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不但我本人,所有台灣人都明白;我軍實力與大陸相比好比以卵擊石,更本無勝算可能,民進黨那幫蠢貨數次差點將台灣人民帶到戰爭邊緣,禍國秧民.同時感謝共軍的大度與海量不認真計較叛徒的無恥和其險惡用心.現回想起往事還心有餘驚!
海軍難堪一擊
90年代以後,我軍大幅更新海軍武器裝備,就某種程度與某個方面來說,我海軍與大陸海軍相比佔有一定的優勢。然而就整體而言,台灣不可能建構超越大陸的「海上優勢」。
首先,我海軍仍然在大量使用過時的武器裝備。如「陽」字型大小驅逐艦服役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不僅基本性能已嚴重退化,事故、故障頻頻發生,而且因零配件早已停產只能是折壁補壁。海軍現有的50多艘「海鷗」級快艇,不僅體型小,速度慢,適航性差,抗風浪能力低,而且導彈射程短,自衛火力弱,因此戰鬥力不強。
其次,二代戰艦存在許多先天不足。如最先進的「拉斐特」導彈護衛艦儘管具有隱身功能,但法國並沒有同時售台先進的100毫米艦炮和最新的「紫苑」-15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我軍只好改裝美國30年前的「海上小槲樹」防空導彈,不僅落伍,而且存在技術協調問題。另外,我軍的二代戰艦主要目的反潛作戰,其在海上難以形成整體與強大的攻防戰力。
再次,建立潛艇作戰部隊的夢難圓。我國向德國、荷蘭購買潛艇裝配組件的計劃落空后,被迫轉向由美國提供潛艇技術、在台灣本島生產和裝配潛艇。但是,台灣根本不具備自行建造潛艇的能力,故而在美國答應售台潛艇近一年半時間后,這些潛艇的生產商都還沒有確定。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潛艇落實生產商尚須一段時間,8艘潛艇全部建造完畢並配上火力系統,沒有10年以上的功夫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潛艇部隊的建成、訓練、形成戰力,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空軍外強中乾
台灣面積狹小,資源有限,但我軍在空軍的建設上盲目崇洋、貪大求全,結果導致了空軍外表強大、實質虛弱的畸形發展。
2001年,連續兩個F—16戰鬥機聯隊成軍。雖然軍方稱F—16兩個聯隊的成軍已使台進入空防戰力高峰,其實,這不過是自吹自擂而已。這些裝備並未使我軍方高興起來,甚至使我空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我軍在F—16成為二流戰機時才能訂購,等交貨時自然也就淪為三流戰機,且故障率極高。據披露,美生產的F—16分為A、B、C、D和N五個型號,A型和B 型是最舊的兩種型號,美空軍裝備的絕大多數都是更加先進的C、D和N三種型號,而賣給台灣的恰恰是最舊的A、B型。美售台的F—16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經過翻新的飛機。不僅如此,F—16設計中也存在著嚴重缺陷。其線路稍有問題就很容易發生短路現象,以致發動機失去推力而使飛機失控。
我飛行員訓練不足,對新戰機認知不足;飛行員素質下降,流失嚴重;戰鬥力易受氣候影響,這些都是空軍難成氣候的原因。
另外,我空軍失事率高得驚人。從1950年起到1999年空軍共失事飛機622架。憑這一數字,我軍飛機失事率達到世界第一。在我空軍中,戰機因其價格和性能的差異有「貴、賤」之分,但在事故率方面卻是絕對平等——都是一樣的高。我軍視「幻影」2000為至寶,除平時的訓練外,不輕易出動它來執行空中監視、巡邏等任務。但即使如此,該型戰機自1998年裝備以來已發生三起墜機事故。
本島劣勢難以招架搶灘登陸
台灣是一座孤島,易被封鎖癱瘓,只要發射數量不多的導彈,或施放—定數量的水雷,就都能達到破壞或封鎖的目的。由於台灣地域面積狹小,軍事、民用目標比較集中,加上台灣離大陸比較近,戰時這些相對集中、距離不遠的目標易受到來自各個方向、各種形式的攻擊,並很快被破壞、摧毀,難以保存第二次打擊和決戰的力量。另一方面,戰爭需要戰場,更需要迂迴作戰的空間,而台灣本島面積有限,平地也少,因而缺乏戰略伸縮與迴旋餘地,我軍只能提前決戰或被迫決戰,這不利於保存實力和尋求取勝的最佳時機。
如果海峽兩岸爆發戰爭,大陸搶佔澎湖島后,我島本部的防禦猶如撕開一塊大缺口。因為從澎湖島進兵,海軍只要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空軍從澎湖飛抵台灣島不超過10分鐘,陸軍的遠程大炮可以打到台灣島西部海灘,掩護登陸部隊。又因為我島從北到南的西部地區為平原與海灘,淺水灘不利大型戰艦、潛艇的活動,如果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大陸海軍無法直接將重型裝備與人員運上海岸,而要大量使用駁船和兩棲運輸工具與武器,這要拖長搶灘時間。但在有充足駁船與兩棲運輸工具和武器的情況下,這種地形有利於全線搶灘登陸,令防禦者無法招架。
另外,我軍五大防線十分虛幻很容易被共軍攻破、軍火彈藥難以維繫大戰、兵力分散易被各個擊破、資源匱乏無以持久為戰,這些都成為我軍在台海戰爭中失利的主要原因。
以上內容皆為我個人分析,站在軍事立場上紙上談兵,還是希望兩岸和平,國共再度攜手,八十年恩怨,一笑泯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