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娛樂圈--活在歷史邊兒上的人們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3-14 1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那些活在歷史邊兒上的人們若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娛樂方法,便不能認識一個民族,好像對於個人,我們若不知道他怎樣消遣閑暇的方法,我們便不算熟悉了這個人。  

  ——林語堂  
-----------------------------------


  中國古代有沒有娛樂圈兒?如果按照今天的眼光去看的話,恐怕很難找到嚴格意義上的娛樂圈兒。然而,沒有八小時工作制的古人一定有著太多的業餘時間需要打發,娛樂活動一定是必不可少。況且,在信息極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縱使有精彩的大型演出,也很難流傳下來。然而,演藝者的精湛技藝一直填補著我們先輩們的精神生活——儘管他們的遭際甚至不如一盤經典的老式唱片,可以被人常常從塵封的記憶中想起,一次次浸淫其中。在整個的人類發展史上,他們比起那些王公貴族來,只是配角,而已。  

  古時的娛樂圈兒中人不像今天的明星大腕兒一樣可以四處走穴。當然,他們的名氣也不會比今天的大腕兒們更大,最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以來我們媒體的力量過於微弱所致,然而,他們足以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做到名噪一地和名噪一時。而這一地與一時恰恰被有心人記錄了下來,便成了殘缺不全卻別有風味的古代娛樂圈兒。  

  關於他們的故事,總是零散地存在著。那,我們就看一看這些零散的與娛樂有關的人與事——\一篇發了三千年的新聞通稿  

  中國古代最早的娛樂記者是屈原。他的《九歌》則是一篇發了三千年的新聞通稿。  

  「九歌」是祀神的巫舞,表演者自然是巫人。共十一篇,前面十篇是每篇祭一個神,最後一篇是結束時的送神曲。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所表現的這些神的形象,並不是抽象的、虛幻的精靈,而是充滿著人的感情,這些神靈和我們一樣,有痛苦、歡樂、願望和追求。這種神靈的平凡化,已經顯示出中國戲劇藝術發展的萌芽。  

  根據《九歌》的描寫,就可以大體上勾勒出這一場歌舞的輪廓:  

  喜氣洋洋的節日里,祭神的壇場已經布置就緒。所祭的神中第一位是「東皇太乙」,是群神之首;另外九位,大部分是山川自然之神,如「雲中君」(雲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東君」(太陽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一部分是掌握人們命運的神,如「大司命(管理人類壽命的神)、「 少司命」(管理子嗣的神);比較特殊的是「國殤」,祭的是為保衛國家民族而犧牲的戰士英靈。祭品擺滿了祭台;樂隊排列在兩旁(樂器中有鍾、竽、鼓、瑟及簫、?等),合唱隊也做好了準備。主祭的巫師神情嚴肅,穿著掛滿了玉飾,一路走來就會叮噹作響的法衣,手持特製的法劍,首先出來迎神——東皇太乙。  

  這時,滿堂的巫女開始輕盈地跳起舞蹈,她們身穿艷麗的服裝,個個花枝招展,舞起來的時候,就像百花開滿了神殿,在熱烈的歌舞聲中,主祭的巫師祝禱著神的康樂。  

  這是一場作為序幕的群舞。  

  接著,「小場子」開始了。  

  群舞結束,「雲中君」上場,做空中翱翔狀。巫人唱出盼望神靈降臨的心愿。  

  雲中君在雲層中漸漸隱去。「湘夫人」上場了,她漫步在湘水岸上,等待著心愛的湘君,可是湘君沒有來。她便唱出低沉的哀歌,憂傷浸透了她的心靈。最後,黯然離開。湘夫人剛剛離開,「湘君」便來了。他和湘夫人一樣,同樣地深愛著對方。看不到湘夫人的時候,他也唱出了內心的痛苦,因為是男性的自白,愈顯纏綿悱惻。由此可以看出,這一幕決不是愛情的悲劇,只是偶然的誤會罷了。他們的結局一定是可以預見的「大團圓」。  

  接著是「大司命」出場。風神為他開道,雨神洗凈雲路的塵埃。他獨自舞著、唱著,傾訴著對愛情求之不得的感傷。如此威風八面,仍有難以如願的悵恨,令人同情和費解。  

  「少司命」上場,他默默無語地舞著,在滿堂美麗的巫女中,注視著其中那個自己鍾情的女子;可是當這個女子用歌聲來表現對他的愛慕之情時,他卻又默無一言地飛逝而去,好像有難言之隱,空留一片惆悵。  

  「東君」駕著龍輦,發出隆隆響聲。他是太陽神,出場時自然滿天霞光,令人炫目。他看到這場歡樂的歌舞,立刻迷醉了,簡直是流連忘返。但他深知自己的職守,理智終於戰勝感情,太陽神還是駕著龍車起程前進了。  

  風流瀟灑的「河伯」上場了。他和女孩子們已經玩樂了一天,此時日落西山,他和她們仍然難捨難分,戀戀不捨地送別了女孩子們。  

  緊接著這些令人快樂的場面,凄厲的「山鬼」出現了。她是那樣美麗苗條,但本來含睇宜笑的臉上卻冷若冰霜。她正等待著失去的愛人,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顧狂風暴雨,她總是佇立在高高的山巔之上;秋風掃葉,山猿夜啼,景色的凄涼更加重了這位痴情女子的千重愁、萬種恨。她唱出凄厲的歌聲,傾瀉著自己熾烈的愛情。  

  「小場子」的最後一個節目,是「國殤」,這是一場男巫的群舞。他們都扮作戰士的模樣,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寧死不屈。歌隊唱出了對他們的深深懷念和歌頌之情。  

  最後,又是一場巫女的群舞,她們手拿春花,祝願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像春蘭秋菊一樣茂盛,天長地久。  

  演出就在這歡樂的送神曲中結束。  

  何其精彩的演出現場記錄!屈原被後世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一點總是讓人費解,《離騷》《天問》這些篇章中明明是一腦門子官司的,談何浪漫?正因為有了《九歌》,屈原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一千秋美譽。  

  不禁聯想起如今的娛樂圈兒,有哪一個記者會在不拿紅包的情況下把一台晚會記錄得如此精彩又詳盡?  

  ◎ 靠跳舞發跡的安祿山  

  相傳,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但是,總也得不到重用。一天,聽人講起飛將軍李廣的故事,這個大男人不禁淚如雨下——難道我註定要和飛將軍一樣,終生玩命卻得不到任何回報?  

  他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紹的那個叫做楊國忠的地痞無賴,那人鬼精靈得很,說不定會有什麼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處打聽不著此人,後來聽說他居然是當今皇帝寵妃楊貴妃的遠房哥哥,已經進宮做官去了。  

  這消息讓安祿山差點死過去——這麼一個無賴,居然也當上了官?!而且據說是身兼數要職。  

  安祿山託人打聽到了楊國忠的住處,不惜血本上了一份大禮。向楊國忠傾訴了自己戰功赫赫卻不得重用的遭遇。楊國忠看見大禮,自然是深表同情。他又覺得安祿山驍勇善戰,是個值得培養的對象,便把安祿山引薦給了楊玉環。楊玉環見安祿山生得勇武,頓時喜愛不已,當即認作乾兒子,並向他傳授了一個升遷秘籍——當今聖上喜愛胡旋舞,你如果會跳這種舞,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展示,比在疆場上立戰功重要得多。安祿山忙問哪裡去學。楊玉環當即為他跳了一曲。安祿山哪受過這待遇,跪在地上山呼「娘娘千歲千千歲」,那舞蹈極其輕盈,跳起來疾如飛鳥。安祿山萬萬沒有想到體態如此豐滿的娘娘千歲居然會跳這樣的舞蹈,心中佩服不已。楊玉環為他引薦了一個民間胡旋舞師,專職教他。安祿山跳這樣的舞蹈實在是勉為其難,他的體重足有200斤以上,要達到疾如飛鳥的境地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為了達到目的,安祿山不惜力氣,五年寒暑終成一代胡旋舞大師。此後,楊玉環專門為他安排了一次在皇帝面前顯露的機會。安祿山的表演引起了玄宗極大的好感,他對這個胖大的傢伙如此精於舞蹈而感到詫異。安祿山五載苦修,一朝成為寵臣,因為胡旋舞。而後來的馬嵬兵變,楊貴妃、楊國忠被逼自盡,也是因為胡旋舞。  

  安祿山的成功,可以說是得益於唐玄宗所創造的當時最豪華的宮廷娛樂圈兒,他感動了宮廷娛樂圈兒的總策劃,而恰恰這個總策劃的另一個職業是皇帝,於是,剩下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 不惜千金買琴摔  

  利用娛樂圈兒出名的方法有很多種。唐代大詩人陳子昂卻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他年輕時從家鄉四川來到長安,準備一展鴻鵠之志,然而朝中無人,故四處碰壁,懷才不遇,令他憂憤交加。  

  一天,他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見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觀者中達官貴人不少,然不辨優劣,無人敢買。陳子昂靈機一動,二話沒說,買下琴,眾人大驚,問他為何肯出如此高價。他說:「吾擅彈此琴,請明天到敝處來,我將為爾等演奏。」  

  次日,陳子昂住所圍滿了人,陳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憤而言:「我雖無二謝之才,但也有屈原、賈誼之志,自蜀入京,攜詩文百軸,四處求告,竟無人賞識,此種樂器本低賤樂工所用,吾輩豈能彈之!」說罷,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頓時粉碎。還未等眾人回過神,他已拿出詩文,分贈眾人。眾人為其舉動所驚,再見其詩作工巧,爭相傳看,一日之內,便名滿京城。不久,陳子昂就中了進士,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遺。  

  這個故事後來被傳為佳話,也成為利用娛樂圈兒成名的一種「終南捷徑」。  

  ◎ 丑角唐玄宗  

  性情皇帝唐玄宗進入娛樂圈兒對於眾多戲子而言,實在是個不小的鼓勵。  

  唐玄宗在「梨園」戲班,非常喜歡扮演「丑角」,劇中凡有「丑角」可演,無論角色大小,唐玄宗總是很認真地登台上場。因他是一國之君,登台演出且扮演丑角,有失君威,於是在演出時,特意在臉部掛上一小塊白玉片兒以遮面。後來的丑角藝人在演戲時,就效法唐玄宗,在臉上勾畫一個類似白玉片的白粉塊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戲曲舞台上的丑角臉譜。  

  因為唐玄宗愛演丑角,丑角便成了舊戲班中的「特權階層」。梨園名宿和老藝人們說:「過去戲班裡的演員,無論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里的地位也是老二,惟有唱丑角的演員才算老一,因為尊『丑』就是尊皇帝。」舊戲班裡裝有黃蟒、官衣、道袍、王帽、鳳冠、九龍冠、聖旨、笏板、尚方寶劍等道具的箱子,是不能隨便坐的,惟有醜行演員敢坐。丑角演員在後台可以隨意坐立,但其他演職人員就要按章行事。在演戲前,只有丑角演員勾畫臉譜后,其他演員才能化裝及勾臉。在趕廟會唱戲時,戲班子先要敬「神」,大家都要磕頭跪拜,但是唱「丑」的演員,無論年齡大小,男女老少,資歷高低,都可以不鞠躬、不作揖、不磕頭。這些規矩,皆因唐玄宗的緣故。  

  這個歷史舞台上的主流人物,因為愛好的邊緣化,變得豐滿可愛起來。丑角唐玄宗比起那些把所有藝人都視為小丑的達官貴人們來,自然是多了不少人性的色彩。  

  ◎ 禰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行為藝術家  

  《三國演義》中記載了東漢末年青年禰衡擊鼓罵曹操的故事。故事是這樣講的:  

  青年禰衡非常有才氣,而且善於擊鼓,頗受曹操寵臣孔融的賞識,曾幾次向曹操推薦。可是,禰衡卻不滿曹操的為人,稱病不肯前往,曹操非常生氣,但礙於禰衡的才名,不便殺他,就令他在宴會上為賓客擊鼓助興,存心出出他的洋相。到了那天,禰衡在曹操的大殿上擊鼓,那是著名的《漁陽三撾》,青年禰衡精通音律,在座莫不感懷。按規矩,擊鼓要更衣,他慢慢脫下舊衣服,裸體而立,渾身盡露。眾人都把臉遮了起來,而禰衡毫不在乎,徐徐著褲,顏色不變。  

  曹操大罵禰衡不知禮法,無理取鬧。  

  「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慨然應對。  

  真正有價值的表達都會被當時的一些污濁氣息掩蓋著,比如禰衡的行為藝術。當然,我們把行為藝術家看作娛樂圈中人,本身就有某種不受歡迎的意味。至於是娛樂圈不歡迎行為藝術,還是行為藝術不歡迎娛樂圈,就不得而知了。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3-14 2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1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