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歷史]11月15日] 慈禧逝世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15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平軍三河鎮之戰(1858年)-----

    1858年(清咸豐八年)11月,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對湘軍精銳李續賓部進行的大規模殲滅戰。
    是年8月,前軍主將陳玉成率太平軍再占皖北重鎮廬州(今合肥),留吳定規駐守,自率大軍往攻江北大營(參見二破江北大營)。清廷聞廬州失守,急命江寧將軍都興阿、浙江布政使李續賓自湖北往援。9月,都興阿、李續賓率湘軍萬餘人自湖北入安徽,於22日攻佔太湖后兵分二路:都興阿率部進圍安慶,李續賓率部圖復廬州。此後,李續賓進兵迅猛,連陷潛山、桐城、舒城,於11月3日率軍5000餘人進逼三河鎮。
    三河鎮地處水陸要衝,為廬州南面屏障。太平軍於此構築城牆,外添磚壘,憑河設險,廣屯米糧,接濟廬州、天京(今南京)。李續賓抵三河后,審視形勢,以為攻城必先破壘,遂派兵6營攻河南大街及老鼠夾一帶之壘,3營攻鎮東北迎水庵、水晶庵一帶之壘,2營攻鎮西南儲家越一帶之壘,自率2營為各路策應。7日黎明,湘軍分路發起進攻。吳定規率守軍依託9壘頑強抗擊,斃其千餘。後為保存實力,棄壘入城,繼續抵抗。湘軍大舉進犯三河,吳定規因兵單而頻頻向陳玉成告急。陳玉成在與后軍主將李秀成部一道攻破江北大營后,即率部兼程往援,並奏調李秀成部同往。湘軍攻破三河城外營壘的當日,陳玉成趕至三河鎮西南15公里的金牛鎮,14日李秀成亦趕至三河鎮東南12.5公里的白石山,兩軍連營數十里,號稱10萬,截斷湘軍退路。李續賓部將勸其退兵桐城,俟援軍到達后再攻三河。
    但李屢勝氣驕,雖知取勝不易,卻不肯後撤。15日深夜,派兵7營,分左、中、右三路,夜襲金牛鎮,企圖僥倖取勝。陳玉成抓住湘軍冒險出擊的有利戰機,以少數兵力正面迎戰,主力則從左翼抄湘軍後路。次日凌晨,大霧迷漫,咫尺難辨,陳玉成部迅速擊潰左路湘軍,並乘勢切斷了中、右兩路的歸路,將其圍困在煙墩崗一帶。這時,李秀成部趕來參戰,吳定規亦自三河出擊。李續賓聞大隊被圍,急率兵4營往救,連續衝擊數十次,均為太平軍所阻,只得撤回。太平軍很快將其大營團團包圍,攻破7座營壘。李續賓突圍不成,當夜被太平軍擊斃(一說自盡)。l7、18日,太平軍將其餘營壘逐一攻破,全殲李續賓部。三河大捷后,陳玉成、李秀成乘勝收復舒城、桐城、潛山、太湖。圍攻安慶的都興阿恐其後路被抄,急忙撤至鄂皖邊境。
    三河之戰,太平軍決策正確果斷,集中優勢兵力,包圍分割,戰術靈活,指揮無誤。當湘軍進抵舒城、三河時,陳玉成果斷決定兼程回援,並奏調李秀成部同往,形成了兵力對比上的絕對優勢。在對敵發起進攻時,太平軍採取正面迎戰與伏擊、抄襲相結合的戰法,各部之間又能密切協同,主動配合,迅速分割包圍敵人,打得湘軍前後左右不能相救,以速決的方式迅速達成戰役目的,最終全殲勁敵。陳、李兩軍乘勝南進,連克舒城、桐城,迫圍困安慶的都興阿退回鄂境。三河大捷,太平軍粉碎了湘軍東犯的企圖,湘軍經此一戰,元氣大傷,使其年余不敢東犯,對鼓舞士氣,穩定江北戰局,保障天京安全和物資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慈禧太后逝世(1908年)-----


清東陵 慈禧陵墓定東陵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11月15日,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同治帝的生母、咸豐帝之妃慈禧太后逝世。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又稱「西太后」。滿族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贈三等承恩公惠徵之女,1835年(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1851年(咸豐元年)被選秀入宮,賜號懿貴人。后冊封懿嬪。1856年三月,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未幾又晉封懿貴妃。1861年七月,同治帝載淳即位,與欽貞顯皇后(即東太后)並尊為皇太后,與恭親王奕忻計殺「贊襄政務王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玉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人。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在外國列強的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及雲南、甘肅等地苗民、回民起義。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她立五歲的載恬為帝,兩太后又垂簾聽政,依靠洋務派李鴻章等一夥封建官僚,開辦軍事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殘酷鎮壓人民反抗鬥爭。1889年二月,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
    「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中日甲午海戰失敗后,她又竭力扼殺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維新運動。
    1898年幽禁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六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后,與帝逃往西安,下令屠殺義和團,並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11月 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

莫斯科武裝起義勝利(1917年)-----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義的消息傳到莫斯科后,當地的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立即建立領導起義的軍事總部,莫斯科工兵代表蘇維埃也選舉產生包括孟什維克在內的革命軍事委員會。布爾什維克領導人諾根和莫洛夫是起義的主要領導者。莫斯科大部分駐軍站在革命的一邊,革命士兵佔領了郵電總局和電報局,控制了克里姆林宮。但起義的領導人此時卻去同以莫斯科市長、右派社會革命黨人魯斯涅夫為首的「治安委員會」進行談判,認為不必通過武裝鬥爭,只需憑藉革命力量的威懾就能迫使資產階級讓出政權。反革命利用談判的機會拼湊了反革命武裝力量達4萬人。
    9日晚,「治安委員會」中斷談判,宣布全城戒嚴,派重兵包圍克里姆林宮,並提出最後通牒,要求讓出克里姆林宮,解散革命軍事委員會並將其成員交法庭審判。最後通牒遭拒絕後,反革命軍隊瘋狂反攻,奪回郵電總局、電報局,重新佔領克里姆林宮,殺害軍民近300人。11日,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起義隊伍展開堅決的進攻,5萬名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同敵人展開了爭奪戰,奪回一些據點,並向克里姆林宮進逼。列寧還派了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彼得格勒赤衛隊來莫斯科支援起義。14日下午,治安委員會簽訂了投降協定。當晚,革命軍事委員會宣布莫斯科武裝起義的勝利。15日,革命部隊肅清了頑固分子的抵抗,攻佔了克里姆林宮,莫斯科起義獲得勝利。

中共中央開除陳獨秀(1926年)-----

被開除黨籍的彭述之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決議:鑒於陳獨秀及其小組織鼓吹取消主義和托洛茨基主義,在行動上從事反對中國共產黨的小組織活動,一再拒絕服從中共中央的決議、警告和幫助,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開除陳獨秀黨籍,並批准江蘇省委關於開除彭述之、汪澤楷、馬玉夫、蔡振德4人黨籍的決議。
    陳獨秀於1920年8月在上海創立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領導創建中國共產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后又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委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7年,陳在中共「八七」會議上被撤銷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

傅作義部與日偽激戰告捷(1936年) -----

收復百靈廟的騎兵第二師軍官

    1936年11月15日,日偽軍5000餘人,在野炮、裝甲車、飛機掩護下,向紅格爾圖中國守軍陣地猛烈攻擊,守軍英勇抗擊,軍民戮力同心,戰鬥情緒高漲。16—18日,日偽軍連續猛攻,均未得逞。
    16日,傅作義親赴集寧,令董其武親率所部,突襲日偽軍。
    17日夜,參戰部隊分別有卓資山、集寧兩地迅速機動至紅格爾圖西之丹岱溝一帶集結,向日偽軍突然發起反擊。19日晨2時,董指揮3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及炮兵營等部,圍殲日偽軍。敵倉猝應戰,激戰至拂曉,狼狽潰退,紅格爾圖戰役自13日開始至19日結束,戰鬥7晝夜,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摧毀了田中隆吉和王英的指揮所,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工英連自己乘坐的馬車也未及帶走。
    偽蒙古軍在紅格爾圖慘敗后,遂改以百靈廟為中心,進犯綏北。傅作義決定在日偽發動進犯前,以遠距離奔襲戰術,先發制人,將百靈廟收復,以毀其巢穴。傅在歸綏新城召開的軍事會以上決定,集中3個騎兵團、3個步兵團及炮兵、裝甲車分隊一部,由騎兵第二師師長孫長勝、步兵第二一一旅旅長孫蘭峰,分別任前敵正副總指揮,進行收復百靈廟的戰役。會後,各參戰部隊即向百靈廟以南35公里的二分子鎮附近集結。
    23日夜,各部隊官兵冒著零下20℃的氣溫和沒膝的積雪,開進至敵軍陣地前沿,於24日零時開始攻擊。由於傅部行動秘密,日偽軍事前毫無察覺,聽見槍聲大作,才慌亂進行抵抗。激戰至 24日上午,全殲日偽軍,收復了百靈廟,共斃敵300餘人,其中日軍20餘人,傷敵600餘人,俘敵4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21日,紅軍領袖毛澤東、朱德在發給傅作義將軍的賀電中說:「足下孤軍抗日,迭獲勝利,日偽軍不能越雷池一步,消息傳來,全國歡騰,足下之英勇抗戰,為中華民族爭一口氣,為中國軍人爭一口氣。」
    全國各界給前線部隊捐贈的慰問金共200餘萬元。

中日桂南大戰展開(1939年)-----

戰前,白崇禧(左)、蔡廷鍇(中)、張發奎(右)在舉行軍事會議的岩洞外留影

    桂南會戰也稱南寧戰役,是中國軍隊在廣西南部地區抗擊侵華日軍的戰役。
    1939年11月15日,日軍為切斷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集結第五、第二十八師團、台灣混成旅團、海軍第四艦隊及第五艦隊一部、陸海軍航空隊等部約四萬餘人及艦艇70餘艘、飛機100餘架,在第二十一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揮下,由北部灣出發向廣西北海大舉進犯。當日午後,第五師團及台灣旅團主力借海空掩護在欽州灣西岸企沙、尤門強行登陸。守軍第四戰區第四十六軍新十九師撤退至欽縣、防城一帶。16日,欽州灣登陸日軍佔領防城,次日佔領欽縣。隨即在飛機配合下越過十萬大山,沿欽邕公路向南寧進犯。
    此時桂南守軍只有四個師及兩個獨立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急調杜聿明第五軍由湖南衡山移向永福,限12月15日在賓陽集中,再向南寧前進;第九十九軍從湖南湘潭及貴陽移向柳州,限 12月10日前集中;第三十六軍自重慶及湖北當陽南下,限12月15日以前在宜山附近集中。桂南會戰開始。
    18日,中國軍隊第四十六軍新十九師於桂南連日激戰,傷亡甚大,分向上思、板城山區撤退。第一七五師企圖截擊北進之敵側背,未獲戰果。第一七○、第一三一、第一三五、第一八八師奉命參加南寧戰鬥。
    24日,日軍攻佔南寧。25日,蔣介石電令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加強守備滇越鐵路。26日,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到遷江指揮作戰,同時徵集汽車將杜聿明第五軍急向賓陽輸送,以確保崑崙關附近山地。同日,南寧日軍第五師團三木部隊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猛攻高峰隘陣地;另一部犯石埠圩,企圖迂迴高峰隘側背。其餘日軍分路圍攻南寧外圍各據點。27日,蔣介石電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指示南寧失陷後作戰要旨。29日,日軍向崑崙關陣地猛烈炮擊,中國軍隊第一八八師派兵增援。同日,日軍飛機輪番轟炸高峰隘方面陣地。
    30日,日軍一部在飛機配合下向高峰隘發動猛烈攻擊,崑崙關方面,日機五六十架輪番轟炸八塘陣地,下午5時八塘失陷。

蔣介石強行召開國民大會(1946年)-----

會場前長江路上的牌樓


1946年11月16日,周恩來在南京舉行的記者招待
會上,揭露國民黨搞獨裁統治和發動內戰的行為


《新華日報》抨擊國民黨的文章


民盟負責人與中共代表在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駐地
合影。左起:周恩來、鄧穎超、羅隆基、李維漢、張申
府、章伯鈞、沈鈞儒、董必武、黃炎培、張君勱、王炳南

    1946年11月15日,在美國特使馬歇爾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導演下,蔣介石不顧中國共產黨和民主同盟的反對,決心撕毀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在南京強行召開國民大會。
    與會代表1381人,絕大多數是國民黨黨員。大會中心任務是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該憲法共14章,175條。其特點是取消人民民主自由的保障,總統有權以法律限制人民的權利;違背政協決議的聯合政府責任內閣制原則,實行總統獨裁製;立法委員不由選民直接選舉,改由法律定之,行政院受總統指揮;違反政協決議的地方自治、少數民族自治原則,實行中央集權。12月25日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宣告閉幕。11月16日,周恩來在南京梅園新村舉行記者招待會,散發書面聲明,表示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一手包辦的分裂的「國大」。12月21日,中共中央發言人聲明中國人民不承認偽憲。28日,周恩來關於時局問題答新華社記者時說:「蔣政府的『國大』與『憲草』既未經政協一致同意,又無聯合政府召集,更無中共及真正民主黨派的代表參加制定,故不論這所謂『國大』已經開過,這所謂『憲法』已經通過,其性質依然是蔣記國大,蔣記憲法,我們及全國民主人士決不會承認它為合法為有效。」
    1946年11月16日,周恩來在南京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揭露國民黨搞獨裁統治和發動內戰的行為《新華日報》抨擊國民黨的文章。
   

1969年11月15日美數十萬人舉行反對侵越戰爭遊行 ------------------------


1969年11月15日美數十萬人舉行反對侵越戰爭遊行這次群眾大示威開始於1969年11月13日,15日達到高潮。它遍及美國各個城鎮,示威活動的中心是首都華盛頓。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從13日傍晚開始的四十小時的反對美帝侵越的示威進軍,14日仍在繼續進行中。沒有盡頭的遊行隊伍,冒著狂風暴雨和冰雹,經過白宮的大門,一直到美國國會大廈。這次示威有來自各州的大約四萬六千人參加。示威隊伍的行列里,大部分是青年,還有許多十幾歲的少年。他們一致要求尼克松政府立即停止侵越戰爭,把美國侵略軍從越南南方全部撤走。
    11月15日,在華盛頓有30多萬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示威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從美國國會附近出發,穿過賓夕法尼亞大街,經過白宮,行進到市中心的華盛頓紀念碑廣常示威者高呼「美國侵略者立即滾出越南」、「征尼克松去當兵」等口號。在舊金山,15日也爆發了主要來自美國西部各城市的有20多萬群眾參加的反對侵略戰爭大示威。示威群眾不顧警察的威脅,舉行了長達12公里的遊行,然後舉行了抗議集會,譴責尼克松政府的侵略政策,要求立即停止侵越戰爭。從13日到15日,全美國有100多萬群眾參加這次反對侵越戰爭的大示威。



「鐵人」王進喜逝世(1970年)-----


    1970年11月15日,王進喜在北京病逝。
    王進喜,1923年生,甘肅玉門人。1938年進玉門油礦當學徒工。解放后,在甘肅玉門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隊當工人。1950年擔任鑽井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率鑽井隊創造月進尺五千米的全國最高紀錄。1960年率一二○五鑽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歷任鑽井隊隊長、大隊長、鑽井指揮部副指揮、大慶油田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6年率一二○五鑽井隊奮戰11個月,突破進尺十萬大關,創造了當時世界鑽井最高紀錄,被譽為「鐵人」。1969年當選為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

天安門事件平反(1978年)-----

    1978年11月15日,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對於一九七六年清明節因悼念敬愛的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複名譽。
    中共北京市委在常委擴大會議上宣布:一九七六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
    會上宣布:一九七六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悼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完全是出於對周總理的無限愛戴、無限懷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於對「四人幫」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愿。廣大群眾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對於因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複名譽。
    根據北京市公安部門提供的材料,一九七六年因參加天安門事件而被捕的三百多名幹部、群眾中,沒有一個是反革命分子。這些無辜被捕的同志現在已經徹底平反,恢複名譽。
    一九七六年清明節前後,首都廣大革命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萬惡的「四人幫」,遭到了「四人幫」的殘酷鎮壓。被捕的幹部、群眾十分清楚「四人幫」搞的這個反革命的政治大陰謀。他們被捕后頑強地堅持鬥爭,表現了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和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
    從今年五月開始,北京市公安局組織專門班子,對這一案件進行了全面複查。經過大量調查證明,這是一起重大冤案。充分的事實說明:在這個事件中被捕關押的三百八十八人中,沒有一個人是反革命分子,(只有三人因當時犯有偷盜等罪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市公安局和有關部門在為這些因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而被捕的同志進行平反時,都在結論中充分肯定了他們的革命行動,為他們徹底恢復了名譽。

我國第一家婚姻介紹所成立(1982年)-----

    在80年代初,「大齡青年」、「搞對象」就跟時下「上網」一樣是使用頻率相當高的辭彙,而解決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則幾乎是全社會的共識,用「齊抓共管」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1984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甚至還專門召開過一次會議討論30歲以上未婚青年問題,胡耀邦同志和陳雲同志指示,要求各級黨組織給予應有的關心和重視,各級工會、婦聯和共青團要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認真抓好。婚姻介紹所正是在當時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新生事物」。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楊大文、民政部原婚姻管理司司長王德意以及現在歸回管理婚姻家庭事務的民政部基層政權司等專家或部門均表示,我國第一家婚姻介紹所很難有定論。一般認為,1982年11月中旬成立的廣州市青年婚姻介紹所是第一家。該婚姻介紹所是由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撥專款、配備工作人員,由廣州市委籌劃創辦的一所為未婚青年介紹戀愛對象的常設性服務機構,帶有機關性質。介紹所通過設立卡片自由查閱,按對舉薦戀愛對象、組織交友結誼覓知音晚會以及郊遊等方式為未婚青年牽線搭橋。至1984年6月,先後共撮合了1400多對有情人,成功率達14.4,高居全國婚姻介紹所之首。他們的成功經驗曾被《中國青年報》報道過。
    1984年6月20日,全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婚姻介紹所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全國總工會舉行。這時,30至40歲的大齡未婚青年北京市有3.4萬,廣州市有6萬,天津市有6.5萬。

第一個「香港游」旅遊團前往香港(1983年)-----

    1983年11月15日,第一個「香港游」旅遊團由廣州出發前往香港。
    「香港游」的開辦在港澳兩地引起強烈反響。1983年11月初,廣東(香港)旅遊有限公司登出開辦「香港游」的廣告,香港各傳媒相繼發表專題報道和評論,香港社會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政府決策高明,有膽略、有氣魄、得人心。一位老太太拉著參加旅遊團的親人的手,激動地說:「鄧小平應該長春百歲!」到11月底,就有5千香港人為省內親人報名參加「香港游」在廣州報名的亦已超過2千人。1984年後,報名者越來越多,有一段時間甚至要排隊輪候幾個月才能如願以償。「香港游」也逐漸遞增為每月出 3個團、4個團、5個團,后旅遊團除乘火車經深圳到香港外,還可以從省內12個口岸由水路直達香港。繼廣東開辦「香港游」后,中國旅行社系統也開辦了「香港游」。

台灣海域發生7.6級地震(1986年)-----

    1986年11月15日,北京時間五時十九分,我國台灣省花蓮以東海域,即北緯二十四點一度,東經一百二十一點七度地區發生七點六級地震。
    據初步了解,福建省沿海普遍有感,福州、廈門一線感覺強烈。福建省內陸的三明和廣東省沿海的汕頭,浙江省沿海的溫州以及舟山群島等地部分人有感。另據測定,這次強地震后餘震連續發生,其中七時零四分的一次達到六點八級。
    據台灣方面消息:台灣今晨五時二十分連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至少有五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台灣報紙報道這兩次地震強度分別為里氏六點八級和六點三級。震中位於台北以南一百一十公里的台灣東海岸附近海域。據台灣警方稱,第一次地震過後不久,台北市一幢三層住宅樓坍塌,至少已有四人死亡,三十多人受傷。這次強烈地震使台灣北部的高樓大廈均受震搖動。在台東花蓮港的一艘油輪上,因地震震落支柱而砸死一個。另有花蓮一漁民失蹤。
    美國地質調查局說,這次地震是這個地區1920年6月5日發生八點三級地震以來,強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巴勒斯坦國成立(1988年)-----

    代表全體巴勒斯坦人民的巴勒斯坦獨立國家今天正式向全世界宣告成立。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站在阿爾及爾松樹俱樂部會議廳的講堂上宣布巴勒斯坦人民從此有了自己的國家。全體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代表和在場聽眾起立鼓掌,歡呼這一莊嚴的宣告。
    巴勒斯坦獨立國家是第19次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特別會議經過3天研究和討論,最後決定成立的。巴勒斯坦國的重建是巴勒斯坦人民長期英勇鬥爭的勝利,也是歷時40年的阿以爭端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中東政治格局必將因此而出現新的形勢。
    已經獲悉這一激動人心消息的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民,以罷工、罷市、遊行示威等方式歡慶自己國家的成立。這將是對他們至今已堅持達11個多月的起義鬥爭的最大支持,也是他們英勇鬥爭的政治果實。
    當阿拉法特主席宣讀《獨立宣言》之後,大會主席、巴勒斯坦全委會主席薩耶赫宣布舉行升國旗儀式,在雄壯激昂的巴勒斯坦國歌聲中,巴勒斯坦國旗在會場莊嚴升起。
    在巴勒斯坦國成立大會上,阿爾及利亞外長貝賽伊發表講話,祝賀巴勒斯坦的新生,並宣布阿爾及利亞承認兄弟的巴勒斯坦國,突尼西亞總理巴庫什也參加了巴勒斯坦國成立大會的閉幕式。
    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特別會議到此正式結束,會議發表的《獨立宣言》和《政治聲明》,重申召開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中東國際和會,強調會議應保障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特別是民族自決權,要求以色列必須從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和耶路撒冷撤走,以實現這一地區安定和平。

蘇聯首次發射太空梭(1988年)-----

    1988年11月15日,蘇聯於莫斯科時間6時在拜科努爾發射場使用「能源」號大型通用運載火箭把太空梭「暴風雪」號送入太空。這是蘇聯經過多年研製、試驗后首次發射的大型實用型太空梭。
    蘇聯研製太空梭的計劃始於70年代。據報道,蘇聯研製太空梭的途徑與美國不同。蘇聯先從研製縮小比例的小型太空梭入手,驗證其飛行的氣動性能、飛行特性、水平著陸以及防熱瓦的燒蝕情況,並進行過多次試驗飛行。近年西方報刊發表了從衛星上拍攝到的蘇聯太空梭的圖片。
    1987年10月,蘇聯在莫斯科舉行「航天未來論壇」的國際討論會,邀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數百名航天工程師、科學家、宇航員參加。在這次會議上,蘇聯向與會外國代表透露了它的太空梭計劃。今年初,蘇聯發展和利用太空總局負責人博格迪亞澤宣布,蘇聯大型實用型的太空梭已處於「試驗的最後階段」。
    此次蘇聯發射的「暴風雪」號太空梭是無人駕駛的,全靠自動控制系統飛行和返回地面。蘇聯《真理報》在一篇報道中說,實現完全的自動降落是難度很大的任務。因太空梭著陸時比普通飛機受到更大的限制。它沒有發動機牽引,而是運用空氣動力原理即高速度、大斜度地滑翔,在沖向唯一的一個降落地點時,消耗掉大量加速能。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不能改換著陸地點。如果降落不準確,也不能繞場再飛一圈以進行第二次降落。而美國的太空梭則是由宇航員駕駛著陸的。
    「能源」型運載火箭是蘇聯最新的大功率助推火箭,去年5月首次進行發射試驗。據報道,這種火箭可以重複使用,能把很重的科學儀器送入太空。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位於蘇聯中亞地區錫爾河北岸,是蘇聯最大的發射場,場內有一條很長的跑道供太空梭降落。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就是從這裡發射上天的。
    蘇聯此次發射太空梭的目的是,對無人駕駛的太空梭進入軌道、飛行和自動返回地面時的各個系統以及太空梭的結構進行綜合性試驗,並進一步演練運載火箭和地面控制飛行設施。蘇聯有關方面人士認為,使用太空梭將使蘇聯擴大與外國在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方面的商業性合作。

湖北發現「南方古猿」頭骨化石(1989年)-----

    1989年11月15日,今天展示的新近發現於湖北鄖縣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向世界宣告:中國是早期人類發祥地之一。
    這具剛剛經過專家初步修理的頭骨化石,看上去比「北京猿人」頭骨低矮得多,從顯露的上頜齒弓及硬齶清楚地看到,齒弓近於拋物線形,前部齒弓明顯呈弧形;兩側頰齒略有向後向外展開的趨勢。門齒比較陡直,犬齒不大,臼齒的齒冠低。齶較深,顴突位置較靠前。專家認為,這些均是「南方古猿」的典型特徵。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等十多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這具頭骨屬於「南方古猿」類,距今已有一二百萬年。據信,這一發現,在我國、在亞洲都是首次。賈蘭坡稱,這一發現可與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的意義相比。
    南方古猿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及為重要的實物資料。自本世紀20年代以來,在非洲發現了相當豐富的南方古猿化石。學術界一般認為,南方古猿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因此世界學術界以為非洲才是人類的發祥地。鄖縣南方古猿的發現,證明中國也是世界人類的發祥地。這一重大發現是湖北鄖縣博物館王正華、屈勝明今年5月進行文物普查時,在該縣曲遠河口彌陀寺村發現的。

赫哲族博物館開館(1990年)-----

    1990年11月15日,赫哲族博物館在黑龍江省同江市開館。這是全國唯一的赫哲族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有4個展廳,展出面積共250多平方米,展出的 78件出土文物中,有6000多年前赫哲族人使用過的石斧、陶罐等,還有魚皮衣褲、樺皮船、狗拉雪撬等,此外,還有118張反映赫哲族漁民的宗教信仰、文化藝術、新生活的照片。

我國滅火隊完成科威特油井滅火任務回國(1991年)-----

    1991年11月15日,中國滅火隊完成在科威特撲滅油井大火的工作后,今天上午乘飛機離開科威特回國。
    滅火隊是應科威特政府邀請於8月23日抵達科威特參加油井滅火工作的。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滅火隊共撲滅十口油井大火,完成了所承擔的滅火任務。
    中國滅火隊總指揮孫振純在行前說,中國滅火隊在滅火工作中發揚了拚搏精神,在惡劣的環境中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他表示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再來科威特參加油田重建工作。

吉林大火燒毀7000萬年前恐龍化石(1994年)-----

    1994年11月15日凌晨一時許,吉林市銀都夜總會發生一起特大大災。總體建築面積14600平方米的博物館大樓,燒毀680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671萬元。一具7千萬年前、長11米、高6.5米的恐龍化石在大火中化為烏有。世界現存最大的珍貴隕石「吉林一號」在烈火中經受了「考驗」。被燒毀的還有9萬7千餘冊圖書及目前尚無法統計清楚的明清字畫文物,火災中2人喪生,由此釀成了吉林市有史以來最大一起火災。
    當日凌晨1時45分,吉林市消防支隊接到報警,1時49分,恆山路中隊到達現場。此時銀都夜總會已濃煙滾滾,火光衝天,正突破樓房悶頂向夜總會南北兩側的市博物館和圖書館蔓延。博物館二樓窗口火焰四竄,燃燒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肆虐的火舌沿悶頂、二樓通道向北側圖書館席捲。
    現場指揮員果斷組成三個戰鬥小組,強行破拆反鎖的夜總會大門,在距大門約30米處首失救出一位已被濃煙嗆暈的女服務員,隨即在正廳南北兩側又救出十餘人。
    2時零2分,吉林市公安、企事業單位專職消防隊全部到達現場,16個消防中隊、48台消防車、293名消防隊員投入到激烈的滅火戰鬥中。
    2時許,夜總會悶頂轟然塌落。
    經過消防支隊全力奮戰,終於在4時30分左右將大火撲滅。據消防部門的消息共搶救出被困人員15人,保住了博物館建築物 7400多平方米,市圖書館典藏、期刊等近百萬冊書也得以保存下來。

科學家首次用牛奶繁殖牛胚胎(1998年)-----

    日本科學家證實,科學家以牛奶無性繁殖了3個牛胚胎,是全球首次進行的類似複製技術。
    他們預料3隻小牛將於在日本北部苫小牧的實驗室出生。
    研究人員於1998年5月從一隻生產後的黑白花牛的牛奶中,提取乳腺細胞,繼而將細胞核移植到未受精的卵子,培育兩個月後,移入代母牛的子宮內。
    共同社引述研究人員說:「3個胚胎在代母牛體內90天中,發育良好,流產的機會不大。」實驗室的發言人說,代母牛到今天已懷胚第118天。他們稱,這個做法使被提取細胞進行無性繁殖的動物不會受損,亦減低細菌感染的機會,為無性繁殖開拓新途徑。苫小牧實驗室是雪牌牛奶產品的附屬機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8-11-21 08:1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8-11-15 23:07 發表 [[文化歷史]11月15日]  慈禧逝世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慈禧太后逝世(1908年)----- ...


子曰:女人是禍水哈~~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9: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