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胡適在新文學運動中的積極貢獻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3 1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陳獨秀與胡適



胡適在「五四」前後,就文學革命和文藝理論方面,寫了許多文章、通信和札記,做了多次講演。胡適為了貫徹自己的文學主張,促使新文學運動開花結果,還從事創作實踐,用白話寫出了我國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和第一個獨幕話劇《終身大事》。胡適對新文學運動、特別是這一運動的前期所作出的貢獻,不管你承認它與否,它是客觀存在。

  一、「首舉義旗之急先鋒」。

  文學革命作為一個運動興起,決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國,但並沒有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革命果實落到了袁世凱手裡,封建的經濟結構及其大部分上層建築,尚未受到觸動。隨著中國民族經濟的發展,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現,必然要求在思想上有一個解放運動,來揭露當時還佔統治地位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宣傳資產階級的科學和民主思想。以思想革命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便成為時代的必然趨勢。文學革命,正是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產物。

  胡適要求「文學革命」,有它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根據,並且是經過了一個醞釀實踐階段的。早在美國留學時期,他就已在留學生間論辯文學革命問題,並同國內陳獨秀等保持密切聯繫。他從文學進化觀點出發,認為「新時代的要求」,文學必須革命。表現新思想、新事物,需要新的文字。「文以載道」的舊文學是擔負不了這時代的任務的。舊文學只為少數文人所私有,而用文言文表達新思想也不易為「最大多數人所能接受,」只有用白話文表達新思想的新文學,才能為「最大多數人都能欣賞」,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賞」。直到胡適寫《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序》時,仍持此觀點。他說:「文字之功用在於達意,而達意的範圍以能達到最大多數為最成功。」由此可見,胡適提的「文學革命」口號是有所為的,是基於時代的要求發動文學的解放運動。

  早在一九一六年,胡適在美國的時候,就有在國內發動新文學運動的抱負。這年四月,胡適寫了一闕半文半白的《沁園春》,裡面寫道:「為大中華,造新文學,此業吾曹欲讓誰?詩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軀馳!」同年十月,胡適寫信給陳獨秀,發表在《新青年》上,第一次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信中說:「年來思慮所得,以為今日欲言文學革命,須從八事入手。」一九一七年一月,《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發難文章:《文學改良芻議》,接著陳獨秀就在二月發表了另一篇著名文章:《文學革命論》,正式舉起了文學革命的旗幟。他說:「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吾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

  胡適的文章,雖沒有陳獨秀的那樣堅定、明確,但是,他對白話文學必將取得正宗地位,還是堅定不移的。他說:「白話文學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必用之利器,可斷言也。」胡適的這一「斷言」本身,就是對封建文學的挑戰,就是革命。因為,以文言文為工具的封建文學,延續了幾千年,在當時還佔統治地位。胡適敢「斷言」白話文學必將取而代之,這在當時是被當權者和復古派視為大逆不道的。由於白話文學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一旦成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封建文學就大勢已去,只能作垂死掙扎了。

  因此,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是文學革命的姊妹篇,它標誌著中國新文學運動的開始。胡適和陳獨秀,同是首舉文學革命義旗的急先鋒。他們對中國新文學運動作為先驅者所作出的貢獻,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

  二、白話文學的倡導者。

  文學革命運動不僅要大力破舊,還要積極立新。因此,胡適在五四運動前後,寫了大量文章來闡述白話文學,並對什麼是白話文學作了探討、研究和實踐,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

  但有的同志卻認為,胡適提倡的不是白話文學而是白話文,是要把文學革命的範圍局限在語言形式上,而並不去觸動封建主義的內容,是形式主義的。有的同志還認為,這是胡適搞陰謀,企圖把新文學運動引向邪路。胡適的文學革命主張是不是形式主義的,還是讓事實說話吧:

   胡適在一九一六年十月《寄陳獨秀》信中,提出的「文學革命,須從八事入手」,是把「須言之有物」放在最後一條的。可是,兩個月以後的《文學改良芻議》中,就把「須言之有物」列為第一條了。這說明胡適不但沒有忽視內容,而且把它提到了首位。胡適對「言之有物」作了闡述。他說:「吾所謂『物』非古人所謂『文以載道』之說也。」胡適所反對的「文以載道」的「道」,正是封建文化所宣揚的孔孟之道。早在一九一四年,胡適就反對袁世凱頒布的《尊孔令》。他在十一月十六日《藏暉室札記》中,斥尊孔令為「口頭讕言,可笑可嘆」!一九一八年,胡適在《易卜生主義》一文中,反對把「男盜女娼的社會」,說成是「聖賢禮義之邦」;斥責對「贓官污吏的政治」進行「歌功頌德」。胡適所主張的文章要有感情和思想,是針對八股文提出來的,是有具體內容的。胡適在一九一六年《藏暉室札記》中《論譯書寄陳獨秀》里,提出了:「今日欲為祖國造新文學,宜從輸入歐西名著入手。」一九一六年七月他在《藏暉室札記·覲庄對余新文學主張之非難》里,明確提出,《儒林外史》、易卜生、肖伯納等的作品是「有功世道人心」之文學。胡適還在一九一八年《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主張應使「今日的貧民社會,如工廠之男女工人,人力車夫,內地農家,各處大負販及小店鋪,一切痛苦的情形」,「在文學上佔有一位置」。也就是作為新文學的內容之一。

  這些都說明了,胡適一直提倡的是白話文學,並沒有把「文學革命的範圍局限在語言形式上」,也沒有「不去觸動封建主義的內容」。恰恰相反,他是以新思想、新題材取代封建主義的舊內容的,是具有明顯的反封建傾向的。

  當然,胡適是個資產階級學者,他是用資產階級的思想內容取代封建主義的思想內容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但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進步的。胡適不反對封建文學的內容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胡適提倡白話文是從新內容的要求出發的,他看到了文言文這一舊形式束縛新思想,這一認識在當時來說是創新的。一九一九年胡適在《談新詩》中說:「形式和內容有密切關係。形式上的束縛,使精神不能自由發展,使良好的內容不能充分表現。若有一種新內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五四」前後當文言文束縛新內容和新精神的時候,提倡白話文,是符合時代要求的,這不能算作形式主義。

  過去有些《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對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提倡白話文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是輕描淡寫,就是竭力貶低它的意義。這是不實事求是的。我們認為,如果說,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那麼,白話文運動,是同這一思想解放運動互為表裡的。白話文運動是適應思想解放運動的必然產物。白話文運動的勝利,又反過來促進了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新文學運動的蓬勃發展。歷史的發展就是如此。

   胡適在一九三五年寫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導言》中,回顧了新文學運動產生的歷史。他認為,以文言文為工具的封建文學,「是一種僵死了的殘骸」,不值得「迷戀」。「引車賣漿之徒」的白話是「有文學價值的活語言」,是能夠而且已經產生了有價值的文學。但由於沒有文學革命運動的推動,一千多年來始終「不登大雅之堂,不能取死文學而代之」。新文化運動初期,用文言文做工具,來宣傳新思想,批判舊道德,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它不能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只有發動文學革命,白話文才能取代文言文,白話文學才能取得正宗地位。這些論述是符合歷史情況的。

  白話文運動的勝利是在同封建復古派維護文言文的鬥爭中取得的。新文學運動也是在鬥爭中得到發展的。五四運動高潮中,成千上萬的傳單、宣言,都採用了白話文,大大擴展了白話文的影響,用白話文進行寫作的也愈來愈多。到一九二○年,白話文在全國範圍內取代了文言文,成為國語;有了白話文運動的勝利,國語的文學才取得了正宗地位。這是新文學運動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這一勝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對思想、學術的交流、教育的普及、文字的改革等具有廣泛的影響。實踐證明,胡適的「斷言」是正確的,而且實現了。把胡適提倡白話文斥之為形式主義,並把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列為反面教材,這不僅否定了胡適在新文學運動前期的歷史作用,實際上貶低了新文學運動本身的成就。

  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五四運動時期,一班新人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教條,提倡科學和民主,這些都是很對的。在那時,這個運動是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這說明毛澤東同志充分肯定了提倡白話文和提倡科學與民主的成績,並肯定了這個運動是「前進的,革命的」,而決不象有人說的提倡白話文是形式主義的。

  在提倡白話文的「一班新人物」中,胡適是很活躍的一個。不錯,白話文學在封建社會裡就有,但是,作為一個文學革命運動來提倡,並提出以白話文學取代封建文學,則始於新文學運動。胡適是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正因為有了白話文運動的勝利,新文學才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才得以蓬勃發展。因而,胡適提倡白話文學的功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應該充分肯定的。

  三、胡適積極的文藝主張。

  胡適在新文學運動前期,有不少文章涉及他對文學的基本看法。有些觀點,同封建文學理論相比較,是創新的,它有助於新文學運動的開端、鞏固與發展。

  早在一九一六年,胡適在《藏暉室札記》里的《覲庄對余新文學主張之非難》(按:覲庄即後來學衡派成員之一的梅光迪)一文中說:「吾以為文學在今日不當為少數文人之私產,而當以能普及最大多數之國人為一大能事。吾又以為文學不當與人事全無關係。凡世界有永久價值之文學,皆嘗有大影響於世道人心者也。」雖然是短短三句話,但是我們認為這是胡適關於文學基本理論方面的重要論述。胡適認為,文學不是少數文人之私產,應當普及到最大多數國人手中。這一思想不僅過去封建文學理論中不可能有,而且一九一七年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中也只籠統地提及「國民文學」。一九一九年李大釗的《什麼是新文學》中,也只提到新文學「不是為個人造名的文學」,沒有涉及到新文學應當普及到最大多數人手裡的問題。因此,胡適在一九一六年就提出了文學為「最大多數之國人」的問題,在新文學理論上不僅是一創見,而且是他提出文學革命的有力根據。胡適還認識到文學與社會生活(人事)有關係,並指出它的教育作用,影響世道人心。這也說明了胡適是重視新文學的內容的,不是單純的主張形式革命。當然,胡適當時還沒有專門寫論述文學革命內容的文章,比較系統地論述文學革命內容的文章,是在周作人發表了《人的文學》等以後。

  一九一八年胡適的《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實際上是提倡白話文學近兩年的總結。在這篇文章里,胡適還強調了創造新文學的工具和方法。工具是指白話,方法是指收集材料、文章結構、人物和景物描寫等。這實際上是講的寫作知識。在五四運動以前,就能突破老八股,比較系統地介紹新的寫作方法,強調接觸「貧民社會」,主張實地觀察,反對閉門造車。這些理論對當時新文學創作都是有指導意義的。因而,這篇文章也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陳炳坤(子展)在一九二九年著的《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中指出:「《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胡適的這種主張,在目前看來,似乎平淡無奇了。但在當日,……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震撼。」一九三五年鄭振鐸在《五四以來文學上的論爭》一文中說,胡適的這篇文章,「可算是他們討論了兩年的總結,也可說是一篇文學革命最堂皇的宣言。」這些評價,反映了當時的一些歷史情況。

  胡適不僅提出了一般的文學主張,還在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就短篇小說、新詩、戲劇等方面,發表了專題論文。在一九一八年三月的《論短篇小說》中,胡適所論述的短篇小說的特徵及繁榮的原因,同魯迅後來在《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中的論述,是基本一致的。胡適在這篇文章中,還對歷史小說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凡做歷史小說,不可全用歷史上的事實,卻又不可違背歷史上的事實。全用歷史事實,……沒有真正的小說價值。若違背了歷史事實,……卻又不能成為『歷史的』小說了。最好是能於歷史事實之外,造成一些『似歷史又非歷史』的事實,寫到結果又不違背歷史事實。」這就是說,歷史小說的創作,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允許作者在一定的範圍內虛構和藝術加工,但又不違背歷史的真實性。胡適的這一論述,不僅在一九一八年是新鮮的,而且在今天看來也還是正確的。

  一九一九年胡適發表的《談新詩》,是我國現代文學中最早的一篇新詩理論方面的文章。文章肯定了當時新詩的成績,肯定了「詩體解放后詩的內容的進步」,對新舊詩的比較、新詩的音節、新詩的發展趨勢,作了一些探討,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見解。關於「詩的音節」,胡適認為:「新詩大多數的趨勢,依我們看來,是朝著一個公共方向走的。那個方向便是『自然的音節』。」朱自清在一九三五年寫的《現代詩歌導論》一文中認為:「胡適的《談新詩》,差不多成為詩的創造和批評的金科玉律了。」評價不免過高,但卻反映了這篇文章在當時所起的影響。

  一九一八年,胡適還發表了《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以及另一篇《易卜生主義》。這是他關於戲劇理論方面的兩篇重要文章,這也是我國較早的兩篇比較系統的現代戲劇理論方面的文章。前一篇文章中,胡適用進化論的觀點,論述了中國戲曲的發展變化。他認為,「現在中國戲劇有西洋的戲劇可作直接的比較的參考材料,若能有人虛心研究,取人之長,補我之短,掃除種種『遺形物』,採用西洋最近百年來繼續發達的新觀念,新方法,新形式,如此方才可使中國戲劇有改良進步的希望。」新文學運動初期胡適介紹西方的戲劇理論和經驗,作為發展我國戲劇的借鑒,這是必要的。胡適還介紹了西方的「悲劇的觀念」,批判了中國戲曲中「閉眼不看天下的悲劇慘劇」,而搞因果報應的「大團圓」結局。他把這種「大團圓」結局比作「說謊的文學」。他讚揚了《紅樓夢》這一悲劇,「使人覺悟家庭專制的罪惡,使人對於人生問題和家庭社會問題發生一種反省」。他主張「承認世上的人事無時無地沒有極悲慘的傷心境地」,把它寫進劇本里,「故能發生各種思力深沉,意味深長,感人最烈,發人猛省的文學」。胡適提倡寫悲劇,對於利用戲劇形式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暴露社會的黑暗,使之「發人猛省」,毫無疑問,這都是進步的理論,對當時的戲劇運動起了推動作用。這也恰恰說明了胡適主張的文學革命,不是局限於形式,而是形式和內容聯繫在一起的革命。胡適的《易卜生主義》一文,分析介紹了挪威著名戲劇家易卜生的創作和理論。這篇文章對我國當時的戲劇運動有一定的啟蒙作用。胡適通過對《娜拉》的分析,揭露了資產階級家庭的虛偽和腐朽,批判了資本主義法律、宗教和道德的虛偽性,控訴了個人自由受到社會的壓制。並介紹了易卜生的政治主張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洪深在一九三五年《現代戲劇導論》一文中說:「胡適這樣推崇易卜生主義,對於後來中國話劇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大的。」張庚同志在一九五四年發表的《中國話劇運動史》(初稿)中,對胡適有關戲劇的文章也作了有分寸的肯定。但隨後卻遭到了批判,被扣上了「敵我不分」、「投降主義」的大帽子。我們認為,對張庚同志這種批判是不實事求是的;對胡適的戲劇理論的全盤否定同樣也是不實事求是的。

  四、大膽嘗試的成果——《嘗試集》和《終身大事》。
  胡適不僅鼓吹文學革命,以文藝理論指導和推動創作,他還自己從事創作實踐。

   胡適是第一個用白話寫新詩的嘗試者。他為了以實踐成果去戰勝文學革命的反對派,於一九一六年起寫白話詩。這一年,胡適在《答叔永信》(《嘗試集自序》)中說:「白話之能不能作詩,此一問題全待吾輩解決。解決之法,不在乞憐古人,謂古之所無,今必不可有,而在吾輩實地試驗。一次『完全失敗』,何妨再來?若一次失敗,便『期期以為不可』,此豈科學的精神所許乎?」這種藐視古人、大膽創新、不怕失敗、勇於實踐的精神,不只是應該充分肯定,而且有了成果。

   胡適的白話詩《嘗試集》,一九二○年三月出版,到一九二二年,出了四版。第四版共收集了六十四首詩。這是我國影響較大的第一部新詩集。這部詩集,從內容到形式,都作了新的探索和嘗試。正如胡適在《嘗試篇·代序二》中所說:「自古成功在嘗試!」

  但這個新文學運動早期的成果之一,多年來,一直遭到不公正的對待。最近內部出版的復旦大學中文系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有一節題為《胡適的反動詩歌》中仍然認為:「《嘗試集》是一本內容反動無聊,形式非驢非馬的東西,這個集子五花八門,象垃圾堆一樣,名堂甚多,但沒有一首是真正的詩,更沒有一首是新詩!」

  事實果真如此嗎?否。《嘗試集》中,有歌頌革命的。如《沁園春》,雖然歌頌的是俄國二月革命,詩的形式也沒有完全脫離舊體詩的束縛,但作者「拍手高歌,『新俄萬歲!』」還是有進步意義的。有揭露進步報刊被反動勢力查封,進而歌頌這些進步報刊在群眾中的深遠影響的。如《樂觀》,描寫《每周評論》被查封,雖然像一棵大樹那樣被砍倒了,但是,大樹的許多種子卻在春風中發芽了,「好象是說:『我們又來了!』」同一類型的還有一首《一顆遭劫的星》,也寫得較好。有懷念陳獨秀被捕和歌頌東京工人大罷工的《威權》,詩中喊出了奴隸的呼聲:「我們要造反了!」這首詩的藝術性也較高。有歌頌勞動的《平民學校校歌》。還有悼念辛亥革命烈士黃克強的。這些詩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當時真正的詩,而且是新詩!《嘗試集》中還有寫景抒情的,有歌頌愛情的,有追求光明寄託希望的,還有懷舊的,等等。當然,詩集中也有少數寫得不健康和無聊的詩,如《病中得冬秀書》、《我們的雙生日》等。在詩的形式上,雖然是白話詩,但由於開始嘗試,前半部分還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舊體詩的痕迹,這是不足為怪的。後半部分則突破了舊體詩的束縛,採用了自由體。

  在五四新文學運動初期,用白話做新詩,這是前人所沒有做過的事情。除了要有膽量和勇氣外,還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胡喬木同志說得好:「要知道,要創造一個新的文體,像詩歌這樣的領域,要擺脫中國幾千年的各種各樣的舊詩體,在那個範圍以外創造一種新的詩體出來,這是非常艱苦的工作,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決不能把過去的詩人所做的勞動任意貶低。」1胡適對新詩的大膽嘗試、探索所付出的勞動,是不應抹煞的。

  對《嘗試集》究竟應該如何評價?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歷史吧。《嘗試集》再版時,它的內容曾經過魯迅等人篩選過。《嘗試集》出版后,的確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封建復古派反對它。學衡派胡先驌用文言寫了長達兩萬多字的長文:《評〈嘗試集〉》。胡先驌說:「胡(適)君之《嘗試集》,死文學也。其必死必朽也。不以其用活文字之故,而遂得不死不朽也。物之將死,必精神失其常度,言動出於常軌。胡君輩之詩之鹵莽滅裂趨於極端,正其必死之徵耳。」作為復古派的代表胡先驌,首先反對胡適的不是用白話做詩,而恰恰在其內容「出於常軌」,「趨於極端」。這正說明了《嘗試集》同封建復古派是格格不入的。可是,這本《嘗試集》卻受到了新文學運動和讀者的歡迎。且不說有的詩被選進了小學語文課本,單就這本詩集的出版也能說明它在當時的影響:它一連出了四版,頭兩版就發行了一萬冊,這在當時是空前的。陳子展在《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中寫道:「《嘗試集》的真價值,不在建立新詩的軌範,不在與人以陶醉於其欣賞里的快感,而在與人放膽創造的勇氣。」胡適「對於『文學革命』、『詩體解放』的提倡,和他那種『前空千古,下開百世』的先驅者的精神,是不會在一時的反對者的舌鋒筆鋒之下死滅的。」這一評價,同封建復古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胡適的《終身大事》,是新文學運動中出現的第一個獨幕話劇。話劇這一劇種是從外國引進的,今天已在我國土地上開花結果。可是,在五四時期來說,則是別開生面的。《終身大事》批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歌頌了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是有明顯的反封建傾向的。缺點是比較概念化。但在當時寫一個女青年敢於衝破父母阻撓,敢於自由結婚,以至使當時沒有一個女學生敢扮演主角田亞梅,這說明了它的進步意義,魯迅在一九三一年寫的《上海文藝之一瞥》中,對胡適的《終身大事》,在反對鴛鴦蝴蝶派作品的鬥爭中,客觀上所起的重大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這時有易卜生的劇本的紹介和胡適之先生的《終身大事》的別一形式的出現,雖然並不是故意,然而鴛鴦蝴蝶派作為命根的那婚姻問題,卻也因而娜拉似的跑掉了。」

  胡適的這些有較大社會影響的作品,不僅證明了胡適的文學革命主張不是形式主義的,而且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積極意義:胡適在《新文學的建設理論》一文中說:「新文學創作有了一分成功,即是文學革命有了一分成功。『人們要用你的結果來評判你。』」強調用文學創作來檢驗文學革命的成敗,這一觀點極為重要,它說明了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大問題。文學革命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有沒有成果產生。新文學史,就是因為有了作品的存在,才有了他的主要內容,才顯示出它的存在,才有可能總結文學發展規律。胡適正是從這一觀點出發,結合他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去進行創作,產生了《嘗試集》和《終身大事》以及小說等作品。從這一角度看,胡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有貢獻的。

  五四時期,胡適的貢獻不僅在新文學上,在哲學、史學、教育、文字改革,以及古典文學的研究和考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毛澤東同志對胡適的早期活動曾經作過中肯的評價。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他所著的《西行漫記》中引用毛澤東同志的話說:「《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雜誌,由陳獨秀主編。當我還在師範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誌。我特別愛好胡適、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做了我的模範。梁、康二人我早已拋棄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胡適、陳獨秀早期是進步的、革命的。

  這裡應該指出如何對待資產階級文化的問題。我們認為,新民主主義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五四」以後,無產階級文化思想逐漸處於領導地位,這並不等於說一切資產階級的口號和文學主張都過時了,反動了。例如,科學與民主的口號,是資產階級的口號,但它在反對封建獨裁政治和封建文化上,在相當長時間內仍然有其積極作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號,都是資產階級提出來的,經過改造,今天仍然可以為我所用,並在批判四人幫的鬥爭中還有現實意義。同樣,對資產階級的文學主張也應如此,要區別對待,具體分析。對待封建文化遺產有批判繼承的問題,區分精華和糟粕的問題,對待資產階級文化同樣應當這樣。只有四人幫才把封建專制主義奉若神明,而把資產階級文化視作洪水猛獸。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明確指出:「只有用人類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寶藏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時,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我們對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所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包括胡適等人的理論和創作實踐在內,都應該加以認真的研究和科學的總結,下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功夫,這是有一定意義的。

  以上,我們扼要分析、評價了胡適在新文學運動前期,特別是一九一六到一九一八這三年間,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積極貢獻。事實正是這樣。尊重客觀事實,這是唯物主義者最起碼的科學態度。儘管後來胡適墮落成反動派,但胡適在新文學運動中的歷史地位,是客觀存在。我們既不能因為胡適前期的功績而掩蓋其後來的反動,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後來的反動而抹煞其前期的功績。只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不管現代文學史上有多麼複雜的人物,不管覆蓋著多大的濃霧,在掌握豐富確鑿資料的基礎上,敢於大膽地、科學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具體分析,就能象導航的雷達一樣,在熒光屏上顯示出歷史的本來面貌,從而作出公正的評價。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11-3 13:08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3 13:11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說,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那麼,白話文運動,是同這一思想解放運動互為表裡的。白話文運動是適應思想解放運動的必然產物。白話文運動的勝利,又反過來促進了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新文學運動的蓬勃發展。歷史的發展就是如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3
jydeng 發表於 2008-11-3 21:58 | 只看該作者

體制內對胡適難得比較中肯的評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4
Norman 發表於 2008-11-4 10:0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8-11-3 13:06 發表 [胡適在新文學運動中的積極貢獻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陳獨秀與胡適



胡適在「五四」前後,就文學革命和文藝理論方面,寫了許多文章、通信和札記,做了多次講演。胡適為了貫徹自己的文學主張,促使新文學運動開花結果 ...




<<....儘管後來胡適墮落成反動派,但胡適在新文學運動中的歷史地位,是客觀存在。我們既不能因為胡適前期的功績而掩蓋其後來的反動,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後來的反動而抹煞其前期的功績。...>>

好文.  建議把反動之類的文字刪除更好.
事實上, 共產黨才是反動派.  一個正走向民主共和的中國被它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4 10: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orman 於 2008-11-4 10:03 發表 [胡適在新文學運動中的積極貢獻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好文.  建議把反動之類的文字刪除更好.
事實上, 共產黨才是反動派.  一個正走向民主共和的中國被它毀了.


  即便胡適先生見到你這麼寫,也不會完全認同的吧 :handshake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