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融資不停 股市災難不止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10 15: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在談到有關如何防止上市公司惡性「圈錢」的問題時,很多投資者提出了要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進行限制,並且認為如果管理層制定並出台這樣的政策,將是股市的一大利多,有利於市場的健康與穩定。
  對於上市公司的融資,現在是有規模限制的,一般新發行的股票不超過發行后股本的25%,而發行市盈率也有一個大致的範圍,因此在進行IPO融資過程中,一般規模還是可控的。而再融資的問題要複雜一些,應該說過去也是有規模限制的。譬如上市公司一般只能按30%的比例配股,這就使以配股這種形式進行的再融資,數量也不可能太大。但是後來流行的增發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基本上沒有與企業規模相對應的比例,所以不少上市公司動輒就是增發10億股。而且增發價是參照二級市場的價格,一般最多也就打個9.5折了。於是,增發的規模實際上就很難控制了。
  引起市場廣泛爭議的中國平安增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根據其董事會提出的議案,這次包括增發在內的再融資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左右,這不但超過了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在資本市場上一次性融資的最高記錄,而且也遠比中國平安本身的資本規模要大。如果實施的話,相當於一夜之間公司規模擴大了好幾倍。不管這種做法對於企業來說是否真的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僅僅就其這種擴張速度來說,就無法讓投資者放心。一個企業,是否有可能以幾何級數的速度發展?如果是拿自己的積累實現,那麼倒也令人尊敬。但是靠向股東伸手,那麼就無法得到理解與認同了。中國平安自公布增發方案以後股價持續大幅下跌,這是很能夠說明問題的,而它的這一舉動對整個市場的拖累,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當然,話也要說回來,就中國平安所提出的再融資方案來說,本身並沒有違反現行的有關規定,可以說只是一種雖不合理,但卻是合法的行為。無疑,如果實踐已經證明這種沒有規模限制的再融資,並不是有利於市場發展的,而且最終恐怕對實施這種再融資的公司本身也是沒有好處的,那麼就不應該僅僅是從個案的角度來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方案進行評價,而應該把它上升到制度層面來加以制約。在這個角度上,現在投資者提出要對再融資的相關規定進行修改,重點是對規模加以限制,應該說是有道理的。只有有了合理而完善的制度,才能夠真正的興利除弊,即發揮再融資在推動、促進上市公司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也能夠避免其對股票市場的過度衝擊,影響穩定。
  最近,有媒體報道,現在申請再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較之以前大為減少,甚至中國平安也出於各種考慮,公開表示半年內不考慮以增發形式實施再融資。這說明,廣大投資者對於無休止、無限制的再融資的反感情緒,已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人們也可以看到,股市的不斷下跌(這裡也有諸如中國平安再融資方案這類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使很多公司的再融資實際上已經處於無法實施的地步。所以,現在再融資處於低潮,是市場的軟約束機制在起作用。客觀而言,這也是市場力量的體現。但是,光有軟約束還是不夠的,制度建設所帶來的硬約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明白了對再融資進行限制是必要的這個道理之後,現在是應該到了制定規章,通過制度來予以限制的時候了。這個工作做好了,市場穩定也就多了一份把握,投資者利益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而相信這對於具有社會責任感與商業良知的企業來說,也是會歡迎的。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1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