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影響世界的25個重要演講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7 07: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日電訊報》日前評選出了20世紀和21世紀最重要的二十五大演講,它們或多或少地改變了這個世界。

  1.溫斯頓·丘吉爾:1940年8月20日「少數人」

  1940年,在野10多年的丘吉爾臨危受命成為英國戰時首相,領導英國開展反德國納粹侵略的戰爭。在不列顛戰役進入高潮階段時,丘吉爾在英國下院發表了名為《少數人》的著名演講,高度讚揚了英勇作戰的士兵,成為鼓舞和安慰英國民眾的重要支撐。丘吉爾說:「大不列顛島上的每一個家庭乃至全世界的每一個家庭都感激你們,空軍勇士們以無畏失敗的精神勇敢迎接挑戰,通過他們的努力和投入,扭轉了世界戰爭的局勢。在人類戰爭史上,從來沒有一次像這樣,以如此少的兵力,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保護如此多的生命。」

  2.約翰·肯尼迪:1963年6月26日「我是一個柏林人」

  1961年,東德政府開始修築柏林牆,引來很多爭議。1963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在遇刺前幾個月到訪盟軍管轄的西柏林,發表了著名的《我是一個柏林人》的演說。「自由困難重重,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過一堵牆把人民關在裡面。」

  3.羅納德·里根:1987年6月12日「拆毀柏林牆」

  1987年,里根總統在柏林勃蘭登堡門下發表了演講,向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呼籲:「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如果你想為蘇聯和東歐謀求和平、繁榮和自由的話,到這扇大門(柏林牆)這兒來吧,打開這扇大門,拆掉這堵牆吧。」

  4.納爾遜·曼德拉:1994年5月10日「就職演講」

  1994年5月10日,著名的黑人運動領袖納爾遜·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總統,標誌著南非殖民統治和種族隔離制度的消亡。在就職演說中曼德拉指出,新南非的誕生是「正義、和平和人類尊嚴的勝利」,他保證要領導這個國家「走出黑暗的幽谷」,建立一個「彩虹般的國家」。他的結束語十分激動人心:「這片美麗的國土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再重演人壓迫人的慘劇,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再蒙受為世人所唾棄的屈辱。人類取得的這項無比輝煌的成就將永放光華。」

5.富蘭克林·羅斯福:1933年3月4日「我們惟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20世紀30年代,當羅斯福第一次就任美國總統時,美國正面臨經濟危機的困境。面對幾乎絕望的人民,羅斯福對公眾發表了就職演說。他鼓勵民眾努力忍耐幷相信他的領導。「首先請讓我表明我的堅定信念:我們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種莫名其妙、喪失理智的、毫無根據的恐懼,它會讓人們的種種努力化為泡影。」

  6.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8日「我有一個夢想」

  1963年8月23日,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美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他率領一支龐大的遊行隊伍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為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他在林肯紀念堂前向25萬人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發出呼號。他在演講中深情地說:「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人人生而平等。」

  7.哈羅德·麥克米倫:1960年2月3日 「改變之風正吹遍非洲大陸」

  20世紀60年代以後,英國逐漸喪失了貿易帝國的地位。時任英國首相的哈羅德公開反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成為「日不落帝國」衰落的第一個象徵,英國政府從現實出發,不再阻攔那些執意要獨立的殖民地。哈羅德在國家議會上演講說:「改變之風正吹遍這個大陸(非洲)。」

  8.羅伯特·肯尼迪: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之死」

  1968年,黑人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遭到刺殺。當晚,羅伯特·肯尼迪在印地安那波利斯市一個貧窮的黑人區為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發表演說時,向公眾通告了這一消息。他說:「美國需要的不是分裂,需要的不是仇恨,需要的不是暴力和無法無天,我們需要愛和理智,需要互相同情,以及對仍在受苦受難的白人或黑人的正義情感。」兩個月後,羅伯特慶祝加州初選中旗開得勝時被槍殺。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7 08:00 | 只看該作者
 9.賈瓦哈拉爾·尼赫魯:1947年8月14日「自由覺醒」

  1947年8月14日午夜,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結束。印度國大黨領袖兼印度獨立后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描述那一刻為國家的新生。他說: 「很久以前,我們和命運有個約會,現在兌現諾言的時候到了。當午夜的鐘聲敲響時,當全世界都進入睡眠中時,印度將為獲得新生和自由而徹夜不眠。」

  10.撒切爾夫人:1980年10月10日「本夫人絕不轉變」

  20世紀80年代前,英國經濟處於持續的高失業、高通貨膨脹和低經濟增長的滯脹困境中。撒切爾夫人上台後,對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很多人對她的政策持懷疑態度。為此,撒切爾夫人在議會進行了上任后的第二次演講。她說:「對於那些屏吸等待著180度大轉彎的人,我只想說一句話,閣下想轉變就自己去轉變吧,本夫人絕不轉變。」

  11.瓦茨拉夫·哈維爾:1990年1月1日「新年致辭」

  1989年11月,詩人、劇作家、思想家兼政治家哈維爾當選為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在新年致辭中,他倡導自由的聲音橫掃西歐,呼籲建立一個經濟繁榮的共和政體國家。他說:「我們住在一個道德污染的環境中,我們的精神有病,因為我們已經變得習慣言行不一。我們學會了不相信任何事,相互忽視,只在乎自己。」

  12.傑弗里·豪:1990年11月13日「辭職演講」

  傑弗里爵士曾長期追隨「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20世紀90年代保守黨執政期間擔任撒切爾夫人的副首相。然而撒切爾夫人的反歐政策令他非常不滿,遂憤然辭職。在辭職演說中,傑弗里猛烈批評了撒切爾夫人的歐洲政策,導致他辭職僅僅兩周后,撒切爾夫人也退出了首相競選。

13.戈爾巴喬夫:1988年12月7日 「聯合國演講」

  在解釋了前蘇聯改革和公開化的概念后,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布,將從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撤出坦克部隊,前蘇聯軍隊將單方面裁軍50萬人。他說:「今天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一決定基於全人類的利益。軍隊的威脅將不再、也不應該成為外交政策的工具。」

  14.伊諾克·鮑威爾:1968年4月20日 「血流成河」

  英國保守黨議員伊諾克·鮑威爾認為,移民浪潮會導致衝突,警告英國多種文化幷存可能帶來的危險。他引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話說:「就像我預測的那樣,就如同古羅馬時代,鮮血將在台伯河上冒泡」。

  15.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12月11日 「對美宣戰」

  日本偷襲美國軍事重地珍珠港后,希特勒也同時對美宣戰,鼓勵第三帝國與超級強權戰鬥,幷儘可能贏得勝利。他說:「對於德意志來說,既不需要丘吉爾、也不需要羅斯福的施捨。它惟一想要的就是權力,它將窮其一生保護這些權力,即使數千個丘吉爾和羅斯福聯合起來反對它。」

  16. 傑拉爾德·福特:1974年9月8日 「赦免尼克松」

  福特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走到美國政治舞台中央的,先是接替因貪污案而黯然離位的副總統阿格紐,然後接替因「水門事件」而慚愧辭職的總統尼克松。然而上任僅一個月,他就做出了令全美國震驚幷引起長期爭議的決定,那就是給予尼克松「完全無條件的」赦免。不過由於此舉導致其支持率暴跌,最終敗給了卡特。

  17. 查爾斯·戴高樂:1940年6月18日 「法國不是孤軍作戰」

  查爾斯·戴高樂是法國現代史上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 1940年6月18日,即法國貝當元帥向希特勒投降的第二天,他在倫敦布希大廈的播音室里,向法國人民發表了著名的演說。這位「自由法國」領袖決心繼續戰爭,堅信法國還沒有倒下。他說:「也許在法國國土上的戰爭已經失敗了,但法國幷不孤獨,她不是孤軍作戰!她可以同控制著海域幷繼續在戰鬥著的不列顛帝國結盟。同英國一樣,她可以得到美國雄厚工業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法國與英國即將得到來自美國的豐富工業資源,世界的命運正繫於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3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7 08:00 | 只看該作者
18.戈爾達·梅厄:1957年1月17日「為了和平」

  1956年,以色列會同英法兩國對埃及發動的戰爭結束后,英以法三方的攻擊行為受到全世界的譴責。時任以色列外交部長的梅厄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演講,巧妙地將以色列發動戰爭定性為「防禦」。

  19.比爾·柯林頓:1995年4月23日「俄克拉荷馬恐怖襲擊紀念演講」

  在2001年「9·11」事件之前,俄克拉荷馬州首府俄克拉荷馬城遭恐怖分子襲擊,造成168人死亡、500多人受傷一事,一直是美國本土遭受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柯林頓曾在為遇難者舉行的紀念儀式上發表演講,他非常同情受害者及其家人遭受的苦難,他說:「你們已經失去了太多,但是你們沒有失去一切。你們絕不會失去美國,因為我們將永遠和你們站在一起。」

  20. 克瓦米·恩克魯瑪:1953年7月10日 「每個國家都有自治權」

  非洲獨立運動領袖之一、首任迦納總統恩克魯瑪積極推動反殖民主義運動。20世紀 50年代,當時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都處於歐洲統治之下,有黃金海岸之稱的迦納成為英國殖民地。恩克魯瑪在國家議會上宣稱每個國家都有權自治。他說:「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有爭取自由的權利,這不能用社會的發展程度和人種來衡量。這也是一項不能被剝奪的權利。」

  21.喬治·W·布希:2001年9月20日 「我們的國家由於威脅而驚醒」

  「9·11」事件9天後,布希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布希稱:「我不會忘記美國遭受的創傷,更不會忘記災難的製造者。我不會屈服,我不會停步。今晚,我們國家由於威脅而驚醒,我們的民眾被喚起捍衛自由。」他還下令美國軍隊做好準備,對恐怖分子進行打擊,幷宣布將對伊拉克和阿富汗開戰。

22.康拉德·阿登諾:1952年7月12日 「歐洲應該團結」

  二戰結束后,歐洲各國領袖對歐盟之父讓·莫內「歐洲應該團結」的提議嗤之以鼻。惟有西德第一任總理阿登諾第一個贊成放棄國家主義,支持成立一個支撐所有歐洲人共同夢想的機構。他說:「我相信,這是第一次各個主權國家會在自覺自願地原則下,成立一個超越國家和民族的機構。」

  23.赫魯曉夫:1956年2月25日「秘密演講」

  斯大林死後三年,赫魯曉夫於1956年2月25日在蘇共二十大上作了一個名為《反對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內部報告」。在這個報告中,赫魯曉夫對斯大林進行了強烈批判。此報告一出,引發巨大震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進程。

  24.艾森豪威爾:1944年6月6日「登陸日演講」

  作為歐洲卓絕的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諾曼底登陸日當天,通過廣播向法國和西歐人民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警告人們,可能遭受更嚴重的損失,經歷更慘的悲劇,但他建議要耐心等待命令。「前方有更加慘烈的戰鬥,我呼籲所有熱愛自由的人們與我們站在一起。堅定你們心中的信念,握緊手中的武器,我們將贏得最後的勝利。」11個月後,德國投降。

  25.巴拉克·奧巴馬:2004年7月7日「無畏的希望」

  在2004年7月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指定做闡述本黨綱領和政策宣言的「基調演講」。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幷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奧巴馬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美國民眾團結起來」的夢想。因為這次演講,奧巴馬成為民主黨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4
NYLASH 發表於 2008-7-27 09:17 | 只看該作者
「在人類戰爭史上,從來沒有一次像這樣,以如此少的兵力,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保護如此多的生命。」

好些演講每次重新閱讀都能振奮人心!

25.巴拉克·奧巴馬:2004年7月7日「無畏的希望」

  在2004年7月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指定做闡述本黨綱領和政策宣言的「基調演講」。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幷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奧巴馬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美國民眾團結起來」的夢想。因為這次演講,奧巴馬成為民主黨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支持奧巴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04: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