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央視運十紀錄片想到沈圖及鳳凰衛視的張鎮中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9-2-23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央視運十紀錄片想到沈圖及鳳凰衛視的張鎮中

看央視運十紀錄片想到沈圖及鳳凰衛視的張鎮中


百度百科介紹沈圖

[  http://baike.baidu.com/view/311517.html?fromTaglist  ]

  沈圖,浙江桐廬縣人。1936年在杭州上學期間,參加了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救國會和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延安抗大政治教員、分校政治處主任、冀察軍區教導大隊副政委、晉察冀軍區二縱政治部宣傳部長、中蘇民用航空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黨委書記,民航總局副局長、局黨委書記等職。1982年9月當選為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七中全會確認1987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撤銷沈圖中央委員職務的決定。
  沈圖是新中國民航事業的創建人之一,為民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化大革命」中,沈圖同志遭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政治迫害達5年之久,但他始終堅信黨的領導,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本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沈圖同志積極擁護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工作中,表現了突出的睿智才幹、業務水平和豐富的領導經驗。他遵循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示,主持制定了有關民航體制改革和加快民航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民航的現代化建設和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民航走上了企業化的道路。但在運十項目上犯了重大的歷史性錯誤,以虛假的報告欺騙蒙蔽中央,使中國航空工業喪失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絕佳機會。1985年4月沈圖被免去中國民航總局局長職務。198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沈圖所犯錯誤的調查情況,決定撤銷他的中央委員的職務,開除黨籍。1987年十月,中共十二屆七中全會確認1987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撤銷沈圖中央委員職務的決定。
  根據美國和台灣後來解密的文件顯示,沈圖很可能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反,成為叛徒,並涉嫌收受波音公司賄賂。
  199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
  據美國《財富》後來披露,1979年在運十即將成功之際,美國麥道公司在某國民黨高級將領之子、美籍華人張鎮中(現GC3國際創投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曾任香港衛視集團——香港鳳凰衛視的主要股東之一——前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和麥道公司副總裁)的建議操縱之下,通過某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已故國務院高級領導的夫人,進而遊說最高決策者,同時遊說主管民機工業的三機部和民航,希望與中國合作生產麥道的DC-9超80——即MD82飛機。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就是張鎮中的重點突破對象。經過「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力主運十下馬。約在1985 —1986年間,沈圖被檢舉事發,進而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層領導插手,後來竟然又被釋放,然後叛逃國外。1987年的中紀委13大報告中,沈圖事件還被作為腐敗案的典型向全國通報。可惜的是,此時的運十項目已經被撂在乾溝里了。 1985年時張鎮中公開供認,「因為上海搞過運10,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運10,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同時還到處吹噓說,他們怎樣受到中國領導人某某的接見,對方如何贊成他們的看法等等。 但在當時,消息傳來,創造出「運十」奇迹的上海飛機研究所219名技術人員沉重無比.



張鎮中

[  http://www.gemag.com.cn/gemag/new/Article_Content.asp?D_ID=6765  ]

幾乎無人能吹噓自己同亞洲領導人的關係有多好,但張鎮中卻是其中一個。一個被媒體得知的事實是,他與當時中國的核心領導人物江xx和朱xx相識。正因如此,張鎮中擁有二十年順利的職業生涯。在麥道飛機公司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大宗交易中,張鎮中成為一個關鍵人物,在休斯電子供職時,他幫助其在日本建立起了衛星播放的運行系統。此時,這名55歲的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接下了職業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幫助默多克「搞定」中國大陸市場。






吳立波:運十下馬,ARJ能否使中國民機工業走出嚴冬?


[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712/29564.html  ]

導讀:運十下馬是中國國力的重大損失,責任人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ARJ能帶給我們希望嗎?中國民機工業何去何從?

2003年12月20日,對中國民用飛機製造工業是一個應當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人自主研發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型支線飛機同時在上海、西安、成都、瀋陽四個飛機製造公司開工生產。

從1980年9月26日幹線飛機運十上天到今天,事隔23年多,經過無數的痛苦、挫折、反覆和鬥爭,經過自主研發和與國外合作的幾度沉浮,中國的民機工業終於還是回到了從前,但現在的起點已不是23年前,而是更早,也許是30年以前的起點??我們已經不得不放棄幹線飛機的製造,而是重新研製自己的支線飛機——ARJ21。

ARJ21的光榮與心酸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中國民機工業的真實寫照。經過30多年的努力,近20多年的失敗,2002年10月14日,為了探討一套全新的民機工業發展新模式,中航一集團出資3000萬人民幣,吸收集團內13家和集團外1家企業共2000多萬元資金,組成15家股東單位,設立中航商用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國家撥款25個億,前期研發投資50多億人民幣,試圖按照現代公司模式運作,形成中國民用飛機製造業的新模式。這被輿論和國內寄以重望!

然而走進中航商用飛機製造公司,看到的卻是怵目驚心、令人心酸的一幕:大部分的研究設計人員都是50多歲60左右頭髮斑白的老人,剩下的就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四十歲左右科技人員幾乎是空白。

面對著民機戰線都已鬢髮斑白的三位「老兵」:明年就到退休年齡的副總設計師周濟生、已經退休多年但仍然奮戰在前線的趙國強和今年就將退休的沈可正老師,想到當初參加運十項目周、沈老師還只有26歲,趙老師還只有33歲,但在運十上天的20多年後,卻要不得不在衰年,率領一幫沒有基礎的年輕人重新起步,不由令人心酸。

但聽著三位設計師介紹ARJ21支線客機的進展情況,倒是給人帶來一些興奮和快慰。ARJ21支線客機是70?90座級渦扇支線飛機,加長型可到105座級,設計航程從1200到3700海里。從2002年1月進入預發展階段到目前為止,ARJ21項目完全按照計劃進度進展,在六個方面都取得順利進展:

一是2003年6月30日以後從預發展進入詳細設計與製造階段。這比當初運十的速度還快一些。在2003年11月初由國防科工委組織的專家評審會上,專家們認可了ARJ21的總體設計和布局,ARJ21飛機的設計正式通過專家評審。

二是從2003年12月20日,ARJ21的零件加工已經開始,標誌著飛機製造進入試製階段。對此,周濟生副總設計師表示,前期的試製主要是要在 ARJ大規模製造前,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製造流程。在設計上,ARJ要建立自己的三維立體設計模型,然後再把三維設計變為二維平面圖紙,產生工程設計材料清單,完成從數字化設計到工廠製造的轉化。

三是ARJ的市場拓展工作取得初步成功,已經於2003年9月17日簽訂35架飛機的訂單,其中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0架、深圳金融租賃有限公司20架、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5架。在飛機商處於全面設計階段,詳細設計圖紙還沒有出來就能取得這麼大規模的訂單,這在民機工業史上絕無僅有。

周濟生表示,以前搞飛機的思路是我們能搞什麼樣的飛機,而不是用戶需要怎樣的飛機。這一次在ARJ項目上,中航商用飛機製造公司完全是按市場模式操作,在走訪了上航等多家民航公司的基礎上,根據客戶需要多少座、喜歡什麼樣的發動機,包括高原適應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都廣泛徵求了客戶意見。在成本上,ARJ也把成本控制在低於國際市場5-10%的水平。

對於客艙,考慮乘客對舒適性的需求,ARJ的艙高、行李架、座位寬度、排距等方面都達到了支線客機的最好水平,某些方面達到了幹線飛機的舒適度。

四是2003年9月ARJ的適航審定工作全面啟動。試航證是適航當局為維護公眾安全和利益,規定民用飛機上天前必須取得的資格。周濟生介紹,如果 ARJ不能取得適航當局的型號合格證,就沒有資格進入航線,加之適航條例也在不斷的更新之中,所以為了不因此延緩ARJ進入市場的步伐,適航申請工作已經順利開始。

五是2003年11月已經與通用電器飛機發動機集團(GEAE)簽訂了發動機供貨合同,涉及500架飛機發動機,總計約30億美元的金額。通用飛機發動機集團為ARJ供應CF34-10A發動機,並為CF34-10A發動機與ARJ21飛機的整合與中航商用飛機公司展開合作。

六是ARJ飛機11個系統的供應商已經確定,還有2?3個系統也在協商之中。目前中航商用與各供應商已經進入對系統的聯合定義階段。

三位老設計師都對ARJ項目寄予遠遠超越項目本身之外的厚望。已經退休7年的趙老師依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於這個項目,他想的更多更遠的是:「有了這個項目,中國民機製造事業就能重新聚集起一批人,我們這些慶幸還活著的老頭子經過傳幫帶,就可以避免民機工業薪火失傳。這對中華民族太重要了。否則,我們的後代面對的就可能是一張民機工業的白紙,想把民機工業重新撿起來都不可能了。那樣的話,我們這一代人就沒法向歷史交代了。」趙老師接著說:「我現在特別注意培養年輕人,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上大型幹線飛機的能力」

「究竟ARJ在技術上是怎樣的情況呢?是否像在宣傳中所聲稱的那樣先進呢?」

面對《瞭望東方》的置疑,三位設計師的回答既令人驕傲,也讓人遺憾。

ARJ是中國完全自主原創設計的一架飛機。與運七改進型的新舟60和哈飛與巴西合作生產、完全是巴西技術的ERJ145相比,ARJ在設計難度上遠遠超過了前兩者。

周副總設計師介紹,ARJ最高座級可達105,儘管是支線飛機,但卻處在支線飛機的上端,是支線飛機和幹線飛機的跨級產品。它的外型比幹線飛機更小,基本型機長只有32.68米,加長型也只有36.06米。但由於它使用的是和幹線飛機(比如波音737)的通用設備,所以實際上要把和幹線飛機同樣大小的設備裝在更小的體積內,設計難度實際上是遠遠大於一般的支線飛機,甚至大於幹線飛機的。

「那是不是可以說,中國已經具備了設計幹線飛機的能力了呢?」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上大型幹線飛機的能力。除了設計能力之外,幹線飛機對製造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在中國與麥道合作生產MD90過程中,中國已經掌握了幹線飛機的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周語氣非常肯定的表示。

「我們能搞ARJ就能搞像737這樣150座左右單通道的飛機。如果下決心跳一跳,像767這樣250?300座、一排7座單通道的窄體幹線飛機,也是有可能的。但像747這樣一排10座的大型寬體客機,中國如果要搞的話,問題就大一些。所以,單通道的737到757,我們中國人都能搞,製造問題在MD90項目時就已經解決了。」

「那為什麼我們沒有一直沒有上呢?」

「這個說來話長了。提起中國的民機工業,就不能不提到運十。不給運十『平反』,中國民機工業就沒有希望!」老趙的回答得到另外兩位老人一致的肯定,但在他們異常複雜的表情之中,充滿了痛楚、憤慨、無奈、失望。

「不給運十『平反』,中國民機工業就沒有希望!」

1999年因心肌梗塞而被從死神手裡搶救回來的趙國強,剩下不多的頭髮已經基本全白了。因為長期勞累和運十下馬帶來的長期悒鬱,雖只有60多歲,但他看上去像70多歲的老人。但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和對歷史未盡的責任,卻時時纏繞著他。在《瞭望東方》再次約到這位上海「運十第一人」 ,進行關於運十問題的採訪時,他關於運十的籌劃階段的獨家回憶,使時光倒流了30多年,而那句「半個世紀航空夢,提起民機心就痛」的沉痛開頭,讓聞者無不動容。

1968年更早些時候,周總理建議南方一個飛機廠發展像IL-18這樣的飛機。但沒有得到當時主管飛機製造的三機部的回應。在1968年冬天「轟六」試飛成功之後,周總理再次建議有沒有可能把「轟六」改造成一個民用飛機,仍然沒有得到三機部的回應。

1969年,毛主席視察上海時詢問上海是否可以製造飛機。1970年7月,毛主席又一次到上海時,再次指出,上海有比較好的工業基礎,應該有可能製造飛機。於是,在周總理兩次建議無效,毛主席再次要求之後,上海造飛機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毛主席講話之後,吳法憲(空軍司令,當時空軍是飛機工業的主管部門)馬上要求三機部落實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意見。7月末,三機部開會要求轟六的總設計師馬鳳山領導專家組,在調研后考察拿出設計思路。此時,33歲的趙國強是專家組的飛機構型設計師。

1970年8月國家計委?中央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原則批准了航空工業領導小組提出的「關於上海試製生產運輸機的報告」。同時,經過日以繼夜準備,8月初考察廣州之後,專家組準備了四套方案,並於9月12日在上海向空軍和上海地方彙報了設計思路。當時決定,運十的業務上歸口三機部,但由以王洪文為首的上海主持領導。而這成為為運十研製成功后屢遭厄運的關鍵。

1970年9月21日,從172廠抽調的70名飛機設計骨幹、空軍第一研究所抽調的20名技術人員和605所抽調的20名外型和空氣動力方面的設計師全部到達上海。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從開始落實到設計思路確定和人員調配,總共只用了兩個月,中國第一支民機設計隊伍形成了和運十項目以神速開始運轉。

當被問及「中國從巴基斯坦換美國波音707飛機以供運十研究,運十是波音707的翻版」是否是實情時,周濟生明白的告訴《瞭望東方》,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巴基斯坦的飛機在新疆境內墜毀,運十研製人員得到的只是它的殘骸,並不曾得到整機。「至於說是波音707翻版,更是無稽之談,波音公司自己都否認了翻版之說。」

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和困頓,1980年,運十初步成功了!作為參加運十研製的老將,周濟生至今提起運十當研製成功的情形依然激動無比,也讓我們回到那光輝的一刻:

1980年9月26日,經過中間近兩年因政治原因干擾的停頓,實際上用了大約八年時間,研製費用總計5.377億元人民幣(其中研製費3.34億元,基建費1.747億元,上海市提供流動資金0.29億元,而如今國外研製一架幹線飛機也要花7-10年時間,總研製費用達到20-50億美元),運十在上海試飛成功!
20年前的運十在中國航空工業史上迄今仍然獨領風騷,保持著下列記錄:

  ● 運10飛機是第一架國產渦扇發動機旅客機
  ● 運10飛機的客艙按高密度布置最多可達179座,是國產飛機中座級最高的飛機。
  ●運10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10噸,是最大的國產飛機
  ●運10飛機最大航程長達8300公里,是飛得最遠的國產飛機
  ●運10飛機最大時速(真速)達974公里,是飛得最快的國產運輸機
  ●運10飛機的實用升限高達12000米,是飛得最高的國產運輸機
  ●運10是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CAM4b和後來的FAR25部)設計的國產飛機
  ● 運10飛機是第一架飛抵拉薩的國產運輸機

運10飛機的研製共採用了近百項新材料,一百多項新標準、新工藝。機體國產化率100%,除發動機向國外採購配套外,航電和機械系統國產化率超過96%。整個研製過程沒有依賴過一個洋人,她是我國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飛機。

運10首飛並成功地進行了各項飛行試驗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讚譽,當時的外電評論說:「在得到這種高度複雜技術后,再不能視中國為一個落後國家了!」。當時的波音公司總裁稱讚說:「你們畢業了,我們也畢業了,我們只不過比你們早畢業幾年。」運10是繼「兩彈一星」之後為中國贏得榮譽和國際地位的偉大創舉。

提起這些,專業人士無比遺憾的表示,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運十能夠得到繼續發展和改進,它的技術將使中國軍用飛機,尤其是戰略轟炸機、加油機和預警機等對中國空軍至關重要、對中國軍事力量增長至關重要的武器得到長足和決定性進展。果豈如此,中國在面臨南使館被炸、中美撞擊、台海危機等一系列使中國人深感屈辱的事件中,將決不會如此被動!

慘遭扼殺的「運十」

航空工業的人士提起運十下馬,沒有不感到錐心的痛楚。而採訪中,很多人提及這不得不被歷史銘記的幾件事。

但令人沒有料到的是,運十的厄運在他沒有出生時就註定了。

毫無疑問,運十是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關心和倡導的重大項目,他的獨創性和自力更生也是為世人所公認的,連後來波音公司副總裁斯坦因納都說: 「Y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但軍隊某身居要職、文革中被四人幫整過的軍隊領導,卻在還沒有試飛成功的1977年夏,強行把運十掛上了「波音708」 和「四人幫」的標籤,在172廠中層幹部會上聲稱:「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個波音708。」以後在多種場合,他都提到類似的說法,並對運十表現出明顯的不滿。而這成為中國民機工業迭遭厄運的開端。

曾在172廠工作過的某科技人員向《瞭望東方》透露了一件他親身經歷的事,也足以讓人震驚!其實對於讓上海地方主管、並據以「邀功」的運十項目,三機部的態度實際上是早已確定的。1979年1月,原172廠參加運十項目的一位技術人員到北京出差,聽說了麥道前來遊說三機部和部里不大支持運十的消息。當在北京三機部招待所遇到當時的172廠副廠長陸其羽后,他很高興的詢問陸:「運十的靜力實驗結果非常好,部里這回該支持我們了吧?」陸回答:「不可能。」於是他又說:「那我們馬上要試飛了,試飛成功后,部里總該支持了吧?」陸回答:「也不可能」

在運十試飛成功飛抵北京時,某長期主管國防科工工作、也受過「四人幫」之害的領導人因為受所謂「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個波音708」的影響,拒絕出席運十首飛北京的慶祝活動,並通過各種方式控制甚至禁止國內外對運十成功的報道和慶祝。

1980年12月22日,5703廠寫信給胡耀邦同志,提出運十03架機已完成65%的工作量,現已停產,希望能把運十飛機繼續搞下去,需要中央再補充經費3000萬元經費。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總局以(81)民航工字2號文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對國產運十飛機的幾點看法》的報告,提出:「運十型飛機基本上是測繪仿造波音707/720型飛機……即使運十飛機達到了波音707型機的水平,也不過相當於六十年代初期國外第一代噴氣客機的水平。」,「目前還缺乏足夠的資料對其技術經濟性能恰當的評價。」「由於能源危機引起油價上漲和85年國際民航組織將對超過噪音和煙霧標準的飛機實行限制,波音707飛機已屬淘汰機種」, 「我局有波音707客機十架,因利用率不高,還可用20年」。「民航去年(指1980年)年初十年規劃設想中沒有再添購此類飛機的打算。」民航在報告結尾說:「目前國內繼續研製類似波音707型的飛機是否可取,請鄭重考慮。」

民航的預測究竟是否是事實呢?從1972年至今,中國民航累計購買和租賃經營了463架波音飛機,共花費了約220億美元。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是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到去年年末,中國的各家航空公司一共購買或租賃經營了152架空客飛機,付出的美元達到了90億。

1981年6月18日:三機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錦江俱樂部聯合召開「運十飛機論證會」。國務院國防工辦、國家機械委、國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關單位的領導。在會議的休息時,民航某領導在私下場合向與會的參與運十研製的專家透露:「買一架外國飛機我們你能安排出國200多人次,你們能給什麼呢?」此後,運十的研究處於停頓。

1983年10月,國家計委副主任甘子玉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財政部、民航總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機部胡溪濤。上海市提出,將第三架散件的飛機裝出來,需資金3,000多萬元。會上民航明確表示不要此飛機。三機部表示,應將03架搞出來,以後要看有無用戶。甘副主任在會上表示請財政部平衡國家財力而定。會後,財政部通過調查認為,這種飛機要變成商品,不是花3,000萬元,還要較大的投入,而且沒有用戶,因此明確表示不同意籌措 3,000萬元。此後,國家對運十飛機研製沒有再投入資金,運十飛機研製實際上也就不得不下馬了。

1984年12月23日,谷牧副總理召開的落實運10進藏工作會議上,中國民航某主要領導竟令人匪夷所思的說:「運10一上天,真叫人頭疼。」其實這樣的態度,後文就能找到部分理由。

與此相應,主管運十的三機部不知出於怎樣的動機,沒有把作為70年代重點項目的運十列入六五計劃。

但歷史必須銘記的是,因為3000多萬元不能籌措,運十已經投入的5.37億研究經費白仍了,與此同時,我們花了約400億美元來買外國飛機!

然而此時的運十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另一個外部敵人也在精心設計圈套,千方百計扼殺它。據美國《財富》後來披露,1979年在運十即將成功之際,美國麥道公司在某國民黨高級將領之子、美籍華人張鎮中(現GC3國際創投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曾任香港衛視集團(香港鳳凰衛視的主要股東之一)前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和麥道公司副總裁)的建議操縱之下,通過某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已故國務院高級領導的夫人,進而遊說最高決策者,同時遊說主管民機工業的三機部和民航,希望與中國合作生產麥道的DC-9超80(即MD82飛機)。

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就是張鎮中的重點突破對象。經過「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力主運十下馬。約在1985?1986年間,沈圖被檢舉事發,進而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層領導插手,後來竟然又被釋放,然後叛逃國外。1987年的中紀委13大報告中,沈圖事件還被作為腐敗案的典型向全國通報。可惜的是,此時的運十項目已經被撂在乾溝里了。

1985年時張鎮中公開供認,「因為上海搞過運10,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運10,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同時還到處吹噓說,他們怎樣受到中國領導人某某的接見,對方如何贊成他們的看法等等。

但在當時,消息傳來,創造出「運十」奇迹的上海飛機研究所219名技術人員沉重無比,他們於1984年6月4日,聯名上書《不要花巨額外匯去組裝 DC-9超80,建議在運十基礎上發展我國民航工業》,但為時已晚。當時雖不是最高決策者,但仍有不小作用的總理趙紫陽批示道:此事已定,不要再議了。一議又是兩三年。

於是,中國民機工業開始了「依靠洋拐棍」屢戰屢敗,走上了長達20多年、甚至還將更長的衰敗過程。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沙發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9-2-23 00:07 | 只看該作者
從運十的命運看精英們的無知和急功近利及短視

作者:真是牛軍民


[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582/66/97/8_1.html  ]


看了央視的《龍騰東方》關於Y10命運的紀錄片,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關心和倡導的重大項目,他的獨創性和自力更生也是為世人所公認的,連後來波音公司副總裁斯坦因納都說:「Y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
中國民航購買美國客機的資金直接贊助了美國軍用飛機企業的研製!這就是戰_ 略產業的真正意義!------一架波音飛機價格數億美元------還不包括維修和配件供應,中國民航已_ 經買了3位數的國外飛機------這些錢,用來自主發展,漫說運十,恐怕連運十一都早已經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了!!! 不僅大飛機下馬了,小飛機也不搞了,中國真正的支線客機運七,還是文革期間研製成功的,而最近二十年,則是_ 白卷先生了!而某些人熱衷吹捧的對外合作,所謂中國歐洲新加坡合資合作研製的AE100支線客機,在中國投_ 入大量前期資金(當然含無數人的出國考察學習費用)后,被歐洲人突然宣布中斷合作,中國航空工業再一次被洋_ 人狠扇一個大耳光!------由於沒有自己的自主產業,在被歐洲美國分別狠狠玩弄之後,還不得不組織龐大_ 的採購團(團員們個人卻是好處多多!)輪番到美國歐洲去採購大批量的客機------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更加_ 讓人尷尬的採購了------居然說是「雙贏」!!! 就在中國的精英們喋喋不休地論證著中國航空工業如何與洋人合作才能「最優」化發展的時候,同是第三世界的發_ 展中國家巴西,不僅沒有和美國合作,反而推出了自主產權的支線客機,遠銷世界各地,也賣到了中國!當中國有了「運十「的時候,麥道也曾經熱心地送來了「並不過時的技術」。
運10起源於「708工程」。1970年8月國家下達代號為「708工程」的任務,后定名為「運10」。1980年9月26日,運10試飛成功。但是,就是這樣一架飛機在其成功試飛后,卻最終下馬。
  「這麼大的國家沒有大型客機,實在與國家地位不相符,如果運10不停,一直搞下去,絕對不是現在的局面。而由此引發的大飛機的爭論,也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技術儲備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的一位顧問說。?
  運10下馬不久,國內的專家就群起上書,要求發展自己的大型飛機製造工業。
  1984年6月4日,上海飛機研究所219名研究人員聯名向中央寫信,表示,「不要花巨額外匯去組裝DC9超80,建議在運10基礎上發展我國民航工業。」
在我們看來,在歷史上,中國在這方面是吃過大虧的:不是嗎?當中國有了「運十「的時候,麥道也曾經熱心地送來了「並不過時的技術」,其要求也一如今天的AMD、是「合作」加「投資」,但結果卻是上海飛機廠和麥道在前面合資、運十就在後面下馬。
●直等到「運十」的技術隊伍「徹底散了」,麥道公司也就立刻被波音公司一把給收購了.

最後,直等到「運十」的技術隊伍徹底散了、美國人的後續計劃也就跟著來了,麥道公司也就立刻被波音公司一把給收購了,可以說是「一分鐘都沒有耽擱」。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所經歷的過程就是,中國有「運十」和沒有「運十」時相比,美國撤資的速度比合資的速度更快,而且還說不出對方的「不是」,因為是純屬商業運作、所以,美國人是「合資」時「合得有理」,撤資也「撤得從容」。
據美國《財富》後來披露,1979年在運十即將成功之際,美國麥道公司在某國民黨高級將領之子、美籍華人張鎮中(現GC3國際創投管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曾任香港衛視集團——香港鳳凰衛視的主要股東之一——前任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和麥道公司副總裁)的建議操縱之下,通過某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已故國務院高級領導的夫人,進而遊說最高決策者,同時遊說主管民機工業的三機部和民航,希望與中國合作生產麥道的DC-9超80——即MD82飛機。 當時的中共中央委員、民航總局局長沈圖,就是張鎮中的重點突破對象。經過「金元外交」,沈收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力主運十下馬。約在1985—1986年間,沈圖被檢舉事發,進而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層領導插手,後來竟然又被釋放,然後叛逃國外。1987年的中紀委13大報告中,沈圖事件還被作為腐敗案的典型向全國通報。可惜的是,此時的運十項目已經被撂在乾溝里了。 1985年時張鎮中公開供認,「因為上海搞過運10,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運10,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同時還到處吹噓說,他們怎樣受到中國領導人某某的接見,對方如何贊成他們的看法等等。 但在當時,消息傳來,創造出「運十」奇迹的上海飛機研究所219名技術人員沉重無比.
可以說沈圖是中華民族僅次於秦檜、汪精衛的大漢奸。

●幹線飛機「做不成」,支線飛機必然「也做不好」
中國最後得到的教訓就是:從此之後、中國研製大飛機的能力、就這樣徹底「沒了下文」、結果是:幹線飛機「做不成」,支線飛機必然「也做不好」、整個民用航空業是「潰不成軍」,曾經讓「運十」飛上天的中國民用航空淪落成了為美國、歐洲的波音、空中客車做幾扇艙門、做幾片尾翼、搞幾個機頭的「小承包商」,不得不去賺點兒苦力錢。
●不論是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出於國防安全目的,美國人都有100個理由去搞跨「運十」
東方軍事評論員就指出,象「運十」那樣的大飛機,實際上不僅僅是一項商業產品、更是一種「戰略資源」、儘管這個項目不先進,但「有它無它」對國防所具有的重大影響也是不言而喻。
據我們所知,就在幾年前,有消息說美國人以中國軍方有意將一架波音飛機改裝成大型預警機,威脅要控告中國、其根據是就是「合同」,「合同」規定了售往中國的這一類大飛機、在移作任何軍事用途前、都需要美國政府的許可。也
正因如此,不論是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出於國防安全目的,美國人都有100個理由去搞跨「運十」。

由於運十的下馬,致使我們航空工業的水平還處在20年前的水平。1980年我們可以造100多噸的噴氣客機,而現在,仿製一架SU27、仿製一台AL31都那麼吃力!
我們認準了引進麥道飛機、波音飛機並爭取合作的路,讓運十下馬了,結果是一走30年,至今仍然兩手空空。
  
當時對此還感悟不深,現在回首一看,真是感慨萬千。20年,當年的設計師已經作古,當年的學生已經有了下一代,而我們的航空工業,卻還在20年前的起點上徘徊! 運十,夭折在搖籃里的雄鷹,讓我無語。

運十,記載了一群中華兒女的青春夢想。
運十,是那些為中華騰飛而努力過的人們的紀念碑。
運十,是那些貪官洋奴買辦的恥辱柱!

寫到此,不禁淚如雨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中美簽定了5.5億美元的合約, 由美國幫助中國更新55架殲八飛機的電子設備。 但是美國人並不熱心履行他們的承諾,他們說殲八對於美國來說太陳舊 ,即使是安上了需要的設備, 還是達不到應有的性能。 要徹底達到預期的性能,必須要更換引擎, 而當時美國沒有對中國出口引擎的許可證,等等等等。 安裝設備的成本也隨之上升, 到後來估計要8億美元才能完成, 比預期要高2.5億美元。
在1989年, 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制裁, 包括凍結軍事合作。 在1990年5月份, 中國通知美國政當局, 中方決定取消"和平珍珠"項目。中方為了這個流產的項目一共投入了兩億美元中方得到是一些沒有什麼用處的模型和未完成安裝的設備, 連應有的技術資料也沒有得到。殲八被人家研究一個透,還被扣住不還。
從歷史瞬間看,「和平珍珠」的破碎似乎是偶然的,但從本質上看,卻是必然的。買辦除了誤國,還能幹什麼。
中國花錢為印度研製「費爾康」
2000年,美國以取消對以色列每年高達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作威脅,迫使以色列停止向中國出售價值2.5億美元的「費爾康」預警機。雖然以色列同意向中國賠償3.5億美元,但時間上的損失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更搞笑的是,後來「費爾康」被印度購得,你說我們這個大頭是不是有點太冤?!
值得我們慶幸的是,我們自己又在胡領導下重新在「自主創新」精神指引下,搞出「大預」、「平衡木」、「大鼻子」。「大預」被稱為「爭氣機」,足見我們受傷害之深。問題是,如果早知道我們能自己搞出「大預」、「平衡木」、「大鼻子」,何必跑到以色列那裡丟人現眼,被美帝和以色列合涮?

我想告訴買辦們「許多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我們的兩彈一星和神舟飛船是別人不可能賣給我們的。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1

主題

185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1
3
中南西北 發表於 2009-2-25 07:4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的資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22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4
gaozhiyong 發表於 2009-2-26 03:45 | 只看該作者
買辦不除,國家不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5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09-2-26 09:13 | 只看該作者
我想告訴買辦們「許多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我們的兩彈一星和神舟飛船是別人不可能賣給我們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

主題

657

帖子

213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4

積分
2136
6
bbpp 發表於 2009-2-26 14:33 | 只看該作者
自力更生,永不受制於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06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7
microwave666 發表於 2009-2-28 11:08 | 只看該作者

ARJ是中國完全自主原創設計的一架飛機???

運十當然是抄波音707了, 沒有什麼可以爭的。 問題是抄了多少?應該講沒有完全抄,是較大的參考了一把。外形像但是尺寸上還是有差異的。 然而ARJ21可是大大的抄了波音717, 看上去就像是雙胞胎。 誰叫麥道自己把圖紙都送上門來了呢。其實參考和抄都沒有錯, 應該的。能有老師,何必都是自己發明呢。我只是擔心,ARJ21過分的順利, 那幫子上海人自以為, 設計飛機就那麼倆下子,忘了自己幾斤幾輛。下次栽個大跟斗。從頭到底設計不容易,運十的老前輩知道,ARJ21的小輩不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8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9-3-1 13:2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icrowave666 於 2009-2-28 11:08 發表 [看央視運十紀錄片想到沈圖及鳳凰衛視的張鎮中 - 學術教育 -  backchina.com]  
運十當然是抄波音707了, 沒有什麼可以爭的。 問題是抄了多少?應該講沒有完全抄,是較大的參考了一把。外形像但是尺寸上還是有差異的。 然而ARJ21可是大大的抄了波音717, 看上去就像是雙胞胎。 誰叫麥道自己把圖紙 ...

說的好,看看今天的東航就知道那幫孫子別說大事就是啥子小事也做不好!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8 03: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