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邋遢道人:悲乎屈原之痛——中國產業不設防

[複製鏈接]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uton2008 發表於 2009-5-30 0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邋遢道人:悲乎屈原之痛——中國產業不設防

作者:邋遢道人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3198    更新時間:2009-5-28   頂 熱 薦   【字體:小 大】


悲乎屈原之痛——中國產業不設防  

   

前幾天就看了中央二台關於金龍魚上調油價的討論。關於外資控股中國很多產業的說法早就知道,關於新加坡控股的金龍魚系列食用油已經佔中國食用油半壁江山,外資已經控股中國食用油加工80%的資料不僅貧道知道,國家相關部門肯定也很清楚。但是,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無論老百姓還是學者們都不太在乎,因為這都符合市場規則,也都是中國加入WTO允諾的。引進外資本來就是國策,引進外國「先進管理」也是國策。現在,連中央電視台這些遲鈍的記者們也注意到了,這事情不那麼簡單。  

   

報道中記者採訪金龍魚中國負責人,他講金龍魚系列提價10%的原因是國際大豆等價格有些上揚。記者接著採訪其他相關人員,都指出期貨與零售沒什麼關係,關鍵是大豆等油料的價格一直在下降,原料上升完全是借口。情況只與這些情況有關:到目前為止,中國食用油加工行業80%是外資控制;中國大豆進口80%渠道是外國公司控制;同時,中國油料產量從2000年達到近5000萬噸,2007年的4288萬噸,2年下降14.2%。而2008年我國大豆進口已經達到3744萬噸,是2007年全國油料總產量的87%。2009年大豆進口又激增,一季度大豆進口就達到1750萬噸,而且逐月增加,預計全年大豆進口不會低於7000萬噸,是全國油料產量的兩倍多,也就是中國油料64%將依賴進口。  

   

這就是2005年5升裝金龍魚色拉油35元一桶,2007年50元一桶,2009年3月60元一桶,現在還要提價10%的原因。看到一則消息,專家評論說今後食用油價格主要看生產廠家的「態度」了。什麼是態度,也就是臉色。也就是他們想漲想跌你是管不住的,中國人以後只有看外國人臉色來吃油了。哈哈,終於知道厲害了吧。只要你吃的油80%是外國控股企業生產的,他們用的原料64%是從外國進口的,而進口的80%是外資控制的,你能不看他們臉色吃油?  

   

1992到2000年,我國油料產量從2800萬噸增長到近5000萬噸,其中大豆從1250增長到2010萬噸,年均增長6.1%。大豆是我國開放最早的農產品市場之一,根據WTO協議,2001年以後,我國大豆市場大門已經徹底打開。豐益國際(金龍魚)2008年營業收入291.45億美元,同比增加77%;凈利潤15.31億美元,同比暴增164%。其他外資企業ADM、邦基、嘉吉利潤分別為18.02億美元、10.64億美元、39.51億美元。  

   

怎麼榨油企業在中國人手裡就虧,到外國人手裡就賺呢?是不是他們經營水平就是高呢?看完前面一段就知道,只要掌握了一個國家的油料和食用油的定價權,怎麼能不盈利呢?  

   

事情發生在2003年,當年美國大豆在芝加哥期貨上市后,價格突然上升,中國加工企業大量高位吃進。此後又莫名其妙突然猛降,使中國加工企業每加工一噸油虧損500元,造成國內70%企業停產。2003年至2005年間,四大國際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大舉進入中國,通過低成本兼并重組,控制了中國66%的大型油脂企業,控制產能達85%。  

   

外資控制中國榨油行業后,開始大量進口價格低出油率高的轉基因大豆,使我國東北農民生產大豆沒人收購,造成大豆產量自2003年後逐漸降低,到2007年年均下降9%。這就造成了當前中國食用油產業鏈的現狀。  

   

其實,早在2004年,有關大豆和食用油加工業的情況就有很多研究報告和警示,很多非主流研究人員在網上和內刊上發表過很多研究報告和建議,希望進行控制。  

   

現在,很多非主流研究人員還在告訴有關單位:外資正用同樣手法染指中國糧食加工業,肉類企業,而且已經大有斬獲。  

   

也許有一天,中國人的嘴,就會完全被外國人管著。到那一年的端午節,這些嘔血的人大概也只有跳汨羅江的份了。  

   

其實,中國被外國人完全控制的行業並不只食品業,利潤最高的洗化行業早就被外資控制了。  

   

l993年,英國聯合利華公司收購了中華牙膏。  


     l994年,熊貓與美國寶潔組建合資公司——北京熊貓寶潔洗滌用品有限公司,寶潔以65%的股份控股合資公司。2002年,北京日化二廠正式從寶潔手中收回了「熊貓」品牌。  


     l994年,英國聯合利華公司收購了著名品牌美加凈,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此前的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 2002年,上海牙膏廠對外正式宣布將從聯合利華手中收回美加凈牙膏品牌,但已失去了發展的寶貴時機。  


     l996年,活力28集團公司與德國美潔時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湖北活力美潔時洗滌用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德方控股60%。7年後,中方收回品牌。  


     l996年,德國漢高公司收購徐州海鷗集團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11日 下午,經歷4年的談判,法國歐萊雅集團在北京宣布:歐萊雅集團正式簽訂了收購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的協議,完成其收購中國品牌的首個案例。此次對小護士品牌的收購,還包括其位於湖北宜昌市的一個生產基地以及小護士所有分銷、管理系統,所有這些全部納入歐萊雅旗下。相對收購之前小護士的知名度也漸漸在淡去。2004年歐萊雅集團又收購羽西。至此,歐萊雅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併購后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2007年10月2日 ,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Beiersdorf)(旗下代表產品:妮維雅)以3.17億歐元(約35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國內最大的日化企業——絲寶集團85%的股份。  

   

      2008年7月30日 ,幾經博弈,力克寶潔、聯合利華等眾多對手,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終於成功將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收歸旗下。大寶2005年銷售額為7.8億元(佔全國市場1%),在國內護膚品企業中排名第一,這樣,強生就擁有了大寶遍布全國的二、三線營銷網路。大寶是還會續寫「大寶,天天見」的神話,還是從老百姓的視野中慢慢消失,這將不得而知。  

   

美國寶潔公司從1988年進人中國市場以來,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寶潔」公司在華辦了 10 家分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資企業外其餘 9 家是獨資公司。在成功推出飄柔、海飛絲、潘婷、舒膚佳、玉蘭油、護舒寶、碧浪、汰漬等系列產品並主導了中國日化消費品潮流之後,終於在 2004年5月11日 ,與在華合作16年的老夥伴和黃分道揚鑣,並宣告一個月內實現在華獨資。寶潔公司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其實哪裡只有食品和洗化?目前世界 500 家最大的跨國公司已有 480 多家在華投資辦企業。據權威人士指出,早在 1995 年外商已對中國「橡膠、輪胎、啤酒、造紙、洗滌用品、碳酸飲料、醫藥、電梯、機床、彩管、燈泡、集裝箱、錄像機、光纖光纜、行動電話、程式控制交換機、計算機、微電機、電子元件、轎車」等 20 多個行業或產品形成了「控制」局面(《經濟導報》1998 年 5 月 20 日)。據中國企業管理協會1995 年調查,進口品牌和合資品牌佔中國銷售市場在 60 %以上的產品有:轎車、洗髮精(占 64.5 %)、香皂(占 87.1 %)、洗衣粉、美容化妝品、衛生巾、奶粉、可樂和汽水(占 70.4 %)、膠捲等幾百種商品和上萬種規格。據《經濟參考報》 1996 年 8 月 12 日報道,洋貨在中國市場佔有率:攝錄機占 99% 、傳真機占 98% ,化妝品 75% ,洗髮用品占 75 %。時間又過去了十多年,隨著外商增資擴股,大肆收購兼并國有企業,大辦獨資和控股企業,外商特別是跨國公司進一步控制中國製造業,有全面收購中國機械裝備工業的企圖,並有全面主宰中國商品市場的危險。   

   

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是中國與西方矛盾最緩和的時期,中國是「我家大門常打開」,不僅不設防,而是千方百計吸引外資收購。尤其是地方政府積極性最高。出讓國企吸引外資本來就是政績,賣得越多越有本事。而且賣了地方國企,收入又是本地財政的。中央主管的商業部、外經貿部、銀行等主要控制司局的負責人恰好是北大法律系的一個賣國團伙(最近都雙規了),上下勾結,內外勾結,於是,中國在一個和平時期,高高興興地把國家最賺錢的行業都給了外國人。  

   

國企由政府賣給外國人和私人企業,私人企業再賣給外國人。這個路子當然還在走。看到最近說要私企進入國企壟斷行業,就知道新一輪又開始了。無非今後看不見政府賣國企給洋人,而是政府賣國企給私人,私人再賣給洋人。就這麼一路賣下去,還能剩些什麼呢?  

   

貧道開過超市。小型超市銷售最大的兩個部類,一個是食品,一個是洗化,第三才是塑料製品等。以前我們都說外國超市裡80%的產品是中國製造,其實中國超市裡和外國超市裡80%的產品都是「洋人在中國製造」。  

   

看到這樣一些介紹:「屈原出身貴族,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懷王十五年(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  2287年前,屈原投汨羅江而死。  

   

中國現在似乎沒有當年楚國的危險,虎狼之師的秦軍還沒有兵臨城下,似乎還沒人能像屈原那樣絕望。屈原跳汨羅江后56年,楚國亡。  

   

中美共治的夢,不就是秦楚黃棘之盟嗎!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