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種可致命的美食 挑戰你的生命極限

[複製鏈接]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2000 發表於 2008-2-20 14: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河豚

  都知道本科魚類有毒這個常識吧,特別是肝臟和生殖腺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但河豚肉味細膩而鮮美。中國有句俗話不是叫拚死吃河豚嘛,形象地說出了河豚魚的特性。

  日本人叫河豚為Fugu,這個東西作為我的列表中首位致命食物,因為從河豚體內滴下來的毒汁能馬上讓你全身癱瘓,隨後死去。Fugu在日本是可放心食用的美味,食用前必須由年長的廚師進行專業熟練的處理。魚身上的毒素又叫河豚毒素,集中在魚籽,肝臟和卵巢里。

  切除毒物過程中的微小失誤能讓毒素污染整個魚肉。日本每年都有相關食物中毒的報道,不管冒多大風險處理河豚,還是有很多人死於河豚中毒。

  

  

  

  


  2、活章魚

  「San Nak Ji」又叫活章魚,在朝鮮和日本都是最受歡迎的美味。當活章魚在盤子里不停的搖動觸鬚時候,放到嘴裡直到粘到你嘴巴上顎時,那種感覺絕對是一種享受。

  不過咀嚼和吞咽章魚過程中有可能導致窒息,直至意識消失,心跳停止。如果沒有讓你窒息,那就是你挑戰成功。據報道在南韓每年有6人因食用活章魚后窒息死亡。

  

  

  

  


  

  

  

  


  3、Cassava木薯

  木薯是世界上常見的主食之一,人們經常以木薯澱粉和麵粉的形式做成各種美食。然而,如果不清洗和煮熟的話,木薯葉子和根部包含的一種叫氰化物的毒素,小劑量食用就能奪走人的生命。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喝高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沙發
 樓主| be2000 發表於 2008-2-20 14:47 | 只看該作者
  

  4、巨型牛蛙

  
巨型牛蛙在納米比亞成為一種很受歡迎美食,納米比亞人能吃掉整個的牛蛙,除了內臟部分,在很多飲食文化里提到,牛蛙的某些特定部分不能食用,比如腿,有毒素的皮膚和內臟。沒長大的牛蛙體內含有某一毒素,能夠導致人的腎功能衰竭,相當危險。

  

  

  

  


  5、西非荔枝果(Ackee Fruit)

  這種水果源自於非洲西部,後來又傳到佛羅里達州和USA。在牙買加人的烹飪文化中作為最常用的食物配料,甚至賦予民族美食的稱號。

  這種水果長的像梨子,成熟后呈紅色,注意的是,必須等它成熟打開外殼露出種子后才能摘下來,而且必須在合適時候才能吃,因為未成熟之前和過於成熟的果子都是有毒的。還有,只有圍繞在種子周圍的一點果肉可以食用,其餘部分含有一種叫次甘氨酸的毒素,如果不小心吃掉就會致命。吃東西要小心謹慎,你夠小心嗎?

  

  

  

  


  6、銀斑刺魨

  這種魚有點陌生,因為只生活在印度洋海域,當地人把它的肉稱為美食。在烹飪之前當地居民能熟練的移除魚身體的有毒部分,最濃的毒素集中於肝臟,生殖器和魚皮組織上,如果被人們不小心食用的話會導致癱瘓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

  不知什麼原因,銀斑刺魨出現在地中海東部海域,2007年初約有10篇關於食用這種魚導致死亡的報道,其中包括8名埃及人和2名以色列人。

  

  

  

  


  7、水母

  這種水母是巨大的有毒的怪類水母,在日本海域里以群居的方式生存,它們以金槍魚為生,從而引發了金槍魚對居民的供應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捕捉它們,讓它們也成為能食用的東西。不過,就像河豚 一樣,在食用之前要經過專業處理有毒部分之後,才可以放心食用。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喝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1048

帖子

433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3
3
chen973 發表於 2008-2-21 0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