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主席與「親密戰友」林彪的最後合影(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5 1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杜修賢拍攝下來的當晚唯一一張「正副統帥」在同一畫面的照片

  1970年廬山會議后,毛澤東與林彪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裂隙。

  1971年5月1日晚上,天安門廣場安排有焰火盛會,中央領導人都登上城樓觀看,杜修賢早早地來到天安門做準備工作。

  毛澤東與西哈努克親王在中間的主桌旁分賓主落座,由於身體一直欠佳,林彪披著一件軍呢大衣,臉色蠟黃地坐在座位上,與近在咫尺的毛澤東沒有握手,一句話也沒說。沒有等到正副統帥交談,杜修賢先照了一張主桌的全景。由於林彪表情不佳,杜修賢暫時放下了相機,可等他再想抓拍時,林彪卻不見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林彪一直未再露面。杜修賢和其他電影、電視記者在焦急地等待著,因為他們還沒有正式拍攝。望著那個空位,周恩來更加著急,他對警衛員悄悄囑咐了什麼,警衛員轉身離開了。不一會兒,回來的警衛員帶來一個令人失望的消息:林彪早就回家了。

  得知這個消息,周恩來皺起了眉頭,而記者們則亂了陣腳。林彪不辭而別,正副統帥同台觀禮的資料只有杜修賢剛剛拍的一張照片!

  對於林彪的缺席,毛澤東似乎並不太在意。他和西哈努克等人愉快地觀看廣場上空燃放的焰火,而周恩來卻一直心事重重。

  慶祝活動接近尾聲,周恩來把杜修賢和其他分管新聞的負責人叫進休息室。當得知電影電視記者沒有拍到毛澤東和林彪在一起觀禮的鏡頭時,一直態度平和的周恩來發了火:「人民需要中央的團結。」

  慶祝活動結束了,按周恩來的要求,杜修賢趕去沖洗照片,然後送到西花廳。周恩來審看片刻,決定採用。

  5月2日的報紙,頭版頭條上登著這張照片,標題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同柬埔寨國家元首,柬民族統一戰線主席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一起觀看焰火」。當晚的電視新聞里,也有了同樣的鏡頭。

  4個月後,「九一三」事件發生。杜修賢拍攝的這張照片成為毛澤東、林彪在同一畫面里的最後一張。



毛澤東會見塞普勒斯客人時,鄧小平走向毛澤東,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1974年5月

  1973年4月12日,在跟隨周恩來歡迎西哈努克親王的行列里,人們意外地發現了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了7年的鄧小平,他在公眾場合第一次亮相,成為當時最大的政治新聞。

   1974年5月18日晚,毛澤東會見塞普勒斯總統,復出的鄧小平和周恩來一起來到毛澤東的書房會見客人。分賓主落座,負責攝影的杜修賢卻發現鄧小平坐在了周恩來的固定座位上——毛澤東的右側,周恩來緊挨馬卡里奧斯總統,坐在了左側。當時的環境中,這樣的安排一定有它特定的含義。是否意味著鄧小平將接替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的工作呢?

  1975年春天,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支持下,集黨、政、軍重要職務於一身的鄧小平以鐵路運輸這個「文化大革命」以來的老大難部門為突破口,對各個領域的工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不到一年的時間,全國的工業、農業、科技、教育、文化和軍隊各個方面的事業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數年之後,鄧小平不負周恩來所望,擔負起了繼續帶領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



毛澤東出人意料地來到了陳毅追悼會現場 1972年1月8日

  1972年1月10日,陳毅追悼會在冬日寒風中的八寶山公墓禮堂舉行。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陳毅身為國務院副總理,其追悼會卻只是軍隊元老一級的規格。這樣的規格,毛澤東是不參加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參加者只有葉劍英,當然沒有杜修賢的拍攝任務。但出於私人交情,杜修賢還是去了八寶山。

  下午兩點,離追悼會還有一個小時,正在休息室里打盹的杜修賢忽然聽到了雜沓的腳步聲,有人說毛主席要來參加追悼會。

  周總理來了,正在指揮人找電爐,插上了電爐,房間也變得暖和起來。一同趕來的人有的忙著架燈,有的忙著整理花圈,杜修賢也忙著檢查他的攝影裝備。

  毛澤東出現在大家面前,他身披一件灰呢大衣,可睡衣下擺卻從大衣下露了出來,再下面是肥肥的一條薄毛褲。可見來時的匆忙。作為中南海內的專職攝影師,杜修賢還知道,此時的毛澤東身體已經非常虛弱,這樣的穿著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毛澤東對張茜說:「陳毅是個好同志」

  得知毛主席拖著病體來參加陳毅的追悼會,陳毅的夫人張茜從休息室里走出來迎接主席:「主席,您怎麼來了?」

  「我也來悼念陳毅同志嘛,陳毅是個好同志。」

  一時間,委屈、感激、寬慰等複雜的情感一齊湧上心頭,張茜挽住毛主席的胳膊,多少話語要向毛主席傾訴啊!

  杜修賢也感覺到寒冬里吹過了一陣春風,心裡暖洋洋的:陳老總的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由於毛澤東親自來參加追悼會,一些原本不能來的同志也紛紛趕到了八寶山,大家終於可以為老戰友和老首長送行了。

  哀樂在禮堂內回蕩,佩戴著黑紗的毛澤東站在陳毅的遺像前,周恩來代替了原本安排的葉劍英致悼詞,總理的哽咽和在場100多人的抽泣聲融合在一起,對老友的思念之情在大廳傳遞……

  第二天,全國各大報紙發布了追悼會的消息和照片。



在杜修賢的鏡頭中,兩位巨人最後的握手 1974年5月29日

  毛澤東、周恩來的偉人之誼由偉大的共同追求而生。他們一路同行,互相支持,互相慰藉,共同奮鬥。到了晚年,他們倆人都把對方的生命當成革命事業的支柱加以重視,彼此關愛之情感人肺腑。

  這一年的5月28日,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來訪。次日,周恩來陪同拉扎克走進了毛澤東遊泳池的書房,這也是周恩來住進305醫院前,最後一次走進這間與自己有著深厚革命情誼的老戰友的書房。

  杜修賢拍完了會見的鏡頭,站在書房門外靜候著賓主相送的一刻的到來。深夜裡,毛澤東書房的門悄然打開,短暫而簡單的告別之後,鄧小平、喬冠華陪同拉扎克走出了毛澤東的書房,但一同進去的周恩來並沒有同他們一起與毛澤東告別。杜修賢本能地向門裡多看了一眼。只見送走了客人的毛澤東一臉的倦容,當他的目光與守候在門邊的周恩來的目光相遇的一剎那,杜修賢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他嫻熟地端起照相機。這時,周恩來伸出了手,毛澤東不由自主地也伸出了手,而且目光也隨之從周恩來的臉上滑落到他的手上……這一次,杜修賢沒有錯過時機,留下了鏡頭前兩位巨人最後的一次握手。



晚年毛澤東

  「九一三」事件使毛澤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從那以後,毛澤東的健康狀況明顯不佳。起先支氣管發炎引起晝夜咳嗽,後來醫務人員發現主席的心臟也出現了問題。為此,周恩來特意把自己身邊的保健醫生、心臟病專家胡旭東調到主席身邊,監護著主席的病情。



復明后的毛澤東與醫生唐由之等合影

  1974年開始,疾病纏身的毛澤東明顯地感到自己的眼睛看東西越來越模糊、吃力了。周恩來得知后立即派秘書專程給主席送來一副老花鏡,這是周恩來自己戴過多年,感覺最好的一副,他還囑咐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如果主席戴得不合適,一定要告訴他。

  毛澤東戴上周恩來送來的眼鏡,果真還是看不見,原來他的眼睛單靠戴眼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此時的周恩來也已是重病纏身,醫院的病理報告上清楚地寫著癌乳頭狀組織開始脫落,但他還是親自組織北京著名的中醫和西醫的眼科專家為毛澤東會診。



毛澤東會見寮國訪華代表團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逃脫衰老的侵襲,可毛澤東在全國人民心中偉大領袖的形象神聖得不允許衰老,這樣一來可難壞了杜修賢等攝影工作者。相機不會說謊,儘管杜修賢有高超的攝影技術,也只能稍做彌補,因為出現在相機前的仍是蒼老而虛弱的毛澤東。



晚年毛澤東仍無法拒絕來自世界各地的友好之手

  1972年2月12日,毛澤東由於肺心病在心律失常情況下嚴重缺氧,突然休克了。經醫療小組全力搶救,不久即轉危為安。值得慶幸的是,那場大病並沒有讓這位世紀偉人的神智受到任何影響,他的思維依然清晰如常。



晚年毛澤東會見惠特拉姆總理

  1974年春天的時候,毛澤東的身體出現了短時期的好轉,又可以到室外散步了。可是,負責毛澤東醫療保健的醫護人員卻發現毛澤東的好轉只是表面現象,他體內的病變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出現了許多讓人擔憂的情況。此時,眼科醫生初步診斷毛澤東又患上了老年白內障。病痛纏身讓毛澤東的情緒開始煩躁。

  讀者不允許毛主席在照片上失去神采。「為什麼將毛主席拍得蒼白無力?」「你們是資產階級新聞還是無產階級新聞?」「我們對《人民日報》上刊登的5幅照片深感不滿。我們認為,這樣的照片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故,是對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形象的污衊,是我們廣大工農兵革命群眾所不能容忍的。」杜修賢肩上挎的相機無比沉重。



毛澤東的靈堂氣氛沉重

  1976年9月9日下午4點整,全國各地廣播電台同時在哀樂聲中沉痛宣告:偉大領袖毛澤東在患病後經過多方精心治療,終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在北京逝世。

  巨星隕落,全國上下陷於悲痛之中。

  從1976年9月11日至17日,毛澤東遺體移進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在這裡舉行群眾弔唁、瞻仰活動。9月11日上午10時,弔唁活動正式開始。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首都先後有30多萬人來到人民大會堂,弔唁偉大領袖、瞻仰遺容,寄託自己的哀思。



群眾前來悼念毛澤東主席

  1976年9月18日,北京百萬市民和人民解放軍官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追悼大會。杜修賢強忍悲痛,奔走於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廣場,拍下了一幅幅感人的畫面。

  毛澤東追悼會後的一個夜晚,杜修賢接到電話,通知他去人民大會堂。原來,毛澤東的遺體要永久保存,中央決定拍一些照片作為日後的參考。

  杜修賢來到人民大會堂,工作人員在放置毛主席遺體的玻璃棺外又罩了一個無氧帳篷。這樣,才能取下玻璃棺,拍出清晰的照片。

  戴著氧氣面罩,背著氧氣瓶的杜修賢走進了無氧帳篷。極度缺氧幾乎使他窒息,拍幾下氧氣瓶,他才感覺好一些。

  連續拍了二十多張,杜修賢從帳篷里走了出來。外邊觀看的人一直在為他擔心,見他平安無事,大家鬆了口氣。王洪文緊緊握住他的手說:「感謝你立了一大功。」

  這些照片成了寶貴的資料,若干年來,毛澤東的遺體保存都是以此來做參照的。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