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版《內科學》讓中醫尷尬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8-4-23 06: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內科學(第7版)
作 者:陸再英, 鍾南山
原 價:¥ 79.00 元
商城價:¥ 69.52 元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版 次:7
印刷日期:2008年01月
印 次:1
文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字 數:1692千字
頁 數:990頁
裝 幀:簡裝
ISBN:9787117096522
單 位:本
銷售商:kexin
關注度:130



  lw56102

  儘管現在暫時不幹臨床了,但還是時常有親戚朋友諮詢醫療問題,所以也不敢懈怠,剛剛買了第七版也是最新版的《內科學》,準備陸續通讀一遍,以免跟不上形勢。今天有點時間,突然想起來,往常的《內科學》中總是穿插著一些中醫的內容,我敢肯定最新版里也有,但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變化。就把最新版和手頭的另外的第五版作了一下對比,變化還是很有趣的。以下是第五版《內科學》上關於中醫的內容,後面括弧里的是第七版發生的變化,摘錄如下:

  第12頁倒數第4行,關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選用含有解熱鎮痛及減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複合劑或中成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雙酚偽麻片、銀翹解毒片等。」(第七版比較給面子,把中藥單獨列出來放到最後:「具有清熱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藥亦可選用,有助於改善癥狀,縮短病程。」見於第13頁)

  第134頁第6行,關於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祖國醫學有許多單方、方劑在肺癌的治療過程中,可以與西藥治療起協同作用,減少患者對放療、化療的反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在鞏固療效,促進、恢復機體功能中起到輔助作用。」(第七版僅改動部分標點符號,大致未變。)

  第292頁倒數11行,關於穩定性心絞痛,中醫中藥治療為單獨的第三條,與緩解期治療平起平坐的地位:「根據祖國醫學辨證論治採用治標和治本兩法。治標,主要在疼痛期應用,以『通』為主,有活血、化瘀、理氣、通陽、化痰等法;治本,一般在緩解期應用,以調整陰陽、臟腑、氣血為主,有補陽、滋陰、補氣血、調理臟腑等法。『活血化淤』法和『芳香通溫』法最為常用。此外,針刺或穴位按摩治療也有一定療效。」(第七版將中醫中藥治療歸到緩解期治療下的小分類里,刪掉了「根據……等法」的文字,將針刺和穴位按摩的「也有一定療效」改為「也可能有一定療效」。)

  第416頁中間,關於胃癌:「中藥扶正抗癌方(黃芪、黨參、生白朮、仙鶴草,生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英、七葉一枝花、石見穿、炙甘草)是我國所獨有,可以配合應用。」(第七版完全刪除。)

  第466頁倒數第14行,關於肝硬化:「中醫藥治療肝硬化歷史悠久,確能改善癥狀和肝功能。一般常用活血化瘀為主,按病情辯證施治。」(第七版刪除「確能改善癥狀和肝功能」一句。)

  第478頁倒數第4行,關於原發性肝癌,為單獨的第四條治療手段:「多採用辯證施治、攻補兼施的方法,治則為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等。中藥與化療、放療合用時,以扶正、健脾、滋陰為主,可改善癥狀,調動機體免疫功能,減少副反應,從而提高療效。」(第七版完全刪除。)

  第493頁第10行,關於急性胰腺炎:「對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主要有:柴胡、黃連、黃芩、積實、厚朴、木香、白芍、芒硝、大黃(後下)等,隨證加減。」(第七版改為「對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療效」。)

  第525頁倒數第11行,關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本病多屬實證。根據辨證可分為風寒、風熱、濕熱,分別予以宣肺利尿,涼血解毒等療法。本病恢復期仍以清熱利濕為主,佐以養陰,不可溫補。」(第七版改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屬中醫『風水』,多由於感受風寒、風熱及濕邪所致。病變發展起由外感表證及水腫、尿少、血尿等癥狀,此期中醫治療往往採用怯風利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治療法則,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等。)

  第540頁關於腎病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篇幅較長,兩版之間一字不差,但均為同一作者,此處就不做摘錄了。

  第914頁中間,關於系統性紅斑狼瘡:「不少文獻報告中醫藥有一定療效,……」一共五行字的內容,本人時間有限就不一一摘抄了。(第七版完全刪除。)

  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內科學》每4年一版,第五版為2000年出版,第七版今年剛剛出版,醫學院本科生9月份入學就是用這本書。至少從相應章節的編者來說,有些態度還是相當明顯的,比如中醫藥對胃癌、肝癌、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療效,後來的編者對老版的內容持否定態度;有些則是產生懷疑,比如某些措辭的改變,從「也有效」到「也可能有效」,從「效果良好」到「有一定療效」,把「確能改善」按下不表等等;只有一少部分還是堅定不移的。總的來說中醫藥的被認同度還是在逐年降低。其實就算這些內容全部予以保留,也只佔將近1000頁的教科書的很少一部分,本來影響就不大,上面的內容基本上已經將全部中醫藥在這本書中的內容包括到了,也許有少量遺漏,但肯定不會太多。至於中醫經常引以為豪的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胰腺癌、白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第五版甚至更以前的都沒提過SARS從第六版開始出現,對中醫的貢獻也是隻字未提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 於 2008-4-22 20:48 編輯 ]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沙發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8-4-23 08:01 | 只看該作者

第7版內科學緒論讀後感

作者:bangbu1996

  聽說第7版內科學出版了,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到本地新華書店,不料竟然真的在書櫃最底格找到了。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禁不住歡喜。

  磚頭般厚,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蓋上枕巾,「當枕頭」似乎不錯(註:俺家長輩有打油詩:買書當枕頭)。然而,新書總還是要讀一讀。於是,曲肱以當枕,沾唾而翻書,一目三行,片刻間就看完了緒論。因前不久給學生講過第6版內科學的緒論,印象還在,兩相比較,意味深長。

  第7版以更多的篇幅談論循證醫學,並進行了縱向的比較。明言「古代醫學是純粹的經驗醫學」,這裡用「古代醫學」一詞,我小人之心認為指的就是「中醫」。但循證醫學不單責人以嚴,責己也苛,緒論認為,儘管「19世紀發展起來的現代醫學已經有了解剖、病理、生化、藥理等基礎學科的支持,為臨床診斷提供了科學的基礎。」但,基於基礎醫學知識和個人(包括權威)經驗而進行的治療,其結果的評價仍沒有客觀的標準,所以「總體來看仍然是經驗醫學的範疇」。其字面背後的意思是說,真正超越經驗醫學的新「現代醫學」的歷史其實不過一二十年的時間,其靈魂即是循證醫學。

  在敘述專業學科的發展中談到SARS,參看後面的專論,論及快速確定病因和傳播途徑,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後短時間控制疫情,無一字提及中醫。這個,中醫粉絲們都認為中醫的功勞大於西醫呢,看來有必要在中醫內科學里也辟一章專題搞個說法,不然,豈不是吃了個啞巴虧,嘿嘿。

  第7版最大的改動是刪除了第6版緒論里「中西醫結合」的一大段。那一大段中說,「據文獻報告,不少內科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單純用西醫或中醫治療的療效好。」遺憾的是,地球人都知道這所謂的「文獻」基本都是中醫自己的意淫,所謂的「療效好」從未得到世界醫學界的承認。為什麼就「療效好」呢?原來「因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配合,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其能提高療效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哈哈,好一個「互相配合」,好一個「顯而易見」!這是典型的想當然,一相情願!現代醫學恰恰是不承認有什麼「顯而易見」的道理的!醫學上的一加一不一定大於一,汽車加驢子也不見得就快於汽車。「對某些疾病,如經循證醫學確能證實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其療效優於西醫藥者,理應予以採用」。這句話是不錯的,現代醫學並沒有狹隘的門戶之見,問題是,有一個被世界醫學公認的「確能證實」的例子嗎?迄今為止還沒有!至於「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集中西方醫學精華於一體,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具有我國特色的新的醫學模式。」則是典型的白日夢。「中西醫結合」一段的刪除,可謂正本清源,是7版內科學緒論最大的亮點。

  好書,好書,緒論以後,待我一章章看來。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 於 2008-4-24 10:2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3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8-4-23 08:03 | 只看該作者
" 「據文獻報告,不少內科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單純用西醫或中醫治療的療效好。」遺憾的是,地球人都知道這所謂的「文獻」基本都是中醫自己的意淫,所謂的「療效好」從未得到世界醫學界的承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4-24 23:22 | 只看該作者
讓學術歸學術. 實事求是. 是學術自由的表現.  應該鼓勵.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65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5
我是兔子 發表於 2008-4-25 14:29 | 只看該作者
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0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