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持明是什麼意思?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4-10-24 15: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梵語陀羅尼,譯曰持明者,真言之異名。持明者,陀羅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謂之持明。演密鈔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別稱,梵語尾尼也。此譯雲明,破闇為義。』又云:『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經疏曰:『持明者梵雲陀羅尼,持明謂總持一切明門明行。』又曰:『聲聞經中,以毗尼為秘藏,要擇人簡眾,方便授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訶衍中,亦以持明為秘藏。未入曼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還同盜聽布薩,反招重罪。』
  『陀羅尼』陀羅尼又曰陀羅那陀鄰尼。譯作持總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惡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種:
  一、法陀羅尼 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也,又名聞陀羅尼。
  二、義陀羅尼 於諸法之義,總持而不忘也。
  三、咒陀羅尼 依禪定發秘密語,有不測之神驗,謂之咒,咒陀羅尼者,於咒總持而不失也。
  四、忍陀羅尼 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持忍名忍陀羅尼。
  聞義咒忍之四者,為所持之法也。由能持之體言之,法義之二者,以念與慧為體,咒以定為體,忍以無分別智為體。大乘義章曰:『陀羅尼者,是外國語,此翻為持,念法不失,故名為持。』

佛地論曰:『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不忘失。』智度論曰:『陀羅尼者,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惡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惡罪,持令不失,是名陀羅尼。』

法界次第曰:『陀羅尼此翻能持,或言能遮,又翻為總持。隨有若名若義若行地功德,皆悉能持,故名總持。』瑜伽略纂曰:『論雲陀羅尼有四種:一、法,二、義,三、咒,四、能得忍。』又曰:『法陀羅尼,以法為境,即能詮名言,以念慧為體。義陀羅尼,其體同法,唯境界異,其異者何?所詮義為境。

謂無量義意,越等即唯在意地咒。陀羅尼,以定為體,依定持咒,令不忘故,以咒為境也。能得忍陀羅尼者,以無分別智為忍體,即證真如。今日常指咒陀羅尼曰陀羅尼。』
 
 『咒陀羅尼』此乃四種陀羅尼之一,真言教之所謂陀羅尼也。佛菩薩從禪定所發之秘密言句也。陀羅尼者,總持之義。總持有二釋,一就人,二就法。
  
就人釋者 佛菩薩之定力,能持神咒之功德,故名持。如上四種中所擇者是也。大乘章曰:『菩薩依禪,能起咒術,為眾除患,第一神驗,名咒陀羅尼。菩薩依禪,備起多用,隨用別論,即有無量陀羅尼門,良以咒術傳益義多,故遍論之。』
 
 就法釋者 神咒之言句,總持無量之文義,無盡之功德,故名。佛地論曰:『於一法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中,持一切義;攝藏無量諸功德故,名無盡藏。』
  
明已上二釋中神咒之功德,必依后釋。諸經中顯此咒陀羅尼有五名:一、陀羅尼,二、明,三、咒,四、密語,五、真言。此中后四者為義翻也。秘藏記曰:『諸經中說陀羅尼,或陀羅尼,或明、或咒、或密語、或真言,如是五義,其義云何?』
  一、明 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之中所說,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
  二、咒 咒者,佛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禁咒法,能發神驗除災患。今持此陀羅尼人,能發神通,除災患,與禁咒法相似,是故曰咒。
  三、密語 密語者,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
  四、真言 真言者,如來言真實無虛妄,故曰真言,然皆是舉一邊所名也。[佛學次第統編 - 明·楊卓]


【持明院】

 (術語)胎藏界十三大院之第五,亦名五大院。安置不動尊等五尊。[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持明灌頂】

 (術語)五種三昧耶中第三三昧耶,學法灌頂也。靈妙疏下曰:『阿闍梨灌頂者,行傳法阿闍梨灌頂也,如律中受具足戒。持明灌頂者,如律中未受具戒者,但自作本尊真言印念誦,不得廣行學也。』梵Vidy&amacron;dhara-abhiśekha。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持明藏】

 (術語)持明之法藏。即一切真言陀羅尼之經典也。演密鈔一曰:『藏者能攝義故,(中略)今但取府庫名之為藏,由如世間國大庫藏即能蘊攝種種雜寶,出納取與賑濟無窮。持明藏亦爾,蘊攝諸佛秘密法義,利樂無盡故以為明藏。』西域求法高僧傳有毗睇陀羅必得家,譯曰持明藏(Vidy&amacron;-dhara-pi&tdotblw;aka)。[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持明】

 (術語)梵語陀羅尼Dh&amacron;ra&ndotblw;i,譯曰持。明者,真言之異名,持明者,陀羅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謂之持明。演密鈔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別稱,梵語尾尼也。此譯雲明,破闇為義。(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經疏九曰:『持明者,梵雲陀羅尼,持明謂總持一切明門明行。』同三曰:『聲聞經中以毗尼為秘藏,要擇人簡眾方便授之,若未發律儀不令聽聞修習。摩訶衍中亦以持明為秘藏,未入曼荼羅者不令讀誦受持,還同盜聽布薩反招重罪。』[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持明院】

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十三大院之第五,位於中台八葉院之下方,安置般若菩薩等五尊,故又稱五大院、佛母院。持明,為持明咒之義。無論何尊,皆持明咒,故稱持明院,表折伏、攝受二德。五尊者,即不動、降三世、般若菩薩、大威德、勝三世。除般若菩薩外,其餘四尊皆為忿怒尊,故又稱忿怒院。[兩部曼荼羅私抄卷上][佛學大詞典]

【持明】

 1.即陀羅尼,亦即真言。2.受持真言的意思。[佛學常見辭彙 - 陳義孝編]

【持明咒藏】

梵名Vi^dya^ -dhara-pi^t!aka 。音譯毗睇陀羅必得家。又作持明藏。為秘藏之總稱,即於經律論三藏之外,別有咒藏,皆系集錄印度之明咒。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道琳傳,此咒藏梵本有十萬頌,譯為唐文,可成三百卷。龍樹菩薩弟子難陀法師恐明咒散失,遂撮集一萬二千頌,成一家之言,每一頌中,離合咒印之文。

又大唐西域記卷九記第一次結集(大五一·九二三上):『於是凡聖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為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眾部。』其中之禁咒藏即指持明咒藏。[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本、開元釋教錄卷九][佛學大詞典]


【持明】

(一)梵語dha^ran!i^。音譯陀羅尼。真言之異名。大日經疏卷九稱,持明者,梵雲陀羅尼,即總持一切明門明行。

 (二)謂受持傳持真言陀羅尼。持即受持傳持之義,明即真言之義。真言現於本尊之光明輪中,故稱明。又真言之功力,以大慧光明照破無明,顯現實智,故稱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7 05: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