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慶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工作者蔣樹屏的回國創業感想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12-27 1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重慶12月27日電(記者操鳳琴、朱薇)「黨的十七大報告把『自主創新』放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八條措施的首位,這對我們科技工作者是莫大的激勵和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責任,現在最需要的是我們身體力行努力去做。」在科研資料堆積如山的辦公室里,重慶市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工作者
蔣樹屏對記者感慨地說。

    1988年,即將從日本神戶大學土木專業畢業的蔣樹屏與當時大多數留學人員一樣,面臨著繼續留在發達國家發展還是回國創業的人生抉擇。

    「畢業時我的老領導給我寫來信,說我國的公路隧樹屏說,「我在山城重慶出生長大,深知蜀道有多難!我回國時偌大重慶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交通科研能力也較薄弱,與國外的差距非常大。」

    現任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總工程師的蔣樹屏興奮地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到2006年年底,我國的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4.54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公路隧道總里程1527公里,並且在以每年100多公里的速度遞增,這個速度讓發達國家也感到吃驚。」

    「現在我們的公路建設與國外的差距並不是在建設速度上,而是在規模與效率的均衡發展方面。由於技術上的原因,我們的高速公路在土地佔用率和植被破壞率等方面都高於發達國家。」作為我國公路隧道領域的科技帶頭人和開拓者之一,蔣樹屏深有感觸地說,「既要看到成果,也要清楚知曉自己的不足,這才是一個科技工作者乃至一個國家真正自信的表現。」

    「靠人力物力取勝的粗放式建設越來越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最近幾年,我和同事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路建設的環保和降低能耗問題上。當初我回國時,設計院的回國人員屈指可數,現在全院的博士碩士就有170多人。我們這個團隊經常是冒著嚴寒酷暑踏勘於崇山峻岭,為科技創新實地採集數據。」

    說到這裡,蔣樹屏興奮地打開電腦,讓記者觀看他們的成果:

    在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隧道,為了最大限度保護植被,節約土地資源,蔣樹屏和同事們自主開發了「大跨棚洞結構」「前置式假擬洞口」等綠色技術與工藝,由於保留了山洞間的原生岩土體,避免或減少邊坡開挖,從而大大降低了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提高了道路抗禦暴雨或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以前我們修建公路隧道時必不可少的隆隆炮聲越來越稀少,這也正是我們交通科研工作者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的最好體現。」蔣樹屏笑著說。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6: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