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鐘琴:含淚大師是供我們娛樂的

[複製鏈接]

84

主題

269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維II 發表於 2009-6-20 1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貓眼看人

在舞台上,小丑是供觀眾娛樂的。

舞台小社會,社會大舞台。大舞台上也需要丑角供大家娛樂,於是含淚大師應運而生。

社會上的小丑有很多,但能夠有機緣經常站到舞台的聚光燈下,靠醜態百出的表演牢牢吸引大家的眼球,卻不是一般小丑所能做得到的。

這麼多年來,在文化界,還沒有哪個人像含淚大師這樣從紅得發紫、到紫得發黑;還沒有哪個人像含淚大師這樣,動輒以出人意料的醜陋表演,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平心而論,含淚大師既非巨奸,亦非大惡。

即使是他諱莫如深的文革劣跡,那時的他充其量也只是「石一歌」的一個小馬弁,根本打不起徐景賢的定盤星;即使是他在非常時期冒天下之大不韙出來「含淚勸告」,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幫閑,除了招來世人的痛罵,於和諧盛世並無半點裨益;即使是當前鬧得不亦樂乎的「詐捐」事件,我也只是當作一個純粹的娛樂事件來看。畢竟,20萬元捐款,對災區來說,如同大年三十撿到了一隻死野鴨,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對公眾來說,他捐不捐,捐多少,如同鹽鋪散夥,沒人願管這個閑(咸)事。

而含淚大師的堪供娛樂處就在於,明明一毛不拔,卻偏要滿世界地大喊:他是為5·12地震捐款最早、捐款最多的文化人!這不,別人較真了,聚光燈一打,含淚大師本想唱回青衣的,一亮相,卻是一丑旦。

含淚大師先是說向災區捐款20萬,之後沒了下文;一年後,捐款變成了捐助;捐助就捐助吧,卻又由捐助建三所小學變成了捐助建三個「秋雨圖書館」;建圖書館的唱腔餘音還在繞樑,卻又變成了捐獻20萬元的圖書。丑戲竟也演得如此一波三折,丑角大師之演技還真是不懶。

其實含淚大師由捐款變為捐書,雖在世人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含淚大師的連眼淚都捨不得捐(只是含著),何況金錢呢?早在2004年,《新民晚報》刊登了一則題為《跟文化圈脫離關係,余秋雨專心為妻寫戲》的消息,說余大師為了救助內地貧困小孩,捐出了他寫作用的一支鋼筆。余大師說:「後來我收到個信息,說您的這支筆讓多少個小孩子得到幫助。馬蘭看了就特別激動,說哎呀,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她就是這麼熱心腸的人。」我當時看了,樂不可支。便想,如果含淚大師的心腸熱上加熱,每寫一個字就換用一支鋼筆,然後將他用過的鋼筆都捐出來,那又得讓多少個小孩子得到幫助啊!聯想到此,我以為,這回含淚大師可能要捐出他的那份《含淚勸告請願災民》的手稿,這可是有很高史料價值的,估計至少應該拍賣20萬吧?可惜我錯了,含淚大師行事總是那麼出人意料,最新說法,是含淚大師要捐出他的書,總價超過20萬元——居然還有這麼多庫存,是不是賣不出去了?

含淚大師之所以這麼逗樂,我看在於他具有別的小丑所不具備的幾個條件。

首先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給了含淚大師矯揉造作、浪得虛名的機會。清代學者龔自珍在論及「衰世」時有一段話:「左無才相,右無才史,閫無才將,庠序無才士,隴無才民,廛無才工,衢無才商,抑巷無才偷,市無才駔,藪澤無才盜。」(見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九》)意思是到了「衰世」,朝中無才臣,軍中無才將,學界無才士,鄉村無才民,作坊無技工,商界無才商,連小偷、市儈、強盜都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出現這種狀況,並非「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而是這個「衰世」是一個逆淘汰的社會,淘汰精英,奴才勝出。正如左思所言:「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余大師因緣際會,捷足先登,脫穎而出,暴得大名,也算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選擇」吧。

其次,沒文化的含淚大師張口下筆不離文化,就像太監頻頻向人吹噓其床上功夫一樣,本身就是笑話。含淚大師文章中的錯誤,不同於「魯魚亥豕」之類的筆誤,分明就是不學無術。金文明先生曾著書指摘了含淚大師一百多處文史錯誤,書名「石破天驚逗秋雨」,可見也就想逗逗他、娛樂一下而已。有網友發現,含淚大師最新博文又鬧出認錯祖宗的笑話:將宋代名將余玠寫成了餘珍,並認餘珍為其「先祖」。難道歷史上姓余的人,都是余大師的祖宗?

2009年6月15日,含淚大師為重慶市委中心組作《世界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專題演講,消息上網后,筆者發現含淚大師果然開口就出錯。他總結中華文化的三大優點,第一是「不喜遠征。中國人不會舉一國之力去攻打遠方的國家」。歷史知識貧乏的「文化大師」不會知道,隋煬帝曾三次舉全國之力去攻打高麗。大業七年,隋煬帝親征高麗,下詔徵集全國精兵於涿郡,次年彙集各地兵馬113萬(號稱200萬),兵車5萬輛,船300艘,民夫數十萬,大舉進攻高麗,但大敗而歸。正因隋煬帝「舉一國之力去攻打遠方的國家」,所以才搞得民不聊生,紛紛起義,不久隋朝即亡。含淚大師聲稱中國「不喜遠征」,就算隋煬帝打輸了羞於申辯,攻打高麗打贏的了唐太宗恐怕也會不同意含淚大師的論斷吧?

第三,死不認錯是含淚大師的一貫風格。哪怕是將「致仕」一詞用錯這樣的小錯,含淚大師也要鐵了心做水煮鴨——肉都爛了,嘴還是硬的。不過話說回來,要是含淚大師勇於認錯,還能娛樂大家嗎?

第四,含淚大師的絕技,是一本正經演丑角,滑稽滑到骨子裡。他能把觀眾們的嘲笑當成喝彩,自我感覺那是相當地好。什麼由老師「退居」大師啦、什麼為自己保留「故居」啦,含淚大師總能夠在世人的嘲笑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同時又娛樂了世人。

……

含淚大師只要一露頭,就立即招來罵聲一片,可謂盛世奇觀。於是有人認為這是在「群毆余大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含淚大師如此招罵,自有其可罵之處,如今,含淚大師幾乎淪為一個人人可得而罵之的小丑。於是就有惺惺相惜的人出來替含淚大師抱不平,如有人在「貓眼看人」發帖,題為「今天這樣對付余秋雨,明天我們就全是余秋雨」,簡直是邏輯混亂、語無倫次。難道說,我們今天群毆騙子,明天我們就全變成騙子?我看應該這樣說:如果我們今天不這樣對付余秋雨,明天我們才有可能變成余秋雨。

就連指責李輝先生批評文懷沙是「道德飆車」的易中天先生,近日也忍不住連續發帖要求含淚大師將「詐捐」之事講清楚,這似乎有悖於易中天先生自定的「不能在公共空間追查他人的隱私道德,無論是似是而非的或是真實確鑿的追查」的「人類文明的底線」。如果按照易中天先生要求的質疑名人必須「證據確鑿」的原則,那麼,蕭夏林先生質疑含淚大師「詐捐」,「問題就大了」!易先生舉例說:「比如你要說某人『年齡造假』,就得說清楚三點:造了沒有?為什麼造?怎麼造的?三個方面,都要有證據,一個不能少。」照此理論,蕭夏林先生要質疑含淚大師捐款造假,就得說清楚三點:造假了沒有?為什麼造假?怎麼造的?蕭夏林先生充其量只能說清楚第一點,第二、第三點,也許只有含淚大師才能作出權威解釋。含淚大師不說話,蕭夏林先生豈不是沒有權利質疑了嗎?沒有蕭夏林先生的首先質疑,易先生還能興緻勃勃地參與「群毆」含淚大師嗎?

而能使人置「人類文明的底線」於不顧,亦可見參與「群毆」含淚大師多麼富有樂趣!我撰此文,也是為了娛樂。試想,如果文化人都像易中天先生那樣義正辭嚴、滴水不漏,沒有一個著名小丑供我們嘲笑,我們的文化生活該是多麼的單調乏味!

16

主題

1249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沙發
外賣郎阿笨 發表於 2009-6-20 21:10 | 只看該作者
我含淚勸告大家,不要來這裡圍觀!

散了散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4

主題

269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7
3
 樓主| 無維II 發表於 2009-6-22 08:36 | 只看該作者
我含淚勸告大家,不要來這裡圍觀!

散了散了
外賣郎阿笨 發表於 2009-6-20 21:10


現在不含淚了,興娛樂,興感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03: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