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統不統一,不必著急,先讓生活過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8-3-29 1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台灣「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時強調,他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代言人,全世界講九二共識最多的大概就是他。

  他說,「一中各表」並不是「我國」的首創,其實在美國,甚至與中國建交的一百多國中,對於「中國」的內涵認知,至少有六種不同形式,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問:胡布熱線談到九二共識,新華社英文稿提到一中各表。您的看法?

  答:大陸很長時間只講九二共識,但很少提到一中各表。很多人以為大陸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至少民進黨如此認定,因此我們很注意,在布胡熱線后,對岸提及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即使只有新華社英文稿提到,這已經很不容易。至於中文稿沒有提到一中各表,不曉得這是否內外有別,希望對岸做出解釋。

  對岸接受一中各表 台獨主張會減少

  倘若布胡兩人都認為有一中各表的存在,我當然會覺得很正面,這也是我長期所主張的。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這是有問題的。我算是「九二共識」的目擊證人。

  我的觀點是,包括美國、大陸、國民黨與民進黨四方關切台灣議題,倘若三方已接受九二共識,那就是很正面。目前仍待進一步查證的是,大陸是否真的能接受「一中各表」?接受是一個進步,對大陸台灣都有利。對岸接受的話,台灣人民也會有更多人接受,主張台獨自然會減少,這對美中都是好事。

  最重要的是,我也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代言人。現在美、中、國民黨、民進黨四方,有三方接受,若能加把勁,大家都能接受,不敢講百年和平,至少長期和平是有機會的。當然,我並非要求對岸承認「中華民國」就是一中,而是雙方互不否認,彼此相安無事就好。

  北京去年提出願與台灣談和平協議,這是滿大的進步,代表他們更成熟、更技巧、更熟練,如今又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顯見大陸願意往中間靠攏,美國也樂觀其成,一個好的局面就出來了。

  對我們來講,如果有這樣局面,不去故意搞入聯公投,我們就不會整天被人家看成麻煩製造者。

  兩岸有三十年和平 就是很大的貢獻

  我希望這次勝選,給台灣帶來新的時代。這不是我好高騖遠,而是台灣需要一個新的時代,台灣可以向前走;大陸方面也樂觀其成,他們知道台灣不會搞法理台獨,我們就穩穩在這方向大步前進,至少兩岸維持幾十年和平,就是很大的貢獻。

  以前我在大學時期讀基辛格寫的美國外交政策,基辛格是梅特涅的仰慕者,基辛格寫到:「拿破崙結束后,歐洲亂成一團,梅特涅出來縱橫捭闔,維持了歐洲三十年的和平。」基辛格學的也是梅特涅這套,當時我看了心有所感,西方人感覺跟我們不一樣,卅年就覺得很久。

  我覺得,統不統一,可能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也不必為這著急,先把目前問題解決,讓當下生活過得很好,這最重要。所以我希望兩岸不要在無謂事情上爭執。若從大陸角度來看,大陸也跟以前不一樣,變有錢了,有錢當然不希望打仗,所以大陸自己會收斂。

  事實上,即使大陸的邦交國也是承認一中各表,例如大陸與各國建交時簽署的建交公報,出現六種模式。儘管各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有關大陸對台灣擁有主權的主張,美國模式是「認知」(acknowledge),上海公報用認知,到建交公報用「承認」(recognize)。

  再者,大陸與加拿大建立邦交時是( take note of),這是「我們注意到」。而日本在一九七二年是用( understand and respect ),「了解與尊重」。使用accept(接受)的都是小國,更有廿多個國家是什麼都沒有寫。這就是各國的「一中各表」。

  各國也有一中各表 保留空間打交道

  所以,「一中各表」不是「敝國」的專利,更不是蘇起或馬英九所創的,是早就有的。你說美國會不會支持?它如果不用這個模式,保留空間,怎會跟我們打交道呢?

  兩年前我訪美回來去看「陳總統」,我一再說服「陳總統」接受一中各表,就是基於這個原則。或許民進黨對於一中會很不舒服,可是「總統」的高度必須如此。

  此外,有關參與國際組織,過去我們參加APEC會議,外界認為台灣為了尋求外交突破,由於有非常強的政治考慮,所以有時顯得欲速則不達。APEC當然是一個領袖會議,理想中最好「總統」可以去,但這有實際困難,能做的就是按照遊戲規則慢慢來。

  我覺得不要「呷緊弄破碗」,兩岸關係過去這些年來,外交上的莽撞作法,付出的代價很大,就國際組織來講,其實有很多技術性組織,台灣可以變成觀察員。但若一開始就要搞政治,人家就躲得遠遠的,何必嘛?

  像WHO,台灣醫界很強,假設你可以去幫助一些小國窮國,人家會感激你。我們要確立捐助者角色,更要謹慎善用優勢,不談政治我來幫忙,我來做志工,慢慢人家欣賞你了,之後你什麼委員會都去參加。儘管你不能投票,但是你有影響力了,慢慢再變化地位就比較容易。

  活路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彈性」,這是過去幾十年累積的經驗,裡子比面子重要。如果這能做到,大陸也會放心,他覺得你不是來搞政治的。連新加坡都覺得我們是來搞政治的,不是真正想簽FTA,只是想凸顯「用台灣名義達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04: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