在於,中國究竟是一個在主要方面根本不同於西方的社會,還是一個註定將在一定時間之後西方化的社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我們的克隆體。同時,您將這場討論轉化為對現政府性質的討論;換句話說,您認為(中國與西方的)區別只存在於政治層面上。對此我不敢苟同。

您對「文明國家」嗤之以鼻——主要是因為它似乎是一個中宣部使用過的概念。我是否能介紹您認識美國最著名的中國專家,剛剛去世的白魯恂先生?他寫道:「中國不是民族國家大家庭里的一個普通成員。中國是一個偽裝成民族國家的文明。」這與您所說的「空洞建構」相去甚遠,這是理解中國本質的基礎所在—— 理解這個國家、其團結的理念、其種族的概念、其身份認同感以及其他許多事情。「文明國家」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它在中國的歷史與現實中根深蒂固,而我們對此沒有認同感,但不能因此就說它是一個「空洞建構」。

這又將我們帶到了種族問題的討論上。92%的中國人認為他們是同一種族是否意味著什麼?你認為不是,而我認為是。中國如此之多的人口顯然是由許多不同的種族構成的,但大多數中國人並不這樣認為。對此我們如何解釋?另外,中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為什麼與其他人口眾多的國家(如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以及巴西)如此不同?我希望你不要告訴我,這也是現政府一手促成的。相反,這是中國文明歷史的一大作用,這種歷史導致了漫長而持續的同化、征服和融合。其結果非常重要:中國人不認同差異。漢族中國人對藏族人和維吾爾人的態度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中國作為全球大國,對於這樣一個由差異定義的世界會作何反應:對此不能過於樂觀。

以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為我們之間的根本差異如下:您最基本的觀點認為,只有一種現代化的形式,那就是西方形式。所有非西方的國家早晚都必須接受西方式的政府機構、操作方法和價值觀,否則就會敗亡。換句話說,我們是絕無僅有的供方。當然,這種看法使得我們對非西方社會進行政治和文化的分析變得簡單了許多。我們不需要真正去理解它們的特殊性,只需要知道它們的西化程度。而在我看來,這無異於認為所有的智慧都只存在於西方,體現著一種極度的傲慢;恰恰相反,每一種社會結構都包含著內在的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真知灼見,包括西方在內。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非西方化,這個事實也會越發明顯。

馬丁
--------------------------------

親愛的馬丁:

中國對於藏族和維吾爾族的態度是壓制性的,我對此表示贊同;而如果這種態度在中國統治世界(只是一個假設,我不認為會成真)的時候被加以推廣,沒有人會喜歡這樣。您告訴我這是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國家的產物,並要求我放棄西方的高傲,向其他人學習智慧。我假定這些傲慢的西方人理應敬慕的「真知灼見」與中國飛速增長的經濟有關;因為您不會希望我們學習中國對外來者、種族多樣性以及假想優越性的態度。

然而你繞過了我的論點。投票權是民主的基石——但它還需要許多其他東西的支持和協助。民主關乎正義、問責制、多元化、互相制衡以及所有與這些有關的過程。它既包括有效的公司審計、可信賴的官方統計、獨立的行業工會以及強有力的企業自主權,同時也包括不加審訊的逮捕和拘留或者言論自由。然而,這些都是相互依存的「啟蒙」理念,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且亞洲的大多數國家(包括印度、韓國和日本)都在逐步吸收和深化這些理念。從這些角度上說,「亞洲啟蒙運動」在萌芽,反映著人類的根本渴望,而這種渴望一旦受壓,必然導致經濟和社會的失常。

與您不同的是,我認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是失衡的。不僅僅是腐敗和環境危機的問題。這是一種瘋狂的不平衡,而且缺乏創新。系統性的資源浪費被極高的儲蓄掩蓋起來,而這極高的儲蓄本身恰恰說明許多中國人不相信這個政權及其發展模式擁有光明的未來。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能支持大企業和創新過程的機構,以及能促進消費者消費的對未來的信心。

難道是中國的文化決定了它不能像亞洲的其他國家那樣發展嗎?許多有關文化、經濟和政治相互關係的研究都在強調這種關係的可塑性,並且不認為存在這種剛性的預先決定的事情。白魯恂的觀點是非常極端的。即使是對於那些為數甚少、如您這般堅定的文化決定論者而言,「因格哈特-維澤爾」世界文化地圖也揭示了,中歐文化是多麼的接近——同樣是世俗的、理性的、非傳統的,強調主觀幸福感和生活質量。這說明您所謂的文化鴻溝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寬闊。

當然,我們有必要向中國學習。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儒家學者杜維明展示了儒家思想和啟蒙思想之間的互補關係。他將會發現您對種族問題的看法以及你那種「極權政府來自中國文化」的理論十分古怪,甚至令人十分反感。憲章的簽署者更多地代表著中國志向的複雜性。這不是西方式的傲慢:我一向嚴厲批評西方無法執行啟蒙運動的標準。但中國需要以它自己的方式去做與亞洲其他國家一樣的事情。我確信總有一天它會這樣做的——而你對黃禍的恐懼和對西方沒落的喜悅將飽受打擊。

威爾祝安好

--------------------------------
辯論的第三回合
--------------------------------

威爾你好:

我不會像你所暗示的那樣,誇大東亞和西方社會的融合程度。東亞顯然是一個很廣袤的區域,這裡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多種多樣的文化。但是就讓我們以東亞國家中看起來最西方化的日本為例吧。實際上,日本仍然迥異於西方:日本的社會關係強調等級,以「恥感文化」而不是「罪感文化」為基礎;其法律體系在社會中所起作用要小於西方;勞動力性別結構則明顯分佈不均衡。其政治體制與西方的差別尤為巨大。當然日本的確有全民直選和多黨制,其政治體制常常被認為是西方化的。但正如你所了解的那樣,日本自民黨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幾乎一直處於執政地位。這就像沃佛仁(譯註:Karel van Wolferen,曾著有《日本權力結構之迷》一書)所講那樣,權力實際掌握在官僚的手中。因此雖然日本套著一副西式民主的外衣,其內里依然是一個日式的儒家社會。它既與中國不同,也和西方不一樣。日本的現代化是與眾不同、非常獨特的,懂了嗎?

哎,實際上你就是沒法對中國說一句好話。是不是因為儘管中國在過去30年裡取得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功,你依然要否定中國,堅稱未來中國必敗?當然你有關中國當前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的論點是正確的,只是在中國,也沒有一個嚴謹的經濟學家會認為這是可持續的。實際上,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取得的每年兩位數的增長唯有通過持續的重大改革才有可能達到。你沒有將巨大成就歸功於中國政府的領導。當然,增長模式在未來適當時候必須作出根本性的改變。如同早先的亞洲四小虎一樣,這一變化將來幾乎一定會發生。

馬丁

-------------------
馬丁你好:

我要是不了解你的話,會認為你是個用階級鬥爭替代文化,並試圖為歷史決定論開闢新戰場的老馬克思主義者。日本的民主體制當然是富有日本特色的,這就像英國、法國、韓國和巴西的民主體制也各有特色一樣。你的論點可是比乾巴巴的解釋還要無趣。問題關鍵是一個特定國家的民主體制會不斷進化、改變,甚至變異,並會隨著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處在那種創造性的張力之下。在日本自民黨大本營千葉(Chiba)市,反對黨候選人熊谷俊人(Toshihito Kumagai)剛剛以壓倒性多數贏得市長選舉,這預示著自民黨那搖搖欲墜的統治地位將趨於終結。長達17年的滯漲正迫使日本改變其經濟和社會模式,與此同時,與沃佛仁的年代相比,日本人今天更願意質疑,不再那麼謙卑,也更願意打官司。日本的民主體制就像英國的那樣並不完善,但它在不斷進步。

我不是你的稻草人(譯註:意為作者提出的易受攻擊的論點),不是那種預言所有社會最終都會演化成西方模式的傲慢西方人。顯然每個社會都會有其特點,但是人類對自我表達、尊嚴和公正有著普世需求。各國各有特色的民主體制允許他們的國民自由表達,並釋放出巨大活力。

你對於儒教的描述以及你同時作出的有如天啟一般浮誇的中國預言就像一副卡通畫。我在《厄運當頭》一書中承認中國在過去30里取得的成就。四億人脫貧可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看到了問題,並認為這些問題會加劇。隨著經濟發展取得收益,經濟模式和經濟體制必須有所改變。你還沒有認真回應我的兩個關鍵問題:中國要想實現下一輪的經濟增長是否需要民主體制?除了部分人反對外,還有什麼其他原因表明中國不該有民主?

威爾

--------------------------
辯論的第四回合
--------------------------

親愛的威爾:

我們的討論到該停止的時候了,因此我想從兩個角度來總結我的觀點

我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標誌著人類民主一次艱難卻堅定的巨大進步。過去200年來,只佔世界少數人口的西方國家(以及稍晚的日本)支配了整個世界,一切都要按照他們的意圖去運行。直到現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會發現自己被邊緣化並且成為了沉默的絕大多數。當我們討論西方的民主時,幾乎總是討論個別的國家,而不是不同的社會、文化和傳統都擁有選舉權的世界整體的民主,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佔世界人口總量38%的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將代表著全球政體的巨大民主化,而不管中國是否會變得更民主(我當然認為它在未來會變得更民主)。

從根本上來看,您似乎認為西方將永遠擁有優勢。我不敢苟同。事實上,西方的優勢會被證明是短暫的。西方的優勢時期從十八世紀末葉開始,並且會在(發展中國家崛起的)這個過程中逐漸衰退。但這就是人類的歷史,不同的文明興衰交替。您認為這一次事情將會不同:除非那些國家都能變得西方化,否則他們會就會衰亡。我認同您的觀點,即有些價值觀是普世的。但伴隨著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必然會有新價值觀佔據主導地位,這些新價值觀不會屈從於西方價值觀,並且必將與某些西方價值觀發生衝突。你對儒學的贊同只限於其與我們的價值觀相合的部分,但對於那些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之處甚至能對我們有所教益)卻一言不發。在您看來,我們的價值觀永遠是最優越的。我則認為應該採用兩分法來分析:我們的價值觀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而這種西方價值觀優越論——您似乎絕口不提在過去二百多年中我們因為這種論調而成為了一支具有極強侵略性、擴張性和殖民傾向的力量——顯然應歸於後者。對於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文化,我的態度也完全一樣:有些是值得稱頌的,有些則不是。

馬丁

--------------
親愛的馬丁:

您嘗試偽裝成一個用兩分法來看待中國的人,可是您卻剛剛寫了一本叫做《當中國統治世界》的書,這就如你一直把我塗抹成一個魯鈍地捍衛西方價值觀的戰士一樣,實在是有點膩味了。可我不是那樣。事實上,正如阿瑪蒂亞·森一直以來所說的那樣,第一個堅持價值觀多元化、尊重不同意見並且容忍少數派的人是公元前三世紀時的印度皇帝阿育王。

經濟發展史或許可以對我們有所啟發。與之前長達千餘年的停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1750年到2000年,世界人均GDP增長了37倍。這種爆炸式的增長,其驅動力來自於市場資本主義和我們統稱之為「民主」的一切東西的共同作用。所謂民主,就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和政治的組織形式,它首先在西方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在1750年之前,中國可以說是世界的中心。但在1750年後則不然。而現在,您認為中國最近的增長預示著它將重獲其歷史上的地位。

但是這場持續了250年的變革仍將繼續,而且變革的引導者仍將會是那些能夠將資本主義的活力與民主的政府機構最合理地結合起來的國家。鄧小平認為中國必須分享這種活力,否則就會被遠遠拋下,因此他才開始進行市場改革,許多鄧主義者認為這最終將導致政治改革。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現在已經進退維谷;而且它的弱點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好消息是,儘管有前人先知先覺掙下的遺產,西方國家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但它們已經不再是僅有的試圖建設這種互相制衡複雜機構的國家。壞消息是資本主義創造了惡性的不平等和不穩定——這不僅僅體現在中國那不完全的革命中,還體現在整體的體制中。接下來的任務是增進對於資本主義和民主政體之間關係的了解,而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平等以及相互問責。這項工作永遠都需要更多的批評與改進。但我最害怕的就是像您這樣天真無邪的人,一方面預言中國將恢復其於1750年之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將普世價值詆毀成是「西方的」,並由此將我們引向謬誤。這不僅僅是世界的悲哀,也是中國的悲哀。

威爾

12

主題

841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沙發
漠孤煙 發表於 2009-7-1 11:56 | 只看該作者
意見可以不同.但能意識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對西方的影響.說明都是明白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3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7-2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4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7-2 15:16 | 只看該作者
意見可以不同.但能意識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對西方的影響.說明都是明白人.
漠孤煙 發表於 2009-7-1 11:56

我很贊同!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2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